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乐明星PK科学家尴尬了谁?_广歌_新浪博客
   科学家和明星,本没有可比之处。论年龄,科学界称之为“家”的,至少也要年近不惑。而明星则是俊男美女,越年轻越好,真要年过四十,只怕就是明日黄花了;论学历,很少有科学家不是学富五车、学贯中西的,文盲当科学家的几乎没有。而明星就不同了,只要有艺术天赋,就有可能成名成家,据说某些xx连初中都没有上过;论价值,科学家乃国家之栋梁,民族之根本,其贡献对国家和人民生活的影响深远而长久。而对于诸多的明星,用“大千世界,吵吵嚷嚷,你方唱罢我登场”这句话来形容他们再贴切不过。不论如何炒作吹捧,诸多的明星依然不过是过眼云烟,青春易逝,红颜易老,繁华散尽,空留一声叹息而已。总而言之一句话,科学家和明星,根本就不在一个层次,这是一场不应该有的PK。

 

    然而,有时候,有些事,却让人不得不比:

 

   北京大学百年讲堂搞了一个“2006年影响世界华人”颁奖会,杨振宁、陶一之、丁俊晖、谭盾、张霞昌、苏震西、章子怡、刘醇逸、刘翔、李安、陈易希11位“杰出华人”榜上有名。报道说,科学家、发明家的到来,冷冷清清,无人追捧,惟独章子怡成了北大学生心目中的{zd0}明星,连接待获奖者的酒店,也将章子怡的住房免费升格为总统套房,让主办机构颇为尴尬。有媒体批评说,如果这一幕发生在科学素养偏低的人群中,尚可原谅,但偏偏发生在“天之骄子”所在的北大校园,“令国人震惊、为之遗憾”。

 

   2007年2月,中国氢弹之父、科学家彭桓武孤独地走完了他92年的生命历程,这条消息在公诸于世的时候,恰逢网站头条充斥着猜测章子怡恋情的八卦新闻,有限的公众注意力资源就这样被无聊的事物吸引去了。而彭桓武老人,他终其一生奋斗的核反应堆弹、原子弹、氢弹、核潜艇等事物,已经成为了一个遥远而陌生的概念。

 

   xx演员傅彪因病在北京病逝,媒体悼念文章连篇累牍,公众更是自发前往送别,有的人当场痛哭,甚至年轻影迷当场晕倒。而对比七月初,当我国物理学界泰斗xx的物理学家黄昆院士去世时,不但公众反应茫然,就是媒体也少有报道。即便是去年年底数学大师陈省身先生辞世,在媒体和公众中依然没有激起多大的波澜。当代中国伟大的科学家王选是汉字激光造排技术的创始人,被誉为当代的毕升,掀起了汉字印刷术的革命,他的贡献是难以用简单的数字来计算的,但他的名字知道的人不多,他的逝世也平淡如水,让人辛酸而又尴尬.从以上科学家倍受冷落的事例不难看出,在中国,科学还没有被放在受尊重的位置,或者说表面上虽被尊重,但实际上还是处于从属地位,尊重科学、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社会氛围远没有形成,媒体并没有承担起宣传科学、倡导科学精神的重任。

 

   我们不能怪明星抢了科学家的风头。体育明星、影视明星、娱乐明星带给人们的视觉冲击力是显著的,他们青春荡漾、激情飞扬、前卫时尚、新潮动感,倍受关注也在情理之中。更何况,明星是天生用来炒作的,明星们如果也如科学家一般的默默无闻,甘于寂寞,这个世界就没有明星了。我们也不能怪科学家不能娱乐大众,科学的精神,本来就是一个探索未知世界和真理的过程,这个过程注定了科学家需要坚守并甘于寂寞。如果科学家为名利所累,忙于出书,忙于出各种成果,忙于赚钱,忙于出名,这样浮躁的心态是做不出科学来的。很难想象,一个整天忙于“出镜”,忙于应酬,忙于作报告的人,会有多少时间潜心科研科学。对此,王选院士晚年曾深有感触,他说:“一个科学家老在电视上露面,说明他的科技生涯基本上快结束了。”问题的关键是,科学家淡泊名利,自甘寂寞,社会却不能对其遗忘冷落。甘于寂寞和倍受冷落,那是两个xx不同的概念。

 

