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变暖高寒禁区冬季战水害

全球变暖 高寒禁区冬季战水害

                                       哈局“风雪北疆千里行”采访之一
(记者  同期声)
      :“各位观众,今天是2009年12月18日,中午12点,室外温度达到零下20多度,夜间达到零下三十多度,我处的位置:嫩林线518公里,我正前方是我国xx北疆小镇漠河县,这里距离漠河县128公里,我身后的十几名工人,每天在这里刨冰引水来维护列路的运行安全,他们在这里默默地战风雪斗严寒,默默地奉献着他们的青春年华”。
       中午时分,地处“高寒禁区”的嫩林线518公里335米处还笼罩在零下23℃气温中。但是此处的山泉仍然不停地涓涓流淌不止。
       原来,由于今年夏秋季节雨水充沛,山体含水量大,进入冬季后,气温又比往年偏高,造成山体积水顺着泉眼外溢,这个车间管辖地段内有8处泉眼在线路旁日夜流淌,山泉水已没过了线路旁的挡水墙,如不及时清理,山泉水就有侵入线路的危险,严重危及行车安全。

         (同期声):加格达奇工务段盘古线路车间主任陈守发
       “我们管内共发现冒水地段八处,但是我们车间共有69人,人员比较少,也挺困难,我们车间积极组织,我们保证了没出现一切后果,保证了行车安全。“
       在加格达奇工务段盘古线路车间,每天有9名职工在这里刨冰沟,垒冰墙,引泉水。
       在工作现场,油锯的轰鸣声、镐头与冰面的碰撞声奏出一曲战地交响曲。班长刘松涛和线路工孙艳书交替上阵,手握伐木用的油锯向冰面切去,随着油锯的移动,一股股冰屑飞向空中,随着凛冽的寒风在空中散开,顺着脖领钻进棉衣里,可他们全然不顾这些。班长于龙江、王龙,线路工郑有军、朱德玉、王哲等人挥舞着镐头和铁锹,清理排水沟内的冰块。
       从11月26日开始,他们已连续奋战了20多天,每天xx的冰都在18吨左右。原来都是靠锹镐来清理,后来大家琢磨出来用伐木的油锯破冰的办法,提高了工作效率。
        他们每天往返30里地,早晨8点半就必须到现场,一干就是五、六个小时,只有下午回到驻地,他们才能吃上这{yt}的第二顿饭,当记者向他们道辛苦时,工人们是这样回答的:
(同期声):加格达奇工务段盘古线路维修班组班长 刘松涛
       “现在马上进九了,进九以后就更冷了,这个地区,进九以后可以达到40多度,这是我们的本职工作,为了保证安全吧,这是我们应该干的。”
        当太阳爬上大山,越过茂密的森林时,大家已奋战了三个多小时。所有的人睫毛和胡子上都挂满了霜花,溅起的水花落在靴子上、裤子上,冻成了“冰挂”。
         13时30分,刨冰引水作业圆满结束。一条宽500毫米、深300毫米、长200米的排水沟和用冰块筑起的挡水墙呈现在人们的视野里。

                                                           (记者  大唐   小陈   在北纬51度地区现场报道)

郑重声明:资讯 【全球变暖高寒禁区冬季战水害】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