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60年代初,我和母亲居住在桂林市八角塘24号。本来我母亲在广西师范学院一位教师家里当保姆,每月有二三十元收入,还可以勉强维持我们的{zd1}生活水平。可是,忽然有{yt},上面传达了{zg}指示,说是“我们也有两只手,不在城里吃闲饭”,把城里“吃闲饭”的居民统统赶下了农村。我妈妈下农村后,靠种田和帮人家做缝纫为生,我们的生活异常窘迫起来。我当时已经考上桂中,每当开学之时,书本学杂费和头个月的伙食费,加起来接近30元,我们一下子拿不出这么多的钱。我去向学校请求,校方允许缓交部分,但至少还得准备20元。钱从哪里来,真是快把人愁死了。
那个假期我到处找工做,打石碴,挑土方,做小工,每天挣一块二毛五分钱,加上妈妈寄来的钱,慢慢攒了十多块钱,但还是不够。房东谭孃孃知道我的状况,尽管他家孩子多,也很困难,但乐意帮助我,穷帮穷啊。她出主意说:“我带你去赶圩,去卖米粉。”我一听要我去卖米粉,感到很茫然,便说:“卖米粉,怎么卖呀?我没有做过生意,又没得卖米粉的工具。”谭孃孃说:“没有做过生意,可以学嘛。卖米粉的东西我帮你准备。”谭孃孃是一个风风火火的人,说干就干,当晚她就起了卤锅,烧了牛肉巴,我又去买了葱花、芫荽之类的配菜,洗干净碗筷,一直忙到深夜,我们才收拾停当。
第二天凌晨,大约4点多钟,谭孃孃去帮我换来米粉,叫醒了我,我挑起生意担子跟着她迷迷糊糊上路。此行何处?我不知道,我也没有多问。我们就着微弱的光亮,沿着漓江边穿过木龙洞朝北门方向走去。踩着人生艰辛路,我不知道走了多久,来到一个叫乌石街的地方,在河边准备过渡漓江。这时太阳正从尧山后边悄悄地爬出来,把一抹微红洒向江面。许是来得太早,渡船在对岸还没有开过来。等船的当儿,我看见谁家的新媳妇提着篮子踩着跳石到江心去浣衣,她轻轻地将水中的白云揉碎,将水波荡开,一圈一圈五线谱似的波纹仿佛在轻轻地吟唱……
谭孃孃告诉我,对河就是大河圩,这是我们今天的目的地。到了圩上,我占了一个台面摆开家什。我心里确实紧张,担心把生意做砸。今天运气怎样,没有一点底。谭孃孃去忙她的生计,我一直等到10点多钟,才有人光顾我的摊子。令我始料不及的是,生意做开了头,不大一会儿来吃米粉的人越来越多。我由于没有经验,不多久就把卤水用光了。有顾客说,没有卤水有酱油也行,这才解了危。我手忙脚乱干到中午,挑来的米粉全都卖光了。打扫战场,清理碗筷,数点钞票,那天净赚4元5角钱。这对于我来说可是一个不小的数字,能补足我的学费。回家的路上,我很高兴,赶圩归来啊哩哩呀。谭孃孃问我,你知道你今天的生意为什么这么好吗?我说我没有想过啊,为什么呀?她告诉我,因为上一圩整顿了市场,把卖米粉的整了个干净,这一圩整个圩场就你一个卖米粉的摊子。啊,原来如此!真是老天帮了忙,难怪到{zh1}酱油也可以代替卤水。
时光呀流水匆匆过,快40年了吧,每当我回忆起人生仅有的这次卖米粉的经历,我就不由得遐想:要是我从那时起就沿着卖米粉的路子走下去,也许,我也成了今天的桂林米粉大王,也可以到米粉节上去一展风采,我的什么招牌也肯定成了xxx。
已投稿到: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