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人缺口2万农机具维修如何“修”来人气-- 卓博人才网

  北安市杨家乡乡政府工作人员李桢向本报反映,偏远地区的农村普遍存在着农机具修理难的问题。他说:“目前,大部分农民还没有掌握农机具重要部位的修理技术,在偏远山村,因为没有科技人员修理农机,就靠屯子里的‘明白人’维持小打小闹,大病治不了,农机具往往带病工作,因此,小病拖成大病,致使春播大忙时节,造成农机趴窝。给农业生产造成了严重损失。”

  记者和这位乡政府工作人员取得联系后,他进一步对记者说,比如在北安的杨家乡新荣村和先锋村,离乡里有四十多里地,把机器运来修理就会很麻烦,何况有时候乡里也修不好,还得去县里。所以农民热切盼望着相关部门组织技术人员下乡来为农机诊病治病。

  眼下,春播即将开始,解决农机具修理难的问题迫在眉睫,记者就此问题采访了相关部门。

  省农机局:维修人员缺口巨大

  省农机局办公室主任宋丹辉向记者介绍:“我们经常组织专家下乡技术服务,但是维修类的技术人员确实很少,无法满足全省各乡的需求。目前这些农业机械在三包期内的,维修由生产厂家负责,但三包维修站一般只设在市一级农机销售单位,区县没有。市里的维修站技术人员也供不应求,多是初级工和中级工,极少有高级工。每逢春耕生产、农忙季节,农机维修难尤为突出。特别是大型动力机械的三包维修,只有一两个维修人员是根本解决不了农民需求的,必须借助于先进的设备进行检测。为修理农机,有时农民不得不付出很大的精力、财力,把机械拖到三包维修站去修理。不仅浪费巨大,而且往往会激化与生产厂家、经销商之间的矛盾,诱发社会不安定因素。另外,过了三包期的大型农业机械维修难表现得更为突出。

  高校:专业人才产量不足

  目前,我省只有极少数高校和大中专职业院校有农机专业。

  黑龙江农业经济职业学院机电工程系负责人向记者介绍:“我们2004年曾经开过农机专业,但是报名的只有10人,只能被迫让这10名学生转到汽修专业去了。”

  黑龙江农业工程职业学院的相关负责人则道出了我省农机技术员的总体供求情况:“全省各级院校每年培养出来的农机具技术人才是300多人,而乡镇级农机技术人员需求量达2万人。而这仅有的300多毕业生就业率非常高,甚至有的一入学就被南方预定了,他们基本都在哈尔滨市周边地区或者南方的大型农机组织中找到工作,他们到不了县里,更别提乡镇。为了鼓励学生报考农机专业,我们扩大招生计划,而且不收一分钱费用,但效果还是不容乐观,这跟学生的价值取向有关系,农村的孩子想通过学习走出来,城里的孩子不愿意到农村去。”

  解决方案:人才本地化

  省农委科教处处长高明向记者介绍:“农机人才的缺乏已引起了我省的重视,积极采取应对措施。按国务院要求,中专涉农专业不收学费,而我省对大专院校的农机专业也免收学费,这项举措在全国都走在前列。

  高明说,从对我省农机类技术人才的去向分析来看,短期内在基层安置足量的技术人员还是很困难。解决燃眉之急的最直接的办法,莫过于采取人才本地化的方法。例如由省农机局出资,对各地农机合作社进行专业培训。此外县农机局等地方政府部门也要发挥帮助、协调的作用。总体来讲,农机具维修难是一个全国性的问题,其核心是社会化服务没能跟上销售的步伐。若要从根本上解决此类问题,需要国家在涉农补贴政策上进行调整。

  记者详查资料得知,自2004年以来,国家对农业机械购置补贴投入力度不断加大,农民购买和使用农业机械的积极性空前高涨。然而,农机具大量销售的同时,修理农机具的技术员却供不应求,维修难的问题日渐突出,这已经引起了相关部门的重视,目前国家有关部门已经开始调研,并根据调研结果对农机具的售后服务进行补贴。(见习记者 贾晶 那可)



来源: 黑龙江新闻网-黑龙江日报



郑重声明:资讯 【技术人缺口2万农机具维修如何“修”来人气-- 卓博人才网】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