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普通电话增加耳机话筒接口(方案1 081201) - E&E - sdbbsdbb - 和 ...
为普通电话增加耳机话筒接口(方案1 081201) [原创 2008-12-07 23:34:07]   

    以前用手机或普通电话进行沟通时,总觉得很不爽----手机有辐射、且和普通电话一样需要用手或脑袋夹着个东东,缺乏一种自由自在的感觉。手机一般还配有耳机,不管是蓝牙无线耳机还是传统的有线耳机,都能实现低辐射和免(手)提这两项基本要求。

     但传统的固定电话就没这么方便了,市场上绝少见到带耳机插孔的电话机,因此万一碰到一个时间较长的电话,那你的手臂就比较惨了.....

    为话机加装耳机/话筒的设想由此而来,工程量不大,操作也相对容易,但也失败了数次,结果也未尽人意,原因后述。

    先找一条听筒线(学名是4芯RJ12线),将其中一个水晶头切断,用打火机烧出四根线缆的铜裸线,然后准备两个立体声插座,用烙铁将四根铜线分别焊接在两个插座上(一般听筒线的颜色为红绿色,话筒线为黄紫色,可先利用万用表进行测试);另外,为方便操作,可以用热熔胶将立体声插座固定在一小片报废线路板上(我则偷懒了一下下,利用一个报废的旧光驱线路板作为基板,那上面原有一个立体声耳机插座。。。。)。

附图1、2:这是加工过程和加工结果

 

 

    至此,这件DIY作品的主体施工部分已经完成,但整个项目则远未完工,接下来的更麻烦的匹配测试。

    由于普通电话的听、话筒与电脑上用的带咪头耳机的结构截然不同,如果直接用后者插入立体声插座的话,会发现打电话时的声音很轻,基本无实用价值。

    普通电话由于只能传输300HZ-4KHZ范围内音频信号,无需用很高质量的听/话筒,一般多用炭精式话筒和动圈式听筒(?这个我也不太清楚);而电脑上用的耳机多为阻抗为32欧姆的动圈式耳机和驻极体话筒,故两者的阻抗很是不同。

    总共测试了四次,试验结果如下:

     序号         名称               阻值(听筒)                      阻值(话筒)

     1         电脑用带咪耳机1        32                                1.6K

     2         电脑用带咪耳机1        16(将两个听筒并联)              1.6K

     3         电话机1(新型)        121                               1.06K   

     4         电话机2(老式)        1.08K                             147

     5        飞利浦原配耳机       1.139K                             115

 

    实际上机效果:

     A、电话机1(新型)上不管是接飞利浦耳机还是电脑用耳机,都听不到任何声音;

     B、电话机2(老式)上使用电脑耳机,可以接/打电话,但听筒音量明显偏低(阻值从原配的147降到了16),话筒基本正常;

     C、电话机2配用飞利浦耳机,听/话筒音量和以前基本一致。

 

   也就是说,想用这个DIY的转接器实现正常的功能,前提是能够找到合适的电话机和带咪耳机,所谓合适,就是两者的参数要接近。

附图3:这是最终的结果

 

   由于考虑不周,此方案有如下缺点,必须加以全面修改:

    {dy}:破坏了原电话机的外观和结构,不具实用价值(要用这套设备的话,原听筒功能就得作废);

    第二:匹配麻烦,要想找到原电话听筒类似的带咪耳机,很是麻烦(因为常见的动圈式耳机的阻抗都是32欧姆的!一百多欧姆的耳机,要么是那些价格昂贵的专业监听级耳机,要么就和我的飞利浦手机自带耳机类似,需要另外DIY加上立体声输出插头),而这些“份外”的麻烦,几乎远远超过DIY本身的难度。。。

    第三:舍近求远,由于电话机内置的喇叭多为8欧姆,非常接近常见的32/16欧姆的耳机,故舍此而用那些非常冷门的手机耳机或监听耳机,实在有点得不偿失。

   因此,准备在本周对此方案进行改进,方法是充分利用电话本身所带的免提功能,将其免提喇叭和咪头分别连上两个带切换功能的立体声插座,就能实现在保证原电话机功能的基础上增加两上音频输入/输出接口。

   附图4:准备在红线位置安装耳机/咪头插座(原本是音量调节开关,把这东东往旁边挪移一下就成了)



 

 

    

郑重声明:资讯 【为普通电话增加耳机话筒接口(方案1 081201) - E&E - sdbbsdbb - 和 ...】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