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的誓言
一、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思想感情。
2、揣摩品味本文具有激情的语言。
3、培养强化学生热爱故土、热爱祖国的情感。
二、学习重点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通过朗读了解文章内容,结合时代背景把握文章主题。
3、品味文中具有激情的语言。
三、课前延伸
1、教师准备
影视歌曲《松花江上》、“九一八”历史事件的视频录像、东北的相关相片
2、学生准备
(1)查找资料,了解作者简介及写作背景。
(2)自主学习课文,找出疑难字、词、句,扫清语音、语义障碍。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热爱你足下的这片土地吗?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曾深情地讴歌过我们足下这片多情的土地?然而,九一八事变之后,当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践踏着祖国东北大地的时候,无数的东北同胞被迫背井离乡,远离故土家园。试想,他们是怀着怎样的家仇国恨与思念之情思?今天,让我们跟随端木蕻良的笔去领略我们足下这片黑土地的魅力,并感受一下东北同胞失去国土时的心情吧。
(二)教师播放歌曲《松花江上》,让学生感受歌中的情感,说说自己的感受,创设情境。
(三)教师配乐范读课文,学生按要求听读课文。
要求:a、感受作者所蕴涵的情感。
b、注意教师朗读时对语气、语速、重音等的把握和处理。
c、画出自己深受触动的句子或词语。
(四)课内探究
1、自主合作,汇报情况
各学习小组向全班汇报本组在自主学习过程中收集到的资料,展示有关九一八事变前后东北信息的文字、图片、音像资料,畅谈一下对当时那种国破家亡危难之时的感受,培养热爱祖国、热爱故土的思想感情。借此进一步把握作者对故土的激情所产生的基础,同时为自主学习创设一个“畅所欲言”的环境与气氛。
2、自主品味,整体感知
(1)、学生朗读课文,进一步感受文章中的情感。要求:流畅、准确、并尽量读出刚才自己所体悟到的情感。然后教师正音并进行肯定评价。
(2)学生交流各自的听读感受,整体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怀念、赞美、忧伤、愤怒等)
3、学生精读课文,进行语言品味,自主学习,合作交流
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整体感知本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分组讨论下列问题:
{dy}小组:读了这篇文章,你认为文中哪些句子或词语最能表达作者的情感?深情地朗读这些句子并谈谈你的理解和体会。
明确:我心里怀着炽痛的热爱
我无时无刻不听见……我无时无刻不听见它召唤我回去。
我常常感到它在泛滥着一种热情。
在那 田垄里埋葬过我的欢笑。
第二小组:作者是运用了哪些手段把自己对故乡的这种感情表达出来的?请举例说明。
明确:运用大量富于鲜明感情色彩的词语,直接抒发感情。
运用排比、比喻修辞表达加强情感的冲击力。(如:“当我躺在土地上的时候……怪诞的狂风”;“当我想起故乡的时候,……喷涌着血液一样”;在春天,……多么丰饶”等句子。)
人称的恰当运用。(先用第三人称“她”而不用“它”,隐含将土地比作“母亲”的意思;随着情感的越趋激荡,作者又将她改成第二人称“你”,直接倾诉对故土的感情,显得直接而迫切,产生了强烈的抒情效果。)
4、在研读赏析的基础上,再次朗读课文,运用朗读的技巧来表达自己对课文情感的把握。
探究反思:
1、教师抛出一个问题;课文总共只有两段,请大家想一想,这两段在内容和结构上有何异同?让学生进行深层次的探究。
2、学生小组充分探讨交流后,全班进行交流,教师引导:
结果相同:都是先直接抒发对故乡的思念之情,然后回忆,{zh1}在直接抒情。
内容上的相同点:都有对故乡的回忆和描述。({dy}段:“当我躺在土地上的时候,……怪诞的狂风,第四段:“在故乡的土地上,……多么丰饶”。)
内容上的不同点:回忆中选取的景物不同。
*教师引导:所选景物各有什么特点?为何选取不同景物?
