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过晚饭,大家都想出去散步,两个小朋友更是雀跃欢呼,积极主动穿好鞋子,站在门口等大人开门。等人的时间显得特别长,丁丁和妹妹站在门口才一会,就开始嚷:“快点来啊!”实在等得不耐烦了,各自又回到客厅拿了个玩具出来玩。要出门了,丁丁想带遥控玩具汽车去散步,但丁妈没同意:“我们已经带了气排球要在操场玩,如果再带这个小汽车,一会就不能打球了。如果你要玩小汽车,那么我们就在家里玩,就不去散步了。”丁丁想了想,觉得还是打球好玩,把小汽车放在门口就和丁妈出去散步了。到了小区的球场上,才发现出来玩的孩子特别多,真是让丁丁和妹妹开心啊!交换玩具、互相追逐、一起打球、骑车,孩子们都快玩疯了,个个都玩得满身是汗,谁也舍不得回家。考虑到第二天还要上学,丁妈领着妹妹和丁丁带头先回家了。
回到家,妹妹和丁丁自己脱鞋、洗手、喝水,还要准备洗澡。正在这时,丁爸下班回到家了。一进门,丁爸就看到家里乱糟糟的,气就上来了。丁丁散步前放在门口的玩具小汽车似乎特别招丁爸的眼,丁爸大声问:“是谁乱扔的小汽车?”大家都没有回答,各自忙着自己的事情。丁爸见没人理他,又提高一个八度音再次问,但还是没人回答他。丁爸这下生气了,开始教训丁丁:“丁丁,是你乱扔小汽车吗?我不是说过,不玩的玩具要放好吗?你乱扔玩具,说明你不要它了,你以后再也不能玩这个小汽车了,我要把它扔了。”说完,丁爸拎起小汽车,“哐”在一声扔进了垃圾桶。“还有这个被你乱扔的哨子,现在也要扔掉了。”丁爸把小哨子也扔进了垃圾桶。丁爸的火气大得把大家吓了一跳,大家都一句话不说了。
等到小朋友们都睡了,外婆觉得遥控汽车没招谁惹谁,还那么新,扔了怪可惜的,就从垃圾桶里把小汽车又拿了出来。就这样,一个扔一个捡,到了{zh1},丁爸还是执意要把小汽车扔掉。外婆气哄哄的:“丁爸哪里来那么大的火气,在家里朝儿子乱发什么火,阴晴不定!”丁爸也气哄哄地:“扔了就是扔了,我有我的教育方式。不给丁丁一点颜色看看,他总是改不了乱放乱扔东西的坏毛病。”
丁妈觉得丁爸在这个事情上采用的方式还真是让人难以接受,丁爸是在用大人的武力暴力实现“管教”的目的。要想达到震慑丁丁的目的,还有其他更好的办法。比如把玩具汽车放在丁丁能看到但不能拿的地方,封闭起来,禁止他玩若干天。同时告诉他,作为他乱扔玩具汽车的惩罚,他不能玩这个汽车若干天。并且以后乱扔什么就把什么收起来,再也不给玩这个玩具了。再比如可以告诉他,因为他乱扔玩具,现在把他乱扔的玩具送给其他人了,以后他就不再拥有这个玩具了。以后乱扔什么玩具,就把什么玩具送给别人。制定这样的规矩并严格执行一段时间后,丁丁一定不敢再随便乱扔东西了。
相比之下,在没有告知丁丁乱扔玩具会有这么严重的后果前,丁爸就冒然把玩具扔掉,丁丁虽然被吓到,但并不能影响他以后的行为,他还不会从中总结建立规矩。对于2-3岁小孩子而言,规矩是大人事先确定的,他必须经过几次探索,才会知道哪些行为是在规矩允许的范围之内的。发布于2010年03月31日 23:59 | 阅读数(11)
上一篇:
下一篇: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