努力做个懒老师_雪妮_新浪博客

                           努力做个优秀的“懒老师 


    看到这个题目,你可能会撇撇嘴——竟然还有这样的老师!?懒也就懒了,还要努力争取,还要做优秀的,看样子似乎总嫌自己懒得不够意思,竟这样高调的自我“标榜”“激励”。就像是一个及其丑陋之人,丑也就罢了,没人怪你,可是如果你非要跳出来到大庭广众之下吓人,那可就不仁义了。或者你可能还会搬出诸多古圣先贤们的至理名言:什么一勤天下无难事啦,什么勤能补拙,天道酬勤,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了……呵呵,我如若不马上请您打住,恐怕您还会像咱现在的国产电视连续剧那样——没完没了。且荣我分辨一言:我的所谓懒老师,其实不是您想的那样儿,此懒非彼懒也!

    可是我以前可不这样认为!

    自古以来,人们对教师的评价和要求都无怪乎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呕心沥血,兀兀穷年。在人们的普遍印象里,教师的形象应该是学识渊博、无所不通;站在讲桌前一定是“黄河之水天上来”——汪洋恣肆、一泻千里、文采飞扬、浩浩汤汤;而学生一定是“这里的黎明静悄悄”——端坐课堂,虔诚顶礼、凝神静听、悄声无言。我当然也受这样的传统观念的熏染,觉得作为一名人们所谓的人类灵魂工程师,必须以自己的勤勉苦干的精神,扎实严谨的作风,全面细致的讲解,来传道授业xx,否则就是不称职。

    “这当然也没错啊!”你一定还会如是说。是的,没错!我在工作中也是这样践行的。为了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和教学水平,我不仅博览群书,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而且还多方面借鉴吸取他人的{zx1}科学教育教学理念和经验,努力做到杂收并蓄,博采众长,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为了成为一名合格的优秀的教师,我真的是用心细致的备好每一课,对于教学中涉及到的每一个问题,牵扯到的每一个相关背景资料,每一个课堂环节的设置和衔接,都会精心考虑,认真琢磨。甚至有时为了这句话用什么口气语速说效果会好,那个问题如何提问更能让学生理解而大费周折,伤透脑筋。“枝枝叶叶”都弄他个“水落石出”;“角角落落”都“翻他个遍”。自己课下恨不得把该讲授的知识揉搓碎了、嚼磨烂了,然后到课堂上一股脑的全都灌输到学生的“胃口里”去。

   “这还是没错啊!”嗯,没错!可是后来,随着教学实践的渐渐展开,教学经验的慢慢积累,我发现,很多时候,老师的勤并非如己所愿,时时能达到预期效果;不仅如此,有时甚至会劳而无功,产生严重的负面作用,比如学生学习兴趣慢慢不浓厚了,学习热情也渐渐不高涨了,自主学习的能力和主动探索的意识也渐渐消弭了,厌学倦学情况随之而来。课堂成了教师的独角戏,而学生却成了没一点儿热情的看客,无关痛痒。而且这种情况是越来越不可收拾。在这种情况下,课堂气氛死气沉沉,学生对教师的讲解淡然漠然,甚至置若罔闻,师生之间为此而生的矛盾冲突也此起彼伏,摁下葫芦瓢起来,层出不穷。这样的课堂中,你会常常发现,教师在前面眉飞色舞、滔滔不均、口若悬河、手舞足蹈,那是“惊涛拍岸云飞扬”;与此相对的是,学生在下边呆若木鸡、昏昏欲睡、哑口无言、噤若寒蝉,那是“木雕泥塑佛入定”。更有甚者,有些学生竟然铤而走险的做了“地下工作者”,表面上看似平静无波,其实暗地里风生水起、潜流涌动。老师这时的感受,如同一个孩子因为某个自以为得意的事而兴冲冲的想讨大人的好儿,不料却是一盆冷水兜头泼来,真是沮丧懊恼之极。然后就会疲惫不堪的不住摇头叹息:这是些什么孩子?怎么这样不懂事啊!?

   这样的现实使得我不得不冷静下来进行反思:为什么会有老师倾尽全力热情兜售,学生却三缄其口概不买账的情况?一定是自己哪儿出了问题而没有意识到吧?是的,一定是自己出了问题!可是问题在哪儿呢?

