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变发展方式突出现代理念深入开展现代烟草农业建设_现代烟草_新浪博客

转变发展方式 突出现代理念深入开展现代烟草农业建设

 

展岚波  陈廷智  杨在友

遵义市烟草公司绥阳县分公司

 

2007年,国家烟草专卖局姜成康局长在福建考察时提出“传统烟叶生产向现代烟草农业转变要打牢‘一个基础’,努力实现‘四个化’,即全面推进烟叶生产基础设施建设,努力实现烟叶生产的规模化种植、集约化经营、专业化分工、信息化管理”。现代烟草农业这一烟叶发展战略思路的提出,是增强中国烟草核心竞争力、确保烟草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应有之义,是国家局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与烟叶工作实际的紧密结合,是烟叶生产发展的历史必然要求,顺应我国经济发展的客观趋势,符合当前烟草农业发展的规律,也为今后我县烟叶发展工作指明了方向,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我县紧紧围绕“发展现代烟草农业,要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烟草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烟草农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烟草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烟草农业,用现代发展理念xx烟草农业,用培养新型烟农发展烟草农业”这一现代烟草农业建设的主要任务, 2007年11月在蒲场镇高坊子、七九两个村正式规划实施现代烟草农业建设试点,并于2009年对洋川镇、蒲场镇、风华镇等其它乡镇推进试点工作,都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科学试点,有效探索,突出现代烟草农业创新理念

2008年,我县在蒲场镇高坊子、七九两个村整体规划了5090亩现代烟草农业示范区,并紧紧围绕“减工降本、提质增效”的目标,以“烟草公司+村委会+职业化种植农户+专业化服务组织”为组织模式,着力推进了烟叶生产组织管理模式、业务流程再造和生产技术创新,成效显著。国家烟草专卖局姜成康局长、何泽华副局长以及贵州省人民政府林树森省长、禄智明副省长专程到示范园区考察指导,并给予高度评价,并被列为全国现代烟草农业建设的示范现场,接待了省内外烟区的多次参观和考察,为提升遵义烟叶的知名度作出了贡献。

一是由村委会牵头统一组织了2087亩宜烟土地的流转,确保了宜烟土地的规模化和集中度,并引进12户职业烟农以家庭农场模式种植烟叶,户均面积达到174亩,{zg}的达到380亩,{zd1}的也达到150亩。同时由村委会与烟叶工场共同制订了对职业烟农的管理办法和技术、管理培训计划,同时制定用工指导计划,切实加强了对烟农的理财服务和有效管理,为烟叶规模化生产奠定了基础。二是按照“组织引导、农户自愿、自主经营、市场运作”的原则,充分利用社会资源,积极组织引导,建立了育苗、生产、机耕、植保、采收、运输、烘烤、分级8支专业化队伍,对各个专业队从人员建设、组织管理、运行流程、技术标准、考核制度、服务规范、运作模式等方面制定了相关的标准和规范。2008年,试点物资配送、育苗、机耕、植保专业化覆盖率达到{bfb},专业化机耕、机耕化运输覆盖率达到95%以上。在大田生产期间,各支专业队伍在村委会、职业烟农的安排和指导下,对所有家庭农场进行统一作业,家庭农场按生产面积分摊作业费用,保证了大田生产整齐一致,并有效地降低了烟叶生产的劳动力投入,生产环节每亩用工较传统农业减少5.7个。当地农户出租土地及加入专业化队伍就近在烟叶工场打工收入共计292.8万元,较传统自主种植水稻和蔬菜增收195.4万元,有效解决了家庭农场职业烟农和当地农户的利益分配问题。较传统烟叶生产方式,整个烟叶生产全过程用工由每亩34个减到19.61个,大大降低了烟叶生产成本和烟农劳动强度。

