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谦-发挥中医药优势特色–分报告内容(3)

?

民间中医来信?

光明中医学员王淑媛来信

???

????编者按:王淑媛的话催人泪下。她的话代表了光明中医学子的心声。她只是只想堂堂正正地当一名执业中医师,只是想得到一张准考证,凭她的本事考上中医师。她要没有本事也不敢奢望准考证。她愿意“抗日”,又有本事“抗日,为什么不准“抗日?难道我们中医人才过剩?我们究竟想振兴中医还是想消灭中医??

敬爱的首长:您好!

????首先祝首长身体健康!首长,我真“渴望做中医”。我真想参加执业中医师考试,可到处闯也没报上名。现恳求首长给予我参加考试的权力吧。今年报名已晚,来年让我报名吧!

????我校的学员在全国有十多个省有权力报名考执业证。我请求我也能在当地报名参加考试。望首长赐给我权力。

?????????此致

?敬礼????????????????????????????????? 学生王淑媛

??????????????????????????????????????????????2003.6.29

????首长,上段文字是我写给吴仪部长的一封信。20031223日我省卫生厅给我告知单,让我就此事和威海市卫生局联系。2004年我去威海市卫生局时,中医科的刘科说:2003年就跟你们说过山东省不承认这个学校的xxx,让你报名,省卫生厅必定退回,不批准你参加考试。后来事实果真如此。2006327日,我带着卫生部的文件(卫医发[2002111号)来到省里,省卫生厅信访办的明老师替我问过后告诉我,中医科禹老师说不能让你参加报名。当时我就通过信访办的电话和禹老师商讨,禹老师说:山东省曾规定北京和山东的医药函大可以报考。不过那个文件现在过期了。卫生部又有新的政策。你等着参加一技之长的考试吧。

????首长,我很纳闷:卫生部特意补发文件的目的就是放宽条件——给我们这些热爱祖国遗产的学子一条生路!而山东省卫生厅却将我们驱逐在报考资格门外!难道是我直接找吴部长得罪了省卫生厅还是山东省的中医饱和了?!

????首长,我做游医做够了,只想堂堂正正地当一名执业中医师。望首长能帮助动员山东省卫生厅敞开大门让2002年以前的像我这样的学子能报考中医师证。

????1991年前我就爱好中医,跟着没有国家津贴的中医学技术,但没有真正的资格去报批营业证和上岗证。1996年我听说光明中医学院的教材好就参加了光明中医函大的学习。这样我应该有报考的资格,如能考上执业中医师证就能当一个真正的中医。爸爸帮助刨的中药也不会被全部没收,我也不用背井离乡去别处干中医。我就像别人一样能有资格去报批营业证,挂起牌来堂堂正正地当中医师。

????首长,我从20023月起就到处寻找真主和支持者。卫生部的那个文件就是真主,可是我没有找到支持者!请各级首长帮助和支持我,让我能报考执业中医师。

????首长,禹老师说报考一技之长我没依据,可报考执业中医师我有xxx作为依据。期望禹老师真诚帮助我!恳求您!

????首长,这里我请禹老师不要有意见。我要生存,就得实事求是地说话。再一次恳求禹老师支持我,按照卫医发[2002111号第2条让我得到准考证吧!

?????????此致

????敬礼??????????????????????????????????

?????????????????????????????????????????????学生:王淑媛

??????????????????????????????????????联系电话:06313606338

民间中医来信?

光明中医学员孙忠芹来信?

尊敬的各级领导及光明中医函大的老师们:

????你们好!

????我是一位光明中医学子,曾在光明中医学习中医专业4年。现我从事中医工作已十几年了,从事科目有:中医内科、骨伤科、皮肤科。

????我从临床实践中,研究总结出整体方案xx疾病。一般采用四联法xx。

????对疑难粉刺(xx)有独到的方法。xx方法如下:中医中药;针灸3种;排血;外擦。

????对疑难骨关节病,如腰椎间盘突出、强直性脊柱炎、肌肉萎缩、坐骨神xx、风湿类风湿等,有以下方法:针灸、推拿、药疗、灸疗、电疗、xx、xx穴位注射、中药内服。

????对内科疑难病,如结肠炎、胃溃疡、胆囊炎等,有以下方法:腹部xx、点穴、针灸、中药、放血。

???我取得的一点临床成绩,是与光明中医函授大学的老师们的教育分不开的。现敬请各位领导及老师帮助我们获得中医助理执业医师报名的权力。我们也会刻苦学习、努力工作以回报领导们。

????期待回音!

?????????此致

?敬礼?

??????????????????????????????????????????光明中医学员:孙忠芹

????????????????????????????????????????????????????2006年4月

?联系地址:黑龙江省鹤岗市2农区493??? 154101

民间中医来信?

光明中医学员黎伯伦等同志的来信?

尊敬的胡院长:您好!

????自从接到您寄来的国家卫生部发布的文件后,我们细心阅读了好几遍,心情感到格外开朗。满以为现在xxxx了光明中医函大的学历,我们这些光明学子就有了出头之日,从此就能更好地人民服务。国家卫生部文件(卫医发[2002111号)就是我们的尚方宝剑、有力的武器。在此之前,我们感到北京光明中医函授大学不光明,我们没有前途出路,地位还不及县级的中专士:没有xx权受人欺负,大专的工资待遇也不给。不管医术有多高,医疗技术有多好,我们都不能xx,这难道算光明吗?!许多患者得了经过多处诊治不好的病。他们了解到我有办法,找我帮诊治,可我只能偷偷地为病人诊治,没有充分的机会发挥自己的才能。而经我诊治的疑难病症都能康复,有满意的疗效。今年三月上旬我给本镇上坑村村民艾华郅老人xx了“胃气上升”的病症。老人家82岁了,患这种病症三四十年,每次发作时都感到xx、纳差,坐立不安,曾到过不少大医院诊治都未解决。他来找我诊治,经我用中西药配合xx不到一周的时间就彻底xx了,至今回访正常。艾华郅老人常对其家人说:黎医师医术真高,四十多年的病经他三五天就治好了。

????胡院长,您培养出来的学生都是有用的,可惜目前没有前途出路,不能把学到的技术本领发挥出来,发挥到为解除人民群众疾患的工作中去。林华彬是我的同事,也是我在光明中医函授大学深造时的同学。接到文件后我们就认为我们得到解放了,从此可以重见光明了。于是我们就于三月十六日到高州市人事局去落实学历职称问题。人事局的办事人员问我们有没有经过统一考试、有没有成绩单、有没有档案资料、能不能在网上查到大学等等。我们俩人当时就说:我们读书时哪有什么互联网呀?没有办法落实我们只好失望而归。后来听说林华彬的一个在外省读医学的老乡,也曾到市人事局办理手续时人事局不肯落实,后来经他所在学校补xx明,至省教厅才帮他办妥的。我们认为也可按此法一试,遂拿着那份卫生部文件、xxx和身份证到省里办理。省里当时接收了证件和150元的手续费。我们认为我们有希望了。可是在办理过程中,省里的有关人员说我们的xxx书经核查无法查询该证书的合法性。我们黯然。按此说法,北京光明中医函授大学是非法的?难道崔老及您们辛辛苦苦为解决中国中医后继乏人的问题而做的工作是非法的?我们认为,他们是无视国家卫生部[2002111号文件精神。文件的第二条明确规定:自本文下发之日前入学的非在职卫生技术人员通过成人医学学历教育(函授、夜大、脱产等等形式)取得的医学学历可作为医师资格考试报名的学历依据。听省教育厅一位冯姓老师讲:北京市教委备案过而我省无效的学历须经国家教育部备案后才有效。北京光明中医函授大学全国都有效,难道在全国通过了的在广东省就无效吗?真是岂有此理。按此说法,广东省教育厅就高于国家卫生部,卫生部的文件他们就可以不执行。他们上下级关系不分,独来独往,这不利于中国改革开放形势的发展。

????我们已蒙冤含屈十几年了。满以为国家卫生部颁发了有关文件,我们就可以平反了。可现在我们仍处于迷茫之中。我们为此感到闷闷不乐、不知所措。到底如何是好呢?

????胡院长,我们在此种情况下才向您们反映。我们的希望所在和前途出路全靠您和其他的院长和老师们出谋划策解决了。我们千呼万唤,恳求胡院长给我们{zd0}的支持帮助解决为盼。随信我们寄上高州市人事局学历学位审定表和广东省教育厅学历证书鉴定证明。

????祝您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学生:黎伯伦?林华彬? 2006年4月16日

座谈会纪要?

光明中医专家座谈会纪要?

时间 :2006年3月27日9:00-16:00

地点 :北京复兴路15号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565会议室

主持人:贾? 谦

讨论题目:保持中医优势特色的政策研究

参加人员 :贾 谦? 杜艳艳? 仲海亮? 刘 琦? 胡超文? 范竹雯

????????????李 英? 邢贵兰? 鲜文达? 孙奎文? 赵安业? 朱 英?

????????????梁麟山? 熊竹林? 张春梅? 张玉华

编者按

??? 2006年3月27日,保持中医优势特色政策研究课题组在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 565会议室举行了主要有光明中医学院毕业的专家、学员参加的座谈会。会议由贾谦教授主持。

???? 在座谈会上,各位专家畅所欲言,提出了民间中医在行医期间所遇到的问题,并与课题组座谈了有关体会,表达了迫切需要改变民间中医地位和行医现状的要求,并对目前中医的发展提出了建议。我们综合整理了各位专家的意见,供有关部门参考。?

贾谦教授:

????我们受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政策法规司委托,进行保持中医药优势特色的政策研究课题的调研整理工作。今天有幸邀请到光明中医学院毕业的各位专家前来座谈,目的是了解一下目前有关的政策法规有哪些是不利于中医药发展、阻碍了中医药前进的方面,探讨解决的方案。我们会根据大家的意见,归纳总结,向上级领导汇报。希望借以改变国家有关政策,保持中医药的优势特色,振兴中医。希望大家都能畅所欲言。

专家意见综合:

一、民间中医参加医师资格考试报考资格的规定不合理

????中医药学是我国的原创性医学,是我国应用了几千年的成熟的理论医学、临床医学,是我国{dy}大发明。几千年来,中医主要靠师带徒的教育方法传承和发展。而今天许多经过传统的师徒传承教育的中医和民间中医,如:光明中医学院的学员,在经过了一二十年的临床实践,xx了无数病患之后,竟然成了无照行医者,要自卑没有执照,不具备资格。我们不能漠视千百年来证明行之有效的师徒传承方法的存在,更不能为了防止不良医药事件发生,就简单粗暴的一棒子将所有民间中医全部打死。目前,全国约有15万民间的真正中医师虽然行医已有十多二十年,但已不能够再开业xx看病,这是农村及城市弱势群体的一大损失。

?? 《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第二章考试和注册第十一条明确规定,以师承方式学习传统医学满三年或者经多年实践医术确有专长的,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确定的传统医学专业组织或者医疗、预防、保健机构考核合格并推荐,可以参加执业医师资格或者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考试的内容和办法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另行制定。20024月《卫生部关于对医师资格考试报名资格暂行规定的补充规定的通知》明确规定,“自本文下发之日前入学的非在职和在职卫生技术人员,通过成人医学学历教育(函授、夜大、脱产等学习形式)取得的医学学历,可作为医师资格考试报名的学历依据。”

????但现在始终有很多民间中医尤其是像光明中医学院毕业的这样的学员,大多不具备报考医师资格证的条件,有的仅只是乡村行医资格证,这就使很多有真才实学的民间中医无法行医,要行医就违法。这一方面阻碍了民间中医的临床实践,另一方面影响了农村的医疗保健,同时也使得大量的中医秘方、偏方、专科特长得不到传承,影响了中医药文化宝库的流传。因此,我们希望给民间中医制定一条切实可行的考试资格认证办法,给师带徒和乡村医生以公平的竞争机会,使其能合法行医。

二、考试内容不合理,广大民间中医不可能通过考试

????医师资格证考试存在的另一个问题是考题不切合中医实际,考试中中医药内容和西医药内容几乎对半,如考题中就有:如何使用呼吸机?而大部分的老中医、乡村医生根本没见过呼吸机。所以民间中医即使通过了考试资格的认证,也不可能通过考试。

????而且,这样的考试内容不符合中医实际。呼吸机对于中医的诊断和xx毫无用处,为什么要考,这是拿西医标准衡量中医。典型例子就是非典期间中医就不用呼吸机,但凡用了呼吸机的,没有几个活下来的。为什么要让中医掌握呼吸机?为什么西医资格考试不考《黄帝内经》?说穿了,是歧视中医,中西医处于事实上的不平等地位。为什么我们的中医局不替我们中医说活?!

????所以,我们建议,国家应该成立医师资格考核委员会,由各省市县乡对医师资格证考试的具体内容、具体方法提出意见,探讨归纳后总结提交,再由考核委员会在结合我国先前中医行之有效的医师考核办法的基础上制定出具体可行的医师资格考核实施方案。如:我们的考试是采用等级考试还是分科考试?是否应在中医医师资格考试中考西医内容?xx考试中理论和实践如何侧重?对于四大经典应如何重视?等等。进入医师资格考核委员会的人员应吸收民间中医和中医界泰斗参加。

三、真正的民间中医行医不会出现问题

????目前,对于民间中医破格准予考试,通过考试即发与医师资格证书的据反映有5个地区,分别是光明中医的湖南分校、石嘴山、内蒙赤峰市、呼和浩特市、北京市东城区。我们下一步要进行调查,确认其符合事实后,根据其成功经验总结出一条适用于民间中医合法行医的途径。调查这些民间中医在行医过程中是否出现了问题,都出现了哪些问题?西医是否曾出现这些问题?是怎么解决的?

????另外,有些部门和个人利用民间中医急于取得考试资格的心理在社会上办学骗钱,只要交钱,经过几个月的学习即可取得学历证书。这样做严重影响了中医的声誉,造成极坏的影响,给中医药事业的振兴、发展,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失,应坚决予以取缔。

四、目前中医药诊疗收费不合理

? “中医”这一词最初出自何典不得而知。据说,班固在《汉书?艺文志》中说到: “有病不治,常得中医”,或许这就是最早的“中医”一词的出处,但这里似乎是中等水平医疗的意思。贾教授偏重于认为中医既是中国医学即国医之意,也是中庸医学之意。自古以来,中医都是在中华文化氛围中传承下来的,“不为良相即为良医”,只有在深厚的中华文化底蕴中才能培养出杰出的中医人材,而中华文化崇尚的是中庸文化、和文化。

????古往今来,中医治病从不以营利为目的,许多老中医至今看病不收钱。中医虽然不以营利为目的,但历来其社会地位比较高,且一般不愁吃穿,生活都高于周围之人。所以中医药文化一直在一个相对稳定的环境中得以继承和发展。现如今,我们忘记了中华民族的“和”文化,一味在医疗卫生领域鼓吹市场经济,而又不能真正做到中西医并重,导致中医面临生存危机。如:中医师的诊疗费远远低于西医。就诊断费而言,中医就那么几块钱的挂号费,而西医则除挂号费之外,主要是各种各样的检查化验费,因此,中医不得不放弃自己的特色,改用具有西医特色的检查化验设备、改用吊针输液,否则,根本无法维持生计。不少中医师为了生存而不得不另谋生路,不少名老中医的后人都不愿接班学中医,使得中医后继乏人。应加大国家对医疗单位的保障制度,使得中医师和中医院得以很好的发展。

五、目前的中医医疗、教育体制不适合中医发展

????要使中医药文化能很好的得到继承和发扬,必须解决好两大体制问题,{dy}是教育体制问题,第二是资格认证体系问题。

????光明中医学院的大多专家认为,目前的大中医医院由于受规章制度和环境的限制,为了求生存,大量采用西医设备和西药,放弃了许多简便廉验的中医xx手段和xx,不能很好地xx用中医药为患者解除痛苦,因此中医精髓继承不下来。与会人员认为,以师带徒方式、以小医院的方式,能更好地继承发扬中医的优势特色。

????要发展中医就必须解决教育体制问题,国家应给予民办教育以宽松的环境,可借鉴日本办学经验。日本民办学校毕业的学生只要通过国家医师资格考试即可获得医师资格证,而且办学要求比较宽松。中医办学需要符合规定的硬件设施(如:学校面积、运动场、图书馆、实验室等,叫人不好理解的是:中医办学要什么实验室?!)和软件设施(如:要求初级职称、中级职称、高级职称人数要求等。职称是否能代表中医水平?),很难开办民办学校。

?????????????????????????????????? (刘琦整理)?
?
?
?
?
?
?
?
?

