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铂_前埔13期_新浪博客

         
    1977年,江西冶金学院教师倪霖致信当时兼任中国科学院院长的国务院副总理方毅,举荐一位叫宁铂的江西赣州八中高二级的少年天才。方毅副总理当即批示当时为中科院下属单位的中国科技大学:“如属实,应破格收入大学学习。”
    中国科技大学派人到赣州考察宁铂,接着又为此成立了中国{dy}个大学少年班。
    宁铂,2岁半时已经能够背诵30多首xxx诗词,3岁时能数100个数,4岁学会400多个汉字,5岁上学,6岁开始学习《中医学概论》和使用xxx,8岁能下围棋并熟读《水浒传》。1978年,整个中国的报纸、杂志、电视都在报道宁铂,这个戴眼镜的神奇少年为整个国家所熟知。
    受宁铂影响最深的是当时的孩子们。这个超乎寻常的“神童”刺激了望子成龙的家长们,促使他们向自己的孩子施加压力。相当多的孩子因此{dy}次意识到自己多么平凡无奇。一些受到激励的孩子效仿宁铂,开始超前学习并跳级,另一些孩子则倍感压力。
    我清楚地记得,当年,家长工工整整地抄下《光明日报》一整版的宁铂事迹,下班后带回来读给我听。家长说,“比比人家宁铂,再看看你!”......
    少年班的出现,无疑给当时的社会思想中注入了“崇尚科学、尊重人才”的新鲜血液。一时间,上少年班,成为无数中国少年的梦想。  
    虽然我没能实现“少年大学生”梦想,没能成为宁铂的同学,但是,30多年来,宁铂永远是我心头的偶像,尽管2002年他出家研究佛学去了。
    少年班是为智力超常少年群体提供特殊教育的一种人才培养形式。将超常少年集中到一个班级进行培养,这不仅是我国教育史上的创举,在世界上也极为罕见。30年多年来,关于少年班的争论从未停息。有人认为,少年班是“拔苗助长”,是“毁灭天才”;也有人认为,让十几岁的孩子过早进入大学是“不人道”的;还有人认为少年班是给少数人的“特权”,违背了教育公平等等。
    我认为,每一次争论,都是教育新思想的碰撞。

    我们看到,从最初争论少年班招生要不要高考到现在高校逐步推广的自主招生;从争论少年班是不是扼杀天才到现在高校倡导个性化学习;从争论少年班是不是只有数理化到现在素质教育理念的普遍认同,等等。这些当时的争论,无不闪现着今后一段时期教育发展的某种变革。

    少年班虽饱受争议,但探索前行的脚步从未停下!
    那个年代需要一个宁铂去唤醒人们对于教育和科学的重视,然而,这种需要形成巨大的压力,最终却压垮了宁铂。现在,宁铂还在学习,我期望有{yt}宁铂能够重新回到科大工作!

              

郑重声明:资讯 【宁铂_前埔13期_新浪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