*学生讨论明确:前者选取东北所特有的物产,并采用景物的叠加,是为了展现东北大地的丰饶美丽。表达作者对故乡的激情赞美和深情怀念,应用排比,则加强了对读者的情感冲击力。
后者选取了春,秋两季的景物,同样表现了东北大地的丰饶美丽,但没有采用排比,情感也没有前者来得。它也表达可作者对故乡的深切怀念,但怀念中却暗含着忧伤与愤怒,由此,情感才能在后半段得以最强烈的喷发,面对土地发出自己坚强的誓言。
3、学生就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和疑惑进行质疑研讨。
4、学生反思本课的学习过程以及自己的情感体验。
五、作业布置:
写一首同名诗歌--------《土地的誓言》,抒发自己对土地的感情。
六、教学反思
本文重在体会文章内涵,感悟作者深沉的情感——强烈的爱国热忱。在教学过程中重点在于引导学生品味重点语句的含义。因此,老师应充分了解当时的历史背景,充分利用各种方法激起学生的爱国热情。在教授本课时,我还是感觉到对历史事件的了解不够充分,调动学生情感的方面稍感不足,应继续加强课前材料的搜集整理工作,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
七、板书设计
土地的誓言
景: 故土呼唤 乡愁难忘
情: 热血喷涌 誓要解放
八、拓展提升
一、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根据注音写出汉字
chì( )痛 嗥( )鸣 斑斓( ) 怪dàn( )
亘( )古 田lǒng( ) 蚱měng( ) 污秽( )
二、字形辨析组词
炽 涌 粒 谰
织 踊 泣 澜
帜 拥 拉 斓
三、根据拼音写全词语并释词义。
(I)斑1án( ) (2)1án( )语
(3)怪dàn( ) (4)默qiè( )
(5)污huì( ) (6)阻yì( )
四、文学常识填空
本文写于 十周年,作者 ,原名 ,有长篇小说代表作《 》《 》等。课题的意思是 。
五、根据语境,理解并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1.土地的誓言。
2.我常常感到它在泛滥着一种热情。
六、辨析下列加点词语的感情色彩
(1)我的心还在喷涌着热血,因为我常常感到它在泛滥着一种热情。
(2)我想起幽远的车铃,晴天里马儿戴着串铃在溜直的大道上跑着,狐仙姑深夜的谰语,原野上怪诞的狂风……
七、课内阅读巩固
对于广大的关东原野,我的心里怀着①的热爱。我无时无刻不听见她呼唤我的名字,我无时无刻不听见她召唤我回去。我有时把手放在我的胸膛上,我知道我的心还是跳动的,我的心还在喷涌着热血,因为我常常感到它在②
着一种热情。当我躺在土地上的时候,当我仰望天上的星星,手里握着一把泥土的时候,或者当我回想起儿时的往事的时候,我想起那参天碧绿的白桦林,标直漂亮的白桦树在原野上xx;我看见奔流似的马群,深夜嗥鸣的蒙古狗,我听见皮鞭滚落在山涧里的脆响;我想起红布似的高粱,金黄的豆粒,点色的土地,红玉的脸庞,黑玉的眼睛,③的山雕,奔驰的鹿群,带着松香气味的煤块,带着赤色的足金;我想起幽远的车铃,晴天里马儿戴着串铃在溜直的大道上跑着,狐仙姑深夜的谰语。原野上④的狂风……这时我听见故乡在召唤我,故乡有一种声音在召唤我。她低低地呼唤着我的名字,声音是那样的急切,使我不得不回去。
1.按原文在横线上填词:① ② ③ ④
2.语段{dy}句话在全文起着什么样的作用?试从结构、内容上分析。
3.“我无时无刻不听见她呼唤我的名字,我无时无刻不听见她召唤我回去。”文中还有多处类似的句子,如何理解“她呼唤”“她召唤”?“无时无刻”说明了什么?
4.这段话中作者列举了哪些东北特有的景物?其用意是什么?
