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2007年9月15日在北京召开的 2007年中国废旧电子电器回收利用大会上,中国家用电器协会废旧电子电器再生利用分会副主任王岩发表了题为《中国电子废弃物原料市场及开发潜力》的演讲。
我们将分三部分发表该演讲全文。
中国电子废弃物
原料市场及开发潜力
文/王
岩
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
当人们试图把自己有限的经验总结为神明般的真理时,难免落入南桔北枳的俗套。
最近几年尤其是2004年9月以来,有关电子废弃物回收处理市场环境和产业政策走向的评述和推测愈加广泛。在“言论百家xx,市场百花齐放;文人各抒已见,小贩回收家电”的大好形势下,本文标题旨在揭示中国电子废弃物原料市场具有的多种可能性,而就其实质内容而言,主要是为与会者提供带有显著“独特视角”的建议。
我今天的这个演讲稿是个命题作文,核心是围绕“市场”和“潜力”议题谈谈个人的管窥之见,目的是同大家进行沟通与交流。潜力要不要开发?这是个简单的判断题,答案只能是要。市场潜力要开发什么和怎样开发,答案就不只一个,是多项选择题。
本文要谈的内容大致分为三大块:一是从新兴废料市场中寻找商机;二是不容忽视对合作伙伴的考察;三是要精心测量你的投资计划。
1.迷茫的电子电器废料市场
市场与政策虽然是两个独立的诉求,但在今天的中国社会中却像一对孪生兄弟,他们有时相互促进,有时发生冲突。
用有限的篇幅勾勒出不断变化中的国内电子废弃物原料市场的轮廓和经济运行轨迹,难免挂一漏万。
1.1
客观地看待崛起中的新兴产业
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各行各业对各种基础材料的需求急剧增加,而国内资源严重短缺,矿产资源的保证度不断下降,从而促进了国内再生资源开发利用产业的蓬勃兴起。目前,我国钢铁、有色金属、纸浆等产品三分之一以上的原料来自再生资源,随着我国资源再生利用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再生行业将成为我国原料供应的重要渠道。
彻底报废的电子电器产品和设备是资源的富集体,有人称之为“城市矿藏”。以铜为例:据统计,我国20世纪90年代,电子及电气行业消费的铜占总消费比例的55.2%。以个人计算机为例:个人计算机含铜(7%)、铝(14%)、铁(20%)、锌(2%)、塑料(23%)等对环境无害的较高价值的物质约66%;含铅(6%)、汞(0.002%)、镉(0.009%)等对环境有害的物质约6%;硅及玻璃(CRT显示器含铅约22%,若处置不当对环境有害)等其它物资约28%,这些生产于90年代的电子产品的绝大多数已进入淘汰期。
随着人民生活和生产水平的不断提高,电子电器产品生命周期越来越短,更新换代加快,废旧电子电器产品(WEEE)数量日益增多。据统计,目前我国5种主要电子电器(电视机、电冰箱、洗衣机、电脑、空调)产品社会拥有量超过15亿台,理论废弃量每年超过1.2亿台,其中电视机的社会保有量超过4亿台,2006年CRT电视及电脑显示器的淘汰量超过3500万台。此外,还有大量的手机、复印机、传真机和种类繁多的各种小家电产品要报废和处理。而且,我国还受到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电子垃圾的侵害。据资料介绍,全世界每小时就有4000吨电子垃圾产生,发达国家的电子废弃物的80%被贩运到亚洲,其中90%在中国消化。
社会需求急剧增加与资源严重短缺是导致崛起中的我国WEEE拆解新兴产业市场混乱的一个主要原因,更主要的是法律保障机制不健全,规范管理工作滞后。
1.2
困境中的中国环保体制
一场电子垃圾之火已然逼近中国环保体制的眉头,然而在业内人士看来,我们的体制并没有xx准备好,至少我们没有一部专门的法律法规来应对电子垃圾的包围。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现象日益突显,已经引起我国政府和各界人士的高度重视和广泛关注。
实际上,国内有关电子垃圾的立法早在几年前就被提上议事日程,却一直没有正式出台。其中原因是多方面的,欧盟两个《指令》和生产者延伸责任(EPR)对正在悄然崛起的新兴产业究竟有何影响?保护民族产业发展应当是最主要的一点。