一是按照“功能齐全、分区合理、流程清晰、服务高效、标准管理”的原则,在高坊子规划建造了一座占地33亩的烟叶工场xx替代烟叶收购站点,实现物资供应、烟叶收购、办公、生活、培训等功能,同时为专业化采收、烘烤、分级、收购搭建了平台,初步形成了烟叶工场运作与烟叶基层站点管理的“场站合一”模式。二是根据烟叶采收烘烤流程要求,将烟叶烘烤划分为采摘、运输、编烟、上炕、烘烤、下炕、解竿七个环节,并依托工场成立专业队伍与职业烟农共同测算各环节服务价格,职业烟农内部之间进行分工,各分管一个环节,服务费用统一支付,{zh1}以干烟量分摊。从运行的情况来看,采收、烘烤环节支付专业服务费用107元/亩,减少用工5.1个/亩。三是依托分级流水线,建立专业分级队伍,实行分级收购流程化操作、一体化管理。烟叶分组、分级完成后,烟叶自动传送至烟叶收购区,完成烟叶定级、过磅、电子结算、烟叶成包、打码入库、扫码出库。将传统分级、收购的“烟农分级扎把、预检员预检、收购站初检、等级确认、装框过磅、开单付款、库内堆码、过磅打包、开单调运”9个环节优化整合为“专业队分级、入场定级、烟叶装框过磅、开单付款(调运)”4个环节,每亩较传统分收减少用工3.4个。

一是引进省内优良自育“南江三号”品种,开展品种生态适应性、工业可用性及配套技术的研究,12户家庭农场全部种植“南江三号”,平均亩产量达到158kg,比全县平均231斤/亩增加了85斤/亩,大大提高了亩均效益,增加了烟农收入。二是开展精准测土配方施肥,并施用油枯类,腐殖酸等全营养、富含有机质肥料。试点平均施肥量比全县大面积少施22.6公斤/亩(其中基肥少施14.3kg/亩,追肥少施8.3kg/亩),纯氮施用量较大面积降低2.7公斤/亩,仅为4.5公斤/亩,比传统生产节约成本45.2元/亩。三是开发建设秸秆气化集中统一供气系统代替煤炭烘烤烟叶,减少了煤炭资源的投入。试点利用复烤打叶线烟叶废梗和其他作物桔梗混合燃烧,共燃烧桔梗1280吨,烘烤烟叶632炕,替代标准燃煤660吨,节省成本26.6万元。四是引进了编烟机、自行研发了烟架车等进行编烟、上炕, 降低了烘烤劳动力投入,减轻了烟农劳动强度。2人一组使用编烟机每天可编烟360杆,比传统编烟提高4.5倍,节约成本为78元/亩。烟架车每炕烟叶与传统上、下炕相比,分别节省工时2h,每炕节约人工成本20元。五是通过对育苗大棚进行采光、降温等处理,对3个育苗棚进行改造,棚内安装先进的通风、增温、降温、采光、病虫害防治、剪叶和xx供水系统等设备,使其具有烤烟育苗、专业分级、收购、临时堆放的功能,实现育苗大棚的综合利用。经测试,外界气温在30℃,棚内温度可调节保持在23—25℃,相对湿度保持在70%左右,xx可以满足烟叶分级、收购和储存所需的条件,同时减少了修建烟叶分级、收购和储存场所,减少了占地,也降低了建设成本。六是开发了烟叶烘烤集中控制系统,实现了烟叶烘烤的集中化、精准化、信息化管理控制,提高了烟叶品质,降低了烘烤能耗,减少了劳动力投入。69间烤房的烟叶烘烤工作,只需1人操作,2人巡查即可完成,较传统烘烤每亩减少劳动用工2个,节省用工成本80元。七是为了更好提高烤房的周转利用率,在烤房内设计安装了烟叶自动回潮设备,烟叶回潮到规定要求仅需2—3小时,比自然回潮缩短了30个小时,烤房周转利用率提高了45%以上,同时降低了烤后烟叶破碎率。八是探索修建了可承烤70亩烟叶的超大密集烤房,烘烤成本降低10.1%,建造成本减少26.21%,建设占地减少15%,烤后烟叶质量与承烤25亩的烤房相当。

