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课《短文两篇【活板】》教学设计

第十三课《短文两篇【活板】》教学设计

2010-03-25 08:28:17 阅读16 评论0 字号:

第十三课《短文两篇【活板】》教学设计

沈括

【教学目的】

1、知识与能力

①学习文章抓住事物特点,运用程序说明顺序,使用简明、平实、准确的语言说明事物的特色。

②掌握“为”、“就”、“火”、“印”、“之”、“以”、“则”等文言词语的词义和用法,初步认识文言文中一词多义的现象,了解把单音节词变为双音节词的翻译文言文的方法。

2、方法与过程

自学文言文字词,找出说明的要素。

3、情感态度价值观

了解我国古代科学技术的伟大成就,认识我国古代人民的聪明才智,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与难点】

1.本文文字比较浅易,文章也较简短,结合课文下注释,学生大体可读懂。因此,在扫清文字障碍的基础上,可以帮助学生对文中的一词多义现象加以归纳,并辅导学生掌握文言中单音节词的翻译方法。

2.学习按工作程序说明的顺序,是学习本文的重点,可以结合疏通文字初步提出,之后再强调分析。行文的简洁,语言的准确也应作适当讲解。

 【课时安排】安排两课时

【{dy}课时】

【教学重点】

1.介绍毕昇和他的活板印刷术,沈括和他的《梦溪笔谈》。

2.疏通文意,朗读、背诵。

【教学过程】

一、解题。

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它们都是由中国相继传入世界各地的,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巨大贡献。在《辞海》中,对“印刷术”是这样介绍的:

我国是最早发明印刷术的国家。早期的印刷方法是把图文刻在木板上用水墨印刷的,称“刻板印刷术”。刻板印刷在我国唐代已开始盛行,并先后传至日本、朝鲜、越南、菲律宾、伊朗等国,影响到非洲和欧洲。宋代庆历年间(1041—1048),毕昇xx泥活字板,使书籍印刷更为方便。之后,又陆续出现用木、锡、铜和铅等金属制成活字板印刷书籍。1450年左右德人谷登堡用铅合金制成活字板,用油墨印刷,为现代金属活字印刷术奠定了基础。

可见,毕昇的活字印刷早于西方四百多年,毕昇开创了现代印刷术的先河。这篇课文就是介绍毕昇活字印刷术的一篇科技说明文。

板书:活板(科技说明文)

这篇文章的作者沈括,也是一位杰出的科学家,他的《梦溪笔谈》是中国科技史上的重要著述。请同学朗读“阅读提示”的有关介绍。

板书:北宋、沈括、《梦溪笔谈》.

二、范读全文,要求同学参照注释,注意字音。

 板书下列汉字(或出示卡片),提问学生,其中多音字要求学生连同词一起读。

昇shēng、 薄báo、  唇chún、    和huò、  炀yáng

砥dǐ、         更gēng、   瞬shùn、        帖tiě、      韵yùn、  

贮zhù          粘zhān、   燔fán、           沾zhān、     予yú、   旋xuán

三、学习课文第1段。

1、指名朗读第1段,教师指导学习。

 疏通文意:①板,刻板、雕板,这里义为“用雕板”;②印,动词,印刷。③唐,唐代,公元618—907年;④尚,还;⑤盛,广泛的,大规模的;⑥为,动词,使用;⑦之,代词,指“板印书籍”这种方法,可译为“它”。⑧五代,公元907—979年;⑨时,时候;⑩始,开始;⑾五经,指易、书、诗、礼、春秋五种儒家经书。⑿已后,以后;⒀典,经典,例如“五经”;⒁籍,一般书籍;⒂皆,都;⒃为,判断动词,是;⒄板本,雕板(印刷的)本子。

2、总结:

(一)专用名词:朝代、书名、人名、地名、官职等不译。

(二)文言文省略较多,译为现代汉语时,要疏通上下文意,补上。

(三)文言文以单音节词为主,现代汉语以双音节词为主,译时有很多单音节词要补上一字变成双音节词。采用这种方法要注意:(1)照顾上下文,准确搭配,(2)不可只拘泥于这一种方法。

3、请同学译出第1段全文:

用雕板印刷书籍,唐代的人还没有广泛的使用它,从五代的时候开始(用雕板)印刷五经,以后(各种)经典书籍都是雕板(印刷的本子)。

4、分析:介绍活板,先说雕板,既说明了活板渊源又提出了比较对象。“尚未盛为”,并非绝无,用词考究。“尚未……始印……皆为”,干净利落的交代了雕板印刷的发展过程,自然的引向说明中心——活板。

5、提问:课文这一段介绍了什么?