    偶尔翻书,看到这样的话:

    ——学问必须合乎自己的兴趣,方才可以得益;对一切来说,只有热爱才是{zh0}的教师,它远远超过责任感;哪里没有兴趣,哪里就没有记忆;高兴学来的东西xx会忘;

    ——能不能把古来的传统变一变,让学生处于主动的地位呢?假如着重在培养学生自己动手改的能力,教师只给学生引导和指点,该怎么改让学生自己去考虑,去决定,学生不就处于主动地位了吗?养成了自己改的能力,这是终身受用的。语文课既然主要是技能课,上课的时候,就应该以学生的活动为主,教师的活动应该压缩到{zd1}限度。
   ——教师培养学生,主要是教会他动脑筋,这是根本。这是老师给学生的最宝贵的礼物,就是给他一把钥匙,他拿了这把钥匙能够自己开箱子,开门,到处去找东西。
   是啊,兴趣,热情,方法,习惯,自我学习能力,这才是教学根本的关键所在,这才是开启学生心灵智慧、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的{wn}钥匙啊!这些散发着人文情怀的哲人哲思的温暖文字,犹如暗夜里的一道光束,瞬间照亮了我纷繁迷乱的心,真有茅塞顿开、醍醐灌顶之感。心动不如行动,说动立马就动。

    可是从哪些方面入手,采取什么具体可行的措施,才能改变目前教师累,学生烦,效果差,怨声载道的情况呢?

    我尝试着从如下几方面做了具体的探索和实践:

    首先,从培养学生的兴趣和热情入手。

    所谓兴趣是个体以特定的事物、活动及人为对象,所产生的积极的和带有倾向性、选择性的态度和情绪。兴趣是一种无形的动力,当我们对某件事情或某项活动时,就会很投入,而且印象深刻。学习的{zd0}动力,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美国心理学家和教育家布卢姆;“问题不在于教他各种学问,而在于培养他有爱好学问的兴趣,而且在这种兴趣充分增长起来的时候,教他以研究学问的方法。”——卢梭;“成功的秘诀在于兴趣。”——诺贝尔物理学得奖者杨振宁博士。可见,要想培养学生源源不断的学习语文的动力,就必须努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去做?

   (一)、用语文本身所具有的独特魅力去征服学生。要想让学生喜欢语文、爱上语文,首先得让他们理解语文到底是什么?它在人的生活生命中究竟有着怎样的影响和作用。为此,我告诉他们,语文很重要。它不仅是我们每个人学习、工作和生活的工具,而且还负载着丰富的情感、深邃的思想和人类绵绵不绝的文明。

    生活处处有语文语文:语文并不只是一本书,也不只是一段话,而是生活。每天人们的口语交流,报纸上的各类信息,电视上铺天盖地的广告,还仅仅是生活中的一小部分的语文。当你听到一首美妙的歌时,你觉得这词真好,真想记住它,这就是语文;当你看到一幅画时,即刻被其中的景象吸引,于是你搜肠刮肚地想尽华美辞藻来形容它,这就是语文;当你参加班干部竞选演讲,组织广播稿件,主持会议,别忘了这也是语文。语文是上下几千年,纵横千万里的记录者,语文是生活的真实缩影,语文就是每个人的人生。

    语文如婉转柔美的歌声,如精美隽永的书画,如古朴凝重的古筝,如久经世事的长者,每字每句彰显着古朴与凝重,无不净化着人的心灵。一篇真情的文章,一席精彩的话语,一腔圆润的朗诵,一手美妙的字迹------都能改变我们的人生。阅读祖先光辉的历史,我们需要语文;弘扬民族的灿烂文化,我们需要语文;有了语文,我们才能与世界交流与对话;有了语文,科学家、哲学家才能把自己的思想和成果清楚地表达;有了语文,小说家才能描绘景色、刻画人物、反映现实,而诗人更是通过锤炼语言文字把自己的感情尽情地抒发;再仔细想想,当你烦闷时,看一本脑筋急转弯,它将会告诉你“怎么化悲伤为快乐”;当你意志不定的时候,看一本《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它会告诉你人应当“坚定不移,奋斗到底。”

    大到外交谈判,小到寻人问路,沟通交流,表情达意,待人接物,语文无处不在。语文是国学,包罗万象,博大精深。总之,语文是你的生活,语文是一个世界!那里有生活,哪里就有语文;哪里有生活的海洋,哪里就有语文的浪花语。文大世界,世界大语文。

   (二)用教师自身的魅力去点燃学生学习的热情。教师魅力是指教师本身的人格魅力与学识魅力。因此,语文教师不仅要有渊博的知识,高超的教学艺术,更要具有一种崇高的人格魅力。这才能真正成为学生心目中的“榜样”和“偶像”,亲其师,信其道,学生才会潜移默化受到感染,产生爱好学习爱好语文的兴趣。

