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究阅读教学的导入方法,可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促使学生以良好的心态、浓厚的兴趣、强烈的欲望进入课堂教学之中。在这方面,于永正老师为我们探索了极其宝贵的经验。凡听过他课的老师,无不为他导入新课的高超艺术而折服。他每篇课文的导入。平平常常却耐人寻味;信手拈来却出人意料,精心设计又不刻意追求。
一、精心布疑,促其整体感知
课题是窥测课文内容和中心的窗口。小学生每接触一篇课文,总可能作出种种猜想:写人的可能写怎样的人,写事的可能写怎样的事?如果把学生的这种好奇心转化为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就能为成功的课堂教学奠定基础。在于老师的教学中,激疑引思、以疑引趣的导入是颇常见的,或围绕课题引导质疑,自行揣摩,合理推测;或抓住重点巧妙讲述,合理联系,有机设问;或抓住关键随机点拨,引发思考,激发生疑......如《白杨》,在引导书写课题后他这样引导:
师:看了课题,你脑海里立刻出现了什么问号?
生:白杨有什么特点?(师肯定学生提得好,在课题的后面画了个问号。)
生:作者为什么写白杨?他不会单纯写白杨吧?(师非常高兴,说这个问题提得好,又在课题后面画了个大问号。)
生:作者写哪儿的白杨树?(师也予以肯定,并在课题后面画了个小问号。)
教学《新型玻璃》,他这样引入:同学们,在一个伸手不见五指的夜晚,一个人影窜进了陈列珍贵字画的展览馆,准备划破玻璃,偷里面的字画。当他的玻璃刀刚刚触及玻璃的时候,院子里便响起了急促的报警声。xx立即赶来,把这个小偷给抓住了。同学们一定会奇怪地问:这是什么玻璃呀?怎么一接触它就发出警报呢?同学们,这是一种新型玻璃。这样导入,或设疑,或质疑,能{zd0}限度地激发学习兴趣,引发探究欲望,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让他们在阅读前就对课文内容和写作思路进行推测,对学习目标和探究重点进行明晰,从而为阅读奠定基础。
二、沟通情感,活跃课堂气氛
以有效方法缩小师生间的情感差、心理差,使学生身心放松,以营造轻松愉快、活泼热烈的教学气氛,这是课堂教学得以成功的重要前提。在于老师的课堂上,师生是朋友,是同学,是伙伴,气氛热烈融洽,学生自由自在。而这样的学习气氛是新课开始就注意创设的。常听于老师的课就可以发现,他不管到什么地方上课,不管上什么年级的课,进教室后,或者一个笑话,或者一个幽默,或者一个介绍,三言两语就使师生情感沟通、不仅能把学生逗乐,而且能把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
请看,《马背上是小红军》他是这样导入的:
师:同学们,认识我吗?
生:王老师说,今天给我们上课的是于老师。不用说,您姓于。
师:对,我姓于。(说完在黑板上写了个"于"字。)
生:还说于老师是从徐州请来的,是位xx的特级教师。
师:还谈不上"xx"。既然认识我了,咱们就上课。
对借班上课来说,师生之间的情感差、心理差的存在是无疑的。如果让学生与教师心领神会呢?首要的一点,就是要沟通联系,xx隔阂,融洽情感。但这毕竟是课堂教学中的一个插曲,决不能喧宾夺主。在上述导入中,于老师的处理真是恰到好处,三两句话,就把师生紧紧地联系了起来。
三、指导写题,重视写字训练
写字是重要的语文基本功,写字训练只有常抓不懈,做到写字即是练字时,练字就是写字时,才能使学生在经常不断的训练中达到训练目标。在课堂教学中,于永正老师对写字给予了高度重视。新课导入,他经常要学生看老师一丝不苟写课题,让学生认认真真写课题。这一点,无论是对写字的重视程度,还是对写字的训练意识;无论是对写字的随机指导,还是对写字的认真态度,都是值得我们借鉴的。
四、指点目标,明确阅读指向
赞科夫认为:"不管你花多少力气给学生解释掌握知识的意义,如果教学工作安排得不能激起学生对知识的渴求,那么这些解释仍将落空。"新课伊始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学生往往精力分散,须以有效的方法唤起学生注意,引发学习动机。在于老师的教学中,这种方法是经常运用的。如:《小稻秧脱险记》一课导入。于老师出示投影片,明确本课学习目标;①读课文,读准生字字音,划出不理解的词语。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体会词语的意思。③小稻秧遇到了什么危险?后来是怎样脱险的?④写生字,看谁写得正确、规范。这样引导,使学生一开始就有明确的指向,能保证他们的学习活动都集中于学习目标的探究和学习任务的完成。
五、检查预习,把握学习基础
检查预习,这是常用的导入方法,但于老师的检查却是别具匠心的。请看《翠鸟》的导入片断:
师:小朋友,今天我们学习《翠鸟》。通过预习,你知道为什么这种鸟取名叫"翠鸟"?"翠"是什么意思?
生:上学期,在"归类识字"中,学过"翠鸟",书上还有画,它身上的羽毛是绿色的。"翠"就是绿色的。
师:从图中,你看出来了,翠就是绿颜色,你是个有心人。
生:课文中写了,翠鸟背上的羽毛是浅绿色的,头上的羽毛是橄榄色的,橄榄色就是绿色,所以翠就是绿的意思。
师:你是从课文看明白的,还是查字典弄明白的?
生:字典上说,翠就是翠绿。我查过了。
师:小朋友们,这个翠字。还给人以清新、鲜亮的感觉,为什么人们叫竹子为"翠竹"?形容连绵起伏的青山为峰峦叠翠?这层意思要自己去体会。
这样引入,对于指导学生"看思结合、理解联系"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认真读书、仔细体会"的学习习惯,是颇有裨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