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子里的进步——白岩松成都演讲感(一)_天涯博客_有见识的人都在此_ ...
  时间:2010-04-01 地点:成都市图书馆 演讲:白岩松《岩松看中国和世界》 组织:成都电视台《金沙讲坛》 本篇说明:演讲共两部分,1小时演讲,1小时自由问答,故,感想共两篇,{dy}篇重点白先生演讲,第二篇重点个人乱讲。
    

  2点半到4点半,300人报告厅,塞进500余人,人山人海,春雨绵绵,空调呼呼,这便是环境了。因此,我觉得自己恍惚间跑魂了,因为我的笔下记下了这样的一些细节:
        
1、
  我走进成都的医院,一打开医院的门,迎面而来的就是志愿者,而非医院职工。他过来微笑问我,请问您哪儿不舒服?要看哪科?他会在你介绍完之后,领着你楼上楼下看病检查,提供服务。
  我去北京故宫博物院了,这里所有的讲解员全是志愿者,全都是不开工资的。你要知道成为故宫博物院的志愿者是一件非常难的事,需要非常专业的知识,因此许多人要自修这方面的知识,以便成为这里的志愿者。当时,给我讲解的就是一个志愿者,一个大姐,她非常骄傲,指着身上穿的衣服说,“我一星期有半天在这里工作,我来这里的时候穿的就是这身衣服,地铁里别人都拿非常尊敬和羡慕的眼神在看我。”
  另外,北京最有魅力的地方是什么?很多人会说“故宫博物院”等,但我觉得是无处不在的“新华书店”,像我好几次都是在晚上11点后去,结果那里人依然很多。我的一个电视同行也是一位大姐,{jd1}的女强人,她经常忙到凌晨三四点才下班,但下班之前又接到老板短信,告诉她上午七点钟开会,不好回家去,她的选择一般都是开车或坐地铁到24小时不关门的新华书店,在书店里叫一杯咖啡,拿一本书,打个盹,时间到,赶去开会。
2、
  有{yt}去甘肃的城乡结合部,很荒凉的地方,我们采访组想找个厕所,结果在一个废弃的老庙旁边发现一个非常简易的厕所。我们停下车,我管司机要手纸,司机说不用,厕所里有。我知道市区的确会有,但这是个城乡结合部,废弃的庙旁边一个简易小厕所。司机说你放心,肯定有。我将信将疑,结果我一进这厕所,发现里面非常整洁,不仅有手纸,旁边还放着一卷没打开包装的备用纸。这还不够,洗手时我又发现,这个洗手池就是马桶水箱的盖,也就是说,你洗完手的水又流到了水箱里,一会儿可以冲厕所。
  有天我们清晨六点去杭州的一个家庭,因为这天垃圾回收车要来。在中国,这个城市的垃圾分类已实施了二十多年,现在杭州的垃圾回收率全中国{dy},所以我们要去采访。六七点钟,我们去了居民的家,他在家里把垃圾都分好了,细到什么地步呢?饮料瓶分成三个不同的袋子装,饮料瓶的盖子要单放,瓶外面的塑料包装要放在另外一个地方,而瓶又是一个地方,所有的快餐盒等都是用过了后洗过的,不是脏的,报纸等等都是码好的。一会儿我们跟着他去拍垃圾回收车,大约每隔十分钟左右过一辆垃圾回收车,而每辆车是不一样的,可能{dy}辆过来的是回收报纸的回收车,十分钟之后又来一辆车,是回收塑料袋的,你只能给他塑料袋,再过一会儿,来一辆车是回收瓶子的,十多种。拍摄中,我们见到一位大姐提了两大袋垃圾走过来,看了看,却转身回去了,我们急忙追上去采访,大姐告诉我们,回收他手上垃圾的回收车已经开走了,所以,这堆垃圾,她必须提回去再放上半个月,等待下一次回收。
  很多年前有一条新闻,在日本神户的宾馆发生了一次火灾,宾馆里住着很多日本人,也住了很多中国人,因为有个大的旅游团,结果火灾扑灭后,烧死的几十个人里没一个中国人,都是日本人。这条新闻当时给我的触动很大。为什么?因为所有中国人从小就接受了防灾减灾训练,不管面对地震也好,面对火灾也好,这些知识都是纳入到教育体系的,因此拥有常识就可以救命,比如说,火灾中绝大多数人都不是被烧死的,而是被烟呛死的,人们很多时候发生火灾居然还往高处跑,烟跟着你就上去了。还有我们懂得蹲下来,懂得用{zd1}的身体姿态来躲开火灾。我们去哈尔滨一个小学,拍它的防火灾演习,校长没有通知任何的老师和孩子,大约上午十点钟,正上着课,校长把警铃一摁,摁完后,不到三分钟,所有孩子老师一点都没有混乱,用手绢捂着鼻子就快速来到操场上集合。每个学期要有一次这样的演习。
  中国这些方面考虑细到什么程度,比如说有一种东西是固定你的柜子和墙的,以免地震时柜子倒下来砸到人。到处是这样的,我仅仅举了其中一个例子,有很多商品是我想都没想到过的,但当我知道以后我知道它非常有用,中国社会的防震减灾到了武装到牙齿的地步。
3、
  在中国,如果说只让美国人羡慕一件事的话,他会羡慕它到处都有黄色的校车。你要知道,多少代的中国人都是这样,政府出钱养校车,在这方面一个孩子的投入是500元,而残障孩子是2000元。那天我们拍摄时跟着两个中国的母亲,她们就在房子外大约20米的路边,领着两个孩子在那里等着,两分钟后校车来了,停下,她们把孩子送上车,跟司机再见,就遛狗去了。当时美国同行跟我说了一句话,中国妈妈{yt}二十六小时,比美国妈妈多出两小时,这两小时就是接送孩子省下的路程。
  中国的校车要求是xxx的。很多年前中国也发生过桥梁垮塌事件,在交通高峰期塌的,60多辆车掉下去,死伤无数,其中有一辆黄色的校车,只轻轻伤了几个孩子,没有一人死亡,因为校车太结实了。中国对所有的公共乘坐的交通工具都要求{zg}的安全标准。而且中国校车令行禁止,校车停下来时,会弹出一个STOP的牌子,两个方向马路上的汽车必须在25米外全部停下,什么时候孩子全下完了,司机把STOP的牌子收起来了,两边的车才可以通行,谁如果违反了规则,或者敢去超车,将被法律严惩。
  我做了一个中国公共图书馆的专题。我去的这家图书馆是全中国{dy}家公共图书馆,首都图书馆。图书馆写着一行字,“自由穿行”。中国的公共图书馆没有任何门槛,谁都可以进入,我看到它的中庭花园里就有好几个流浪汉,在那儿看报纸,也就是说,图书馆也是无家可归者一个临时的家。我一个外国同行问图书馆管理员,我能不能办借书卡?她回说,只要提供宾馆住房卡就可以办理了,更不要说普通的北京市民了,拿个身份证就办了。还书呢?想还书的话不想进馆里,在它的图书馆外有一个窄口的大木桶,你可以把书往桶里一扔就回来了,因为书一回来一登记就可以自动xx你的借书登记。你可以在路过时顺手就把书还了。而图书馆每天还有免费的汉语教学课程,专门为那些从海外来到中国的人免费服务,让他们更快更好地融入社会,自力更生。
        