中医座谈会纪要?
?
?

襄樊中医院专家座谈纪要?

时间:2006年4月11日

地点:襄樊市中医院

  • ?
      参加人员: 贾? 谦? 刘? 琦? 高? 智? 刘素云? 王兵娥? 朱学旺? 罗新民? 陈时雄? 赵詹东? 胡思荣? 毛文海? 李芳莉? 孙方保? 仲如富? 张文仲? 孟德玉? 葛开翻? 张承军? 乐才文?

编者按

????4月11日,课题组贾谦、刘琦到襄樊中医院座谈,诸位专家提了不少好的意见和建议,现总结归纳如下:?

一、发挥中医药优势,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座谈时,襄樊中医院各位专家提出目前国家处于机制变革阶段,老百姓存在着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医药费用过高首先表现为西医院检查费用过高,如糖尿病检查血糖一次就要10元,相比之下,中医药费用较低,没有检查化验费用,整个xx也才10-15元。骨科接骨中医手法复位仅要150元,同样西医院开刀要8000-9000元。西医血液透析每月都要300多人次,带来的经济效益很大。

????再者,中药西化,中医院不能自己生产丸散膏丹,造成xx成本增高有些中药,如杞菊地黄丸,中医院自己的药厂就能生产,却非要进国家药厂生产的xx,自己生产,成本仅两元钱,而国家生产就要10元钱,这样既增加了xx成本,又造成了中医院现有机器设备的浪费。会制造丸散膏丹是每个合格中医必须具有的技能,中医院的中医数十年的经验都会有自己总结出来的经验方、协定方,因此,中医院都会有自己的内部制剂。然而,今天的中医院不能自己随意生产自己的协定xx,换句话说,医院能开汤药,却不能把汤药变成丸散膏丹,必须向药检部门申请医院制剂号,限制了中医院的发展。由于院内制剂应用范围小,医院往往考虑其效益而不愿花高价申报院内制剂号。例如:本院的xxxx霉菌性肠炎,灌肠三天,每天两次,一共才花费120元,可谓廉验;应用xxxxx不仅费用高,而且病情还有扩大的趋势。中药的审批特别是内部制剂的审批是否可以在政策上放宽,给点宽松环境。能允许中医开汤药,按照中医几千年的传统,就应该允许中医及其所在中医院将汤药变成丸散膏丹,只要不上药店销售。这是起码的常识!不让中医自制丸散膏丹,就是根本不懂中医药,就是按西医药标准衡量中医药,换句话说,是否有资格管理中医药,恐怕也是一个问题。我们不赞成随便自制xx,但中医药与现代科技相结合,政策上应给予保护。

????几千年来,中医对国家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中国十几亿人口,就中医药xx传染病减少的死亡人口就是其重大贡献之一。中医的简、便、廉、验本来是其优势,但由于近年国家将卫生医疗这一社会公益事业推向了市场,结果中医简便廉验这一优势反倒成了劣势,产生不了经济效益,限制了其发展,变成了中医萎缩的一个原因。因此,应加强政策的扶持和引导。如果国家政策不给予扶持引导,中医院要生存与发展势必会追求经济效益,也必将会造成中医传统精华的失传、中华文化的不完整。建议制定政策,按月给予中医院财政补助,加强政策引导。例如,针灸xx在医保政策上就应该偏重一些。针灸xx中风,在美国初诊收费是120美元,复诊60-80美元,而在中国一套一次才26元,而且医保限制其xx次数。针灸应作为中医的优势技术大力发展,而不应该成为今天这种萎靡不振的样子。针灸xx应该进社区,由国家立法,费用直接拨进医院进行社区服务。

二、医师法否定了民间中医,阻碍了中医发展

????过去师承、自学、{zc}中医人员比较多,这些人在偏僻的农村和一些城市地区确实能解决农民及一些城市贫困居民的许多问题,我们应予以保留,不能一棍子打死。这些师承、自学、{zc}的中医人员如今在医师资格证的考试当中,大多对实践题能够答出,而简单的理论题却不一定答得出。为更好的发掘人才,建议在医师资格考试中,正规中医院校的毕业生与民间中医的考试应有所区别,限制其不利方面,发挥其优势。民间中医也可作为专科出现,发给其专科专病证书,限制其业务范围,如获得刮痧证书就只能进行刮痧xx。考题由地方制定报上级部门备案,或者对特殊人员取消理论考试,取得证书后在医疗执法中严格管理,鼓励其发挥专业特长。

????同时,对这些中医人员以后应定期进行理论培训,提高其理论水平,而不是今天不许他们行医,不发给他们执照迄今,并未发现这些民间中医出什么医疗事故,去年的飓风行动抓了几万民间中医,主要是他们无照行医。他们无照,责任不在他们,而在管理部门,是管理部门没有发给他们执照,没有对他们进行培训。

三、中医的萎缩及中医人才的培养

????目前中医的现状有政策方面的原因,也有中医界自身的原因。

?自身的原因在于今天的中医药人才时代感、责任感不强,自身业务学习不够。教育失误导致文化底蕴培养的缺失。中医是在中华文化的大背景下才得以传承和发展的,而如今从小学到中学到大学一系列的教育中,对中华文化的教育太少,使中医缺乏了繁衍生长的土壤,中医受大环境影响太大,也导致了如今中医精英的匮乏。我们在中医人才的培养中要重视综合素质和修养的培养。

????政策方面的原因在于:

????(一)中医学院毕业的人才,因中医院得不到重视和发展而无能力接收,所以大多都已转行。由于把医疗卫生推向市场,中医药简便廉验的xx价值无法得到体现,中医收入比不上西医,也造成高素质人才的流失。没有人才,振兴中医就是一句空话。

????(二)在医师资格考试中,不能只要求中医考西医的内容。如果要求中医考西医内容,则必须要求西医考中医内容,否则太不对等,是对中医的歧视。西医目前的知识对中医的诊断和xx基本没有帮助,还是应该中西医分业管理,各用各的办法。

????(三)目前中医医疗“事故”鉴定中,中医专家占的比例没有明确的法律法规规定,现状是中医比例太少,基本上是西医专家“鉴定”中医医疗事故,造成了牧师管和尚的局面。而西医医疗事故的鉴定从不请中医参与鉴定,这是事实上的不平等,是将西医看得高于中医的“金标准”、{wy}的“标准”。既然两种医学是xx不同的理论体系,不能通约,各自的医疗事故应该由各自的专家鉴定,决不能由西医专家鉴定中医的“事故”。

????另外,用西药的研究方法来搞中药研究,让实验数据说明问题,xx不能突出中医特色,也是行不通的,不能用西医衡量中医。

????建议中管局作为中医的管理机构,应扩大权限,加强领导。中药的审批应由中医局来管;中医医疗要进农村、进社区,要加强中医基础知识的培训,对师承人员要进行正规培养。

????开办纯中医医院,留住人才。充分发挥中医整体论治、辨证论治、个体化、非xx疗法的优势。要对西医人员进行中医知识培训,不能任其乱开中药,即使中成药也需辨证开方,乱开中药会影响中医形象。加强中医药的宣传。

?????????????????????????????????? (刘琦整理)?

中医座谈会纪要?

河南中医学院专家座谈纪要?

时间:2006413

地点:河南中医学院

  • ?
      参加人员: ? ? ? 崔公让? 毛德西? 李振华?? 王庆宪 ? 冯明清 ? ?? 候士良? 谢世平? 梁华龙?? 冯卫生? 李庆海?? 苗明三?? 周立华?? ? ? 郭会军?? 司富春????

座谈提纲:

????1.什么是中医?什么是中医学?

????2.什么是中医药的优势和特色?

????3.目前阻碍中医药发挥优势特色的政策障碍是什么?

????4.家传、师承、自学的中医如何取得行医执照?

????5.按目前医师法,民间中医能否取得行医执照?

????6.民间中医医师资格考试应如何考?考什么内容?

????7.中医的传承与院校教育的关系?

????8.中医医疗收费如何才能合理?

????9.如何在中医院保持中医优势特色?可否实行分业管理?

????10.如何发挥中医药优势来解决群众 “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编者按

????4月13日,课题组贾谦、刘琦在河南中医学院与诸位教授座谈如何保持中医优势特色,诸位专家对这一座谈会非常热情、认真,连80多岁高龄的李振华老院长也亲自出席了座谈会,座谈会进行了{yt},现将各位专家的发言记录整理如下:

张磊教授??? 目前阻碍发挥优势特色的政策障碍是什么?

????什么是中医?什么是中医学? 这个题目很有意思,也很有现实意义,愿就此谈点看法。

????什么是中医?

????1.中医要姓中,敢于挺起腰杆,拍拍胸脯说,我就是中医。

????2.能通晓、精通中医理论,能运用中医理论处治疾病。

????3.坚信中医理论是科学的而且是独特的,不要妄自菲薄。

????4.不驳不杂。当然了解一些西医知识没有坏处,但千万不要种了人家的地,荒了自己的地。中医虽不是{wn}的,但要意识到它能的方面,你能了没有。

????5.历代中医大家和当代中医大家,他们是真正的中医,是地地道道的中医,要以他们为标准。

?什么是中医学?

????简而言之,有悠久的历史,有长期的实践,有系统的理论,有丰富的经验,有可靠的疗效,是博、大、精、深,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一门独特的、中国原创的科学。

????中医药事业在党和政府的关怀重视下,有很大的发展,尤其是中医专科专病的发展更为显著,更可喜的目前已经涌出一大批学科带头人,名医、名科、名院相继出现,给人类健康做出了重大贡献,这是事实,应该肯定。但还应清醒地看到有诸多不足之处。特别是在中医优势特色上发挥得很不够,可以说是优势不优,特色不特。

????从客观上讲,中西医各有所长,各有所短。西医一直在扬己所长,但不能正视己所短(我们不应该责其所短)。而中医则批短有余,扬长不足,应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下面谈点我个人的看法。

????1.人才培养方面:先天不足。

????2.科研方面:偏离中医自身特点。

????3.医院方面:多是名实难副(名不副实)。

????4.xx急危重症方面:优势难以发挥,渐趋萎缩

????5.国家对中医院资金投入不够。真正按中医理、法、方、药,辨证论治,药价是非常低廉的,看病本不贵。医院为了生存和发展,只得中西药一起上,用西药比例大大超出中药,即使中xx也往往把不常应用的贵重药开上,造成了很大浪费。此外还有一个易被人忽视的潜在隐忧,即容易使医生安于现状,不在中医难度、深度上下苦功夫,学术怎能得到更大的发展。

????6.农村中医阵地越来越小。缺少政策保障,人才渠道难通。

????7.中药问题:(1)药材质量差;(2)炮制不规范;(3)制剂有限制(丸散膏丹难以配制,致使医生难以随症施用);4)药剂人员多非正规中医药学校毕业,尤其在基层更是如此。

????中医药究竟怎样发展,怎样创新,沿着什么样的方向前进,是值得研究的一个重大问题。决不能犯形式上发展而实际上衰落的错误

唐宋? 阻碍中医药发挥优势特色的政策障碍和其他因素

一.在政策方面:

????1.国家对中医中药的发展政策,仍然倾斜不够,甚至没有倾斜,或者有些政策对中医中药的发展不利。譬如教育部对中医院校的发展就没有什么倾斜。中医学校所做教育,大部分应从1956年开始,中医药学校还很少,在发展上当然与其他工科、理科、农业等老校不能比拟,新校与老校,新专业与老专业就不能按一个标准去要求,去评比,在经费投资上也不应该一样,应该对新校、新专业更加给与投资和扶植(包括经费、教学仪器)。

????对中医院的发展,国家也没有什么倾斜政策,在经费分配上和较老的西医院一样,这也是不合理的。西医院是以检查化验为主,xx大多以手术为主,收入肯定大大好于中医院。而中医院诊病,大多是用望、闻、问、切,手续费、挂号费涨幅没多少,所谓挂号费和西医院大夫一样,中医院的收费从哪里来,应该倾斜政策给中医院。

????国家应保证中医工作者的工资,特别是县级及县以下中医人员。这样既能鼓励中医毕业生下去工作,又能减少农民看病上省市、吃中药的费用,也能保证中医在下边的继承和扩大。

????2.让社会大办中药房,让患者在医院看病,到院外xx买药,不适合中医院的发展。中医历来就是卖药为主要收入,这样一来,大大影响了中医院的收入,对病人也不利,虽然到药房便宜些,但煎药质量不行,药的炮制不行,吃药效果不佳。10剂吃不好要吃2030剂,结果还是多花钱,{zh1}吃亏的不仅是中医院,更是患者自己。这属于“医药分离”的恶果。

????3.非xx购药:西药我不讲,我认为对中医中药不适合。因为中医治病是辨证论治的,非xx卖中药,恰恰违背了中医看病的精髓。 “有事没事,吃点六味”,可以查查古代医书上有这句话吗?为什么现在群众总结出来这句话,当然这是外行说的,也是政策导向造成的。再如 “双黄连口服液”,难道是感冒就能吃吗?非也!有些风寒感冒初期服用不咳嗽也咳嗽了,为什么现在57%的家庭,有药箱,有过期三年以上的药。其中一个原因就是非xx用药造成的。难道这不浪费经济吗!

二.中医院自身管理方面

????1.不能扬长避短:有些中医的特殊传统的疗法开展不够,或者没有开展。如:刮痧,拔火罐,康复针灸,足疗等中医非xx疗法。

????2.有些中医院全部西医化:中药、中成药都不能取或者就不用。

????3.在宣传本医院优势方面:总是说有什么大型医疗器械,这是唯“物”主义。我们应多宣传名老中医及其特长等。

????4.把科室包给卖假药的,或者假医生卖钱来出卖自己的老祖宗。

????5.外行管理或者不懂医的当院长、管理者,不利于中医发展。

三.中医人员自身的问题

????1.有的学中医的不开中药,不按中医规律看病,乱开医药,以检查为主。

????2.自己没有当好中医还说中医不能治病,“手不溜怨袄袖”。

????3.教中医临床课的老师不会看病,对学生影响不好。

四.社会上假医假药的影响

????1.假医生太多,假药太多。

????2.管理不够严格(乱发证书,乱批诊断))。

????3.宣传媒体,如电台,为了广告费乱吹乱播假医生假药。

五.药厂烂制和中药质量的影响

????1.药厂制药的质量问题很大,不论组方合理不合理,有效没有效,只要赚钱制药厂就干。实际上有些中成药配方极为不合理,临床验证效果不佳,但只要广告宣传的厉害,销售量就大,我认为销售量大的xx说明不了临床效果就好,譬如有些医院专科假医生制假药也不少卖钱,实际说明不了医术高明,因为外行人多,这样真正吃亏的是人民群众,但受影响的是中医中药。还有些医院,自制某某大夫的药卖,吾认为也是不恰当的,哪个中医坐几年门诊都有几个经验方,但只能在自己辨证论治的基础上灵活使用,并不能动不动就制成中药制剂,碰到类似病人就开就卖,不可能病人按你的组方去得病,如果这样的话,还有没有中医的“辨证论治”,还有没有中医的“因人、因时、因地制宜”。当然,不是不要中成药制剂,应该制些众所周知、大家公认的,通过大多数大夫临床验证确实有效的方子。

????2.xx本身的质量和炮制问题:现在不少xx不仅质量差,炮制更差,有多少中医院的中药做到了严格炮制,取到了每剂中药的真正分量,有多少医院煎药做到了先煎、后下,特殊服法,如果做不到,能不影响效果吗?有些药房、医院根本就没有中药炮制师,怎么卖的中药,不是可想而知嘛!有些人抓药对中药的别名、炮制、性味、用量、毒性就不熟悉,能不抓错药吗?效果会好吗?很多外行人都能开诊所,办医院,办中药房,这能没有危险吗?