    因此,平时工作中,我一方面努力去储备语文教师应该具有全面的能力素质,广学博采,广泛学习天文史地,古今中外等多方面的知识,博采各家之长,为我所用,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课堂上,我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生动活泼富于幽默的语言,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获得知识,学生就自然会对学语文发生兴趣;同时,我还注重用教师自身的形象去潜移默化的感染他们。平时,凡是我要求学生做到的,我首先垂范。比如,我告诉学生,平时要多读好书,多背古诗词,以增强自己的文学素养,所以我每天都把自己读到的好文章好书以及读后的感受和收获拿到课堂上与学生分享,还跟着学生在早读中一起背诵课内外必备的古诗词,并把自己背诵的诀窍方法以及心得体会告诉他们,让他们能及时调整方法,从而收益;我反复告诉学生,学习语文一个很重要的方法就是,除了读书积累更要观察生活,并随时写下自己对生活的认识和感悟。这样日积月累,不愁作文不提高。为此,我同学生约定,每周写出一篇像模像样的好随笔,老师也一起写,xx来个随笔展读,看看谁写的好写得多。我常想,一位能够对古诗文信手拈来的老师,本身不已经给学生树立了一种{zh0}的榜样了吗?一个出口成章、提笔成文的老师,才有足够的底气去指导学生的写作。如果教师自己“内存”不够,就不能把课上活,就不能赢得学生的欢心,不能唤起他们的兴趣。而这些东西并不天生就具备的,它还需要后天的不断努力。在要求学生做这做那的同时,自己在如何提高自己的呢?

    曾经有人做过这样的调查:你最喜欢怎样的语文老师?大多数学生都认为一位语文教师应该具备以下特质:幽默风趣、学识渊博、文学气质浓、理解学生、教学方式灵活多变。这个调查可以进一步说明教师的魅力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学生中普遍存在一种情况:喜欢哪位老师就会自然而然地喜欢他(她)所教的那门课,所以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老师给他们留下的印象。xx语言学家吕叔湘曾这样说过:“我们做事要感到有乐趣,如果不是精神愉快,而是愁眉苦脸地在那儿教,愁眉苦脸地在那儿学,效果决不会好。”确实这样,一个好的语文教师,一手好字、一口流利的普通话、一抹快乐的微笑、一种儒雅的风度都能够深深地吸引已经有自己审美观念的中学生,潜移默化中会使学生对老师产生一种崇拜感,既崇拜就会努力去学、去模仿,久而久之,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便产生了。这也就是所谓的“亲其师,信其道”的效应。只有时刻注重自己的品格修养才能使一个语文教师具有一种人格魅力,这是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兴趣的最直接的动力。也唯此学生,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让他们主动参与到新课的学习中去,使课堂成为师生互动、心灵对话的舞台,师生舒展灵性的空间,师生共同创造奇迹、探索世界的窗口。

  (三)、用科学、灵活、艺术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激发增强学生的自信。一个时刻充满自信的人,脸上永远洋溢着阳光的微笑,做起事来沉着、泰然,有条不紊;即使一时遇到障碍、挫折,也不会灰头焉脑、萎靡不振,他会把困难踩在脚下,当做磨练自己情志的机会,并能全力以赴的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所以,教学中,我会时时地地注意激发学生的自信心,让他们不时品尝到小小的成功的喜悦和幸福,进而变得越来越自信。对于学生的日常表现以鼓励,表扬等积极的评价为主,采用激励的评语,尽量从正面引导。而教师真诚的鼓励和表扬,对学生尤其对后进生尤其重要,教师的一个颔首,一个微笑,一个赞许的眼神,一句真正的赞语,也都能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尊重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教学实践表明:民主、平等、宽松的学习氛围非常有利于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发展,有利于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每个学生身上都有无穷无尽的潜力,这就要求教师要有一双善于捕捉学生闪光点的眼睛。抓住这个闪光点;不断地赞赏,激励,使学生有一种被发现,被认知,被重视的感觉。因此教师要善于发现,善于宽容,善于赏识和鼓励每一个学生,让他们都能始终用明媚的心情和充满自信的姿态去迎接生活和学习中的一切挑战。  
    其次,要教给学生自主学习的具体科学可行的方法。

    语文的学习实际上是一个语文素质、语文能力提高的过程,而语文素质、语文能力的提高离不开读和写。所以,解决了读和写的问题,就提高了语文素质和语文能力,也就是学好语文了。所以:

