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记窑,俯卧德化县三班镇蔡径村洞上,四百年前,月记窑以薪柴为食,哺育一个又一个美丽的茶壶、陶罐;四百年后,一群执着的陶瓷艺术家来到月记窑,筹办工作营,延续着月记窑生生不息的瓷史。
远观月记窑工作营,它“不起眼”,黄土夯实的屋墙,竹木结构的门窗,看起来“简陋、寒碜”。它混迹,甚至淹没在周围陶瓷小作坊中,比比皆是的景象是:一堆堆陶瓷坯体,一层层废弃的瓷碎片,郁郁葱葱的树木,叮叮当当的陶瓷器皿撞击声。
绕过盘山小路,穿过排列整齐的枯材,我们慢慢的走近这片艺术领地。雨后的新竹尽情地呼吸着新鲜的空气,红红火火的灯笼随风摇曳,点缀在红墙黛瓦中,老屋更增添了几分生气,我们也被迎面扑来的味道感染,放慢脚步,开始心灵之旅。
各种角度堆积的茶壶墙体,铁皮焊接的斜敞门面,与老屋浑然一体;艺术家亲手制作壁炉,棱角分明;竹木简单拼凑的地板,“笃笃”做响。而摆放在展厅内的捷克斯洛伐克陶艺家几雷·拉斯托维和台湾陶艺家黄政道创作的各色壶更是让人耳目一新,月记窑有400多年的烧制茶壶的历史,而这样xxx地接触或造型新颖、或釉色独特、或创意前卫的工艺壶,还是{dy}次。
其实,只要你愿意,不仅仅是这些陶瓷作品,工作营中每个角落都可以发现艺术品,就连休息的坐椅也不例外,超长的椅子靠背,小小的坐垫,时尚简约的造型设计,晶莹发光的琥珀色,糅合时代气韵与自然朴实之风格,让这些昔日不步入大雅之堂的家饰,再现出原始自然的美感。
穿过展厅,有一个小小的露台,毗邻昔日热火朝天的古龙窑,有种闹中取静的味道。当年古龙窑的窑工们用烈焰熔化泥土的时候,是否会想到几百年后的古窑边,会聚集众多国家的陶艺家?思绪正驰骋于古龙窑废弃的层层叠叠瓷碎片间,全然不知一场大雨悄然而至,雨下得热热闹闹,噼里啪啦的敲打着瓦片,展厅壁炉内的燃烧着的火焰嗞嗞作响,俨然在演奏一场自然的乐章。尽管不能到露台躺椅上体会时空交错的奇妙感觉,这又何妨?我们索性坐在壁炉边,贪婪地享受着这场音乐盛宴。
月记窑工作营用半年时间,完成了主题结构。除了精心移植来的一排翠竹,欧式壁炉的红砖是艺术家一片片手工垒上去的,竹制坐椅则是专门定制的。创作室则是工作营最自信的部分,因为这里是艺术气息的延续。
这边工作营艺术家们用泥土演奏{dj0}艺术品,那边月记窑的老窑工也在注浆、打模,完成平常百姓的家用茶壶、陶罐,忙忙碌碌,谁也不打扰谁,其乐融融,又各得其所。
是不是看的眼睛不够用了?那就走进酒吧喝一杯吧!展厅和创作室的设计花费了很多心血,对于休闲的酒吧始创者也不含糊。独特与艺术、个性与自由、怀旧和前卫,酒吧用一种多重性格的装修风格诠释他们对休闲的理解。红棕色的墙面和琥珀色竹木勾勒出酒吧的主体,饰品架上每一件设计都来自酒吧的版权所有,这些手拉坯作品圆润,温婉,青釉焕发着晶莹的光泽,看着这些,酒还没有入口,人已经陶醉不知归路。
感染我们的除了这些艺术品,还有月记窑的始创者的热忱和执着,他把这些简单淳朴的东西,化腐朽为xx,改造成一个艺术殿堂,为来自世界各地的艺术家提供原汁原味的工作场所,也让这个沉默多年的德化古窑焕发出魅力,他用行动把德化介绍给了世界。
月记窑没有车水马龙的喧嚣,没有机械轰鸣的烦躁,只有瓷土的气息和自然的味道,在这里栖身,比现代艺术中心更亲切,更能感觉到艺术的真实。月记窑需要你用最彻底最宁静的心情去读它、品它,这里更像是一个精神家园,置身这样返璞归真的自然气息中,就连那纷纷扰扰的雨声也别有韵味。
每一个名字,都有它代表的意义和背后的文化。正如喜欢陶瓷的人,或许因为喜欢怀旧的感觉一样,恋上月记窑,也是顺着空气中的奇妙、个性的艺术感一路而来,继而沉醉,忘了归路。
4月会有众多海外艺术家来到这里,他们追随陶文化,来到美丽德化,来到美丽月记窑。大家有空的话去坐坐吧,山上的木屋和那条雪白的牧羊犬正等待着你们呢~~
已投稿到: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