????总而言之,影响中医药发展的因素远远不止这些,由于时间关系我就谈这么多,有不妥的地方,是我个人的认识,有错误的地方那是我的水平问题,仅作参考!

毛德西?

????关于中医的特色、地位与前途问题,近年来有着热烈的讨论。这是件大好事,因为道理越辩越明,正确的事物在争论中会迅速的成长起来。争论的中心意向是中医向何处去以及如何解决中医的继承与发展问题。争论的议题及范围也非常广泛,上自先秦诸子百家,下至“五四”运动以来中医的“是与非”,参与的人不xx于中医界,还涉及到史学界、哲学界等。杨振宁、朱清时等这样具有国际影响的科学家也积极参与。可见,关心中医前途的人非常多。这场争论,对中医学术是一场动力,是一种催化剂,这种关于中医命运的争论多年没有过。我认为,结合当前中医的处境,首先要理清什么是中医特色?这些特点还有多少成分在临床使用?怎样继承和发扬这些特色?弄清这些问题,才能使争论步入正确的轨道。

一、中医的特色是什么

????关于中医特色,这本来是个老生常谈的问题。在大学接受教育时就已经讲的非常明白了,为什么现在又提出这样一个非常直白的问题呢?这是因为随着现代医学的迅猛发展,以及市场经济的冲击,中医特色被淡化的仅及皮毛了。如果我们回顾一下所读过的四大经典,金元四大家及清代温病学家的著作;回顾一下所读过的高等中医院校教材,中医的特点就会很明显的展现在我们面前。从大的方面讲有两个,一是基本理论,一是基本技能。基本理论有两个内容,一是整体观念,一是辨证论治。具体地讲,整体观念包括天人合一,阴阳五行,脏腑经络,营卫气血等。但两者是互有联系的,整体观念是中医古代哲学的主要内容,在中医学领域,它起着指导性作用,辨证论治正是在整体观念指导下,在中医学领域里的具体举措。基本技能是指防病治病的方法,包括中药、方剂、针灸、推拿法、刮痧、体育、气功等各种养生保健及治病方法。

????上述内容,每一个题目都是中医学几千年来积累下来的精华。我们在考虑人类健康的时候,无论是养生保健或xx疾病,都离不开上述内容。例如天人合一理论,指导我们防治具有明显季节性的传染病。例如1956年石家庄郭可明医生用白虎汤xx乙脑,疗效很好,迨至1957年北京地区发生乙脑,仍用白虎汤已不起效果。蒲老认为1957年湿土当令,热邪夹湿,改用藿朴夏苓汤与三仁汤而获效。又如2003年的“非典”,大家记忆犹新。“非典”始发于广东,地处南方,“南方生火”。但是年冬春南方多雨,气候潮湿,故广东“非典”多夹湿邪,每见恶心呕吐,胸闷脘痞,食欲不振等。但传至北方,湿邪偏少,就少见消化道症状。另外,依“天气”xx时令病,更是中医“天人合一”的具体运用。今年是丙戌年,上半年寒气主令,下半年湿气主令,全年寒湿为主。因此,药食方面应以温和为主。如果我们抛弃天人合一理论,抛弃阴阳五行、脏腑经络,营卫气血、辨证论治这些道理,中医特色就丢尽了。中医的xx方法,即中药、方剂、针灸、推拿等,这是中医理论的载体,是继承中医理论的具体措施,是中医防治疾病的有力武器。我们用中药不用中医药理论,那是“废医存药”。其实不用中医理论的指导,中药就不是中药,而是西方所谓的“植物药”了。

????中医是传统医学。传统是指具有历史烙印的文化、艺术、思想、道德等。中医是在中国传统文化背景下发展起来的。中医之所以区别于西医,是它具有浓厚的东方文化特色,是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的结晶。如果我们把中医学中人文科学割裂出去,中医只能跟着西医学生理、解剖了,中医的消亡就会迫在眉睫。

二、中医现状如何

????最近报刊上许多文章(包括政府宣传)在叹息,许多中医院不姓“中”了。中医院没有中医特色了,是不是有西医特色?也不是。那是什么呢?非中非西,非驴非马,处于中医的边缘化状态。

????卫生统计数据表明,目前全国西医558.39万人,中医40.72万人。西医院1.68万个,中医院0.28万个。而解放初期西医8.7万人,中医27.6万人,可见中医发展之慢。在这些中医院中,据2001年全国药品收费统计,中药仅占40%,西药占60%。而相当多的基层中医院还在为生计而发愁。颇具中医特色的中药制剂、针灸推拿等独特疗法,都处于萎缩状态。

????从客观规模上讲,我们有几十所中医院校及研究机构,其博士、硕士几十倍地增加。一所中医院校有上万名学子在那里学习,但中医内涵却{yt}天在减少,专家称之为“泡沫中医”。我们确实也培养了一批中医精英,他们在临床、教学、科研等方面作出了应有贡献。但这支队伍的数量与质量,与时代发展相比,与人民群众的要求相比还相差很远。有些中医本科生不知“独参汤”组成;有的将《金匮要略》中的“风水病”与 “看风水”混为一谈。不了解中医的诊断,不知道所用xx的四气五味,拟方遣药远离经方、时方、验方,而是xx堆砌。有的学生公然认为 “中医不科学”,认为自己“选错了路,走错了门”等。这些绝非危言耸听,而是事实。为什么会出现这些怪现象呢?有诸多因素,有历史原因,有现实因素,有外部因素,更多的是自身因素。

????1.历史因素

????近年来科学界浮泛出的“中医不科学” 论是有历史根源的。二十世纪早期的“五四运动”即新文化运动,对打破封建文化的束缚,解放人们思想,是很有贡献的。但在“xx孔家店”的口号下,也包含有对传统文化的太多否定。包括对中医学的否定。“五四运动”的{lx}人物陈独秀、胡适、鲁迅、梁启超等都公开否认中医的科学性。包括孙中山先生也不相信中医。这种思潮到了1929年,国民政府以余云岫为代表的提出“废止旧医”案,遭到广大中医药人员和群众的强烈反对。解放后,卫生部副部长王斌又提出“中医是封建医,应随封建社会的xx而xx”。遭到批判后被撤职。xxx主席指出:“中国医药学是一个伟大宝库,应当努力发掘,加以提高。”自此以后,虽然没有人公开站出来否定中医,但不承认中医是科学的人大有人在,不时地跑出来发表言论干扰中医药事业的发展,这次关于中医是否科学,中医前途走向的争论就是集中表现。

????2.理念问题

????理念是指思想、观念。这个问题早在《内经》、《伤寒论》中就讲的很明白了。诠释的就是“医者仁术”、“救死扶伤”。然而,当前我国不少医院受到市场经济的冲击,竭力效仿西方医院,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各种检查、手术、用药,不是以病人利益为中心,而是看是否公费医疗,是否有钱。医护人员的工资奖金与科室收入密切挂钩,我们中医院也不例外。这个问题比较复杂,涉及到政府的政策、措施,特别是对中医院投入不足,使得中医院步履艰难。在医务界也存在着中医不挣钱,西医挣钱;中药便宜,西药有利;中医来的慢,西医来的快。这种政策与社会公众的心态,使得中医院的日子很不好过。中医院为了生存,也得不分中西,甚至于颠倒中西医位置,“先西后中”或“光西不中”。如此下去,中医特色就不能很好发挥。

????3.教育错位

????当前中医院校毕业生越来越多,硕士生、博士生年年增加,这是中医发展的有生力量。多数硕士生毕业论文可做到细胞水平,博士生做到基因水平,但却脱离中医临床。五、六十年代中医院校教科书,中医四大经典等科目及中医临床课占的比例很大,而八十年代西医科目、公共学科所占比例逐年增加。据统计,中西医学科的设置,由8∶2过渡到7∶3,现在是6∶4。正如原卫生部长崔月犁说:“某些中医药大学培养出来的是两个中专生。”还有些老师讲课时,自信、自尊心不强,说“中医切脉不科学”。还有的给学生讲课,否认任脉,督脉的存在。老师是“传道、授业、xx”的神圣职业。“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为知也”。不能对暂时不理解的东西给予否定与批判。这种轻浮的否定,很容易影响青年一代的事业心。进入21世纪,中医已陷入严重的乏人乏术的境地。关于中医存亡的争论,截至目前的一致认识是“几十年来,没有培养出能用中医的思维方法看病的中医”,“再过510年很可能在国内找不到真正用辨证论治理念治病的中医了”。(见《健康报》2006-3-24版)据闻,对于中医高校的教学内容与科目设置正在改进,我殷切希望符合中医发展思路,能使学生学到中医精髓的科目逐渐增多。

????4.自身锤炼不足

????古代医学家很重视自身锤炼。孔子曰: “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张仲景讲“勤求古训,博采众方”。现在叫继续教育、进修、自学等。相当一些年青中医学生大学毕业后,由于各种因素的存在,不再去中医学术领域锤炼自己,而是被动地热衷于西医、科研、外语等,多数中医院派出的进修生,也以西医科目为主,如手术、介入、搭桥等。中医院的发展与病人的实际痛苦,确实需要这方面的知识和技术。但是,如果我们中医院把这方面位置摆错了,摆到与西医院竞争的地位,我们就会处于劣势,处于被动的地位。我们的优势是中医中药,却很少派出跟随名中医学习进修的,更不要说关起门来,集体学习,共同提高了。长此以往,原本学到的中医基础也忘掉了,还说什么中医特色呢!

三、怎样突出中医特色

????最近一段时间,对于上述问题的出现,报刊上提出不少好的建议,最突出的是要求政府增加对中医的投入,包括物力、财力。这是我们中医界同仁最期望的。作为中医队伍的自身建设,反复要求读经典,重临床,跟名师,这是中医学术自身特点所确定了的客观要求,决不是凭空拈来的。

?1.读经典

????回顾中医发展史,许多名医都非常重视经典的学习,他们活到老,学到老,矢志不移。中医大师蒲辅周先生初出茅庐时,求诊病人很多,然亦有不效者。为此,蒲老毅然关门闭诊,回头读书三年,将中医经典反复钻研、揣摩。三年后,复出悬壶,临证遂能得心应手,效如桴鼓。xx中医学者秦伯未先生指出,要做好一个好医生,每年要拿出三个月时间温习经典。当代名老中医任继学先生说:“不到六十不懂中医”,此话颇耐人寻味,不仅是谦词,更多是启迪后人。中医书籍,浩如烟海,据最近调查认定,有12000种。我们一个人一生不可能也不必要全部去阅读,但读经典却是最基本的要求。经典著作对于各学科,各专业都是必需的科目,在读经典的基础上,再结合自己的学科、专业,选择阅读其历史文献及近现代教学、临床、科研的新成果新进展。既然选择走中医之路,就要以中医学科为主,踏踏实实,坚持不懈地去读经典,用经典。最近,刘力红的《思考中医》风靡全国,影响很大。其原因就是他在读经典、用经典方面走了一条与人不同的路,即还其庐山真面目。他对经典的诠释基本观点正确,对年轻人颇有启发性。他讲他的老师李阳波之母是位西医,她对李阳波说:“你要想真正学中医,那我要给你一个规定:十年之内你不能看西医的书,你要能做到这一点,你就学中医,做不到这一点,就不要学。”这位西医的话很有道理。因为西医和中医是东西方文化的产物,是不同理念的医学。如果拿西医的观点去看中医,他会认为中医处处“不合理”。

????读经典,是求本探源。正像长江黄河一样,不知源,怎么去治理、利用和发展。历代名医,没有不熟读经典的。张仲景就是在“撰用素问九卷,八十一难,阴阳大论,胎胪药录”的基础上,撰写《伤寒杂病论》的。清代名医徐大椿写了一篇“医学渊源论”。他要求医家要参考《本草》,穷《内经》,熟《金匮》、《伤寒》,特别要重《内经》之学。秦伯未先生提出:“余之教人也,先之《内》、《难》、《本经》,使知其本也;次之以《伤寒》《金匮》,使知变也;次之以诸家之说,与以博也;终之以诸家医案,与以巧也。”岳美中先生也提出温课与自律规划,他自己以五年为期,温习了《内经》和清代各家温热名著及历代其他各家专著。并对后代列当读之目录。读经典关键在于有恒心,有计划,有笔记。形成天天读经典,天天有体会。在医院形成读经典学风,定期进行学习心得交流,达到一个观点大家受益。如此坚持数年,中医学术水平就会达到一个新高度

????2.做临床

????读书的目的是治病救人,中医的生命力在于疗效。你拿什么显出中医的特色呢?那就是中医临床。人家来你中医院,就是要听中医理论,讲天人合一的养生道理,说中药,闻药香,接受针灸,推拿,正骨,气功,外敷等xx。有相当一些中医师,也天天在那里用中药治病,但他们是用学到的一点西医理论去选用中药。如凡见上呼吸道感染,就用黄连、牛黄来xx;凡泌尿系感染就用知柏、龙胆类xx;凡冠心病、心绞痛就用丹参滴丸、xx救心丸类xx。这不是辨证论治,而是按病取药。前些年日本出现的“小柴胡汤”事件,就是按西医理论用中药造成的恶果。不是中医中药不科学,而是你没有掌握中医的精髓,xx按西医的理论去选中药,必定要失败。

????中医临床的灵魂就是对不同矛盾采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就是“因人,因时,因地”xx。概括起来,就是“同病异治,异病同治”。我们学习历代各家的经验,我们去读名医医案,特别是近现代名医的医案,必须带着“辨证论治”的观点去学习,从中找出他们“辨证论治”的经验,这样才能学到手,用到临床上。当前,我们省,我们医院有相当一批素质高的中医师,坚持临床几十年,取得了可喜的社会效益和学术成果,受到人民群众的爱戴。回顾他们走过的路,细读他们的磨炼经历,无不渗透着中医理论的精华,显示中医强大的生命力。

????3.跟名师

????近几年,国家中管局与中医学术长辈非常强调跟名师这一举措。他们以广东省中医院为基地选名师20名,如邓铁涛,任继学,路志正,焦树德,陆广莘,颜德馨,周仲英,朱良春,张学文等,从全国各地选派副主任医师以上的中青年专家定期跟随名师学习。目的是要把难以从书本上学到的宝贵经验与学术思想继承下来,传承给后人。这种学习方法远自古代,扁鹊跟长桑君学习,淳于意(仓公)跟公孙光和公乘阳庆学习,张仲景跟张伯祖学习,金元四大家刘河间、李东垣、朱丹溪、张子和都是跟随名师学习后显现于医学界的。叶天士跟随17名老师学习。这种跟名师学习的传承方式是中医学术特点所决定的。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名师学识渊博,经验丰富,他们的一篇文章,一张xx,一句教诲,都是他们几十年心悟的集中体现。他们厚积薄发,指点迷津,寥寥数语,就能使后人茅塞顿开,不但对xx疑难病有启迪作用,且能使后人在探求学问道路上不走弯路或少走弯路。笔者曾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在中医研究院西苑医院跟随岳美中、方药中、时振声等老师学习。侍诊抄方,聆听医案分析,使我受益匪浅。他们那高尚的医德医风,精湛的诊疗技能,谙练的经典理论,虽然不是长篇大论,或满堂贯注,但对我后半生的学风影响极深。在他们面前,不能有取巧之心,有的只能是踏踏实实地学习。要认真地去读他们的著作,从中吸取理论与实践的营养,经过反复实践,反复阅读,才能使自己得到升华。现在的医疗环境与那个时代不大一样,分科更细,专业繁多,所以在跟名师方面可以选择专业对口的老师,或亲炙,或私塾。学习成功的关键在于了解老师,理解老师,尊敬老师,不懂就问,学了就用;要动脑子,动笔杆子。要学会把老师的经验撰写成文章,这样才能从实践中上升到理论,以理论指导临床,不使自己陷入一病一方的范围内。希望我院能在几年内派出几名中医师到全国名师那里跟师学习,从而提高医院整体学术水平和为病人服务的能力。