 归纳:简述我国雕板印刷发展状况。(加黑字板书)

6、学生齐读。

四、疏通第2段文意。

这一段是全文主体,具体说明了活板的发明、制作、印刷及有关事项。(加黑字板书)

1、学习{dy}层。

指名学生朗读{dy}句,教师指导,看注释,疏通文意。

为,动词,发明。庆历年间,有(个)平民毕昇,又发明了活板(印刷)。

①提问:{dy}段中“唐人尚未盛为之”的“为”译为“使用”,这里的“为”译为“发明”,根据什么?

归纳:根据上下文意。前一处宾语“之”指“板印书籍”的方法,“为”译为“使用”;这一处宾语是“活板”,所以“为”译为“发明、创造”。

②提问:这一句十二个字,介绍了什么?

归纳:活板发明时间、发明人身份及姓名。(加黑字板书)“布衣”二字,表现了人民的创造力,也表明作者不以地位取人的进步态度。“又”字呼应{dy}段,说明活板是在雕板印刷基础上的新创造。

2、疏通第二层文意。

指名学生朗读第二层(“其法……瞬息可就”),教师指导,看注释,逐句疏通文意。

(1)其,他的,指毕昇;胶泥,有粘性的泥土;一印,一(个)印模,省略量词;火,名词,在这里是“用火”义。

全句意:他的方法是使用胶质泥土雕刻文字,薄厚好像铜钱的边缘,每个文字制作一个印模,用火烧烤使(它)坚硬。——这句介绍制作活字的工序。同学们注意单音节词译成双音节词的方法。

同学齐读这一句(“其法……火烧令坚”)。

(2)其,那,代铁板;以,介词,用;两个“之”用法不同,前一个,助词,可省去,后一个,代词,指铁板,可译为“它”。

译文;预先设置一块铁板,那上面用松脂、蜡混合纸灰一类东西蒙盖它。

同学齐读这一句(“先设……冒之”)。

(3)“置”后省略介词“于”(在)”;乃,于是;满,用作动词,排满;三个“则”字,都是顺承关系连词,可译作“就”。

译文:想要印刷时,就拿一个铁框放在铁板上面,于是密密排布字模,排满铁框子就算作一块活板,拿着(它)靠近火边烧烤它;等xx稍微熔化,就用一张平板按压它的表面,字模就平整得像磨刀石一样了。——以上两句介绍制作活板的工序。

     同学齐读这一句(“欲印……字平如砥”)。

 (4)止,通“只”;为,认为,算做;神速,极快、快得惊人。

    译文:如果只印刷两三本,不能算作简单方便;如果印刷几十几百甚至上千本,却快得惊人了。——这句介绍印刷工序中的一板单印。

同学齐读这一句(“若止印……极为神速”)。

(5)请学生译文,同学校正,教师评判。

译文:经常准备两块铁板,一块铁板印刷,一块铁板另外排布字模,这一块印刷的刚刚印完,那第二块板已经备好,交替轮流使用它们,转眼间就能够完成。——这句介绍两板交替。

同学齐读这一句(“常作……瞬息可就”)。

以上是第二段第二层,介绍活字印刷的制板印刷程序,是文章的说明重点。

3.疏通第三层文意。

这一层介绍活字印刷的有关工艺事项。共四句话,分别请四位同学朗读、翻译。

(1){dy}句译文:每一个文字都有几个印模,例如“之”、“也”等文字,每个文字有二十多个印模,用来准备一块板面内有重复出现(这些字的时候用)