一是细化了生产各环节工作标准、技术标准、考核制度,对生产全过程实行精细化量化管理和质量控制。二是通过大量多种方式对职业化种植农户和专业化服务人员的文化科技素质和职业技能培训,强化了生产技术和管理理念应用。三是3个育苗大棚采取统一操作、专业化育苗方式进行育苗,并通过安装的全自动燃油热风机,保证了烟苗大小均匀、整齐一致、群体健壮、生长势强。四是对整个试点采用经纬仪定位,实行同一方向起垄和拉绳定距打窝,严格控制种植密度为3尺×2尺,确保了亩栽株数为1010株,试点2087亩全部在3天内移栽完成,为培育整齐一致的田间群体奠定了坚实基础。五是根据长势情况,全部采取盛花期打顶,将烟叶留叶数控制在24—26片,有效地提高了烟叶单产和烟农收入。六是全面推行上部烟叶4—6片充分成熟后一次性砍烤,大大提高了上部烟叶质量和可用性。2008年示范点种烟面积2087亩,收购烟叶6595担,亩产量158kg,亩产值2069.8元,比全县平均水平增加263.9元/亩;均价13.1元/kg,上等烟率51.5%,中等烟率40%;每亩净利润达到385.86元/亩,比全县平均增加284元;12个家庭农场实现净利润80.5万元。

2009年,根据遵义市烟草公司统筹安排部署,将我县列为遵义市现代烟草农业整乡推进试点县。结合实际,按照“场站合一、整乡推进”的要求,我县规划了洋川镇、蒲场镇、风华镇为整乡推进现代烟草农业的乡镇,将2008年试点取得的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经验及时总结、梳理,全面实行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专业化分工、集约化经营、信息化管理。

一是积极组织引导土地有效流转,培育“以烟为生、精于种烟”的新型职业烟农队伍,推进规模化种植,突出规模效益,促进烟叶生产可持续发展。2009年整乡推进的3个乡镇共种植烤烟7100亩,烟农141户,户均面积达到47.02亩,其中户均15亩以上的烟农主体110户,户均面积达到61.39亩。二是进一步完善“烟草公司+村委会+家庭农场+专业化服务组织”的组织模式,着力提升烟草公司和村委会对烟农的理财服务水平。三是着力培育了户均15—50亩的专业种植大户、户均50亩以上的家庭农场和专业合作社三种烟叶生产主体。其中专业种植大户84户,面积1709亩、占总面积的24.07%;家庭农场26个,面积5043亩、占总面积的71.03%;同时对核心区12户家庭农场组织引导成立了金农烟叶生产专业服务合作社,实行“专业合作社”与“家庭农场”的有机结合,面积达到2622亩、占总面积的36.93%,户均面积218.85亩;15亩以下的普通烟农41户,面积348亩、仅占总面积的4.9%。

一是在2008年成功组建并运行的育苗、机耕、生产、植保、采收、运输、烘烤、分级八支专业化队伍的基础上,新组建编烟专业化队伍,并确保覆盖率达到{bfb},亩用工控制在20个以内。目前已组建育苗专业队20支、运输专业队1支、机耕专业队3支、植保专业队1支、生产专业队14支,拟组建采收专业队14支、编烟专业队14支,烘烤专业队14支、分级专业队3支。九支专业化队伍涉及总人数为1200人次。二是对核心区12个家庭农场组建成立的金农烟叶生产专业服务合作社,统一成立了九支专业化队伍,积极探索专业合作社与专业队伍的有机结合,有效整合了人力和物力资源,节约了烟农种烟成本。专业化队伍对合作社社员实行“成本价服务”,对非社员实行“市场价服务”,有效激发了烟农入社积极性,将积极推进生产组织方式的转变。三是对合作社成立的专业化运输队伍,统一制定指导性市场服务价格,对合作社外烟农的肥料、烟苗、烟煤等烟用物资全面实施送货上门服务,并拟对烟叶全部运输到高坊子烟叶工场进行统{yl}水线分级收购,既减轻了烟农劳动强度,又节约的用工成本,并有效解决了专业化运输队伍的利益问题,同时将有效推进烟叶生产专业化分工、市场化运作、社会化服务进程,全面实现“两头专业化、中间工场化”的现代烟草农业发展要求。四是制定和完善相关技术标准、管理制度、操作流程、运行规范,对各支专业化队伍成员定期和不定期进行统一培训,努力培育一批素质高、技术好、稳定性强的烟叶生产专业工人,整体提升“专业化分工”水平,提高烟叶质量,降低烟农成本,增加烟农收入,同时为社会将提供更多就业岗位,解决好当地农民及社会富余人员的就业问题,并将有效提升现代烟草农业的社会效应。