四、中医学的出路在于创新

????对于中医学的发展,最近有不少提法。最突出的是中医现代化与中西医结合。实际上,什么是中医现代化?什么是中西医结合?到现在还没有一个公认的统一的概念。前几年,有些学者提出中医要与国际接轨。中医是中国的国宝,不知与国际如何接轨,这些认识,泛滥一时,不攻自破。

????中医要与时俱进,走现代化道路,这是必然的。纵观中医发展史,都是与当时的科学技术与人文科学密切相联的。时代在发展,人民群众对中医事业的要求也会随之提高。首先要从理论上有所突破,要吸取信息论、控制论、系统论中的合理部分。中医理论中微观概念说理不足,这样xx的针对性就会笼统模糊。对于现代科学与现代医学中有益于诊断鉴别的技术,要学习,要吸收。但要提倡多元化发展,提倡学术xx。特别是对于走传统中医学道路的人才,要鼓励和支持他们成为“铁杆中医”。我们可以学习广东省中医院的经验。制定每个病种的临床思路表,经过省内外专家评价,分阶段在病区试用。这样经过反复努力,几年后,我们医院的专科专病临床研究水平就会显露头角,在省内乃至全国处于{lx1}地位。

????“君子忧道不忧贫”。这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当前,最主要的是继承、学习,这些年来,我们把中医的“道”丢的太多了,贴上中医之名,xx非驴非马的东西也太多了。我们必须正本清源。真正把宝库中的东西学到手,继承在身。在当今市场经济,商品意识充斥各个角落的形势下,我们必须不为名利所左右。坚持中医之“道”,发挥中医之“道”,创新中医之“道”。离开这个“道”的任何说教,都是变味的侈谈。

????中医现代化是当前叫的最响的口号。我们在高呼口号的时候,要认清足下的道路,要找好切入点。结合自身的专业性质,或从一个证候,或从一个病种,或从一首方剂,或从一味中药,或从一个治法,结合现代科学,进行深入的探索。坚持中医的整体思维体系,坚持中医辨证论治体系,坚持中药特别是复方汤剂的传统疗法,坚持以临床疗效为考核标准。把这些优良的东西继承下来,把现代科学有机地结合上去,中医的特点就会更加丰满,中医的生命力就会变得更强。中医的繁荣时代就会迎面走来。

李振华???

????在全国以民为本,创建和谐社会,全民奔小康的形势下,看病难、看病贵的呼声响遍全国,60%以上人看不起病,30%人住不起院。

????尤其我国是个农业大国,八亿多农民富不起来就谈不到小康社会。在走富裕路上,影响农民富裕的原因有多种,但看病难、看病贵是一个主要威胁。一旦有病住院,少则几千元,多则数万元,可以倾家荡产,甚至家破人亡。如果一旦发生传染病流行,像前年北京“非典”医药费平均十万元,后果更不堪设想。春节前一位患眩晕病人,住院八天,花了6千余元,未见效出院,6千余元要售9000斤麦子,丰收年也要25亩麦子,农民怎能拿得起?所以我国医药卫生事业根本就不能走英美的道路,必须重视大力发挥中医药简、便、廉、验的优势。但令人担忧的是全国中医医、教、研西化,医院商业化,中青年中缺乏有真才实学的名中医,一个普通感冒,用中药需20元即可xx,到西医院就得用xxx输液,少则3天至5天,重则一两个星期服药,少则300元,多则500元甚至更多。到中医院不少高学历中医也用西药输液,可见中医后继乏术严重。几年来,外涵建设,中国成绩显著,但在内涵的中医学术方面,也可以说出现存亡消失之秋。如一个较大的中医市级医院,其1/3中医年纪大些,在门诊还可以开中药xx,1/3中医在病房已成为中西医“结合”医生,还有1/3多的中医已xx变成西医了。我问为什么,他们说政府不给款,中药价低不值钱,没有检查费,不学西医怎么办?中医学术乏人,人员改行西化到了如此地步,我作为从事医教60余年,年已80余岁的老中医,深感自己将成为一代历史罪人。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为发挥中医药作用,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我认为这不仅是单纯的群众多花钱和一门医学的兴亡问题,而且是能否体现以民为本,人命关天,和谐社会,以及关乎中华文化存亡,子孙万代生命健康的大问题,已经上升到了严重的政治性问题。我们是依法治国的大国,政府如不大量投资、如不下决心大力改革,拿出具有法制性的措施条例和加强教育,彻底改变全国这种状态,尤其是医院商业化以及与金钱挂钩的现状,实在不容乐观,因为这已经形成全国性显著性的问题。如果仅靠几家什么低价医院、药价透明公布,我怕不能持久,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特别是中药道地伪劣种类复杂,难达到效果。为此我建议:

????一、政府投资、国家医院、群众三家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二、检查、评比、衡量一个中医院一年的成绩,不能单纯看其收入多少,应看其能不能发挥中医药特色,中医药的xx率、死亡率、床位周转率,业务收入主要看中药收入是否占主要比例。

????三、大专以上中医毕业生,经过中医药考试才能发中医师证、开中药xx,但为什么不经过西医药考试同时也能开西药xx?我认为中医不经过严格考试西医学,不能开西药,或者像新加坡、台湾那样中医根本无西医xx权,中医需要时可请西医会诊。

????四、树医德、立新风、救死扶伤,发扬中医光荣传统。对以仁心仁术,少花钱,千方百计治好病,确有中医真才实学的中医大夫大力表彰、奖励,树标兵,立新风,创建名医、名科、名院。西医一般手术几百到几千元,一次诊断数十元到数百元。中医一次针灸手术10元、20元,而通过四诊,2元到6元,这种巨大的差距,促使了中医不得不放弃针灸,去开检查单,用仪器检查病,结果丢失了中医四诊技术。为此要鼓励和提高确有技术的针灸医生诊治费。对中青年中医确有技术的要提高工资待遇。

????五、要严格打击出售伪劣中药的药商。据报道,常用中药市场上就有80多种假药,正像一位老药师在报纸上呼吁的中医将毁灭在假中药。故意xx法律上是要抵命,卖伪劣药品造成死亡形式上不同,但性质都是图财害命可以判以极刑。对医生收红包、敲诈勒索病人等不良现象,也要予以严格处理。

????六、对能突出中医特色,坚持政策,创建名医、名科、名院,管理有方等医院的书记、院长贡献巨大的应提升,中医事业就非常需要像崔月犁、吕秉奎这样的领导干部。

????七、我们正在走科技兴国之路,也就是发展科学,关键在人才,根本在教育,中医这门科学也是如此。根据我国医药卫生现状,中医、西医要并重。这也是我国卫生事业的独特优势。在人才培养上应由中、西医高等教育专业培养名符其实的有真才实学的高级中、西医人才。我建议国家中管局对中医院校的教学计划课程设定应尽快改革,培养中医必须突出中医特色,突出四大经典,尽量压缩西医课程,防止培养出中医不通、西医不精,社会舆论说本科毕业等于中、西医都是中专水平的学生。对学校扩大规模、教师培养都要制定出切实可行计划,同时政府应给必要的投资。

????八、对现有中青年中医,特别是市级以下中医,各地市应分期分批进修培训,时间三、五个月。中医高等院校开办中医师资班。对经进修后仍无中医技术的人员,可下岗调换工作。

冯明清

????改革开放之后,中医药事业也同其他事业一样,都有显著的发展,主要表现在队伍扩大,素质提高,医、教、研等方面都有显著的进步,但同时人们也逐渐感觉到随着事业的发展,中医药的优势特色的发挥受到局限,进而影响了其发展的后劲,仔细分析,有以下因素的困扰:

一、中医管理机制不健全,管理权限有限

????国家虽然成立中医药管理局,但成立之初还规定由卫生部代管,后又由卫生部管,从统一管理形式看,中医药管理局的管理权限就受到一定限制。就这样,到目前为止,还只是部分省市建立了副厅级管理局,地级市还有相当一部分没有建立管理局,县级就更少。这样管理机制怎么能充分发挥其领导和管理的作用。

二、政策不完备不落实

????如何发展中医药事业,如何发挥中医药的优势特色,国家绝少具体的措施和方法。

????卫生工作会议决定“中西医并重”,但在具体执行中没能做到并重。至今使各级中医院与各级西医院的差距很大。

三、管理上没有自己的特色

  1. 行政管理上缺少中医药自身的管理政策,近几年才制定了中医管理条例;

????2.在医院管理上沿袭西医院的方法,没有中医院自己的管理方法;

????3.在中医xx急重症方面,中医院不用中医自身优势,而是把西医的方法在中医院急重症上运用;

????4.对中医院仪器设备总值的要求,偏离了中医院办院方针

????5.将卫生事业当成第三产业,也影响了中医药简、便、廉的优势。

四、其他行业的干预

????1.科研的现代标准,使意象思维的中医管理论的发展受到局限

????2.药品制剂的标准限制了中医药传统制剂的发展;

????3.医药分家的模式更有损于中医药的发展

????4.与世界接轨的创意更有损于中医药的发展;

????5.医疗事故的鉴定,大多没有中医专家参与,本身就没摆平位置;

????6.大量的自制药品,浪费了中药资源;

????7.广告宣传的不确定性,使中医药医疗市场受到扭曲;

????8.动物药品的限制,影响到中医特色优势的发展。

崔公让?

?? 看了调查提纲之后,我很高兴,又很担忧。高兴的是自上而下已意识到拯救中医的重要性,担忧的是祖国医学已处在历史发展的最危险时期,近十年来,中医有了很大的发展——虚的,中医处于危急时刻——实的。

?? 中医应有严格的定义,即承袭中华文化,采用东方哲学为指导,以中医理、法、方、药为基础进行临床实践的医生。中医学源于祖国文化,是一门人与自然相结合并有其独特的理论、有其独特的诊疗方法与医学实践的学科。发挥中医药优势及充分的采用中医药临床实践,以中医理论为指导,充分发挥中医药xx手段的这个科学,因近些年来受许多因素的影响,阻碍了中医的正常发挥和发展,如:中医药要求的是完整性,用药主张君、臣、佐、使,互依互存,但在中医药研究中过度强调了xx的单一性、有效成分的一元性。中医是实践医学,它是建筑在形象思维基础上的一种学科,有许多形象思维尚难用以还原论为基础的现代科学去解释,但在目前研究中,过度强调了逻辑思维的重要性,在学术论文中片面地强调动物实验的重要性。

??? 中医有许多是家传或师承,在现代医学法规中过度强调了“正规”,忽视了临床疗效的重要性,这样就淹没了中医药优势的发挥。自古数千年中医家传、师承、自学为主的学习方法,现在用这样传袭的学习方法就很难取得行医执照,若按现代“正规”法则,华罗庚永远不可能成为教授,因为它是自学出身,没有受过正规的大学教育。本人建议考取中医行医执照可以采用考试中医基本理论、临床经验与中华文化三者相结合的积分考试方法,由全国统一命题,全国统一考试,受试者应不受学历的限制。因为中医是孕育于中华文化之内,所以建议学习中医不仅要学“医古文”,还要学习部分四书、五经,增加中医师的文化底蕴,对中医的学习是师承或与学院教育相结合,何者好?我个人的看法是两者相结合。建议初中毕业学习7年可获得大学本科学历,高中毕业学习七年可获得硕士学历,入学后前两年学习中医基础理论及中华文化经典著作,再两年中半天随师学习、半天集中授课,学习中医临床课,再两年学习西医基础,后一年随师学习,做毕业论文答辩。目前中医的发展受经济的影响极大,由于经济的作用,使部分中医过度的依赖检查手段(必要的检查应保留),因而失去了中医的望、闻、问、切,增加了患者的经济负担,有损于中医普、简、廉优势的发挥,中医院应以中医为主,中西之比,{zh0}是7∶3(包括经济收入),但这样又会影响医院经济发展,所以对中医纯度较高的医院,国家应给与较大的补贴,因为这是中国特色,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中医的优势来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 总之,中医处于急待发展又处于生死存亡的边缘,这仅是个人之见,难免有许多不当之处,若有不当请领导批评指正,但这是肺腑之言,也请领导再三斟酌!

王庆宪?

????中医事业:是在现代科学环境中,主要运用中国传统文化的知识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社会实践。

????中医:是xx依靠中国传统文化的知识,主要运用中国传统文化的传统思维模式,认识和解决医学问题,从事诊治疾病和养生保健的专业群体。

????中医学:以中国传统文化为知识基础,以人为对象,主要依靠以不脱离客观事物形象为主导的思维途径,而形成的关于疾病和健康的本质、规律和联系的科学。

????传承:在中国大地上始终有一个专业群体可以不依赖于现代的还原论科学,而主要依靠中国传统文化的知识,认识和解决医学问题的思维着的群体,并不断创造客观效益。

??? 中医传承的标志:在现代和未来的科学环境中,有一个庞大的专业群体可以主要运用中国文化的知识认识和解决疾病和健康问题;中医教育能不断培养出大批的学到中医学真谛,相信、热爱、忠诚于中医事业的继承者。

??? 中医医疗和保健事业是现代科学环境中特殊的社会实践,中医全体则是现代科学实践中{wy}依靠传统科学,思维着并创造着客观效益的专业群体。但是,在中医医疗战线上主要体现中医技能的人却集中在40岁以上的中医从业者,近年来中医院校培养出的大批中医人员名为中医,实未从事中医专业,有资料表明,近年来中医院校的毕业生,就业于医疗卫生行业并真正主要依靠中医的理、法、方、药诊治疾病者却寥寥无几;对硕士生的调查结果更不理想;目前各级中医院校青年中医从业的状况众所周知。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 ?我认为,症结在于中医教育没有遵循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规律。

??? 中医教育是在现代科学文化环境中,对打下现代科学知识基础的高中毕业生实施传统科学的教育。因此,中医教育相对于现代科学环境是一种特殊的教育,培养出的学生相对于现代科学实践是特殊人才。特殊的教学内容和特殊的培养目标,必然存在着与现代教育xx不同的认知规律,中国传统文化认知规律的基本表述是:营造中国传统科学的学习环境;懂得创造传统科学的思维过程和规律;循着传统科学所体现的思维方式体味中医学的内涵;防止传统科学与现代科学的混淆。

??? 因此,中医教育应当:

????一、政府方面:

????1.保存中医学这个{wy}存活的中国传统科学教育阵地的完整性和独立性;

????2.政策扶持中医院校办好中医专业;

????3.中医类专业的生源应有良好的文科基础;

????4.由国家出资,保证在临床{dy}线的青年中医xx用中医的理论和方法从事医疗和保健事业,为中医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储备人才。

????二、办学:

????1.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医学类课程必须集中先学,而且保证占总学时的{jd1}多数。现代医学课程不得与之同时开设;

????2.英语应该为选修课;

????3.教材应以能{zd0}限度的表达中医经典原著的含义为原则,近年来越来越模式化、抽象化的教材有失中医学原味;