(2)第二句译文:(活字)不使用时,就用纸条标记它们,每个韵部标上一个标签,用木格(分别)贮藏它们。

(3)第三句译文:有生僻文字平时没有准备的,随即雕刻它,用草火烧烤,转眼间就能够制成。

(4)第四句译文:不用木头雕刻活字的原因,因为(木头)的纹理疏密不匀,沾水浸湿后就会高低不平,并且(字模)和xx粘结在一起,(拆板)时不能够取下;不好烧烤泥模,用完后再用火烧烤使xx熔化,用手轻轻一摸擦它们,那些印模就自动脱落,一点也不会沾药弄脏。

同学齐读第三层。

五、学习第3段。

1、指名同学朗读,教师指导,看注释,疏通文意。

为,介词,被;予,我。

2、学生翻译。

译文:毕昇死后,他的印模被我的侄子们得到,到现在还(妥善的)保存收藏着。——这段介绍了毕昇活字模的下落,证明自己所介绍的活字印刷术是确切无疑的。这段说明是必要的。

六、朗读、背诵。

同学齐读全文。背诵第二段,教师可将每句起首的词语写在黑板上作为提示。

七、布置作业

1、在积累本上分类整理出重点词句并翻译全文。

2、根据第2段第三层的说明,思考活字印刷的有关工艺的具体事项是什么,用四个短语归纳概括这一层的四句话,参照完成练习一。

3、在理解大意的基础上反复朗读全文,争取能够背诵。

 

【第二课时】

【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的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

2、了解活字印刷术为人类科学文化事业做出的重大贡献。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课

1、学生朗诵课文,抽查背诵。

2、重大字词的解释和句子的翻译。

3、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各小节内容。

二、质疑释疑

1、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

活字印刷。

2、本文的主要特征在于一个“活”字,“活”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每字为一印”说明字是活的;“密布字印”说明排版是活的;“每字皆有数印”说明字印数目是活的;“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说明检字是活的;“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说明做法也是活的。

({dy}句。多备常用字字模,以备重复使用,体现了“活”的特点。这一句讲的是:一字多印。

第二句。雕板印后,大量堆积,除非再印,毫无用处。活字拆板后,可以再制新板,非常方便灵活,为避免因“活”而乱,分类贮藏,考虑周到,办法实用。这一句讲的是:按韵贮印。

第三句。制板时,难免遇上生僻字,对此,毕昇也想出了办法。又一个“瞬息”,说明有“奇”字也不会误工,的确十分灵活。这一句讲的是:奇字旋刻。

第四句。补充说明不以木头制字模的原因,解释了胶泥字模的优越性,比较说明,扣住一个“活”字,并与本段开头相呼应。这一句讲的是;舍木取泥。)  

3、文章的题目是“活板”,为什么开头却写雕版?

因为写雕版是为了说明雕版的不便,以便进而说明活板的“神速”。

4、课文介绍了活字印刷从制字模到印刷的全过程,请结合课文内容说说这一工作流程。

制字——制版——排版——(印刷)(拆版)——布字——火炀——按平

①制字: 因为“活字”是“活板”的关键环节。选“胶泥”为原料,因为它有粘性,可塑,易雕,可烧坚;“薄如钱唇”,用比喻写刻字深度的精巧。“每字为一印”点出与雕板不同的特点。从选材到雕刻、烧制、毕昇一定经过多次实验,小小印模闪射着智慧、毅力和科学精神的光辉。现代铅合金印模、铅字就是在它的基础上的发展起来的。

归纳:这一句介绍了制活字的原料、刻法、特点、成型四方面内容,真是言简意赅。

②制板:“冒”、“就”、“炀”、“烧”,用词准确。两句写了制板工序,工具、原料、成法都写得具体详尽,层次清楚,文字简洁。

提问:这道制活板工序都包括哪些步骤?

归纳:包括:设铁板、冒xx、置铁范、排字模、就火炀、平模面六个步骤。其中,“密布”、“稍熔”、“字平如砥”写出了具体技术要求。

③印刷:用“神速”形容,前加一“板”字,表明活板印刷术的先进;形容适度,未超出说明文语言平实的总体要求。两板交替,更灵活快速。试想雕板印刷就无法“更互用之”。“瞬息可就”。“瞬息”呼应“神速”,体现了活板印刷的先进。其特点一言以蔽之:“活”。

