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歌苓与父亲首次联手




  父亲萧马30年前为爱人写的《铁梨花》被严歌苓改编
  小说和同名电视剧将于下月面世 身在德国的严歌苓接受本报专访
  16日晚,严歌苓的电话从德国柏林打来。
  这位一向为女性立传的作家,颇为细心周到,为了节省记者的电话费,她放下记者的电话,又拨了回来。
  这位中国当下的xx编剧,刚刚给张艺谋改完《金陵十三钗》的剧本。此外,在影视方面可以预见的是,姜文购买了她中篇小说《灰舞鞋》的电影版权,黄建新要导她的《赴宴者》,陈冲计划拍摄她的小说《小姨多鹤》和《第九个寡妇》。
  现在,她亲自操刀改编的小说《铁梨花》将于4月出版上市,届时,同名电视剧也将在各地卫视上映。
  这也是严歌苓和父亲首次联手。《铁梨花》是她父亲萧马于30年前创作的电影剧本。故事发生在民国时期,从晋陕交界的一桩抢亲事件写起,横跨军阀混战、抗日战争等历史时期,讲述了一个盗墓贼家的女儿,与三个男人的爱恨纠葛,与两个儿子的恩怨宿命。
  《铁梨花》曾是父亲为爱人写的作品
  萧马30年前创作的电影剧本《铁梨花》,是他为爱人量身定做的作品。这部作品当年发表在一本电影杂志上,由于各种原因一直没有被拍出来。
  在严歌苓眼中,这部作品很有力量,没搬上银幕是个遗憾。也正是这一点,严歌苓动员父亲在30年后重拾旧作,“我父亲的很多作品在当时由于各种原因没有被拍摄。他现在年纪大了,我希望他的创作能被人知道,让他在晚年还能看到自己的作品对我来说很有意义。”
  很少有人知道严歌苓的父亲也是位作家。老作家萧马,原名严敦勳,1930年出生于上海,写过百余万字作品,著有长篇小说《破壁记》《纸铐》;中篇小说《晚宴》《钢锉将军》;电影文学剧本《淝水之战》《大汉王朝》《地狱究竟有几层》等十余部,根据他的中篇小说《钢锉将军》改编的同名电影曾轰动一时。
  在创作上,萧马对严歌苓的影响是巨大的,“没有我父亲的影响就没有我这个作家。我跟爸爸学会了听古典音乐,听大歌剧,看懂西方的画。他对音乐和美术的热爱,成就了我今天这样一个人。在读书上,他从不限制我,和我谈《羊脂球》,那时很少有父亲会和女儿谈文学作品。思想很自由的父亲,给我的影响是一生都受益的。”
  中国作家无缘诺奖,翻译是问题之一
  严歌苓曾从军13年,做过中越战争前线的战地记者,于1989年经历了婚姻失败之后赴美留学。那一年,她32岁,开始了异国他乡的辛苦打工生活,开始学英语。事实上,她有条件可以不用那么辛苦,她的姐姐在美国多年,而严歌苓坚决要靠自己的劳动。
  常年在国外居住的严歌苓,却一直坚持用母语写作而且方言频出。那么海外的生活是否为她的创作上带来了新的视角?严歌苓认为,属于自己种族的特质在对比下才能体会到。越是到不同的国家去生活,越能体会到这种不同,而这种不同自然地就融入了创作中。
  对于中国作家一直无缘诺贝尔文学奖,严歌苓看清了其中的症结,她说:“怎样写好是中国作家要面对的一个问题。当然,这也成全了一批中国作家,不断地反思和自身完善。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有很多题材还不能被真正地开拓。”
  德国汉学家葛浩文认为翻译是一个很大的问题,严歌苓对这种观点也比较认同,“中国文学在长期以来不被重视,所以就没有一个非常成熟和专业的翻译家队伍来相配,这是长期以来积存下来的问题。其实在国外很多好的作家都有一个长期跟着他的翻译,译者可以对作家从文化、神韵、灵魂上翻译。文章都是有魂的。没有建立起这个关系之前,这种翻译都比较浅表。不一定要把方言翻译出来,但是能够把地方的泥土的气味表现出来。”
  父亲告诉她,电视剧《小姨多鹤》后半部分和小说相差甚远
  前段时间,根据严歌苓小说《小姨多鹤》改编的同名电视剧在全国热播,孙俪、姜武、萨日娜等众多明星倾情演绎。严歌苓看了前10集的碟片,她认为这拨演员很称职,演得非常到位,“其实他们自身离小说中人物很远,因此我就像看另外一个人的作品,我被他们的演技给打动了。”
  后面的26集,严歌苓没有再看,是因为她听了父亲的感受,萧马看过这部电视剧后告诉她,后半部分的效果和小说相比差远了。严歌苓显得很无奈,“影视的主创都会把原著改掉,这也是在影视方面难以控制的。你认为写的{zh0}的地方被改掉是痛苦的。”
  尤其是严歌苓的合作者多是陈凯歌、陈冲、张艺谋等大腕导演,编剧做的妥协往往会更多一些。对此,严歌苓却表示理解。“文学和电影之间不可能是不妥协的。从一种形式转换到另外一种形式,从一个艺术家的作品到另外一个艺术家那里,我有妥协,对方也有妥协,大家都不妥协这种转换是完不成的。”
  华侨文学奖,感动海外作家
  继《小姨多鹤》之后,严歌苓于去年又推出了长篇小说《赴宴者》。通过一个荒诞的故事,讲述了一群特殊的社会群体—————“宴会虫”骗吃骗喝的怪诞生活。《赴宴者》是她的{dy}部英文小说,于美国初版后,受到国际文坛的普遍好评,并荣获华裔美国人图书馆协会授予的“小说金奖”。
  而这部简体中文版,是由郭强生翻译的。汉语是严歌苓的母语,而她为何还要别人翻译呢?严歌苓表示,对于再度创作她没激情,况且她的时间很有限,想把时间都放到首度创作上。
  事实上,只要翻译的作品就存在一个问题,译者往往会加入自己的东西,而在翻译的过程中也会丢失很多原著的风韵。对此,严歌苓却不担心,“作为一本原著,永远有被翻译的机会。”
  作为好莱坞专业编剧,享誉世界文坛的华人作家,严歌苓对于国内的奖项还是很在意。2009年11月,国内{sg}以华侨文学为主题的奖项问世,严歌苓谈到了这个奖项的设置对于海外作家的意义:“这是对中国籍的华人作家的一次肯定和认同。中国有很多文学奖项,如果没有中国国籍就不再考虑了。因此很多在海外,以汉字创作的作家觉得很委屈。这个奖项对于海外从事中文写作的作家来说是个很大的鼓励,让我们很感动。”
  (华商晨报记者 杨东城)
  总第90期
  人物小传
  严歌苓,1958年生于上海,xx旅美作家,现为好莱坞专业编剧。
  代表作品有《小姨多鹤》《第九个寡妇》《赴宴者》《扶桑》《少女小渔》《天浴》《人寰》《白蛇》《穗子物语》等。
  很多作品被搬上荧幕,并获多项大奖。其中由她编剧的电影《少女小渔》获“亚太地区国际电视节{zj0}影片奖”,与陈冲合作的电影《天浴》获台湾金马奖七项大奖并独得编

剧奖。
                                                                      (本文来源:华商晨报)

已投稿到:
郑重声明:资讯 【严歌苓与父亲首次联手】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