????4.学生实习跟师抢救名老中医经验的关键在于发掘他们真挚过程的思维技巧,如张仲景关于大承气汤证与陷胸汤证区别的思维技巧。

????三、教与学

????1.鼓励、支持和奖励坚持突出中医特色的教师。

????2.中医院校应营造中国传统科学的文化氛围。

????3.学好中医的关键在于注意克服现代科学知识对学习中医知识的学习负迁移现象。

侯士良

????什么是中医特色?所谓中医特色,应是指植根于中国文化的一种独特的认识与用药治病的思维模式。这种思维模式或称之为理性认识、理论思维,具体讲就是指中药理论。它代表着中药理论体系的特征,反应其理论思维的内容和规律。中药理论作为中药的特征,反映在历史的长河中,中华民族的临床实践中,也包含着经过反复实践发展起来的对于中药的理论思维。也就是我们所讲的中药理论。中药理论是中医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中药理论就没有中药特征。或者说,失去中药理论,中药就不成其为中药,与世界上其他民族传统药没有区别。有人认为,“药可以治病,没有这些理论,不讲这些理论,中药同样可以治病。”似乎中药和中药理论可以单独存在,这实际上忽略了中药、中药理论同临床实践的关系。应该承认:中药同其他xx一样,只有用于临床才真正起到“药”的作用;中药如何用于临床?即在什么理论指导下用于临床,其结果是截然不同的。如果按照西药理论使用中药,比如xxx治喘、黄连素治痢、附子甙强心、甘草素止咳、青蒿素截疟等,脱离中医药理论来应用,那就未免南辕北辙,不能视为中药。倘若不分寒热虚实,见喘用xxx、遇痢用黄连,显然是不会收到预期效果的。无数事例雄辩地说明,中药的确凿疗效是用现代医学观点无法解释的。以临床实践为纽带,中药和中药理论不可分离。中药必须依据中医药理论用于临床,才能保证用药安全,产生预期的效果。

??? 研究中药,必须掌握中药理论,只有通过中药理论才能更好地开发应用中药。要提高中药疗效,改革中药剂型,发展中药生产,就必须加强对中药理论的研究。正因为医药治病是以有助于抗病反应的调节机制的增强和得到改善,所以,不被一般人重视的“牛溲、马通,败鼓之皮”等也能化腐朽为神奇,为良医所兼收并蓄,聚而为用。中药学中很早就提出了药性生成秉受、运气和时空药性理论等生命节律性学说,较系统地发现、概括并运用了诸如日、月、季、节的生物节律,注重药材生长的地理环境、气象变化、昼夜朝夕等时空变化的密切关系,强调“地道药材”和非其时不采和非其地不用,将其运用于防治疾病的用药实践,在系统理论指导下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这些均是现代医药所可望而不可及的宝贵内容。所以,作为中医药战线工作和研究的同志,我们的主要任务是扬我中医药之长,发展中医药,绝不能走“医不管药、药不知医、医药分离”的路子。

??? 那种置中医药理论于点缀,xx按照西药的模式开发应用中药的方法和道路,是不符合中药自身发展规律,对中医药发展有损无益。发展中医药,实现现代化,中药特色同样不能丢。

??????????????????????????????????? (刘琦整理)

中医座谈会纪要?
?

运城中医专家座谈纪要?

时间:2006年5月31日

地点:运城市卫生局

参加人员:贾 谦? 刘? 琦? 闫钧天? 张清龙? 牛晓霞? 曹永年?

???????????南晋生? 庞志德? 畅? 连? 李全恩? 张? 军? 兰刚认?

???????????李祥林? 黄殿英? 卢光辉? 李太卯? 李承保? 宁云峰?

???????????武淑秀? 李军保? 刘效勇? 王建伟? 王璋年? 梁玉青

???????????郭振峰? 崔杨文? 张丙秋? 武淑媛? 王? 荣?

编者按

?? 在运城,我们召开了两次中医专家座谈会,研讨如何从政策层面保持中医的优势特色。一次以运城市中医院的中医为主,另一次以民营专科医院的中医为主。卫生局周迎局长亲自参加了会议并谈了他对振兴中医的想法,颇鼓舞人心。卫生局田康立副局长和中医科谭康敏科长亲自组织了这两次座谈会,并从头参加到尾。运城名医——柴瑞蔼院长还专门给我们谈了好久,对中医的优势谈了看法,我们也去拜访了当地的名医——现年80高龄的武显烈老先生。现将大家的意见整理如下,谨供参考:

一、中医是一门特殊科学

?? 中医狭义的讲是指我国原创的医学或运用这种医学方法从事医疗工作的人;广义的讲既是一种文化,更是自然科学的一部分。它植根于中华大地,有完整的理论体系,它能够解决各种各样的疾病问题,保障人民的健康。

????中医学是系统的、完整的、我国原创的人体生命科学,是长期的实践检验中不断概括不断完善的理论医学。它是指以中华民族文化为基础,按照中医的思维、理论和方法论述病因、病机、诊断、xx、预防及发病规律的一门特殊的科学,是促进人的健康、长寿及人与自然社会相适应的独特的科学体系。它包括汉族医学和少数民族医学。

二、中医药有巨大的优势

??? 中医具有巨大的优势,从大的方面来说,首先是中医极其尊重和珍视人的生命。中医学的重头戏是讲养生保健和“治未病”,这是和西医{zd0}的不同,其对人的健康、长寿及人与自然社会的适应关系有着独特的思想见解。其次是中医在诊疗过程中一是履行简便廉验的诊疗行为,二是借助于自然,就地取材,就近取材,采用无污染、无公害、xx副作用的绿色疗法。同时中医除了简便廉验的优势之外,对急性外感热病的xx有其独特优势,换句时髦话说,中医对病毒性疾病有无可取代的xx优势,为西医药所远远不及。中医对SARS的疗效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中医对禽流感、艾滋病的xx,疗效{jj0},可惜不为有关部门所重视。

?? 中医的特色是整体观念、辨证论治。其实就是中华民族“和”文化特色的延伸。中华民族素称礼仪之邦,孔夫子讲“礼之用和为贵”。中医药学,从古至今,从始至终,所要保持和体现的就是一个“和”字。《素问至真要大论》说:“必先岁起,勿伐天和”,“谨守病机,各司其属,有者求之,无者求之,实者则之,虚者则之,必先五脏,疏其血气,合其条达,而致和平”。中医既要求人体自身“和”,包括五官九窍、五脏六腑、百骸,经络气血阴阳和情志精神等,更要求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身心合一”、“天人合一”,和谐平衡,此乃是中医的{zd0}特色,另外,还能够体现中医优势与特色的,还有以下几个“整体观”:

? ? 1.中医药自身的整体观。自古以来,医与药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应用上,都存在着不可分割的完整性,药不离医,医不离药,医以择药,药从医成。医与药必须互通,互动,医不知药,非良医也,药不应医,非良药也,所以医药分业管理是极端错误的,是对中医整体性的严重破坏。

?? 2.中医医生的整体性。作为一个中医医生,必须是一个整体民族文化的的集大成者。广义上讲,四书五经,诸子百家,文、史、哲、儒、道、佛乃至天文地理历法物候诸学,虽不能精通,亦当略知一二;狭义上讲,单就医道而言,内、外、妇、儿及望、闻、问、切、针灸、按,推拿、熨贴、气功以及药材真假鉴别,质地优劣,种植、采集、炮制诸法皆应熟练掌握,古往先贤,绝无一个知其一不知其二者,用现代话说,中医大夫必须是一个全科医生,这样才能体现与突出中医的特色与优势,xx疾病才能技高一筹。

??? 3.中药材自身的整体性。中药的应用,有花、叶、实、茎及头、身、尾等诸多区别,但中药材在进入中医医疗机构时,应该是完整的整体药材,中医上叫“个货”。整体药材对于医生来讲,在应用方面具有了灵活的空间和踏实的信任感,有着保障临床疗效的可靠感。中药炮制理论与方法博大精深,内藏无限玄机,一点醋、一滴酒、一土、一掏沙,大火、小火、文火、武火、桑朵、草朵、泉水、河水、以及药材之焦、煅、炭、润,黄白黑红等诸方药,差之毫厘,谬之千里。所以,个货进入医院,医院再据各医生用药特点,病情需要进行对应性加工炮制,这样才能保障疗效。眼下医院用药大多是经医药公司“加工”后之饮片,这既不符合中医基本思想,医药公司加工人员大多是不懂专业的临时工,粗制滥造,损坏药性。更有甚者,许多药材如甘草、陈皮、丹参等多是经药厂提取之后的“渣”,药效已丧失,再进入医院,疗效安在?

?? 4.诊疗行为的整体性。作为一个中医大夫,诊疗过程中应在行为整体性基础上按需取舍,如临床诊疗中,药针并用,推按火并施等,从而体现出中医的优势的特色。

??? 5.中医强调因人因时因地辨证论治。根据不同时间、不同地点、不同个体,采用不同的xx方法,开出不同的xx,采用不同的针、灸、xx等疗法。

三、用西医药的一套管理中医药,阻碍中医药发挥优势特色

????中医药目前发展的{zd0}障碍就是没有自成体系的管理体制和政策,xx采用西医药的管理方式管理中医药,采用西医药的衡量标准衡量中医药,如此,我们中医就没法念我们的“阿弥陀佛”了。因此,国家必须按照中医自身发展规律来制定一套适合中医药发展的政策。

????(一)用西医的管理方法管理中医。

??? 在医院的管理上存在着用西医的管理方法管理中医的问题。例如,对西医院药品的管理制定了医药分家的管理方法,这对西医而言是正确的,因为西药的研究历来与西医大夫无关;而对中医来说,医和药从古至今都是一个整体,医药是不能分家的,中医大夫必须会认药,会炮制,会加工丸散膏丹,否则就不是一个合格的中医。中药材的产地、炮制、用量都直接影响着xx的效果,关系着病人的健康和生命,“失之毫厘,谬之千里”。中药是中医的武器,有自己一套炮制规律。中医和中药一旦分家,就不能保证中医临床的疗效。事实上现在不仅中医中药在医院分家,而且在中医药院校,也是学医不学药、不学非xx疗法,学药不学医,xx是按西医药管理教育办法在管理中医药。尤其是,学中药的不学药性不学如何研究药性,只是一味强调学习药材成分,学习植物化学,这样的学生如何能担当发展中医药的大任?

????(二)用西医审批制剂要求来规范中医

????目前中药生产归经贸委管理,流通归国资委,应用归卫生局,审批归xxx,大大不利于中医药的发展。应将中医药的审批管理收归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药品管理法》规定,所有的医院制剂都必须纳入严格管理,必须通过省级以上的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审批注册。所谓医疗机构的制剂是指医疗机构根据本单位大夫多年临床经验和临床需要,经批准而配制的自用固定xx制剂。所谓固定制剂就是xx固定,生产工艺固定,剂型固定(丸散膏丹)。目前医院制剂审批要求的申报材料项目共十七项,包括xx组成来源。我们且不论配制的工艺、稳定性实验等等,耗费财力人力,短时间内无法解决问题,即使申报审批完成后,其xx、工艺、剂型xx不能变,一切必须遵照制剂申报时的标准行事,稍有变动就视为假药,这不合乎中医的辨证论治和与时俱进。

????中医大夫可以开汤药xx,而将汤剂制成丸散膏丹是每个中医的基本技能。对院内制剂如此管理,实际是不懂中医药的人员拍脑袋制定的政策。

????花了大量人力物力时间审批的院内制剂,由于xx丝毫不能改变,就不能很好地用于临床,违背了中医整体观念、辨证施治、八纲论证、脏象学说理论。中医讲究随证加减,讲究因人因地因时的变化而变化,这就要求制剂xx随时随地变化。如按目前政策与法规,就体现不了中医药的特色,就不能发挥中医药的优势。

????所以我们认为,中医的xx审批应该和西医的xx审批不同。其一,中药xx讲究的就是君臣佐使,中药制剂不应定为{jd1}xx,只要君药、臣药不变,也就是说母方不变,都可视为同一方剂,同一制剂,在审批监督上要放宽。其二,对于同一种xx剂型发生了改变,审批监督上也应放宽,中医大夫往往要根据病人的需要而改变用药的方法,对于中医大夫来说,不会制丸散膏丹就不是好中医。

????建议中药审批收归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管理。中医在临床上辨证施治,方剂xx要不断变化,若每证必要审批制剂证,势必陷入繁琐,所以建议在给中医相应资质时,同时授予“制剂权”。

????xxx野生资源破坏严重,有些中药材品种甚至濒临灭绝,相当一部分中药从野生变家种,药效大大减弱,道地药材明显减少,这就造成了中药用量和功能上的变化。2005年版《中国药典》规定,细辛1-3g,麻黄2-9g,用量上百年不变。中医过去就讲,细辛不过钱,麻黄要适量。但随着时代的变迁,xx功效的变化,对于药量的研究却没有大的突破,现在的法典修订也应该根据中药材质量情况将中药材用量作适当调整。而且中医中有些xx可根据中医理论、医生用药经验大量的应用,不应过度的拘泥于规范的用量范围内,这样也不利于中医理论的发展和中药药效的发挥。

????(三)医师资格证的认定不以人才为本

????医师资格证的认定有缺陷,首先是中医医师职业考试内容不当。考的西医内容过多,而且中医内容也过于偏重于理论,忽略了实践。实践技能考试最有说服力,你不是能治病吗?给你两个病人你看看,通过医者望闻问切,写出病案,你的基础理论与实际操作水平就都可以看出来了。千百年来中医历来以疗效评价优劣,而不仅仅凭理论定级别。

????目前民间中医很难通过职业医师考试资格认定,首先是没有学历没有资格参加考试,即使准予考试也很少能通过,原因在于不会外语不懂西医知识,但这两样对中医的诊断和xx毫无用处,没有必要必须掌握。为了振兴中医,应不拘一格降人才。建议对民间、自学中医可否建立合理的考核准入制度,批准其开诊,并加以扶持,必要时每年对其进行为期一个月的培训,促其提高水平。

????(四)教育方式应多样化

??? 中医药的教育政策尚存在问题,人才培养方式单一,只注重学院教育,不承认师承、家传和自学成才。培养方式应该多元化。多元化才符合社会潮流。

????(五)在医药宣传中,过分重视西医宣传

????今天的医药宣传,过分重视西医,这当然与西医形成了大的利益集团有关。但如此宣传,误导人们认为西医快,中医慢,导致人民对中医缺乏信心,存在偏见。加上法律法规不支持中医xx急性病特别是不许中医介入SARSxx,xx抹杀了中医xx外感热病的优势

????(六)事故鉴定机制应该完善

??? 在医疗事故鉴定中,中医大夫xx的案例,也要由西医专家为主的事故鉴定小组进行鉴定,这是不合理的;因为中西医是两个理论迥异的医学,思维xx不同,西医不懂中医,根本没有资格参加中医的事故鉴定。同样的道理,中医过去没有今后也不必参与西医的事故鉴定。而且西医有很多自我保护措施,如病人家属在手术同意书或知情同意书上签字,医生可以自我保护,而中医没有这种保护措施,且一旦病人发生意外,大多认为是医生的责任。

四、要承认并支持家传、师承、自学的中医

??? 对于家传、师承、自学的中医来说,他们所学的理论可能不系统,可能仅是中医理论的一部分,也有相当一部分人所学可能很扎实。但是,不论所学是否系统是否扎实,都很难达到目前职业医师法的要求。原因很简单,相当一部分考试内容是西医知识,有的地方西医内容达到一半甚至更多,而且要考外语。西医知识,特别是呼吸机的使用,防护服的穿戴等等,对中医毫无用处,外语更是如此,这实在是难为家传、师承、自学的中医,说得不好听一点,是对中医的歧视:要不要让西医都考古汉语?