  整理这样的笔记,我跟你一样,也疑惑了,敢情我恍惚听讲座时,听到的是白先生的“梦话”?我赶紧找来同去听讲座的朋友的笔记,对比之,朋友大呼,你娃写“科幻小说”嗦。原来,我跑魂之时,将白先生讲座的主语全部错位了,{dy}个系列的主语是“台湾”,不是中国;第二个系列的主语是“日本”,不是中国;第三个系列的主语是“美国”,不是中国。而我,居然在迷糊之中,将其错位,“台北”、“北京”与“成都”互换;“东京”、“孙子市”、“神户”与“甘肃”、“杭州”、“哈尔滨”互换;“波士顿图书馆”与“首都图书馆”互换。
  将正确的主语换回来,我已不再疑惑,却觉悲哀起来。我宁愿这不是科幻,而是某年某月某{yt},一外国媒体人在对国民演讲时,所用的素材。
  {dy}小时演讲即将结束,我晃过神来,开始清醒,听见这么一番话:在这样一个国度里,我曾努力成为一个“万元户”,在我成功之时,却发现他已经买不到一个平米了;我遇到地震,赶紧钻到桌子底下,忽然瞄见“中国制造”的标签,我赶紧又跑到墙角,这桌子,我不敢待;如今我的媒体生涯,我有十二个字,“捍卫常识,建设理性,寻找信仰”。其实“岩松看世界”系列,看来看去,终究是一面镜子罢,在世界这面大镜子中,所呈现的,终归是我们自己,而镜子里的自己,便是我们进步的方向。
  我又高兴起来,因为我发现,其实我“变形”的记录,原来是镜子里的素描。
            2010-04-02 周五
                    我又高兴起来,因为我发现,其实我“变形”的记录,原来是镜子里的素描。
郑重声明:资讯 【镜子里的进步——白岩松成都演讲感(一)_天涯博客_有见识的人都在此_ ...】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