    (一)、会读书。读,可以培养语感。语言学习,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培养语感。“这个语段中为什么用这个词而不是用那一个”,“这个句子为什么是一个病句”,很多时候,我们无须去问“为什么”,语感早已经告诉我们理由了。而语感的培养就来自于平时点点滴滴的“读”的积累。
    读,是提高阅读理解能力的一个有效途径。

    怎样才是会读书。首先,要会选择书。除了教材上的经典文章外,如何在浩如烟海的书海中选择{zh0}最有价值的的书来读,这是必须让学生重视并且明确的问题。人生有限,书海无涯。有限的宝贵时间里,一定要选择历那些经岁月淘沥依然散发着醇厚浓香的经典之作来读,这样才能读的有效有趣有益。诗词曲赋、经典散文、名篇佳作,那是书中精品,融进了岁月精华,是要涵咏吟诵,烂熟于心的,唯如此才能品出其中的甘味。所以我告诉学生,要朗声去读,要读的声情并茂,并让自己渐渐融入其中,深刻体悟书中的妙语哲思。为了激发他们朗读的兴趣,提高他们的朗诵水平,我一方面找寻朗读资料,用名家的朗诵去感染影响启发他们;另一方面我也试着自己跟他们范读,或者跟他们一起摇头晃脑的吟诵。而其他书籍文章,则可以默读、速读、跳读,甚至可以浮光掠影似的读,只求广泛涉猎,搜求信息即可;特别强调的是,坚决摒弃那些快餐式的垃圾文化图书。

    其次,还要读中思考。读书和思考相结合,才能读的精读的深读的透。学习一篇文章,要有目的的去读,读后要思考,文章“写了什么”“怎么写”,文章给了你怎样的启示和感悟,对你的生活和学习又怎样的帮助和指导,也就是灵活读书,不读死书,不死读书,要读以致用。久而久之,养成习惯,定会终生受益匪浅;

    第三,摘抄记诵文章中的精彩语段和词语。我在学生阅读中时常提醒他们,不动笔墨不读书,学会勾画圈点的读书,学会做读书批注,有困惑疑问的地方要用特殊符号表出来,并及时查阅资料或者询问老师同学,优美的语句段落熟读成诵,揣摩其中的妙处,写出自己的读书心得。这样的读书,才能够厚积薄发,使学生不仅在语言运用方面由量的积累到质的飞跃,而且在个人的文化修养、人格塑造方面也能得到提升。

   在一篇文章或一部书籍的学习过程中,能够有意识地去解决好这三个问题,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读”,也只有这样,才可以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

   (二)、勤写作。语文学习,最重要的是要把阅读、思考、写作相结合,这样学生的语文学习才有高效率。从某种意义上说,写作应该是人的生命的存在方式,我觉得再也没有比读书和写作更能塑造一个人的书卷气了;同时,写作也是一个人综合素质的体现。因为首先,写作能提升学生的阅读质量。如果学生能有经常写作的好习惯,他就会自觉揣摩人家是如何立意、如何遣词造句的,他会努力从别人的佳作中吸取营养;其次,写作会使学生更加投入认真的评为生活,洞察世事去捕捉生活中有趣的有意义的现象和信息,自觉积累学识;第三,写作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还能是大脑变得清晰,思路井然,对问题的认识也会更加深刻;第四,也是最重要的是,写作可以提高一个人的生活品味,让你更具有成就感。杜甫诗云:“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埃米齐奥朗曾深有感触的说:“假如没有写作本领,我不知道我会成为什么。”

   既然写作如此重要,如何让学生学会并喜欢写作呢?

   一是把读书与写读书笔记相结合,阅读中把书中最有价值的内容记下来,把自己阅读中的新思考、新想法记下来,为日后的写作积累素材;二是把读书与抒写心情随笔相结合,读到某篇文章某部书,心有所感,再联系生活中的类似场景事件,从而记下自己对生活的感悟,从而成为一片随笔。三是读书与写文章相结合,以具体规范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思想,逐渐形成自己的思想体系,形成自己的文章风格。这样长期下来,近处,能提高自己的语文听说读写能力,远处说,能自成一家,甚至成大家。 有关这方面的论述,前文和后文的相关部分都有说到,因此这里也不再罗嗦。
    当然,学习语文方法还有很多,诸如课前认真预习,上课专心听讲,课后及时复习巩固等等,因为大家都已熟悉,不再赘述了。
  第三、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形成自身学习能力,受益终生。

