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需求与职场定位的博弈

  连日来,我省各劳动力市场招聘场面持续“高温”不下,场场爆满。省人才招聘市场统计数据显示,2月份各大企业进场招聘职位总数为8939个,求职人员总数为26290人次,岗位供求比例为1:2.94,贵阳市人才市场网上应聘登记人数已达63万余人,但最终达成就业意向的只有岗位总数的1/3。
  3月17日,贵阳市人才市场招聘大厅,一方上百家来自省内外的企业使出浑身解数期望能为企业寻觅到贤才。另一方求职若渴的应聘者却在企业的用工要求前望而却步。原本的供需两旺,反倒出现了招聘、求职两难的结果,其症结究竟在哪儿?
  
★供需错位折射就业“断层”
  花溪区高坡乡的十几名返乡农民工有着他们自己的求职打算。农民工王强告诉记者:“干了多年的手工操作一线工人,工作很辛苦,现在换个轻松点的工种。”过年前刚从浙江返乡的他们为了这个共同的就业想法组成“应聘团”,准备集体“转岗”。但就连日来的应聘情况看,工作经验和操作技术成为他们求职的一大障碍。
  “我们缺的是有经验的技术工人。”在花溪区“春风行动”招聘现场,贵州乾通机械制造有限公司人事部负责人简洁明快的告诉记者,由于企业技术产业的升级,对技术工人的需求不断增加,尤其是技术娴熟的焊工、机修工等岗位。“有专业技能条件的人太少,大部分应聘者只是曾干过类似的工作,或者抱着试一试的态度。”该负责人表示,技术工种不能像普工一样降低标准条件,且企业希望即招即用而不是储备人才。
  有多年销售工作经验的小陈在与贵州和安堂保健服务公司负责招聘的张女士交谈后,却不得不遗憾地离开了。小陈说:“我希望脱离一线销售岗位,凭借丰富的销售经验从事管理工作。”张女士则告诉记者,“并不是做过销售员就能管理好整个团队,这需要应聘者有很高的市场敏锐力及战略眼光。许多人总是看着2500的高薪就应聘,但事实上他们根本就不具备拿到这个薪资的能力。”
  
★“千里马”缘何难遇“伯乐”
  家住乌当区东风镇的农民工罗杰期望能在家门口找到一份“高薪”的工作。去年在浙江打工的他月薪有2200元,“在贵阳起码也要有1800元才干”。
  高薪职位,舒适的工作环境,这是大部分求职者的愿景。但这种近乎于“美好”的想法在企业要求的技术与经验前屡屡碰壁。
  再有3个多月就要毕业了,“工作”二字成了这段日子来贵州大学学生赵良脑海中出现频率{zg}的一个词。已参加了多场招聘会的他,谈起应聘经历却只能用“很受伤”来形容。
  “和我们专业对口的工作真多。”看到前来招聘的企业摊位鳞次栉比,赵良的话语中流露出了明显的欣喜。“工作多长时间了?在哪工作过?”招聘人员这么一问,赵良顿时感到手足无措,还未走出校门的他,何来工作经验?
  采访中记者发现,对工作经验提出要求的企业占进场招聘企业的60%。“工作经验”已然成为当前求职者除学历之外的第二块就业“敲门砖”。
  职场“新人”屡屡碰壁,明明是求贤若渴的企业,缘何要高挂“有工作经验者优先”的牌子而把众多应聘者拒之门外?招聘方鼎力机械有限责任公司的翟女士道出了企业的苦衷:“往年我们招了许多应届毕业生,像2005年我们一次招进了15名大学生,然后由老技术人员进行培训,以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技能,生活上公司还专门为他们建起了大学生公寓楼,条件比普通工人优厚许多。但是目前,这批大学生留下来的不多,公司好不容易把他们从一个新手培养得具备了一定的技术水平,但公司付出的心血却明显白费了,有许多人甚至连招呼都没有打就无影无踪了,直接影响了公司的研发进程和发展。吃一堑长一智,考虑到今后公司发展的稳定性,我们今年决定还是招有工作经历的人更为稳妥。”在翟女士看来,目前的求职者普遍比较浮躁,缺乏脚踏实地、吃苦钻研的定力,对“你能给我什么”想得多一些,对“我能为你做些什么”则想得少一些,这让公司对招聘“新人”缺乏信心。
  ★按“需”定岗 达成“共识”
  “过高的职场心理预期是造成企业有岗无人,求职者有业不就的主要原因。”贵阳市人才市场刘润生主任分析目前的就业现状时说,以大学毕业生为例,如今的用工单位,都需要有工作经验、有能力、吃苦耐劳、实干型人才,但大多数刚毕业的高校生又只想找专业对口、待遇优厚的理想职业,“两头难”的尴尬局面在供求双方的需求错位中形成。
  刘润生建议,要大力宣传转变用工就业观念,倡导理性就业;对于用人单位来说,到人力资源市场求职的熟练工或中高级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占的比例非常低,用人单位在招聘员工,尤其是招聘一线操作工时不应要求过高,在年龄、籍贯、性别、经验等方面提诸多要求。同时应了解新生代求职者的实际情况,积极转变管理理念,根据求职者的愿望和需求,多为求职者提供学习、发展和提高的平台,以便更好留住人才。对于求职人员来说,市场提供岗位丰富、类型多样,求职者不能把眼光局限于文员等行政职位,只要基本符合个人特点,有发展潜力,就应该果断选择适合自己的岗位。

 

 

 

 

已投稿到:
郑重声明:资讯 【市场需求与职场定位的博弈】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