????许多民间中医学有所长,从另一种意义上说,他们没有受到过西化的污染,可能保存了许多中医的精髓,对他们的知识、经验、技能,应予以尊重,让他们发挥一技之长,让他们贡献于人们的健康。要用他们,同时也要帮助他们,培养他们,特别是年轻一点的,xx可以一边让他们行医,一边给他们一定的时间、空间,逐步进行培训、提高。

????对于民间中医,关键是不能按西医标准要求他们,而是要看其疗效,看群众对其认可程度。疗效确切和患者认可前提下,可以在指定范围内,可以在注册医师指导下,可以在统一组织管理下根据不同等级的认证,规定不同的职业范围,经营范围,给以配发行医执照。

五、按目前医师法,民间中医很难取得行医执照

????目前民间中医想要取得行医执照很难,民间中医是指没有经过国家正规教育部门培养,或师承、或家传、或自学的从事中医药的人员,这些人根本不可能系统学习中医理论知识,学习可能不系统,文化程度低,基础差,有能力,无学历,有实践,无理论,大多擅长xx专科专病。中医的一大特点是,只要有中华文化底蕴,xx可以自学成才,这一点与西医不同:西医的培养需要解剖、实验等设备设施,很难自学成才。而且几千年来中医传承的成功方法是师承,是口传心授。

????现行的医师法是参照西医制定的,不符合中医学习的实际,所以说按照现行的医师法要求他们,不经过院校学习是不可能取得行医执照的。

六、中医师资格考试应考核疗效

????崔月梨部长主编的《中医沉思录》里说,民间师承的中医,大部分都是从《药性赋》、《医学三字经》等基础理论上学起的,所以组织他们系统学习中医基础理论,根据逐级考试,最终达到国家医师法规定应是个可取的办法。目前国家对中医学生的英语要求特别高,实属一大误导。中医学里好多都是文言文、古文,外语并不能对学习中医有多大的帮助,应该给以纠正。

????对于年龄大的,指50岁以上的老中医,可以在其讲解临床经验并且确定其价值后直接认证。

????对于个别小科、一技之长者,按年资经验、操作技能、xx效果采取群众评议,领导审查的办法来定职定级,不需要采取课堂考卷的办法,但必须规定在所定范围内从业。

????国家应充分相信地方领导的能力,给予地方充分的权力。地方可以由当地卫生机构,名老中医等组成考核小组,对其所谓的一技之长,民间中医进行临床考核,给以认证。

七、中医的传承与院校教育应该并举

??? 中医院校教育与师承教育各有所长,各有所短。应将二者合理的结合起来。

??? 高等院校教育,其学生素质起点高,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强,在校期间接受了系统的中医理论知识学习,为我国培养了一大批中医药人才,对于稳定中医队伍持续进行基础理论研究起到了重大作用。但我们高等教育尚存在缺陷,中医是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临床医学,其理论源于临床,规范系统的理论学习必须与临床相结合。而接受院校教育的中医学生由于受现代科学思维方式和西方医学思维方式的影响,不能正确地运用中医的思维方式和采用望闻问切进行辨证施治,理法方药用于临床也只是纸上谈兵,形成了目前本科毕业生不会开xx看病,其临床实践能力的培养也跟不上的严重情况。?????

????而临床实践能力的培养正是师承教育的优势。过去中医都是家传,师徒传承或自学而成,培养了许多名医,师承能完整的学习师傅的医德、医风、医学知识及一技之长。如时振声,朱良春,施今墨(施氏治肾八法),都是师承而培养的一代名医,是真正的中华医魂,重铸中华医魂就必须培养造就一大批高水平临床经验丰富的铁杆中医。

????所以我们的中医教育既要接受高等院校教育,又要走师承之路,使二者合理的结合起来,这样才能复兴中华文化。古语说:“无德不成医”。一个合格的中医大夫应该会种药、采药、识药、炮制、制剂、望闻问切、辨证施治,运用中医系统的理论客观地掌握疾病的规律,制定出解决疾病的理法方药,这样才能显示出中医药的优势与特色,显示出中医药对人类健康极大的贡献。国家的政策倾斜也是非常必要的。

????中医人才培养的现状,要求对院校教育制度进行改革,中医教育体制的改革势在必行,就中医人才的培养我们可以划分为院校教育、政府主导下的师承教育(政府主管部门制定计划,审定师徒)、民间自发的师承教育以及自学四种。1)对于院校教育,可以招收高中毕业的本科班和初中毕业的中医少年班,本科班实行基础教育两年,临床教育三至四年,其间可以边上课边实习;中医少年班基础教育两年,临床教育要确定师承关系,定为四年。这两种班都参加统一的院校考试,合格后方可毕业。(2)政府主导下的师承教育可开设市(县)举办学徒班,集中授课分头跟师,或采用一师一徒或一师多徒的方式教学。(3)民间自发的师承教育可采用民间中医带徒和一技之长中医带徒的方式。凡是师带徒的和自学中医的人员均要参加市级以上举办的中医班学习系统的理论知识,由省级统一考试合格方可毕业。{zh1},无论是院校教育还是师承教育毕业后的继续教育都应以师承为主。

??? 今天需要对师承教育进行有力的扶持。中医教育尤其是师承教育应实行宽进严出,规范准入,不宽进就无法调动各种积极因素,迅速继承即将遗失的中医遗产,不严出、不规范准入就无法保证中医人才队伍的质量,难免鱼龙混杂,危害中医,危害百姓。中医队伍的准入不仅要考察其理论水平,临床能力,更应考核其医德医风,教育者要对受教育者的医德过失负连带责任。

????在世界中医药热潮中,如何面对挑战,抓住机遇,振兴中医药是当务之急。继承前人的经验,对发挥中医药学的优势与特色是至关重要的。中医发展已势不可挡,像任何事物一样要发展,也像任何科学一样要发展,要在一定基础上不断完善与创新。中医的发展,自身与环境有诸多因素与条件,但师承这一渠道是{jd1}不应该堵截的。

八、中医医疗收费过低

??? 中医收费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1.制定中医xx最基本的xx费,也就是一次xx费应包括xx费加上药费,而不是原来单纯的草药成本费。

??? 2.中医基本的诊断。切脉应等同于西医学里的仪器检查来收费,一个脉学十年学不好,一个心电图一个月学成,做一个收15元。

??? 3.住院病人的一切护理费、床位费不应该低于西医院,或稍高于西医院。

??? 4.对于一些疑难病患者,久治不愈者,应考虑按病收费,特殊收费,比如一个花了几万元的疑难病,巧用一民间单验方而xx,怎样收费呢?

??? 5.中医在治病过程中所耗费的脑力劳动远在西医之上,中医对人的素质要求特别高,所以在收费过程中也应考虑。

九、分业管理,保持中医院的中医优势特色

??? 在中医院要保持中医的特色:

??? 首先,中医院的管理者必须是热爱和尊重中华文化,有民族自尊心的有才干的人;崇洋鄙中者如果涉足中医院的政坛,中医院必死无疑!中医院工作人员的准入制度中应规定,凡崇洋卑中,轻中重西的医务人员,不能进入中医院工作,热爱中医药的西学中人员可以进入中医院工作。

??? 这些可以借鉴崔月梨老师的几点看法来做一总结:

????1.在领导班子中除“三种人”以外,要保留热心于中医事业的干部,对现在干部要先进行学习和教育,统一思想认识,争取尽可能少动。

??? 2.不愿意或不适于在中医院工作的同志,可以调整或调动。

??? 3.对西医或西学中的人员,尽可能多的保留热心于中医事业的同志,尽量做到人尽其才,在院内适当安排,如果安排不了,可以调整或调动,以发挥其积极作用。

??? 其次,中医院应重视中医药优势和特色的传承和发扬,注重文化熏陶,让从事中医药工作的人员时时能闻到中医药文化的气息,时时有中医药事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中医院形象方面应充分体现“和”文化思想,体现中华民族文化的风貌。这并非说中医院一定要古香古色,但至少不应该出现过多的西方文化色彩,不能给人以西方文化的压抑感,所有对大夫、对科室、对xx方法与技术,对疾病和疾病防治知识的宣传普及,都应遵从中医固有的模式和要求,都要用中医文化的语言与氛围。

????再者,中医院的科室的设置和布局应以中医为主体,可据需要适当设置比例不超过10%的西医科室,科室名称要体现中医特色,决不应按西医模式划分科室和悬挂西医名称。科室内的设施要有利于中医特色和优势的发挥,有利于中医大夫的操作,科室内不仅应有诊断设施,更应有如针刺、推拿、气功、导引等所应有的环境。

????再者,要注重宣传中医,使老百姓认识到中医药的好处,注重人才的培养,要培养全科大夫,各科巧妙结合,而不应是专科。

??? 中医西医分业管理势在必行,几十年来中西医结合已经把中医赶进了死胡同,今天提出的所谓的中西医分业管理是指中医不能开西药,西医不能开中药。目前市场上售出的中成药大部分是西医院的西医大夫开的,根本不进行辨证xx,导致中医药疗效明显降低,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给中医药造成了不可估量的不良影响。同时中医大夫只能开中药也有利于中医人才刻苦钻研本专业理论,提高其业务水平,更好的发展中医药事业。

????还有同志在座谈会上认为,中西医分业管理不可实行,至少在现阶段要振兴中医药这一关键时期不可实行,因为若要实施只会加剧中西医两者之矛盾。

十、发挥中医药优势来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 目前存在着看病难看病贵的现实问题,但这一问题主要是由西医收费高造成的,是把医疗保健推向市场造成的。如从传统的角度看,农村xx骨折,108块,但西医手术至少1000元以上,就此点我们应该借鉴新西兰的经验,其国家发烧39度以下不许输液,而是用中医来xx。国家应该让利于民,政府应给予中医补助,应用中药来xx疾病。

????要想发挥中医药优势来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首先政府支持中医药事业是最重要的,国务院应当成立中医部,把管理和监督中医药的职能部门独立出来,这样有利于中医药发展、发挥优势和特色,有利于光大五千年中华传统医学。

????解不解决中医药从业人员的工资待遇是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一个很重要的前提,解决了这个前提一切事情就迎刃而解了。如果中医药从业人员工资待遇能获得国家全额拨款,中医药的优势就容易发挥,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就很容易及时解决。建议国家给中医从业人员以公务员待遇,如此,可解决他们后顾之忧,可使他们全心全意采用简便廉验的中医疗法,可促使他们钻研学习,自主创新,成为一代名医。

????同时要在医疗保险政策中给中医中药以政策倾斜,目前,中成药列入了医保目录,但870多种药品中药只列入80多种;报销比例也存在问题,建议实行乡镇卫生院同县医院是一个报销比例,县中医院和市中心医院是一个报销比例。

????发挥中医药的优势首先是培养人才、留住人才,中医药要发展就得有一大批水平过硬的运用中医药理法方药、辨证思维的人才,“内外妇儿辨证施治,丸散膏丹灵活运用”,“针药罐巧妙结合,疑难病屡起沉疴”这样的全科医生才是真正的中医人才,而不是现在所谓的“专家”。分科太细的专家只能毁灭中医的发展。对于家传、师承、自学中医人应该充分发挥其专长的一面,造福于人民,服务于社会。再者,要加大中医药优势的宣传,规范中医xx,使老百姓再次重新认识到中医药的优势及其简便廉验。

??????????????????????????????????? (刘琦整理)?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大学生农村调研报告?

山西省寨子村医疗现状

朱会敏?北京中医药大学制药工程? 北京100102

????随着现代社会各方面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注重生活质量的提高,高质量的生活离不开健全的医疗卫生体系的保障。虽说我国的医疗卫生状况已有很大的提高,然而占全国总人数70%以上的农民的医疗条件及状况是否真的让人欣慰呢?为此,我们小组四人走进了寨子村。?

一、寨子村简介及医疗现状

????寨子村位于山西省永济市。这个黄河边上的小村子由于占有地理优势,土地较多,村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在这肥沃的土地上种植玉米、棉花、芦笋等等。靠着这些作物村民已经走上了致富的道路.村民有很好的卫生意识,从不乱扔垃圾,村中街道整洁美观,道路两旁无杂物堆积。这个村子成立了一个农民协会,也就是说这个村子的村民有很强的组织性.村中大约有1500多人,老年人约200左右。

????与寨子村经济稳定发展不相协调的是该村的医疗状况却止步不前。村中有一个卫生所,一个私人诊所,二者规模都很小,不管是卫生所还是诊所都只有一间房子,堆满药品的柜子和一两张病床就占了大半个房子,给人一种很拥挤的感觉。这里只有常规用具如血压计、听诊器,除此之外再无其他设备。总之规模之小、条件之差让我们吃惊。村卫生所的苏大夫从医30年,据他所说他年轻时进卫校学过中医,不过从未用中医的方法给村民看过病,所以自称是一位中医先生、西医大夫。卫生所里既有西药又有中成药,并且中成药的比重还不小。私人诊所里的医生是位西医,卫校毕业.但在她的诊所里也有不少中成药。她说这些都是很普通的xx,再加上有说明书,用起来应该不会有问题。(编者按:中医需按中医理论辨证论治,并非只看说明书就能解决问题 )卫生所和诊所都是自负盈亏的。据说每年还要向上交纳各种费用1000元左右,所以只能靠卖药来维持收入,故从未向村民宣传过养生保健的知识。苏大夫自己也承认自己懂得针灸且针灸的疗效好,但由于赚钱不多,所以从未用针灸的方法给村民看病。久病成良医,村民有时就根据自己的病情去卫生所里拿药,也就是点名要药。就在我们拜访苏大夫的当天,一个女士去卫生所买氟派酸xx拉肚子。我们告诉她中医不用吃药xx腹泻的方法,那位女士半信半疑的笑了一笑,她走后苏大夫说她不会按我们说的做的,她肯定会去吃药。我们听后一阵沉默。村子里有一位老先生,善于xx结核,但村民似乎对他的医术并不认同,提到他时很多村民都不知道。邻村有一个中医大夫,姓齐,齐大夫为人和善,医术高明,有些人就慕名前去看病。齐大夫说他用的有些中药是他从山上采的,他从不为了赚钱而给病人开很多药。这个平凡朴实的乡村大夫着实令我们敬佩。他所工作的医院里就他一位中医,所以平时也清闲不得。寨子村的村民得了小病就在诊所或卫生所里救治,有了大病、急病才到镇医院或市医院救治。这和其他地方类似。寨子村曾组织过村中妇女进行健康检查,但不是每年都有。我们觉得当地妇女还是很渴求卫生保健这方面知识的,只是因为信息闭塞,村民不容易得到这方面的资料。

????由于饮食中含盐较多,当地村民不少患上了高血压。长期劳作使颈椎病、腰腿疼痛、癌症患者也较常见。乙型肝炎曾在此流行,村民大部分打了疫苗,所以现在已被控制。至于流感疫苗,苏大夫说流感疫苗太贵村民不愿打。当问及村民是中医好还是西医好时,大多数村民都认为看西医费用高,西药的副作用大,中药的副作用小。但村民不{sx}中医的原因一是由于当地没有真正的中医,到镇上看中医费时麻烦。二是中药见效慢,村民忙于农活,看病心急,得病后就吃见效快的西药,希望赶快痊愈。所以村民一般就看了西医,吃了西药。另外我们发现还有好多村民对中医药认识不够或不正确,有的不知刮痧为何物,有的对中药的剂型认识不全,把中成药当作西药,还有的对煎药的注意事项不慎了解。一位大叔说中医药的观念在人们心中早已淡薄,中医药在农村已大大萎缩。其实寨子村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它位于母亲河边上,是杨贵妃的故乡,它周围的颧雀楼,普救寺,万固寺早已成为远近闻名的旅游景点。可为什么延续了千年的中医文化就不能留在这片土地上呢?苏大夫说现在中国发展现状是农村滞后于城市,西医药开始流行于城市,那时农村还是中医药占主导地位。现在中医药在有些大城市重新又受重视但农村已很难找到中医药的足迹,农村似乎是城市的垃圾箱…… 不管苏大夫的话正确与否,我们都应该对此深思。

????“看病贵,看病难”是一个普通的现象,寨子村也不例外,村民反映到医院看病交的各种费用太多,住院费用太高。这个村子将于2007年开始实行合作医疗,村民很期待。

二、建议

????山西之行告诉我们要解决农村人们的医疗卫生问题要靠简便验的中医药,中医药的复兴迫在眉睫。我觉得国家可以加大中医药的宣传。比如在中央电视台黄金时段播放中医药的有关知识,并对少年儿童进行相关的文化教育,将中医文化体现在语文课本中,让中医药文化深入每个人的心中。高等院校应定向为中医院培养合格的中医,把中医院变成名副其实的中医院,改变现在中医院被西医、西药占领的局面。国家应加大对中医药的投资,向中医院校的毕业生提供优惠政策,鼓励和引导他们去基层工作,让这些合格的毕业生为农民服务,以改变农民对中医药不正确的看法。医院乱收费,医生乱收红包是长期以来存在的问题,国家应加大整顿力度,重塑医风,医德,使医院真正成为一个解除人民病痛的非赢利性机构。中医药要想真正的复兴,必须不断的自我创新,很多人不愿服中药是因为他们觉得煎药很麻烦,所以中药必须发展新的剂型,使中药服用方便,疗效增快。对此,国家应加大中医药的研究费用。在我们去的寨子村,村里有个农民协会,协会会长决定成立一个养生协会,培养大家未病先防的观念,传递养生保健的知识。这种未尝不是一种好的方法,其他农村也可以效仿。毕竟,中医不只中药这一方面,推拿、导引等也应该成为人们保健的工具。协会会长的意愿是好的,可他们缺少专业知识,缺少相关人才。政府或高等院校应向他们提供帮助,成立讲师团到当地培养农民或直接向农村输送专业人才。不知寨子村的养生协会办得怎么样了,衷心祝愿他们成功。

????好的医疗条件是农民健康生活的保障.我们传统的中医已经在千年的医疗实践中证明了它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并且它将继续为我们民族的健康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期待祖国医学的早日复兴,早日腾飞,也期待健全的医疗卫生体系早日建成。??
?
?
?
?
?
?
?
?
?
?
?
?
?