    1、培养学生爱读书的习惯。读,是一个积累语文基础知识和作文素材的手段。涉猎广泛,见多识广,胸中自有“丘壑”。这样,在作文的过程中,就不会感觉自己无话可说,写出来的文章也不会空洞干巴,而是洋洋洒洒,言之有物了。更何况,学习语文是一个积累的过程,不可一蹴而就,只有长期的积累才能使语文学得更好。积累也就需要大量地阅读与背诵,当我们空闲的时候,读一读,好的书籍或文章不仅能丰富知识,还能陶冶你的性情。不过,不能只是读,还要思考,我们应准备一个记录与摘抄的本子,在阅读的过程中将遇到的好的句子抄下来,并不时地看看,让它们变为自己的东西,当遇到疑点,难点时,也要记下来,与旁人讨论,听取别人的看法。这样才会有所长进,水平才会提高。而且,阅读量大,知识就会十分丰富,一个人的素质也会提高,眼界就会更广,况且,写作也需要素材,只有多看书,多留心身边的事,将书中所讲与现实生活相联系起来,写作时才会思如泉涌,写出的文章才是好的文章。古语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2、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字如其人,文如其面。”我常对学生讲,无论什么情况下,如果你都能够坚持把字写的横平竖直、清晰工整,我敢断言,你的作业一定不会差到哪儿去,而且你做其他作业甚至其他事情也一定错不了。因为当你认真书写的时候,你的心态一定是平和宁静的,你的心思也一定是专注凝神的。以这样的状态做任何事,你会离成功越来越艰近,有{yt}你或许会惊讶的发现,我原来可以做得这么好!。不信试试,一定的!

    3、培养学生认真倾听的习惯。一个人,能否认真听取别人的话,这不仅关乎到一个人个人修养,更影响着你一生的成败荣辱。因为一个随时都能仔细聆听别人话的人,他也一定是个谦逊好学、xx满足的人,一个朋友无数、人脉极好的人。这样的人到哪里都是令人舒服、受人欢迎的人。课堂上,生活中,如果你也能认真仔细的听取老师和其他同学的话,你就一定能博采众长,兼收并蓄,取长补短,自己的学习也就能不断进步。

       4、随时记录的习惯。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随时随地的听取并记录学习上、生活中的有益于自己的言语、知识,日积月累,集腋成裘,你会发现你最终会拥有一个无尽的知识宝库,在你学习、生活遇到障碍、困难的时候,他会及时无私的伸出援助之手,帮你解决令你挠头的问题。

    5、培养学生善于合作学习的习惯。一个好汉三个帮,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尤其在当今时代,地球成为一个大家庭,世界也日益国际化,一个人无论你多么聪慧能干,也无论你学是多么渊博{wd},仅靠一己之力是什么也做不了的。学习也莫不如是,因此,课堂上,我也注重强调并引导他们学会合作,善于合作,这样。你的视野才会开阔,你的才思才会被激发而喷涌,你的知识才系统而全面。

    还有培养学生按时完成作业的习惯,认真审题的习惯等等,这里也不再一一赘述。

    西方有句名言:播下一种思想,收获一种行为;播下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

 

    这些年来的教学实践,让我明白了这样一个道理,那就是作为教师,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你只是学生学习中的引导者,组织者,策划者,参与者,作为生命的个体,师生间必须是无条件的平等,没有任何的尊卑观念。所以首先必须从观念上改变自己,淡化自古以来就有的那种严重的“师道尊严”理念,要甘当绿叶、陪衬,千万不能抢学生的镜头,因为他们才是课堂教学的真正的主角,他们才是学习中的大明星,要让每个学生的光彩都尽情的闪耀。课堂教学中,要敢于大胆放权给学生,大胆放开学生的手脚,把课堂学习权利、时间、空间甚至方法还给学生,让他们真正成为自己学习的主人;而教师本人要做的就是,凡是学生能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或生生合作能想出来的,教师不代替;凡是学生自己能说出来的,教师不越俎代庖;凡是学生能自己通过努力做到的,教师不帮忙;凡是学生自己能写正确的,教师不得插手……

    总而言之:只要学生学习的兴趣有了,学习方法得当了,良好的课堂常规和学习习惯建立起来了,自主学习的能力具备了,一个轻轻松松、舒舒服服的懒老师也就热腾腾的新鲜出炉了。

 

 


  

已投稿到:
郑重声明:资讯 【努力做个懒老师_雪妮_新浪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