一是借鉴和吸收2008年高坊子烟叶工场的建设理念,今年规划了2处集烟叶烘烤、育苗、编烟、储存等功能的一体化烟叶工场,配套修建承烤25亩的大型密集烤房200间,可满足5000亩烟叶的烘烤。育苗大棚拟采用阳光板,实行育苗、储烟、经济作物栽培等综合利用。二是由全体烟农共同协商,对各个工场内统一组建专业化育苗、采收、编烟、运输、烘烤队伍,并按照高坊子工场的模式,对专业队伍人员统一运行流程、技术标准、考核制度、服务规范、运作模式。并以市场化运作的形式,测算好成本,解决好专业队员和烟农的利益分配问题,全面实行专业化分工,有效减轻烟农劳动强度和运行成本。三是依托高坊子烟叶工场,对2个工场的烟叶统一集中运输到高坊子烟叶工场,烟农不再分级、扎把,按合作社确定的优惠服务价格,烟农承担一定分级费用,统一实行散叶流水线分级收购,有效降低烟农用工成本,提高烟叶商品质量。

一是对职业烟农种烟土地逐一进行实际丈量,并绘图编号,录入计算机,建立了详实的烟田基本档案。二是全面实施精准测土配方施肥,提高肥料利用率。经过对土壤取样分析,结合“南江三号”品种的需肥特性,对7100亩面积烟地科学计算制定了8个施肥方案,平均每亩比全县大面积施肥量少了23.86公斤(基肥少施11.76公斤、追肥少施3公斤、生物有机肥少施9.1公斤),{zd1}的每亩仅为40公斤(每亩少施25公斤),平均节约了投入成本44.7元/亩。三是进一步细化了生产各环节工作标准、技术标准,包括翻犁、整地、起垄、施肥、拌肥质量也拟定为详细的操作规程,并“块块见面”检查考核,确保了生产全过程的精细化量化管理和质量控制。四是对相对集中连片烟地全面采用经纬仪定位,实行同一方向、顺风起垄和拉绳定距打窝,严格控制种植密度为3尺×2尺,确保了亩栽株数为1010株。7100亩烟地在4月20日前并在3天内已全面移栽完成,为培育整齐一致的田间群体奠定了坚实基础。五是针对“南江三号”的品种特性,确保烟叶留叶数控制在24—26片,全面突破烟叶单产和烟农收入。六是继续全面推行上部烟叶4—6片充分成熟后一次性砍烤,全面突破上部烟叶质量和可用性。七是对烟叶烘烤全面实施智能设备烘烤,全面突破烤坏烟叶损失,提高烟叶烘烤的安全性。八是对所有烟农基本档案、土地肥力及面积等基本情况、烟叶生产全过程各环节实际情况、技术人员指导服务情况、产购合同情况、烟叶烘烤智能控制情况、烟叶交售情况等全部实行计算机管理,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烟叶生产,通过信息化全面提升烟叶基础科学管理水平。

一是{bfb}实行“集中育苗、商品化供苗”模式,严格控制苗床温湿度,培育健壮烟苗,并全面实行编号管理,登记发放烟苗,提高了烟苗利用率。二是继续加大南江3号等自育高产优质品种移栽示范,进一步提高烟叶单产水平,增加烟农收入。三是大力推行统一机耕、统一施肥、统一植保,提高烟叶生产组织化程度。由烟草公司、财政、烟农按国家规定购置了63台翻犁整地机、37台农用运输机,组建成立了3支机耕队伍对7100亩面积按统一技术标准统一实行了翻犁、整地、起垄;按照测算确定的不同区域施肥方案,按标准供应并施用专用肥料,确保了肥料利用率,节约了投入成本;与遵义晟绿丰植保公司共同邀请有关大专院校的植保专家,拟定了《绥阳县整乡推进现代烟草农业试点烟草病虫害防治体系标准化建设方案》,对7100亩面积{bfb}统一实施了专业化植保,并探索形成统一的烟草病虫害防治体系标准。四是通过建设烤房群,并探索建设烘烤100—150亩超大型密集烤房,逐步推行烘烤的集中统一智能化控制系统和强制回潮系统,提高烤房利用率和周转率。五是与农机科研部门合作,积极引进、研发、示范和推广新型翻犁机、整地起垄机、开沟机、中耕培土机、施肥器、移栽机、自动编烟机、烟架车、自动上炕系统,进一步加快烟叶生产实用机械的研发进程,大力推行省工型生产模式,并帮助职业烟农理财指导,切实改变粗放型外延式烟叶生产方式,提高烟叶生产机械化和集约化水平,走内涵式烟叶发展道路。