在我国,出台法律将EPR制度落实到具体的行业或产业中,首先遇到的可能就是贸易和产业部门的异议。他们担心这样的政策可能会使国内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难以承受,从而不希望在现阶段出台这样的法律。但是环保部门应该看到,目前中国政府下决心想通过资源约束和环保手段控制中国过热的经济增长,决心淘汰资源高消耗、高投入、高污染的落后工艺和产品,促使产业结构升级。而且欧盟的两个指令(WEEE、ROHS)正是一个契机,可以利用这样的外部压力,促进国内调整,这也符合中国加入WTO实现以外促内的初衷。
电子废料循环利用是一个跨行业、跨部门、跨地域、跨领域的新兴产业,是一种战略型和政策引导型产业。然而,目前我国WEEE回收拆解市场处于失控状态的根本原因,在于至今我国还没有WEEE产业发展的国家战略。所以,现阶段的区域性微观层面上重利用而轻回收的所谓的EPR项目试点,由于没有战略目标和激励机制作保障,自上而下地用国债资金去推动,在庞大的WEEE回收市场却找不到落脚点,可谓“彷徨着彷徨,迷惘着迷惘”。
2004年9月,一纸《废旧家电及电子产品回收处理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高挂在国家发改委网站上,酝酿了三年之久的《条例》终于浮出水面,一石激起千重浪,热衷于环境保护和关注家电制造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广大网民各抒已见。
据了解,有不少家电制造企业对至今尚未出台的《条例》持一种谨慎的欢迎态度,是因为国家将可能强制生产商承担回收义务。但大多数商家包括回收企业的代表认为,《条例》(送审稿)仍有诸多不可操作性。
其实,大家所关注的焦点是,目前首先应该解决回收与拆解过程中的污染治理问题以及责任的分担。
1.3
由《公告》而引发的潜在商机
绝大多数基础性产品或产业都是由政府制定游戏规则,没有标准的时候,一切都是混乱的。倘若相关的法律法规尚未出台,而《公告》先行,“禁止”的后果如何?以废旧CRT显像管再利用为例,禁止使用废旧CRT玻壳翻新加工“再生显像管”并禁止用于生产电视机的结果暨《公告》颁布后所发生的不该发生的故事令听众啼笑皆非。
前些年,天津市北辰区韩柳墅、杨嘴、青光大院一带自发形成了废旧家电的集散地,一度曾是国内最繁华的废旧CRT电视的批发“菜市场”,华北、东北、西北、内蒙等地的大部分黑白电视机通过各种渠道集中到这里,最红火的是旧CRT显像管的交易,累计年流通量在400万只左右,检测后的好管装机后主要是通过手握外贸出口订单的几家企业将其出口到印度、越南、孟加拉等发展中国家和地区。
由于“再生显像管”的出现,对当地某一玻壳制造企业的产品销售产生冲击,他们起草一份《公告》(即2005年第134号)并不惜血本地打通各个环节,将《公告》(草案)递交到国务院有关部委局办。2005年9月2日,国家质检总局等8部委局联合发布了2005年第134号《公告》,全力围剿“再生显像管”的行动,自2005年11月1日起开始。
在业界,有很多人通过交流与沟通,对《公告》内容和产生的不良后果有一些共同的看法,概括起来大致有这么几个方面:一是《公告》内容经不起推敲,几乎所有收到《公告》的地方行政执法部门均将《公告》束之高阁;二是某些人用旧CRT显像管拼装彩电的行为并未受到《公告》的围剿,只是废显像管的价格波动很大;三是玻壳厂收购CRT碎玻璃熟料的渠道越来越狭窄了,指望着走私进口国外的CRT碎玻璃(属于禁止进口的危险废物)恐怕不是长久之计。
在此,之所以从人文环境的视角评述2005年第134号《公告》出笼的前因及其后果,目的是为本文后叙的WEEE原料市场开发潜力的论述打下一个伏笔。而对于众多拟从WEEE回收利用市场环境中寻找商机的潜在的战略投资者来说,《公告》背后隐含着的象征意义更加耐人寻味。能否准确而且及时地把握住CRT显像管废料市场脉络,取决于投资商在云遮雾罩的环境中的嗅觉是否灵敏,因为已有“上半身依旧西服领带,下半身却已换好了运动短裤”的战略投资者做好了进军CRT显像管废料市场的前期准备工作,正在期待着从《循环经济法》(预计年底前后颁布,明年7月实施)和《废旧家用电器回收处理管理条例》等政策环境中寻找项目投资的切入点。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