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风采2_凝聚态_新浪博客

为了方便同学们更好的了解我院老师的研究领域,在申报SIT时找到合适的导师。现将部分老师的资料整理如下:

胡望宇教授简历

胡望宇,教授,博士生导师,湖南大学高性能计算中心主任。1981年毕业于湖北通城二中。主要从事材料科学和凝聚态物理方面的研究。在英国皇家学会和日本振兴学术会资助下,赴英国Liverpool大学和日本丰桥技术科学大学进行合作研究。以访问教授身份在日本明治大学讲学。入选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计划”。

主持或参加了20余项科研项目, 发表论文150余篇, SCIEI各收录70余篇次,引用200余次。初步建立了一个较系统的分析型EAM模型理论,可对大部分工程材料进行合金设计,成为极具特色的原子尺度材料设计理论。在华夏英才基金资助下,出版了专著《嵌入原子方法理论及其在材料科学中的应用——原子尺度材料设计理论》,获第十四届中国图书奖。2次获国家机械工业局科技进步二等奖,1次获机械电子工业部科技进步三等奖。

 

                                                           

黄桂芳教授简历

黄桂芳教授长期从事纳米材料和金属防护的研究,主攻磁性和光学纳米薄膜/纳米线以及涂层的防护性能。

黄桂芳先后主持或主研国家和部省级相关课题十余项,发表论文50多篇。获发明专利2项,实用新型专利两项,申请国际专利一项。获批机械行业标准两项,一项国际标准申请已进入程序。培养硕士生6名。

 

 

刘全慧教授简历

刘全慧教授,男,19632月出生。理论物理博士,博士生导师。1995年,发现Berry位相与磁极附近运动的磁偶极子拓扑位相的关系。1998年,求得了一个星体内外谐和坐标严格解。1999,发现正常红血球内外渗透压的改变能导致的的脊峰移动现象。1999-2003年,发现Fourier级数形式的Fejér平均形式出现在量子-经典对应中。2003年至今,发现约束量子体系中有一个新的算符次序问题。目前的研究兴趣在少粒子体系的统计物理。

主要讲授《热力学统计物理》和《量子统计》这两门校重点课程。目前主持的主要科研项目: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50万)。

 

 

万青教授简历

万青,男,江西省南昌市人,出生于19768月。1998年本科毕业于浙江大学材料系,20042月博士毕业于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专业为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200410月加盟英国剑桥大学材料系从事博士后科研工作。200511月加盟湖南大学应用物理系,同年晋升教授、博士生导师。万青教授主要从事新型半导体薄膜和纳米结构的合成及其应用领域的科研工作,主要讲授 “信息功能材料基础”、“半导体材料与器件”、 “半导体纳米结构与器件”等课程。最近3年来,万青教授已经主持完成一项上海市基金委重点项目,另外还作为重点骨干人员参加多项国家、省部级科研项目。由于其突出的科研能力,万青教授先后获得2006 年湖南大学第三届“撷英计划”资助,2005年度中国科学院优秀博士论文;2005年度“上海市优秀学位论文”; 2003年度中国科学院院长特别奖;2003年首届上海市科技创新市长奖。万青教授在半导体纳米结构和器件领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到目前为止,已经在 Advanced materialsApplied Physics LettersNanotechnology等xx杂志上发表SCI 收录的科研论文40余篇。其中{dy}作者1Advanced Materials12Applied PhysicsLetters4Nanotechnology。论文累计引用次数超过300次。2004年开始成为SCI杂志“Nanotechnology”、“Journal of Applied Physics D”等杂志的审稿人。

 

 

谢中教授简历

谢中教授研究组长期从事光电传感与功能薄膜的研究与应用,目前主攻新型光纤光栅传感器与解调系统技术及装备。提出了可见光波段光纤光栅传感器及解调系统的新技术方法,可解决目前基于红外技术系统的高昂造价问题。可望取得显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研究组另一个主要研究方向是功能薄膜材料(特别是透明导电半导体薄膜)及其在传感技术中的应用。

谢中教授先后主持和参与了10项部省级科研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国防科工委项目的研究工作。先后在美国的物理评论(PRL),应用物理快报(APL),物理评论BPRB),物理快报APLA,科学仪器评论( RSI)等国内外xx学术刊物上发表研究论文60余篇,被SCI收录30余篇,SCI总引用200余次。主持了紫外激发萤光光纤温度计、光纤氧化物多层膜光栅制备、高分辨宽量程微型光纤光栅光谱仪等项目的研究工作,申请国家发明专利十余项,已有四项获得授权。获得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三等奖一项。

 

 

张红南教授简介

张红南,男,19526月出生,中共党员,毕业于武汉大学物理系半导体物理专业,1989年——1993年留学于德国,现任湖南大学物理与微电子科学学院电子科学系教授,研究方向是电子系统及专用集成电路。长期以来承担了本科生、研究生五门课程教学任务以及省部级十余项科研项目,发表论文70余篇,其中CSCD论文近三十余篇,被三大检索收录的十余篇,以{dy}作者发表收录的EIIEEE论文十余篇。并成功的承担了多项湖南省建设厅,湖南省教育厅,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的科研项目,深受好评。

 

                                                           

张智教授简历

张智教授主要从事《大学物理》双语教学及其教改研究,大学物理演示实验的教学与研究,以教育技术为手段从事教学资源的研究与开发,同时进行团簇物理学的科研工作。先后发表科研和教改论文30多篇,其中在SCI检索JCPPRB杂志上也有论文发表,主编教材2部(其中1部为英文教材),副主编教材3部(其中1部为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获湖南大学讲课比赛一等奖、天语教师奖和优秀教师奖,获湖南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和二等奖各1次,获湖南省教学成果二等奖,培养教育技术硕士8人、已毕业4人,主持省级和校级教改项目多项,教学软件作品多次获湖南省一等奖、二等奖和三等奖多次,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多项。

 

 

邹炳锁教授简历:

1981.9-1991.6吉林大学化学系,物理化学专业,获学士、硕士、博士学位;南开大学博士后,新加坡国立大学化学系访问学者;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访问学者;中科院物理所创新工程百人计划,研究员,博导。现任湖南大学教授,985首席科学家,任Editorial Advisory Board ofRecent Patents on Nanotechnology》,《光电子 激光》杂志编委;JAm.Chem.Soc.J.Phys.Chem.BChem.Mater.NanotechnologyAppl.Phys.BMod.Phys.lett.,物理学报、中国科学、科学通报、Chin.Phys.Lett.,高等学校化学学报等杂志审稿人,发表论文160余篇,SCI收录110余篇,论文被SCI论文他引1400余次。

近五年主要从事各种纳米微结构设计与化学制备、界面修饰等,率先开展光子学研究、和量子点xx和干细胞标记等研究。在我国率先开辟了半导体量子线的纳米光子学研究,取得一系列突破、首次发现一维纳米结构的双声子耦合激子的受激发射现象、新光波导机制、率先合成可调谐发光和激射纳米带等。近5年发表SCI论文影响因子大于4的有20多篇,国际会议邀请报告3次,英文专著(合著)1本。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973863等项目多项。

已投稿到:
郑重声明:资讯 【教师风采2_凝聚态_新浪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