㈥重点推行专业化服务,将主推进全县试点实施打下基础

为了为明年整县推进现代烟草农业,今年我县在三个乡镇整乡推进的基础上,在全县重点推行了专业合作社和专业化队伍的组建工作,对10间以上烤房群{bfb}组建了专业化育苗、机耕、植保、采收、烘烤、分级队伍,其他大面积专业化育苗{bfb}、专业化机耕40%以上、专业化植保30%以上、专业化烘烤达到了30%以上。目前共成立了35个烟叶生产专业服务合作社,全县统一将专业化育苗外包给晟绿丰植保服务公司,组建了294支专业育苗队伍、35支专业机耕队伍,另外拟组建300支左右专业化采收、运输、烘烤、分级队伍,为实现烟农“减工降本增效”的目标和全县烟叶生产从传统生产方式向现代烟草农业转变奠定了坚实基础。但当前烟草农业仍然存在许多矛盾和问题,烟叶生产基础设施依然比较薄弱,以“小农生产、分散种植、粗放经营、人畜作业”为主要特征的传统烟叶生产方式依然没有根本性转变,烟叶种植风险保障机制未xx建立,特别是大户生产经营的风险经营更是难以保障。发展现代烟草农业涉及到生产力进步、生产关系调整、农民意愿、政策配套及大环境协调发展等诸多因素,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历史任务,我们决心认真领会中央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的战略思想,从促进烟草行业平稳健康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发展现代烟草农业的重要性和艰巨性,克服畏难情绪和盲目乐观两种倾向,增强信心,树立长抓不懈的思想,切实增强紧迫感、责任感和使命感,坚定发展现代烟草农业的信心和决心,真正把发展现代烟草农业作为烟草行业积极支持和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大历史任务,切实抓紧抓好,确保我县来年全县试点全县推进。

㈠进一步加强土地流转研究,

目前土地流转中存在的问题是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广大农民思想陈旧,对烟地规模化生产有一定的影响;二是流转方式比较单一,现行烟地主要采用烟草公司补贴职业烟农的形式,其它流转方式如转包、转让、互换、小调整、租赁、特别土地入股等方式没能得到充分发挥;三是没有固定的土地流转机构及相关制度;四是土地整治难度大,烟地小块“区格”现象比较严重,对机械化耕不利进行推广。这些问题,希望有关部门能联合进行研究,找出切实可行的办法,为烟地流转开辟良好的秩序和环境,以推动现代烟草农业的发展。

㈡进一步加强农机运行与管理研究

农机产权形式不一,管理和维护较为困难,在农机使用过程中,多只限于烟草上使用,没能从非烟草农业上提高农机使用效益。所以从值得从管产权上、管理上下功夫,提高农机使用率。

㈢在烟草专卖品的特殊行业,如何加强合作社发展是重要的问题

当前引导和发展烤烟种植专业合作社过程中,普遍存在的三个问题

{dy}、合作社主观能动性较差。主要表现在对烤烟生产配套服务意识不强,主要表现在专业化服务建立与管理方面,另外其它相关项目(多元发展)拓展意识不强。

第二、合作社组织管理能力较差。这主要表现在合作社建章建制还不够完善,如例会制度,管理制度、财务制度等。没有较长的长期发展规划。就当前运行的项目都是主要依赖于烟叶站或其它相关部门。这多数造成的原因在于合作社领导层文化程度较差,缺乏企业管理经验。

第三、合作社的经济基础较差。由于多数烤烟种植专业合作社起步都较晚,没有基础,没有实力进行多向发展,就连办公条件较差。

以上几个方面问题,是引导建立烤烟种植专业合作社必须要从专业化服务,烟地综合利用方面出手,争得烟草部门、政府及金融相关部门扶持,增加其实力,争得合作社的主观能动性,不断成长,为烟草部门,为农业部门服务。

 

 

 

已投稿到:
郑重声明:资讯 【转变发展方式突出现代理念深入开展现代烟草农业建设_现代烟草_新浪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