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书的江湖(上)_dowell之自言自语_百度空间

   其实电子书并非亚马逊独创,索尼与E-Ink公司或者可以算是先驱,因为2004年那个叫LIBRIe的全球{dy}款成熟的电子书,正是Sony使用E-Ink作为显示屏的产品。不过Kindle的成功正在触发一个电子书的时代。国内电子阅读器终端厂商汉王的上市,在央视投入亿级的广告;以及津科、金蟾这些一线厂家的入局、以及山寨厂家的跟随;内容提供商盛大文学以及电信运营商的跃跃欲试,正在国内复制者这个时代。

E-Ink时间积累的垄断或被时间抹杀

   IT这个信息技术的英文缩写,很好的诠释了技术是IT行业的原动力。不依赖于摩尔定律而依赖化学反应的电池产业,很大程度上成了移动电子设备{zd0}的短板,任何无法一次充电使用上{yt}以上的电子设备都不具备严格意义上的可移动性。移动电子设备上更大的显示屏幕,更快CPU的带来更好的用户使用体验的同时,电池的容量却捉襟见肘。在电池技术无法取得突破的时候,更省电的显示屏,功耗更低的CPU成了专攻的方向,或许这样的动力才有了电子墨水E-Ink屏幕的面世。E-Ink这个显示屏独到的电泳显示技术,只在重新刷新的时候才需要通电,使得显示屏不再成为电子设备上的电老虎。或许E-Ink就为电子阅读器而生,因为现有的电泳技术还无法像TFT LCD那样显示绚烂的色彩,无法快速的刷新,但能够显示16级灰度的黑白屏对电子阅读器来说已经可以接受。
  
   占据着电子墨水屏幕接近百分之百市场份额的E-Ink自身却经过漫长的孕育。20世纪70年代日本松下公司发表了电泳显示技术,但是一度因为某些技术瓶颈难以突破,早期投身电泳显示技术的公司或放弃或出售了相关部门。1997年从麻省理工实验室走出的E-Ink公司坚持到了{zh1}。2004年Sony推出了一款基于该公司显示屏名为LIBRIe的电子书,昭示了电子墨水技术已经成熟。不过E-Ink公司的亏损一直延续到亚马逊在2007年11月推出同样基于E-Ink屏幕的Kindle阅读器,此后诸多的Kindle的复制者拯救了这家执着的公司。

   漫长的十年或许是E-Ink垄断电子墨水屏幕{zd0}原因。不过时间积累的垄断或许会同样被时间抹平。作为电子纸的另外一个供货商SiPix,在明xx达入股后,其董事长刘军廷放出豪言:友达将倾注集团资源挑战全球电子纸霸主地位。使用SiPix显示屏的BenQ nReader k60以及华硕DR-900的上市,宣告了E-Ink垄断的结束。同时黑白16级灰度的黑白显示屏毕竟是个过渡产品,彩色的电子墨水虽未有量产的产品上市,但电子书带来的可观市场,足以让各家公司投下巨额的研发资金。高通的Mirasol显示技术,日本富士通的胆固醇液晶显示技术都有样机面世;据称由广州金蟾软件研发中心有限公司研发并制造的赛伦纸也很快会量产(不过从释出的视频看;像是固定的图像,只是简单的明亮度变化)。即便是传统TFT-LCD厂家也想在电子阅读市场分一杯羹,Pixel Qi公司基于传统液晶屏技术改良的3Qi显示屏可以在关闭背光的情况下,仍能清楚地显示黑白影像,同时在打开背光的时候可以像正常TFT-LCD那样显示彩色图像和高速的刷新,这使得类似iPad这样通用的阅读设备更容易侵占专用阅读器的市场。

终端厂家、出版商的博弈
  
   元太科技在09年9月收购E-Ink以后,控制了产业链上游的这家公司有了更大的野心。因为同样来自台湾的联发科已经给元太做了一个很好的典范。为了加大E-Ink的出货量,元太正在为国内的阅读器厂家像联发科那样提供从硬件到软件的一揽子方案。生产厂家只要稍加修改,就可在短时间内生产出一款电子阅读器产品。而MP3,MP4产业的磨练,使得这些电子阅读器新科厂家有了足够的技术储备,在Windows CE或者嵌入式Linux开发软件已经驾轻就熟。况且开发电子阅读器软件远比开发MP4要简单。而山寨厂家在成本控制上更有优势。为了降低硬件成本,他们可以采用公模,为了降低软件开发费用他们可以选用现有的系统。在淘宝上售价1390元的艾博克斯ERS-600,就选用的宜锐StareBook的公模,而系统采用的福昕(Foxit,一家开发PDF阅读软件的公司)eSlick的系统。这普遍价格偏高的阅读器市场,价格或许是山寨厂家{zh0}的利器。在淘宝上售出数量最多的阅读器台电K3,1250的价格或许是销量{zh0}的注释。

   一线的厂家汉王或许认为山寨厂家不足为惧,理由是山寨厂家没有内容支撑。不过具有讽刺意义的是能否阅读PDF文件以及其他更多格式的文件,已经成了很多用户选择电子阅读器的一个硬指标。对于PDF尤其对扫描版PDF的支持能力,正在成为山寨厂家努力的方向,这一幕犹如VCD行业对纠错能力的执着。这也折射了国内与版权相关的产业的尴尬。为了节省成本,多数的山寨阅读器并不具备WiFi或者3G模块,电子阅读器相比上网本及MID设备,具备联网下载能力对于用户来说并非是必须的功能,也从另外一面说明为内容付费是某些设备厂商的一厢情愿。

   国内要想复制Kindle模式还远非用户购买意愿那么简单。国外的书籍售价要远高于国内,8到9美元的电子书平均价格使得亚马逊有了足够的利润空间。而售价2元的汉王书城上的收费书籍即使汉王能够拿到50%的利润,要想获得其广告投入一样亿级的收入,需要售出一亿本书籍,按照平均每个用户购买20本书来换算,需要发展500万用户。这对于09年售出26.6万台设备的汉王来说{jd1}是个挑战。这笔账或许汉王算的更清楚,仅仅靠出售内容,无法形成足够的利润,所以汉王在某种意义上来说还是个终端厂家。或许终端厂家在意于销售硬件获取利润,而出版商的利润是第二被考虑的。
  
   出版商对于通过电子渠道出售书籍或许也有自己的盘算。一方面担心阅读器厂商没法做到很好的版权控制,以致书籍被非法盗用;更重要的在于电子出版或许会侵害自身的传统出版行业,或许更在意如果电子出版成为主流的发行渠道以后,自己对于整个产业链控制能力的下降。出版商希望定一个合适的价格,使得电子出版物保持低价的同时不至于过多影响传统的发行渠道。因为iPod的热销,以及iTunes逐渐成为音乐的主要发行渠道,使得唱片公司丧失了自身的定价权,0.99美金这个苹果公司给每首歌曲的定价,已经无法被唱片公司质疑,因为质疑只能导致歌曲下架,只能导致销售额的下降。在Kindle没有成为第二家iTunes前,美国出版商与亚马逊就等价权的争夺不会停止。纽约的电子书出版商理查德·柯蒂斯说:“电子书的前景,出版商掌握自身命运的未来以及未来零售价格的制定正在逐渐定型。” 出版商的坚持,很可能会让用户无法购买到足够低廉价格的电子书。

未完待续。。



郑重声明:资讯 【电子书的江湖(上)_dowell之自言自语_百度空间】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