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抵抗风雪的冬暖式温室大棚建造技术_大棚设计建造的空间_百度空间

寿光农业技术员协会专业建大棚工程部技术人员根据现在寿光第五代大棚的模式,研究出{zx1}抗大雪能力的大棚结构:

一、正确调整棚面形状和棚宽棚高的比例 建造棚面角不可过小

    棚面形状及棚面角是影响棚室日进光量和升温效果的主要因素,在进行大棚建造时,必须考虑当地情况合理选择设计。在各种棚面形状中,以圆弧形采光效果最为理想。

    棚面角指大棚透光面与地平面之间的夹角。而上述所说的五代大棚,其棚面角只有19°,与大棚建造上的平均棚面角26°小很多。所以这样的五代大棚不仅显得平坦,抗压倒性都大大降低了。而且当太阳光透过棚膜进人大棚时,一部分光能转化为热能被棚架和棚膜吸收(约占10%),部分被棚膜反射掉,其余部分则透过棚膜进入大棚。棚膜的反射率越小,透过棚膜进入大棚的太阳光就越多,升温效果也就越好。最理想的效果是,太阳垂直照射到棚面,入射角是零,反射角也是零,透过的光照强度{zd0}。简单地说,要使采光、升温与种植面积较好地结合起来,棚宽棚高的比例就要合适。不同地区合适的棚高与棚宽的比例是不同的。

    棚宽棚高的计算方法可以用下面的公式计算:

    棚宽:棚高=ctg理想棚面角

    理想棚面角=56-冬至正午时的太阳高度角

    冬至正午时的太阳高度角=90-(当地地理纬度-冬至时的赤纬度)

    例如:山东寿光地区在北纬36-37度,冬至时的赤纬度约为23.5度,所以寿光地区合理的棚宽:棚高,按以上公式计算约为21。河北中南部、山西、陕西北部、宁夏南部等地纬度与寿光地区相差不大,棚宽:棚高基本在21左右。江苏北部、安徽北部、河南、陕西南部等地,纬度较低,多在北纬34-36度,冬至时的太阳高度角大,理想棚面角就小,棚宽:棚高也就大一些,约在2.2-2.31。而在北京、辽宁、内蒙古等地,纬度较高,在北纬40度地区,棚宽:棚高也就小一些,约在1.75-1.81。建棚要根据当地的纬度灵活调整。

    二、确定合适的墙体厚度,不得占用棚内太多面积

    墙体厚度的确定主要取决于当地的{zd0}冻土层厚度,以{zd0}冻土层厚度加上0.5米即可。如山东地区{zd0}冻土层厚度在0.3-0.5米,墙体“厚度”0.8-1米即可(这里所说的厚度是指所建大棚后墙的{zd1}厚度,以下略同)。辽宁、北京、宁夏等地的{zd0}冻土层厚度甚至达到1米,墙体厚度需适当加厚0.3-0.6米,应达1.3-2.0米。江苏北部、安徽北部、河南等地,{zd0}冻土层厚度低于0.3米,墙体厚度在0.6-0.8米即可满足要求。而五代大棚的后墙建造是三角形建造,底部的厚度达到了三米半,这样大大占用了作物的面积。墙体厚度薄了确实会保温性差,但厚了浪费土地和建棚资金。所以应在现有的基础上,采用梯形后墙,减少棚内后墙占地面积。

    三、增设中立柱。

    以育苗场的第五代大棚为例,假若大棚后墙内高45米,可选用的各排立柱高度分别为:{dy}排加重立柱58米(这一排不是所谓靠近大棚墙体的立柱,这趟立柱要直立起来、第二排立柱55米(稍微偏南斜)、第三排立柱48米(偏南斜)、第四排立柱36米(偏南斜)。前两排之所以选择加重立柱,是因为大棚建成后,该处将承受卷帘机和草苫的总重量。在选好立柱之后,再根据布线图,分别把棚东西两头的两列立柱埋设好即可。注意:立柱的下埋深度均为60厘米。并且,{dy}排立柱要偏北一些,从而能使得后墙上的斜立柱(菜农俗称“后砌柱”)探出40厘米,其与水平线夹角45°左右,一方面是为了提高{dy}排立柱的承载力,另一方面是增加棚内冬季的日照时数。

    四、下挖不可过深。

    对第五代大棚来说,棚内{zg}立柱选用5.8米(下埋60厘米左右),后墙高度4.5米左右,棚内下挖0.50.6米的棚室最为恰当。在建造该类棚室的过程中必须强调,墙体用土也要从棚前空地下挖取土,下挖深度视情况而定,一般要在0.5-0.6米左右。如此建棚,可使得棚前脸处仅有不足0.6米的深度,减少了遮阴带面积,同时又能提高棚室的保温性能。当然,若只采用棚前下挖的土层,建棚土可能不够用。那时可以从棚后取土补足。



郑重声明:资讯 【能抵抗风雪的冬暖式温室大棚建造技术_大棚设计建造的空间_百度空间】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