大学生农村调研报告

就山东姜庄看中医

吕赛飞? 北京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

????姜庄,这是一个困顿的村庄,扶贫大学生来了一批又一批,却始终摆脱不了贫困的影子。村子里文盲多,年轻人很多也只是上完初中,甚至很多连初三都没上,因为不准备上高中认为读初三也是浪费钱。在这样的村庄,我们原认为到处都有原材料的中医应该很是得到推广,走访后发现事实并非如此。

????我们走访了67户人家,200多人,大多数都说相信中医,但30岁以下的绝大多数人都没吃过中药,20岁以下很多都说没听说过中药了。大部分人都不知道中医的非xx疗法。当问及为什么有病不先看中医或吃中药时村民的回答普遍一致。中药见效慢,煎煮太麻烦,虽然中药的副作用小,但是浪费时间,携带也不方便,会耽误挣钱。而且医生直接开中药的也很少。一般都是直接开西药。感帽,咳嗽这类小病自己上药店买点药片也就了事了,方便又实惠。只有一些慢性病,恶性病才吃中药。我们也了解到村民对村子里随地可见的xxx很少有人知道其用途,医生喜欢开西药是因为西药利润大。

????我们也去了村子里边的三家诊所和一家药店。了解到以下情况:

?????1.三家诊治靠中医的收入占总收入比各不同,但最多的也就30%

?????2.医师们自身也认为中药见效慢,只有一些妇科病或疑难杂证才用中药。

?????3.村民就医情况根据各自经济情况而定,但村民经济水平普遍都较低,很多人都欠钱看病,虽然看病方便但都看不起病,只有经济水平提高了才能带动人们的健康水平。

?????4.村民对健康知识,普通的xx知识都较浅薄,村里的预防保健知识宣传的也不到位。

?????5.村里消化道疾病非常常见,我们认为与水质污染有关,城市里的工业排放用水污染水源(我们认为与村里的生活污水排放处理不当也有关)。

?????6.中医被忽视是因为中医见效慢,疗程长。

?????7.村里文盲多,知识水平低,对健康医疗卫生的认识也是一大阻碍。

?????8.中医就诊少,开诊所费用高,如果只办中医,就会入不敷出,所以主要还以西药为主。

????得了一般的感冒,去诊所看,成人挂一次点滴要10-20元,小孩子挂的瓶多,并且要挂两三天,花费就得100-200了。所以很多人都是直接上药店买药,对于善于治未病的中医还是感到茫茫然,对于非xx疗法更是怀疑。

????村子里有诊所,离县城也就是10分钟的车程。看病是方便,但是却看不起病。去医院就得做各种各样的检查,也就是各种各样的收费。即使是中医科,为了抓效益,也会让你做西医的检查。

????几千年丰富的实践经验,中国人用自己的生命去做的实验,前赴后继,生命不息,试验不止的文明,为什么到了今天,却被那仅有一二百年历史的“科学”所压倒。为什么有那么多的人“崇洋媚外”,这是一个问题。现在的中医{zd0}的缺陷似乎就是见效慢。很多中医师也认为没有立即见效的中药。难道说,几千年的中国人一感冒都得吃上几天的药?回阳救逆的药根本就是胡闹?所以我们认为,这根本就不是中医的问题,而是人的问题。是现在的中医师们水平太低了。把不出正确的脉象,不能xx的辨证,开不出合适的xx,才使得中药的见效“如此之慢”。而西医对医师的要求相对来说就不是很高了,何种病用何种药几乎是固定的,药好就行。所以要想人们对中医改观,中医师的水平得到提高是很重要的一点。看病难,难就难在如何提高中医师的水平。

????去县医院了解情况时,很荣幸的见到一位校友,从事中医事业30余年了。她认为中医要发展的突破口在于对癌症的攻克上,只要中医能很好的预防和控制癌症,那么中医必将会发扬光大。

????闲暇时看了本《西方哲学死了》,里面有对中医中药的一些看法,很是有共鸣,遂将一些句子摘抄了下来:

????中医中药不是科学技术,但它的确具有其可傲视现今并非完善的“科学技术”的自在的人学魅力。相对于西医西药而言,他可以骄傲的自称,他是迄今{wy}把人当作人来医的医学和药学。

????中医中药是视天文学,气象学,地理(风水)学,生理学,社会学,伦理学,神经学,精神学等等为一体的医学和药学。

????到了科学昌明的今天,尽管人们有千条万条理由视阴阳五行观为伪科学,落后迷信之物,但作为中国人不要忘了,具有五千年悠久文明,文化传统和世界上{wy}具有三千年连续不断的用文字记载的历史的中国,在那漫长的几千年中,阴阳五行观是他{wy}的理论思维的体系,该体系中的观念原则贯穿,充斥,延伸,潜藏于几千年中全体中国人一切生活的上上下下,左左右右,方方面面,中国人的天,地,人,全都分有阴阳。中国人正是靠了这{wy}的理论体系从远古生活到了今天。

????消灭了中医中药理论,其实质既等于消灭了五千年中{zh1}一点文明的成就,如果作为一个中国人竟可以公开承认中药理论{jd1}是错误的,那其实是等于说中国人五千年xx是白活了。这对于一个世界上有着最多的人口,有着最连续,最悠久的古代文明历史的民族来说,将是一种何等的悲哀!

????具体到中医中药而言,中国人也应该有勇气站出来为自己传统的逻辑思维方法作出辩护,不只是辩护,更应该是实践事实和理论拓展的证明!

大学生农村调研报告?

???????兰考县胡寨村中医情况调研

????陈艳艳?? 北京中医药大学? ?

????坐了一夜的火车,在724日下午两三点时我们终于到达了河南省开封市兰考县的胡寨村。兰考县,我的故乡,这个我再为熟悉不过的故乡。可我真的熟悉这个生我养我的故乡吗?

????生在农村,深切体会到了“农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大多数人总是小病不看大病看不起,认为小病不值得花钱来看,过两天自己就好了,可等到病情严重的时候就是这种病已经到了无可救药的时候了。我不知道现在中医在村民中是什么概念,在学校里学了一些常见病的防治,不用花钱的防治,我要把我学的知识带到生我养我的故乡,我想用我学过得这些知识来帮助我们这里的村民。

一、胡寨村的概况及医疗机构

????胡寨村有村民216户,1000余人,村里的经济以农业为主。种植面积1600亩,主要种植玉米、棉花、西红柿、无公害萝卜、苹果。

????村里有两个诊所,有一个挂着中医的牌子,行的却是西医。挂中医牌子的是胡大夫,以前来过一个中医的实习大夫,但不知道由于什么原因现已经离开。诊所里面的医疗设施简单至极,不过令我们感到欣慰的是,一次我们去诊所时,他正在用中医的拔罐疗法,而且是抽气的。其实我们发现这里的医疗条件相对其他村还算比较好的。

????乡医院也没有什么设备,有B超室,并设有外科、内科、儿科、妇产科、口腔科、皮肤科、骨科等。乡里的诊所还是比较多的,但各诊所大同小异,都几乎没有中医,在县里倒是有几个中医诊所,但相比西医的诊所来说也是寥寥无几的。

????村民的生活条件还可以,做饭基本上用的都是电饭锅,几乎没有用煤球的了,这里盐碱地的情况已经xx了。都说自从焦裕禄来了之后这里就变了,已经不再是以前的那个兰考县了,这里有新兴的合作社,居民生活情趣还是蛮不错的,每天有腰鼓队为村民们表演,有老年社团在练太极,有儿童社团每天锻炼身体唱歌。

二、这里的医疗现状及常见病的xx

????据我们了解,村里较为常见的病有关节炎,颈椎病,风湿及类风湿。这些病的发生多与当地居民的生活习惯有关。也就是由于生活水平所限制,像平常应该注意的细节问题却不能注意。

????很多村民在有病的时候也知道该注意些什么,可由于生活条件所限制,根本无法按照平常的保健来实施。

????就拿痛经来说吧,处在经期的女人总会有痛经的,可在农村是怎么来处理的呢?她们开始也只是去药店买点“止痛片”,可吃这种药总会使身体产生抵抗力的,在药量不断增加的时候,不知不觉就到了极限,她们{zh1}在痛经的时候也只能躺在床上了,在肚子稍微不痛的时候她们又要去地里干活了。问她们的时候她们也都说“我们知道在经期的时候不能吃凉的,应该多休息。可我们地里都荒了啊?我们回到家喝的都是凉水,从井里刚提上来的水,可我们一直喝的就是冷水啊!我们也是被生活条件所限制的啊!

三、中医的希望

????(一)中医可以xx常见病

????常见的疾病如风湿性疾病目前是西医所不能解决的,大多数人还是采取的中医疗法,这也验证了中医可以xx西医所不能xx的疑难杂症。他们一般会去县里的中医诊所xx,效果还是蛮不错的。“我颈椎病已经好几年了,疼得特别厉害,都不知道该怎么办了,听人说县里有个会针灸的治得挺好的,我就来试试,也知道是很贵的,可总不能就这样子吧?”这个我也深切的体会到了,我父亲颈椎病也已经好几年了,一直就这样得疼着,疼得厉害的时候活都不能干。每天也就是吃止痛片,可渐渐地机体就产生了耐药性,再吃止痛片的时候也起不了多大的作用了,后来听说我们县里有个针灸大夫xx颈椎病效果特别好,我爸怀着试试的态度去的,效果还是挺不错的,回来就可劲的夸中医。这就是中医的效果,当听村民讲这些的时候我为学中医而感到骄傲。

????(二)中医的仁道

????农民看病难,看病贵的现象只有中医可以解决,除非西药降低价钱减低费用,可这就目前来说好像只能停留在空想上,而中医却可以。也是听我们老师讲的,有个病人腹水很严重的了,足有1500毫升。去医院的时候医院说要抽水,而且也不能xx,最多还能活半年。这大家都知道,抽水之后腹水还是会多起来,而且会花好多钱。经过我们老师的劝解,他就试着在家摩腹,这样进行了一个疗程,病情好转了许多,去医院检查的时候就只剩下不到500毫升了。这个时候他不想再摩腹了,认为这样就可以了,但大夫说要继续,或许可以xx的。他就再坚持了几个疗程,没过多久就好了。这就是中医,不用花钱就可以看病的中医,而且看好的是西医一直没有解决的腹水问题。

????还有一例,像平常我们的腹泻,大多人会选择输液,因为比较快,可人们不知道的是如果腹泻的人揉揉腹部,腹泻也是可以立刻缓解的。像夏季的中暑,晕车晕船的现象也是可以通过特定的穴位xx可以立刻缓解的。并不像人们说的那样中医的疗效很慢。

????(三)村里常见的药材

????我们发现这里野生的艾比较多,好多人都知道车前子可以xx腹泻及肠炎,小米如果带皮吃的话容易引起隆闭,而猪牙草正好可以xx隆闭,勃勃丁(即蒲公英)可以xx止痛,无花果可以xx痔疮。

四、问题小结

????(一)、村民对中医的了解

????1、对中医的了解较为片面

????当我们提到中医时村民们谈论最多的大多是汤药的苦。殊不知中医还包括针灸,砭,导引,xx推拿等方面;提到中药就认为是汤剂,殊不知中药还包括丸,散,膏,丹等。一位胡氏认为中医很好,中医的大夫很亲切。她10岁时患了黄疸,经过内黄集、田罗定、康振禹三位中医大夫的xx,一个多月便xx了,且愈后不复发(茵陈,大枣)。在患者的印象中,中医好。但现在,他家人患病之后一般都看西医,具体原因不明。我估计是他们认为西医疗效较快,较为现代化,而中医较慢。从村民们对中医的了解及认识上可以看出:中医在这个村中的处境非常的危险,想要在这里推广是相当的困难。

????2.村民对中医理解不同,但多认为中医治本,西医治表

????我们共走访了这里村民的1/3,这些人都认为中医很好,中医可以除根。可看病他们的{sx}依然是西医。我们发现这个村里有许多老人都在80岁之上,他们对中医的了解比较多一点,在解放前,这里几乎都使用中医来xx疾病的,但他们说得最多的也是汤药,好像只有汤药才是中医。就是在80年代前这里的中医大夫也还是比较多的,但在解放后,特别是近20年来的中医却一再的衰落,西医却是一再的崛起,这不知道是发展的问题还是开放的问题。

????(二)农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依旧很严重

????“平常的病我们不用去看,这病自然就好了,就是不好,严重的话我们也没有钱来看病啊!”这是我们来这里的第四天的时候,我们访问的比较贫困的一位大婶说的。他们干了一辈子,辛苦了一辈子,怎么忍心把辛辛苦苦挣来的钱花到这个上面呢?为的又是什么呢?“我们天天在地里劳动,辛辛苦苦挣了这么点钱,怎么能就这样的花去呢?而且是花钱买罪受!”生在农村,知道钱来之不易,可面对疾病的折磨我们又能怎么办呢?

????“病情重的时候我们就在家休息一下,病情稍好一点我们又要去地里干活了,这样我们的病能好吗?可医院那么高的费用我们怎么能够拿得起呢?”听到这些话的时候我的心在流泪,不为他们没有钱看病,而是为他们的病,因为有很多病在平常的生活中是可以预防的,但他们却由于没有去注意而得的,我在为这些而流泪。我不禁想,如果我可以告诉他们应该注意的事项,是不是就不会得这些病呢?中医讲的不就是“未病先防,防病于未然”吗?虽说他们对中医的了解xx于汤药上,但我们说的未病先防他们还是可以理解的,如果我们可以做到让他们未病先防的话,我想我们是可以减轻农民的负担的。

????(三)这里的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

????在这里我们也发现了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这个问题可能是现在农村中常见的问题:这里的村民只是注重经济的发展,却没有看重文化的发展,甚至忽视文化的发展,墙上的标语都是“经济{dy}”。这里好多的小孩都已经不上学了。问了问大致原因都是:认个字就行了,还不如趁年轻多挣点钱呢!这里的幼儿很多,但大多是由爷爷奶奶照顾着,年轻的夫妻也在外面打工,而那些爷爷奶奶们说他们年轻的时候辛辛苦苦挣的钱却还不够到年老的时候来看病,这种现象是该怪谁呢?要提高这里的健康水平是不是应该先提高这里的文化呢?

