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安全:新的“盛世危言”_天涯博客_有见识的人都在此_天涯社区

粮食安全:新的“盛世危言”
——读陈启文《共和国粮食报告》

李 朝 全

作家靠人品立世,靠作品说话。有品位有追求的作家在写什么不写什么以及怎么写这些基本问题上,都有自己坚定的果断的抉择。在我看来,一位明智的有远见的作家总是努力呼应时代召唤和人们心灵深处的渴望,创作那些关乎民族、国家、人类共同记忆,具备人性力量及长远价值的作品。陈启文便是这样的作家,他近两年来的报告文学创作实绩,既令我佩服,又令我感动。——他原先主要从事小说创作并取得较大成就前途相当看好,但在2008年南方冰灾之后,竟花了将近一年时间,采写了有关那场冰灾深刻的民间记忆和国家记忆的长篇报告文学《南方冰雪报告》,接着他又着手创作出版了《共和国粮食报告》这部大书。

在迎接共和国成立60周年之际,许多作家用心找寻落笔的题目和题材,希望为这段曲折而壮丽的历史献上自己的一份赤诚,留下一些珍贵的记忆。陈启文独辟蹊径,从粮食这个角度出发,打开一扇观察、考量、重审国家发展历程和民族共同记忆的窗户。民以食为天,“食色性也”。粮食是人类的命根子,谁也离不开粮食,谁也不能不吃饭。穿衣吃饭,衣食温饱,是天字{dy}号大事,是睁眼{dy}件要事。对于拥有世界五分之一人口、13亿人的中国而言,尤其如此。对于人类而言,温饱是{dy}人权,唯当温饱有了保障,衣食无忧之后,人们才可能去讲求发展,讲求享受。然而,对于中国,乃至对于全世界,吃饱饭、远离饥饿始终是一个尖锐而峻切的课题。陈启文选择粮食这个切入口,将粮食和粮食生产、粮食消费,粮食储备、粮食保障、粮食安全放在全球范围与中国历史的广阔背景下来考察、衡量和思索,其立意之高,眼光之独到和深邃,一目了然。

《共和国粮食报告》试图通过回溯历史,追述往事,为读者全面铺排和展示一个年轻的伟大国家如何为解决自己亿万子民的吃饭问题所进行的艰辛努力及曲折过程。作品题材重大,意义深远,价值很高。这种价值首先是一种文献和历史价值,堪为今日和未来的读者留下一份珍贵的历史见证,为共和国历史留下一份粮食报告——从粮食角度切入的国家历史记录。作家提纲挈领扼要地抓住共和国六十年那些具有“节点”意义的历史事件——土改、农村合作化、大跃进、三年大饥荒、农业学大寨、开发北大荒、联产承包、农民进城、杂交水稻奇迹、土地撂荒流转和集约化经营等,以重大事件为经、以重要人物及地域为纬,梳理编织成一部国家粮食简史。所有的历史都是当代史,都指向当下,指向未来。历史昭示未来,以史为鉴可知未来,鉴古思今以怀远。作者对历史的记载、考察和重审,旨在为今日中国敲响一记警钟,为崛起中的中国,为盛世中华及时敲响长鸣警钟:农业、农村、农民,任何时候都是我们国家的根本;粮食生产和储备,粮食保障和安全,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万万不可掉以轻心。

在创作上,擅写小说的陈启文与通常由新闻记者出身的报告文学作家不同,他的报告文学创作带有十分鲜明的个性特征。

在对历史的考察、审视及重述方面,他强调并进行了认真考证和田野调查,常常是亲临历史事件发生的现场,借助采访等方式,力图恢复历史本貌。譬如,为了揭示中国土改的真实历史,他前往中国土改文化{dy}村——周立波长篇小说《暴风骤雨》发生地黑龙江尚志市的“元宝村”(在小说中为“元茂村”),同那些曾经走进周立波小说中去的人物一一接触、闲聊,力图恢复小说和现实的本真,再现当年土改运动的场景。为了描写中国农村改革发源地之一的小岗村,他深入到了村里,在村里游走,采访了各方面的人物,从而保证了自己书写的相对客观、准确和公允,也让读者信服。在对待历史的态度方面,陈启文坚持的是史家春秋笔法——“不隐恶不讳善不虚美”。譬如,对于三年困难时期的历史图景,他尽量如实地进行了记录,不在于渲染历史悲剧而着重突出粮食危机、粮食匮乏给国家和民族所带来的深重苦难,从反面印证了作家的立论——粮食关乎国家命脉!关于“农业学大寨”那段历史,关于陈永贵的xx人生,作家也尽量客观公正地对待,严肃认真地书写。看得出来,陈启文是学透了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因此他对这些重大历史事件都能从宏观历史的角度——放到历史的场合中去考量,运用辩证的观点进行再思考和重新书写,塑造的人物(包括大国总理、彭德怀、陈永贵、xxx等)都是有血有肉、生动可感的,从而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也就能够更好地发挥作品的社会影响。

从《南方冰雪报告》到《共和国粮食报告》,陈启文对报告文学创作似乎写上了瘾,产生了深厚的感情。而他的报告文学因为注意脚踏大地行走,亲临历史事件现场采写,从现实环境中去开掘、寻找和发现,因此带有鲜明的现场感、在场感。读者跟随作者的笔墨,追随他的足迹,走进了东北元宝村、陕西皇甫村、山西大寨、安徽小岗……接近了一个个活生生的人物原型和他们的故事,这种在场感和现场感,这种逼真的写法和叙事,因为真实而更加具有感染人的巨大力量。小说创作的丰富经验也为陈启文的报告文学写作带来了一个别开生面,他的报告文学明显地受到了小说艺术、小说创作技巧的影响,注意借助文学叙事,将读者带进历史情境,带进故事氛围和环境中,带进现场和历史,使读者在不知不觉之间跟着作者的思路和思想游走。

陈启文的报告文学具有突出的思辨色彩或称政论性。有人甚至将他的这部《共和国粮食报告》视为一部政论体报告文学。应该说,作者在创作酝酿、采写和实际写作过程中,都带有自觉的、鲜明的政论的意识和追求,亦即运用报告文学这种形式来阐述自己的政见,发表自己的看法,积极参与现实生活,参与社会政治。“粮食”——生存,对于一个发展中的大国而言,本身就是一种{zd0}的政治;探讨、研究粮食诸问题的作品,自然摆脱不了政论的色彩。陈启文的长处在于:他始终秉持对历史、时代和未来,对国家、民族和大众负责的态度,善于将粮食问题置于几千年文明史的大背景和当今变动不居的国际局势中来考量和思考,将粮食提高到关系国家安全、民族命运的战略高度来思考。而且,他的思考是结合了共和国六十年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而作的,同时又为中国的粮食问题提出了一些具体的出路,充分阐述了个人的观点。他不光是指出问题症结之所在,并且努力提出解决的根本之道。

盛世发危言,并非为了震动视听,更非为了耸人听闻。古人云,居安思危,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陈启文在我们国家兴旺发达、蒸蒸日上的时候,及时地发出粮食安全的警报——“粮食比上天重要”,“谁在养活中国?”正是由于他深爱着我们的民族和国家,因为他拥有深沉的忧患意识和高瞻远瞩的眼光。这种新的“盛世危言”,是善意的提醒,是有良知的知识分子的呼号。这,在我看来,便是这部作品最重要的现实意义。





郑重声明:资讯 【粮食安全:新的“盛世危言”_天涯博客_有见识的人都在此_天涯社区】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