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昨晚,山西王家岭煤矿发生透水事故已超过100小时,困在井下的153人仍然音讯全无。昨日18时召开的新闻发布会通报:至昨天下午4时,井下排水总量为4.4万立方米,水位总体下降95厘米。
另外,一口从地面到井下的垂直钻孔准确打在灾区巷道内,形成了地面与受灾区域的{dy}条通道,而且这口钻孔中喷出含气柱,说明井下有空气,这为井下输送空气创造了有利条件。一旦与井下取得联系,就投送营养品,为被困人员提供支持。
至于何时能够下水救人,抢险指挥部新闻发言人刘德政说,先决条件是要取得进入灾区的通道,救护队早在待命,已具备在无氧和缺氧的条件下入井救人,但苦于目前仍然没有通道。
“如果他们还能活着,真的是奇迹”
据指挥部介绍,昨日参与现场直接救助行动的人员已达3000多人。但记者在现场看到,除了井口区域铺设管线的施工人员一派忙碌外,外围的许多救援人员显得无事可做,有的甚至在房间里睡觉。对此,刘德政在发布会上也坦言,等待过久的救援队伍已有出现疲劳的情况。
焦急的除了从外地赶来多日的家属,还有一直坚守等待着队友讯息的工人。普掘一队大队长胡而广昨日在宿舍向记者掰指头,“已经5天了,理论上的救援黄金期已经过去。”普掘一队工作面在井下主巷道末端,海拔地势相对{zg},事后推测有希望生还的84人,其中就包括普掘一队当日下井的11人,“如果他们还能活着,真的是奇迹了。”
被困11人中,5人来自胡而广的家乡河南潢川,都在一个村,还有两人是胡的亲戚,当初跟着当大队长的胡而广来矿上做工,如今面对一个个悲恸而来的乡亲,胡而广叹着气感觉无颜以对。
排水的缓慢让胡而广揪心,此前两日抽水泵多次“歇工”,排水几度中断。对此,中煤一建副总经理、现场抢险负责人张建立在发布会上解释,井下排水目前使用的是卧泵,随着水位的下降,泵要跟着水往下移,很影响效率。使用潜水泵可解决这个问题,但潜水泵必须在水下,而且要有潜水员看护,以保证不烧泵,另外矿井排的是污水,比较混浊,潜水泵只能排清水,否则也容易烧泵,这是一个很大的难题。
水下机器人前来增援
昨日上午9点18分,抢险人员在地面向井下打眼成功,钻通了自救援行动以来和井下灾区联系的{dy}个真正的通道。
据新闻发言人刘德政介绍,昨天的钻眼精度非常高,准确地打在了井下灾区的位置。通道形成后,目前正向井下安装工业电视,以探测井下巷道情况。除此之外,还准备通过钻眼向外排水,并准备营养品,一旦和井下人员联系上,可利用这个通道向下传送食物、营养品,向井下被困人员提供生命支撑。
另据刘德政透露,昨日上午,从中科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抽调来的专家已经抵达现场,并带来了水下机器人及相关设备,这种用于水下探测的机器人曾经在空难等海洋探测中发挥作用,如果一旦派上用场,对救援有很大帮助。
但刘表示,使用水下机器人要非常慎重,对井下有防爆要求,而且矿井水下污染严重,情况和海洋不太一样,能否在矿井的污泥中使用水下机器人,目前还正加紧研究。
“事故前确有滴水、淋水报告”
在发布会上,中煤一建副总经理、现场抢险负责人张建立还证实,王家岭煤矿在透水事故发生前,确实在井下发现有滴水和淋水的现象,但根据技术人员的勘测报告,认为并不影响继续施工。
张说,接到井下滴水、淋水报告后,项目部技术人员和山西煤科院的技术人员下去进行了察看,认为是一个小构造。“根据报告提供的情况,这一段没有大的构造带,也没有含水层和大的涌水存在。”
张还说,作为一个建设项目,要按照建设程序进行施工,施工之前必须要有地质勘测、地质报告、掌握水文情况等。在此之前,也曾对建设项目进行过勘测预报。根据建设方的要求,勘测单位进行了电磁法勘探,“在报告中没有提供有构造带,有含水层,也没有提供有老空水的情况。”
记者要求张建立提供勘测单位名称,张没有透露,“前期工作不是我们负责,我们只是施工方。”
本报特派记者 占才强
法律顾问:梁香禄(020-87366226)、肖曼丽(020-87366691)、袁铮(020-87366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