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茶周刊》主编安明霞一起谈黄茶

  近日《茶周刊》主编安明霞女士向我采访黄茶的一些事情。她首先问我黄茶近几年名声不大,市场萎缩,这个茶类怎么样?今后前景如何?我谈了如下看法,供她参考,也供我们茶界参考。

一、黄茶是个好茶类

  黄茶是我国继绿茶之后出现的第二个茶类。大约出现在中唐时期,唐代名茶寿州(今寿县)黄芽就正运销西藏。代宗大历14年(779年),淮西节度使李希烈赠宦官邵光超黄茗200斤,这就说明安徽在唐代就生产黄茶了。四川蒙顶山的黄茶可能还要早,当时的黄茶是饼茶,直到明代才成为散茶。

  黄茶是在绿茶加工中杀青后或炒揉后没有及时干燥而发生了生化反应,而使茶变黄,饮用时汤色黄亮,滋味醇爽,成为不同于绿茶的一个品种,人们喜爱这个新的茶种。就在绿茶加工中有意使它黄汤黄叶,使原来的绿茶变醇。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就在绿茶加工过程中在杀青后,或抄揉后加了一道“闷黄”的工序,这样就成了黄茶,并逐渐成为了我国的一个茶类。

  黄茶品质有独道之处:香气清悦,味厚爽口,醇和香浓。有绿茶的清香,白茶的愉悦;有青茶的厚重,红茶的爽口;醇和而香浓,是一个好茶类。自古以来,上至文人墨客达官贵人下至劳苦民众皆都喜欢。

   黄茶从诞生起就以芽叶大小老嫩分两大类,一类为小茶,就是独芽或一芽一叶、一芽二叶初展,做成的“黄芽”。如湖南的君山银针、北港毛尖、沩山毛尖、湖北远安鹿苑茶、浙江平阳黄汤、安徽的霍山黄芽等。另一类为大茶,如安徽六安、金寨等地生产的黄大茶和湖北英山生产的黄茶都属黄大茶,还有广东生产的大叶青,也应属于黄茶类。

  芽茶是阳城白雪,多为高层人士消费;大茶是下里巴人,多为劳动大众消费。所以说黄茶能够满足社会各阶层人士消费,市场潜力大。

  这几年黄茶市场在微缩,不少过去有名的黄茶不见了,其主要原因是:

  1、人为误导,计划经济时业务统计往往把黄茶统计在绿茶中,因此在茶叶的销售中把黄茶当绿茶卖,使黄茶的概念在消费者意识中逐渐淡漠。

  2、一味追求绿色,使消费者把黄茶误认为是保存不好,甚至是时间长了的绿茶。

  3、缺乏宣传黄茶特色,特别是茶黄素的保健功能。

  4、黄大茶利润低,茶农不愿生产,茶商不愿经营,导致产量下降。

二.黄茶市场潜力很大,关键在市场开拓。

  中国每一个茶类都是好茶类,是经过长期的生产销售中沉淀下来的,都有她独特的口感(品质)和功效。因此在我们茶叶生产经营中不能轻易地抛掉哪个茶类。过去我曾多次说过,不能扬此抑彼,不能象前几年云南那样只要普洱茶,其结果大家都已看到。

  中国人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衣食住行都追求多样化,喝茶也是一样。不能只喝一种茶,人有多种口味多种爱好。关键是要广大消费者知道你才能消费你,因此我对黄茶有如下几点建议:

  1、要把她从绿茶中拉出来,不要向绿茶里挤。黄茶本来就是一个独有茶类。要宣传自己独特之处,塑造成一个有独特优越品质、特殊保健功效的茶类,如醇于绿,香于红的特征。如含丰富的茶黄素,抗氧化,有利于心血管保健功能等。

  2、加大宣传推介,市场开拓。黄茶企业要团结起来,形成合力一起召开论坛会、推介会,共同研究黄茶的保健作用,特别是茶黄素的保健作用。

  3、打造黄茶品牌,品牌在商品销售中是至关重要的,有了好的品牌才能打开市场,才能提高价值。黄茶本来有几个好品牌,如君山银针、蒙顶黄芽等,但这几年宣传的不够。

  4、对黄大茶要做精做细,提xx次、科学包装、扩大销售地区。

    黄茶,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再加强科技研发。特别是研究它的品质特点和保健功能。如果抓住文化、科技,就会有两个强硬的翅膀,我相信黄茶产业会腾飞,会很快的发展,因为她的空间很大。愿黄茶同其他茶类一样做大做强,不要老当小弟弟。



                                      
已投稿到:
郑重声明:资讯 【与《茶周刊》主编安明霞一起谈黄茶】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