   曾几何时,科学成为中国人知识结构中的软肋,科举唯四书五经是问,士大夫们也以诗词歌赋为荣,科学似不登庙堂之高,找不到他的正式出路。四大发明创造因传统观念对科学价值的漠视,使这些发明的创造者们被无情的抛弃在历史典籍之外,科学研究和发明创造最终被视为“淫巧奇技”而远离人们的视野,成为被遗忘的角落。当西方世界凭借发明家的科技成果彻底改变了人类的生活,中华民族仍然沉浸在道德玄学中不能自拔,当西方文明以坚船利炮叩击中国的大门,大清的xx在开炮和放枪的时候不知道瞄准,义和团相信“气功”和“xx符”可以让自己“刀枪不入”。中国,因为长时间地漠视科学,从而沦落成西方列强的殖民地半殖民地,大片国土被侵占,大批资源被掠夺,苦难的中华民族受尽了凌辱和歧视。

 

   值得庆幸的是,新中国成立的近60年中,科学技术产生了前所未有的飞跃,依靠华罗庚、钱伟长、卢嘉锡、苏步青、周培源等科学精英,建立了高等院校和教研机构。中国实施了军工航天的“两弹一星工程”,并在原子能技术、空间技术、高能物理、生物技术、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军事技术等方面均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然而与如此辉煌的成就不相称的是科学家们相对暗淡的生活。柳百成院士在电视专访时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有一个问题,我要借助媒体谈一下,就是医疗难,这个问题在老教授中几乎普遍存在。我今年72岁了,看个病为了挂个专家号,大冬天的早上5点起来去排队,我老伴71岁了,怕我滑倒也跟着过去。我身边的很多老同志也是这样,我是个院士,收入还稍微好点,有些老科研工作者一个月才拿一千来块的退休费,生个病吃药都不够,如果这个问题能解决的话,很多老同志都会心存感谢的。”寥寥数语,道出了老科研工作者群体的辛酸和无奈。而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日报网站环球在线透露的明星收入:功夫皇帝李连杰以年收入4.65亿元人民币夺冠,大哥大成龙则以4.275亿排名第二,台湾演而优则导的周杰伦创下票房佳绩,与金城武双双杀进xx影星吸金榜!女明星中杨紫琼的年收入也高达八千万人民币,在女艺人当中排名{dy},章子怡以六千五百万人民币的收入名列第二。而科学家们虽然近年来国家在政策上有所倾斜,经济回报有所回升,但依然处于明显的社会价值被低估的一群特殊劳动者一类中。这说明,近几年,政府虽然大力倡导发展科技,但对科研个体的关注,对每一位科学家、每一个具体的研究领域的关注仍然不够,否则就不会有柳百成院士令人泪下的请求。

 

   有一项调查显示,在我国大陆,过去一年中,没有参观过科技馆和自然历史博物馆的公众达86%,没有参观过科技展览的达81%,没有去过公共图书馆的比例达73%,没有参观过动物园和植物园的达68%。在美国,电视台的科技节目,平均占总节目量的20%,日本占15%,而中国仅占6%。大量的事实证明,科学家正在越来越成为公众视角的“边缘人”,与报纸杂志连篇累牍充斥的的体育明星、影视明星、娱乐明星八卦新闻相比,社会公众对科学价值与科学家的认知淡漠,让人不能不为之忧心忡忡:历史,会不会重演相同的一幕?

 

   这绝不是在危言耸听。改革开放的三十年,中国因经济腾飞获得了“世界加工厂”的美誉,但其过程主要依靠的是低廉的劳动力、土地与自然资源成本。中国是世界上劳动生产率{zd1}的国家之一,相当于美国的很小一部分。过去的经济发展与其说通过高技术来提高生产力,不如说依赖资源的使用,中国在国际上只能说是“制造大国”而不能称为“科技大国”。中国的科技成果专利技术实施率只有10%左右,科技成果转化为商品并取得规模效益的比例约为10%--15%,远远低于发达国家60—80%的水平。中国除非能掌握并且利用高技术,否则目前的这种经济推动力将会失去动力,一旦资源耗尽,技术短缺,经济就会迅速衰退,曾经依靠相同模式崛起的拉丁美洲国家近几年的衰败,已经向中国敲响了必须尽快提升科技实力的警钟。

 

   诸多的现实足以使我们警醒。说到底,科学家倍受社会冷落,这是社会的一种缺失。没有科学家就没有科学技术,没有科学技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就会落后,落后就要挨打。从这一点来说,一千个超女、超男,也比不上一个科学家有份量。科学家可以醉心于学问,不问世事,但是政府、民众、媒体不能忽视他们的存在,不能弃国家和民族发展的根本于不顾,而把大部分的镜头、大部分的版面、大部分的掌声都献给娱乐明星。未来世界中国要想成为世界科技中心,提升民众的科学素养、弘扬传播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是现在{wy}的选择。当崇尚科学、尊重知识成为一种社会风气,科学家PK明星胜出也不是不可能,关键是政府怎样关注重视,媒体怎样宣传引导。(文/卧龙)

郑重声明:资讯 【娱乐明星PK科学家尴尬了谁?_广歌_新浪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