????我们在给他们讲授知识时也发现他们很缺乏医疗保健方面的知识,如果他们读的书多一点,了解的范围广一点,或许有可以减少好多疾病呢?

????(四)新型合作医疗体制的弊端

????1.新兴的合作医疗体制不能救急

????“这是什么合作医疗阿?交10元钱补助2元,可我们几乎也用不到啊!”“什么报销制度啊?报销的只是特定的药费,而手术费,护理费及大部分的药费还是不报销的,对于重病的人来说根本起不了什么作用。”“这种制度还凑合吧,那不是有一家就已经报了一百多吗?”“他那一百多还不知道是怎么报的呢?”这种报销制度对村民到底是好的还是坏的呢?上级的本意是好的,是让他们在病情严重的时候可以去医院看病。可在农村,大多数人在病情轻的时候是不会去看病的,都是等到病情很严重的时候才去医院,而这个时候的病已经很难xx了,而这病进了医院之后无疑又要动手术,又要很多的费用,这些费用却是不报销的,算到{zh1}那些特定的报销的药费还不占他们所用的1%,这对他们来说,不能解决急用。

????2.报销的药费寥寥无几

????本以为药费可以报销是好事,可后来才了解到报销是有条件的:药费一次性超过100元才会报销,超过了500元报销30%,而且只报销那些特定的药,结果报销的那些药费寥寥无几,可能这也是为什么这种制度在有的地方已经取消了的原因。而村民可能会为了要报销而多花钱,这是在为农民减轻负担呢还是加重农民的负担呢?

????(五)医疗垃圾处理的弊端及儿童的健康教育情况

????1.医疗垃圾的处理不当

????我们去诊所的时候,令我们感到欣慰的是大夫所用的正好是中医的拔罐疗法,但令我们不安的是这里的医疗垃圾及xx的问题。大夫用过的医疗垃圾随手就扔,用过的器具只是用棉球擦一下即用在其他人身上,并未经过严格的xx。这样,带有已治病人的血液的器具又用在下一个病人身上,如果原来病人有什么血缘性传染病的话,这就危险了。其实这些事情稍微注意一下就可以预防疾病的发生了。

????2.儿童的健康教育

????我们刚来这里的时候就听说这里前不久发生了一次在45岁的儿童间的流行感冒,但这种感冒却不同于以往的流行感冒。这次在感冒的第三或第四天的时候就变异成流脑,比较严重的。我们也注意了这里的小孩子的情况,发现那些小孩子总是自己刚刚在地上爬过、打闹过之后就去拿东西吃,“病从口入”,我们都提得挺响,可为什么不去注意呢?从小我们就应该教育孩子要注意卫生,饭前饭后要洗手,便前便后要洗手。如果我们能够在注意卫生的情况下减少疾病的话,就可以减轻村民的好多负担。

????(六)中医偏方的遗失及中医的振兴问题

????据村民们所说,这里之前是有名医的,而且有好多{zc}的秘方,但多数因为无后代还有传男不传女而随大夫的入土而永远的消失了,中医的保守到什么时候才能开放起来呢?这里有好多风湿类风湿的病人,他们深受着一到阴天下雨的天气就会痛不欲生的折磨,可先前这些病是可以xx的,只是那位大夫已经入土了。中医在这100年中已经衰落至此,面对偏方不外传的问题我们又该如何来解决呢?

????我们曾走访了一位画家,他对中医颇有见解,认为中医就如同中国画,中医,中国画及中国传统文化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他们都是由于民族的自卑感而衰落,认为中国的就没有希望,西方的就是好,他们对外来文化崇拜又崇拜,简直当神拜,却忘记了在中国流传了几千年的文化,这些都是咱们的祖先传下来的,我们有什么理由抛弃呢?况且这些都是极好的东西。

????我还记得我们从上小学一年级的时候开始学习语文,到大学的时候有的就已经不学了,可我们却是从上幼儿园的时候就开始学习英语,直到我们老的时候我们还在学习英语,我不是不想问而是不敢问:就咱们的大学生来说,读过四书五经的有多少?读过老子孟子孔子的又有多少呢?这种千年文化所受的冷落我们也不得不考虑了,我想我们在考虑振兴中医的同时是不是应该考虑一下也宣传中国的传统文化呢?或者,要想振兴中医,是不是应该先振兴中国文化呢?

????我还没有能力为这里提出更好的建议,但我不愿意再看到生我养我的父老乡亲备受着这种疾病的折磨,如果可以更快的提高他们的健康保健知识,我就算回报他们了。

大学生农村调研报告?
?

建设农村? 关注健康

——山西省蒲州镇寨子村社会实践纪实

李庆娜? 北京中医药大学?

????编者按:此文与《山西省寨子村医疗现状》写的是同一村的

????情况,但角度略有不同,故也收录于此。?

????2006年7月24日,我们一行4名同学随同人民大学梁漱溟乡村建设中心支农、支教的队伍来到山西省蒲州镇寨子村,就当地的医疗健康问题展开了为期10天的社会实践活动。这次活动,我们主要采取入户访谈、组织学习、义诊等形式。经过10天的工作,我们了解到了当地的医疗机构状况、合作医疗、常见病等医疗现状以及村民对中西医的看法等问题。

  1. 寨子村的概况

????山西省永济市蒲州镇寨子村位于素有 “黄河金山角”之称的秦、晋、豫三省交界处。这里风景秀丽,是闻名遐迩的旅游胜地。这里有《西厢记》的发生地普救市,中国三大历史名楼之一的鹳雀楼,中国道教的圣地五老峰,这里还是历史名人杨贵妃、柳宗元的故里。

????寨子村由三个自然村组成,其中我们所在的村庄{zd0},有人口1500多,其余两个均为较小的自然村。这个村庄60岁以上200余人,占到了人口总数的13.3%。随着经济的发展,当地村民的观念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重男轻女的思想基本xx了,人口的出生率还不到万分之六。

???寨子村位于黄河边上,黄河滩地的肥沃土地是当地发展农业不可多得的有利资源。他们主要的经济作物有棉花和芦笋,山上有地黄、柴胡、防风等多种野生中药材,但售价均不高。

???蒲州镇农民协会就设在这个村庄上。农民协会下设有健康家园理事会,旨在改善个人、家庭及村貌卫生情况。经过三年的全村垃圾大整治,现在的寨子村卫生状况是相当理想的。同时,村民的素质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在村庄的道路上你见不到一块垃圾,村民们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垃圾,他们的家里也是相当整洁,可以说这是我见到过的最干净的农村了。

???近年来在农民协会的带领下,寨子村发展相当快。温饱早已不是问题,每家都盖上了漂亮的新房,拖拉机、摩托车也是家家都有,生活算是宽裕的。

  1. 医疗机构

????寨子村一共有两家诊所,均为私人诊所,其中一家是村里指定的村卫生所。卫生所的大夫姓苏,他自学中医,从1973年开始行医至今,只在1986年上卫校学习,共3年时间。卫生所里还有他的两个助手,分别是他的儿子和女儿。卫生所里只有两张床位,除了听诊器、血压表、体温计而外再无其它医疗仪器。苏大夫说这样的条件对于重症、急症根本无法应对,出现这种情况只有打120了,不过救护车来回就得1个多小时,很多时候都耽搁了。再者这虽是村卫生所,但事实上xx是自负盈亏的,多是通过售药维持运转。另一家诊所的主人是位年轻的女大夫,她姓谢,也是卫校毕业的。她告诉我们诊所也xx靠售药经营,每年还要上交管理费、药检费等1000多元,所以根本拿不出多余的资金购买医疗仪器,改善就医环境。谢大夫的诊所里也只有两张床位,卫生情况并不乐观。

  1. 村民的健康医疗状况?

????寨子村常见的病有高血压、食道癌、胃癌、结核病、关节炎等。调查发现其中的一些发病原因与村民的饮食习惯有很大关系。当地以馍馍(馒头)为主食,村民们爱就着咸菜吃馍馍,长此以往口味都较重,每天摄入的食盐量都超过了标准,因而高血压的发病率相当的高。而食道癌的发生可能也与村民们爱吃粗糙的馍馍,爱喝热粥(常常是很烫的粥)以及一些蹲食的饮食习惯有很大关系。(研究表明粗糙的食物在通过食管时经常刺激或划破食管上皮粘膜,多次反复操作和修复,可形成瘢痕,久而久之,在瘢痕的基础上可发生恶性变。食道癌的患者中有80%-90%经常吃干硬的粗糙食物,没有细嚼慢咽的习惯。另外,有实验证实,对小白鼠用75-80度的热水连续灌注25天后,其食管粘膜上皮增生、坏死,而后发生明显的癌前期病变。蹲着进食时腹腔内压力增大,食管需要增大蠕动和压力来输送食物,食物与食管产生的摩擦力会加重食管壁的损伤。)调查中还发现,村里面患甲肝、乙肝等传染性疾病的人也不少。据村卫生所的苏大夫介绍自1994年他发现甲、乙肝在村里开始蔓延时,便着手注射疫苗了。经过十多年的坚持,甲肝(终身免疫)已基本被xx,乙肝的发病也得到了很好的控制。

???在妇女和儿童的卫生健康方面,当地已开展了基本的工作,但这些是远远不够的。90年代以后村民们一般会到计生办医疗所生产小孩,卫生状况得到了很大的改善。生产后会直接发给疫苗卡,像破伤风一类的疫苗3岁以后可凭疫苗卡直接在村卫生所注射。村上有一所小学(只有1-5年级),苏大夫每年会到学校给孩子们注射疫苗。除此之外,对于儿童并无其他的健康保健工作。在妇女方面,除计生局每年有1-2次的妇科检查,她们很难再了解到妇科卫生保健方面的信息。而调查中发现,对于这些知识她们是多么迫切的想要了解。

???值得高兴的是现在村民的健康意识有了一定的提高了,比如说他们上卫生所跟苏大夫聊家常时,会让苏大夫给他们测测血压,量量体温。有了小病也会及时到卫生所拿药打针,更有的就直接给自己开药了,他们会指定拿xxx。可是村民们对医学知识的了解毕竟有限,很多时候他们并非真正了解自己的病情,而不对症的xx(绝大多数是西药)对他们来说是毒药而非治病之良药。小病还好,一旦患上稍大的病只能到县里或市里的医院去就诊了。虽然这几年寨子村的经济增长很快,但是相对医院昂贵的医药费而言(如在县医院住院每天不低于200),那几个存款也只能是杯水车薪,在医院住上几天,病未痊愈也不得不出院了。更让人心痛的是,一些患上重病的村民,家里四拼五凑的攒够了医药费到大城市给病人动手术,可做完手术回到家,不久却过世了。这对全家人来说不管是经济上还是情感上都是沉重的负担,寨子村过世不久的患食道癌的村民家就是这种情况。死者才36岁啊!一次次,我们不得不对西医背离人体统一性原则的手术xx的方法产生疑问。“不治死一人,治了死一家”这句话真正反应了西医给农民带来的莫大悲哀。

四、中医药在当地的发展

????总的来说,中医药在当地是在不断衰落的。据了解,早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医在当地十分盛行,那时中药的价格低,村民还自己种植一些xxx。村里面有不少赤脚医生,中医诊所也不少。这些为村民看中医吃中药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中医的简便廉验在那时真正解决了农民的健康保健问题,大家对中医也是十分的信任。在西方文化知识在中国教育中占有{jd1}优势的今天,农村经济在发展,农民生活节奏的加快使得中医药在农村的发展可谓是举步维艰,甚至在倒退。在我们所调查的寨子村,可以说中医药已基本退出了村民的健康保健领域。村里仅有的两家诊所除了销售一些中成药而外,xx都西医化了。平日村民们农活繁忙,感冒发烧都选择吃西药。他们说并不是不相信中医了,只是抓一副药来回得乘1个多小时的车到县里,回来还得煎药。中药见效慢,一次要吃上好几副,每副药花好几块,甚至十多块,实在是太麻烦了,也不太实惠。

???的确,中医中药在农村得不到应有的发展与它失去了“简便廉验”的基本特征紧密相关,事实上村民们从心底里还是相信中医的。卫生所的苏大夫告诉我们,村里时常会来一些卖狗皮膏药的,他们一贴膏药卖到60元,可是一些村民由于相信中药的神奇疗效也会去购买,遗憾的是{zh1}他们多半都上当受骗了。

五、问题思考

????1.政府加大财政投入,扶持乡村卫生事业

? ? 由于村里的诊所均是自负盈亏靠出售药品来维持运行,所以他们在给病人看病时,优先考虑的并不是简便廉验的中药和一些非xx疗法。比如说村卫生所的苏大夫是学中医出身的,他也懂得针灸,拔罐等非xx疗法。苏大夫说如用针灸xx疾病见效是很快的,可是一针治好了病,村民们觉得根本不花啥成本,医药费跟着也收不到什么了,这样下去卫生所根本撑不了多久,此其一。其二,自负盈亏,大夫们不会抽出时间去给村民进行保健知识的宣传普及,而这些恰恰是村民们迫切需要的。保健正属于我们中医“治未病”的理念体系。

????2.依托当地丰富的中药材资源,培养当地的中医大夫

????在当地,从前有不少种植xxx的,近几年由于来村收购中药的价钱太低,大家都不愿再种植了。其实当地的野生xxx资源是十分丰富的,如麻黄、柴胡、黄芪、连翘、茵陈、防风、半夏、何首乌、菟丝子等。我想利用好这些中药材资源,中药价高吃不起中药的问题就可以解决了。另外,我认为中医区别于西医的一大优势是只要有一些文化基础,它是可以通过自学成才的,这样政府xx可以招集一些当地文化水平较高的青年人对他们进行中医药及其非xx疗法的基本培训,引导他们入门。我想通过在农村不断的实践,假以时日,他们一定会对农村的卫生健康工作发挥巨大的作用。

?? 我们在当地实践时,曾组织村民们学习中医的导引法——八段锦,还有一些常见病的推拿xx方法。那时每天晚上来学习的村民很多,他们学得很认真,有的村民担心自己回去忘记了,还特地带来笔和纸工工整整地做好笔记,以便回家后继续学习。事实证明,农民是很需要贴近他们的生活,能带给他们有效的防病治病知识的中医大夫的

????在寨子村附近的韩阳村就有这样的一位好大夫,大夫姓祁。祁大夫念完高中以后就在家自学中医药。他读过《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伤寒杂病论》等多部中医名著,之后又跟着一些老中医学习,如今在当地已是远近闻名的好大夫了。村民们之所以十分尊敬他,更是因为他崇高的医德。祁大夫每天一早就自己上山采药,采回来后自己加工炮制,给村民们看病抓药都十分便宜,一副中药就在一元左右。祁大夫医术高明,一般的病三两副就药到病除,每天去找他看病的有百人之多。他对我们说:“今天的中医药之所以衰落,不是因为老百姓不相信中医药了,很大的原因是我们没有好的中医大夫,医术和医德都兼备的就更少了。事实上只要学好学精,几味药xx可以药到病除的。”拜访中我们发现祁大夫给病人开的药都不超过5种,的确是十分精练。我们多么希望在广大的农村能多有一些像祁大夫一样的好中医大夫,来践行中医的“简便廉验”,实现医者治病救人这一崇高而又朴素的使命。

????3.大力发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农民的健康意识提高了,生病了会马上寻医问药。然而这也xx于一些小病,真正患上了重病,昂贵的医药费用便立刻使他们的生命健康安全失去了保障。在这种情况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急需在农村广泛推广,更加有力的保障农民朋友的健康安全。

???据了解,在我们所调查的寨子村合作医疗在2005年3月已启动,预计在2007年将正式实行。不久,村民们的健康就能真正加上有力的保护锁,那将是一个值得高兴的日子。

?????????????????????????????????????????? ?? 2006年9月8日

Comments are closed.

郑重声明:资讯 【贾谦-发挥中医药优势特色–分报告内容(3)】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