5.课文不仅满怀深情地描摹了故乡的美丽景色,还回忆了“我”在故乡成长的足迹。试摘出课文中回忆“我”在故乡成长足迹的句子。想一想,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
6.仿写句子
当 的时候,当 的时候,或者当 的时候,我会真切地感受到集体的力量,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
八、课外阅读深化
我想起了二千六百年前北方平原上的一幕情景。
一队亡命贵族,在黄土平原上仆仆奔驰。他们虽然仗剑驾车,然而看得出来,他们 极了, 极了。他们用搜索的眼光望着田野,然而骄阳在上,田垄间麦苗稀疏,哪里有什么可吃的!一个农民正在田里除草。那流亡队伍中一个王子模样的人物,走下车子来,尽量客气地向农民请求:“求你给我们弄点吃的东西吧!你总要帮忙才好,我们已经好几天没有吃东西了。”衣不遮体、家里正在愁吃愁穿的农民望了望这群不知稼穑艰难的人们一眼,一句话也没有说,从田地里捧起一大块泥土,送到王子模样的人物面前,压抑着悲愤说:“这个给你吧!”王子模样的人显然被激怒了,他转身到车上取下马鞭,怒气冲冲地想逞一下威风,鞭打那个胆敢冒犯他的尊严的农民。但是一个上了年纪的、大臣模样的人物上前去劝阻了:“这是土地,上天赐给我们的,可不正是我们的好征兆吗?”于是一幕怪剧出现了,那王子模样的人突然跪下地来,叩头谢着上苍,然后郑重地捧起土块,放到车上,一行人又策马前进了。辘辘大车过处,卷起了漫天尘土……
这是《左传》记载下来的、春秋时代晋国公子重耳在亡命途中发生的故事。
选自《秦牧散文集·土地》
1.根据选文的内容,依次在横线上填上的正确的词语是: 、 。
2.《左传》又名《 》,相传是 时期 国的 (人名)所作。
3.“尽量客气地向农民请求”这句话与下文“ ”句相呼应;从而说明了“尽量客气地向农民请求”只是因为 。
4.为什么农民从田地里捧起泥土,送到王子模样的人物面前,要“压抑着悲愤”?
答:
5.根据你知道的历史知识,说说“一幕怪剧出现了”的原因是什么?
答:
九、写作训练
学校、家庭、社会都是我们广大学生成长的土地,请以“成长”为题,写一篇不少于
500字的文字,要求能反应真情实感。
参考答案:
一、炽 háo lán 诞 gèn 垄 蜢 huì
二、炽痛 纺织 旗帜 涌动 踊跃 拥护 颗粒 抽泣 拉动 谰语 波澜 斑斓
三、(1)斓 灿烂多彩 (2)谰 没有根据的话 (3)诞 荒诞离奇(4)契 双方的意思没有明白说出而彼此有一致的了解(6)秽 肮脏的东西(6)抑 阻止、抑制
四、九·一八事变 端木蕻良 曹汉文 《科尔沁旗草原》 《大地的海》 面对土地发出的誓言
五、1.这是作者对着土地发出的誓言,因此意思是:面对土地发出的誓言 2.“泛滥”在这里是指思想、事物到处扩散,形容作者的心情如决堤之水,不可遏止地向四下泛滥奔流,表达出作者激情狂放的心情
六、(1)贬义褒用 (2)贬义褒用
七、1.①炽痛 ②泛滥 ③斑斓 ④怪诞
2.结构上总领{dy}自然段,内容上抒发了对家乡的热爱之情,“炽痛”的热爱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
3.这是移情于物的写法,实际上是表达自己思念家乡、故乡令自己梦萦魂牵的感情。“无时无刻”说明这种感情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故乡一直念念不忘。
4.有白桦林、红高粱、马群、黑土地等,抓住这些特点,能充分体会到东北地域之广阔与物产之丰富。这些有特征,有意味的景物组成叠印的一个又一个画面,加大了信息容量和对读者的冲击力。
5.“在故乡的土地上,我印下我无数的脚印。在那田垄里……多么丰饶”。回忆“我”在故乡的成长足迹,强调“我”与土地不可分离的关系,更加突出自己的思乡之情。
6.略
八、1.疲倦 饥饿 2.《左氏春秋》 春秋 鲁 左丘明 3.鞭打那个胆敢冒犯他的尊严的农民 这群贵族是在亡命途中,不得不压抑着威风 4.农民们亲自在泥土上播种五谷,对土地有强烈的情感,把它们当成命根子,把它们比喻成自己的母亲,所以献上泥土的时候,会压抑着悲愤 5.因为在他们的心目中,土地代表着上天不可思议的赏赐,代表了财富和权力!他们知道,只要掌握了土地的使用权,就可以永远无休止地榨取农民的血汗
九、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