三、探究活动

1、你知道介绍工作流程一般要用什么说明顺序吗?你还发现有其他说明顺序吗?请结合课文内容说说。

介绍工作流程一般采用时间顺序(工作程序),课文还运用了逻辑顺序。

①介绍活板的制作(用胶泥刻字——则字平如砥)是用时间顺序(工作程序)说明的:制字—制版—排版—(印刷)(拆版)—布字—火炀—按平。

②介绍活板的功效、提高功效的措施、用胶泥刻字的好处等是按逻辑顺序说明的——功效:印数越多越好,极为神速;措施:常作二铁板,更互用之,瞬息可就,一字数印,分类贮存。

概括:作者在介绍活板印刷术时,紧扣一个“活”字,综合运用了时间顺序、逻辑顺序来说明,符合事物自身的规律,体现了制字、制版、排版、拆版各个环节都灵活高效的特点,科学而有条理。

2、你发现文中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请举例说明。

①打比方:“薄如钱唇”“字平如砥”。

②举例子:“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

③作比较:雕版印刷与活板印刷之间的比较;“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

④列数字。

四、总结回顾

1、提问:本文写了什么?反映出了什么?对我们有什么启发?

本文介绍了宋代发明家毕昇创造的活板印刷术,反映了我国古代科技的伟大成就和劳动人民高度的聪明才智和{zy1}的创造精神。启发我们:中华民族有光辉的历史,也必将有更灿烂的未来。

2、提问:本文在写作上有什么特点?

(1)抓住事物特点加以说明。活板先进在“活”上。文章以雕板为比照,突出一个“活”字,既介绍了怎样“活”,又说明了为什么这样“活”。

(2)按工作程序的顺序说明。活板印刷是一种新工艺,按程序说明是合理的顺序。

(3)说明的语言简洁、平实、准确,形容适度。为了说明清楚,用了列数字、打比方、做比较等多种说明方法。

五、检查、解答上节课留的作业。

同学回答后,教师归纳:

(1)印。“五代时始印五经”,孤立看这一句,解为“印刷”也可以了,但结合上下文,就觉得欠xx。上文“板印书籍……”,可推知这个“印”应是“板印”的略写,译为“用雕板印刷”。它在句中是谓语,动词。“其印自落”,印模。在句中是主语,名词。“密布字印”,印模。在句中是宾语,名词。

(2)火。“火烧令坚”,“火”本来是名词,在这里表明烧的方法,解为“用火”。“再火令药熔”,使药熔化的方法是“用火烧”,“火”,动词。

(3)以。“不以木为之者”,“以”和后面的“木”,构成介词短语,用来修饰动词“为”,“以”,介词,用。“以备一板内重复者”,上文是“……每字有二十余印”,两句是目的关系,“以”是表示目的的连词,解为“来、用来”。

(4)就。“瞬息可就”,动词,用来陈述活板印刷,译为“完成”。“持就火炀之”,动词,支配的宾语是“火”,译为“靠近”。

(5)为。“唐人尚未盛为之”,“为”,动词,它的宾语“之”,代指“板印书籍”的方法,解为“使用、采用”。“满铁范为一板”,动词,它的宾语是“一板”,解为“算作、当作”。“右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前一个“为”,动词,宾语是“简易(简易之法)”,解为“算是、认为是”;后一个“为”,没有什么实际意义,因为“极神速”也讲得通,“为”在这里起加强语气的作用。

补充,“为”之在本文中用法很丰富,多为动词,具体解释,以与宾语搭配为标准。此(wié)外,“其印为予群众所得”,“为”(wèi),介词,被,也应注意。

总结:由这题可以看出辨别一词多义需:①顾及上下文意②分析本句成分③注意搭配对象。

六、布置作业

1.在积累本上总结一词多义现象。

为、就、火、印、之、以、则

2.用现代文写一篇介绍活板印刷的说明文

板书:

活板

沈括

活字印刷的程序:

       

刻字——排版———印刷———拆版

 

其特点:  “活”   字印活              注意点:一版内重复使用

                                  排版活           活字印模的贮藏

                                   印数活           生僻字现刻现用

                                   检字或

                                   做法活

【教学后记】

<#--{zx1}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相关日志--> <#--推荐日志-->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郑重声明:资讯 【第十三课《短文两篇【活板】》教学设计】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