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3年:苏州影像- 《老照片》的日志- 网易博客

1863年:苏州影像

2010-03-31 13:13:16 阅读25517 评论29 字号:

《老照片》第69辑

  一个偶然的机会,我收藏了一份1864年3月12日出版的第1249期英国《伦敦新闻画报》(The Illustrated London News),就在这一期周刊上,刊登了八幅英国摄影师威廉·桑德斯(Mr. William·Saunders)拍摄的苏州照片。需要说明的是,限于当时照相印刷技术的限制,这些照片刊登在《伦敦新闻画报》上是以铜版画的形式出现的。在刊登这些图片的英文新闻报道《中国的太平军叛乱》中说得很明白:“本周我们展现了八幅根据照片制作的铜版画,内容反映的是(1863年)11月底的时候,戈登(Major Gordon)和帝国xx攻占苏州的情况,以及随后太平军首领遭到屠杀那段时间的有关情形。照片是由上海的威廉·桑德斯先生拍摄的。”(《伦敦新闻画报》英文报导《中国的太平军叛乱》,由周垚先生翻译——下同)
   《伦敦新闻画报》于1842年5月创刊,它是世界上{dy}份配以图画报导新闻的周刊,大量聘请知名画家和摄影师为画报配置新闻图片,有极高的知名度,至1971年才停刊。桑德斯就是为《伦敦新闻画报》配新闻图片的一位摄影师。1863年,他带着全套摄影器材来到上海,在上海开设了一家名为“森泰”的照相馆,这家像馆以有闲阶层为主要顾客,如当时的xx、戏剧演员、社会名流及社会富裕阶层中一些人曾是他镜头中的常客。1863年 3月7日 ,在上海首份中文报纸《上海新报》上,曾刊登“森泰”照相馆的一则广告:“本馆印照上等小像,上午十点起至晚三点钟为止,价钱甚为公道。如有意照相者,请至本馆可也。”桑德斯被聘为《伦敦新闻画报》的摄影师后曾拍摄了很多新闻照片,如上海的苦力、官员出行等。他还将一些照片制作成明信片,供旅游者选购。
   1863年正是清军与太平天国xx在江南激战的年头,桑德期以新闻摄影记者特有的敏感随同戈登的洋枪队到江南各处拍摄了大量照片,11月底,李鸿章率领的淮军在戈登洋枪队的协同下围攻苏州,太平军中的纳王郜永宽纠集康王、劝王等人杀了慕王谭绍光献城投降。桑德斯随清军即时进入苏州拍摄了大量现场照片,并把这些照片寄给《伦敦新闻画报》。由于路途遥远,并要把照片制作成铜版印刷,所以延至1864年3月12日才得以发表。随同照片还配发了《中国的太平军叛乱》,让我们看看《伦敦新闻画报》是如何报道这一事件的:

   过去的若干年,整个中国的南部尤其是扬子江的东部地区,包括距离上海港很近的地区在内,都遭到了武装的太平军的侵扰。如果不是欧洲xx的保护,上海将无法避免遭到太平军的蹂躏。英国xx在詹尼尔·布朗(驻华英军司令——作者注)的指挥下,努力保护上海防止中国的内战过于靠近这个英国商人们所在的重要的殖民地。同时,一些英国军官,包括陆军和海军的军官,被允许进入中国xx服务,参加镇压叛乱。在作为皇家工程师戈登的努力下,一支规模很小但是组织严密的xx成立了,按照欧洲xx的纪律进行训练,它的指挥中心设在昆山,本画报中有昆山戈登训练中心的照片铜版画。照片中我们看到中国的正规步兵正在组成方队演练,昆山集结点大约有三千名士兵。在兵营的后方,我们可以看到一座小山,据说昆山得名就是因为它的缘故。(图1)
  昆山的街道,和距上海大约五十英里的另一个城镇松江一样,看不到什么居民。事实上,自从这些城镇在两三年前遭到太平军的毁坏以后,还没有进行恢复性建设。虽然临近昆山的地方已经有人开始恢复耕种,但是大片的平原是荒芜的,田野里杂草丛生。支撑农民和其他人的生活,靠的是一些在工厂里做工的工人。运河沿岸的村庄都荒废了,桥梁断裂,一些地方的河岸遭到了破坏,漫过河堤的大水形成了一个个大水塘。
  距离昆山西南约二十英里的苏州城,那时在太平军控制之下,统治他们的王是神的预言者的副手,他可以代表神进行统治。这些在苏州的王有四到五人,分别是纳王、劝王、康王、慕王和其他这个或那个的王。连接昆山和苏州有一条河流,它和运河相连,同时也与另外的七八条小河流相沟通。太平军在河上筑了坝,河岸上修筑了木栅栏和挡土墙,桥梁上也建造了防御工事。戈登修筑了一条路,绕开了上述障碍。他的xx得到了由约翰上尉统帅的汽船队的支持,通过运河运来了一些大炮。在野战炮的轰击下,敌人被从栅栏边赶跑了,只付出了轻微的伤亡,戈登就接近了苏州的城门。同时,帝国庞大的xx在抚台(指李鸿章,时任江苏巡抚,统帅淮军与太平军作战——作者注)的统帅下,他同时是这个省的统治者,包围了苏州。汽船在接近苏州西门的地方侦察,他们注意到每一条小河流都通向城内。
  11月27日的傍晚,在库可汗少校的指挥下,第3团、第4团越过了苏州东北门前的木栅栏和挡土墙。曾经有情报说,太平军在晚上要离开防御工事回到城墙下休息。事实证明那是错误的,太平xx猛烈的火力对进攻进行了抵御,威莱上尉、克里斯丁上尉、豪得森上尉以及金上士等阵亡,另有四十个中国人阵亡,还有四名军官和六十人受伤,库可汗少校本人头部也受了重伤。第二天的战斗也不顺利,戈登少校几乎动用了他能动用的所有兵力,大约一千八百人,在野战炮的支援下,经过激烈的战斗,越过了{dy}道太平军防线,接着是两道挡土墙,然后xx了挡在城门外的另外两道栅栏。戈登的xx从太平军阵地缴获了两门24磅的大炮和其他一些小型炮,除了七百八十名中国人伤亡外,帝国xx有三十名军官受伤,包括克伦诺尔·布伦那和泰普少校。在261页和264页,我们呈现了一些照片的铜版画,反映的是那些太平军的栅栏和挡土墙,在那儿曾经在那些王的领导下,有不屈的太平军战士。当然,那些王们{zh1}都死了。在那些挡土墙的里面,我们能看到太平军的营寨。那些挡土墙和护城河的镜头,在264页的照片铜版画能略得一窥。(图2、图3)
  11月28日的战斗之后,太平军失去了信心,那些王们的xx遭到了部分守军的怀疑,部分守军准备打开城门,向帝国xx的统领抚台投降。12月5日,太平军投降了抚台,抚台承诺将避免无谓的流血,并将这个承诺通知了戈登少校。这个承诺显然遭到了反悔,虽然英国xx坚守了这个承诺,而抚台自己首先违反了承诺。他们抓住了那些王,并砍了他们的头——包括纳王和其他的一些人。中国统帅放纵自己的xx进行烧杀掳掠,他们屠杀了数百名男人、女人,还有儿童。屠杀进行的时候戈登少校还在城外。当他一听说这个情况,就组织了一些自己的士兵会合其他一些欧洲军官急忙要求停止残杀。此时的抚台,已经将自己的行宫设在了原来太平军的“亲王府”(指忠王李秀成的王府——作者注)。265页的照片木刻版画展示了“亲王府”的大门(图4),还有“亲王”议事的大殿,抚台就坐在“亲王”的座位上指挥手下的人干违反法律的勾当,并且阻止英国人进入苏州城。如果戈登少校能够见到抚台的话,我们有充足的理由相信,残酷的屠杀也许能减少到{zd1}程度。在中国的英国人传说戈登少校在各处将中国的反叛首领挂在绞架上。当消息传到上海,各国使节聚集在英国使领馆进行商议,美国大使主持了会议,詹尼尔·布朗少校出席了会议。会议确认了屠杀事件系抚台所为,并使欧洲国家减少了对帝国的同情和支持。也许并不一定是因为这个事件,反正英国军官被要求减少和停止在中国xx的服务。戈登少校和他的正规军回到了昆山,并且拒绝再和抚台合作。上述关于屠杀的争论是孤立的,因为根据星期五的官方解释,防御太平军征服杭州和攻占南京,都是首相的意见。

   《伦敦新闻画报》的报道显然有干涉中国内政之嫌,但对太平军的抵抗和清军的残忍还是客观和真实的。特别是桑德斯的照片更让我们清晰地看到了太平军在苏州修筑的工事的庞大和坚固。(图5)
   历史学家张秀平等人合著的《影响中国的100次战争》一书中描述当年太平天国保卫苏州城防时写道:“苏州城四面环水,太平军凭河修筑长墙,墙内又筑石垒、土营数十座,南自盘门,北至娄门,联络一气。城内穴地为屋,上面覆板堆土,以御炮击。由于太平军设防相当坚固严密,因此,程学启、戈登率部围攻两月,进展甚微。11月27日,敌军在护城河上偷架浮桥,调集炸炮,水陆配合,越河进攻。经过激战,城外东、南、西三面的防御工事全被毁坏,敌军直薄城下。李秀成见苏州城危,于11月30日撤离,由谭绍光坚守危城。此时,郜永宽等发生动摇,私下与敌议降。淮军以生擒李秀成或斩杀谭绍光为条件。12月4日,郜永宽等八人将慕王谭绍光杀害,开城降敌,苏州城遂为敌所占。”这一段描述与桑德斯拍摄的苏州城防工事的照片基本吻合。(图6)
<#--{zx1}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相关日志--> <#--推荐日志-->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郑重声明:资讯 【1863年:苏州影像- 《老照片》的日志- 网易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