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2”瞬间粘合剂在文物修复中的危害

   

文物的修复、加固与保护离不开粘合剂。同传统的铆接、焊接技术相比,现代的粘接技术由于各种粘合剂的大量出现而有了很大的提高,在文物修复和保 护中是一种不可缺少的技术手段。而粘合剂在文物的修复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市面上的粘合剂品种很多,有树脂型、丙烯型、橡胶型 以及混合溶液型等多种类型,性能各异。如何根据不同地区、不同的环境气候,正确选用粘合剂就显得非常重要。总结老一辈文物工作者的经验,结合我们在实际工 作中的具体情况,选择粘合剂应遵循三个基本要素:一要对文物和人xx、无腐蚀、粘接力强而韧性好;二要抗湿性、抗温性、耐酸碱能力强,具有易去除性;三要 使用方便、易保管,贮存期和适用期长。根据以上三个要素,对“502”瞬间粘合剂在文物修复中出现的问题,提出我们的看法。

  “502”瞬间粘合剂,又称氰基丙烯酸脂粘合剂,由氰基醋酸乙脂与甲醛缩合成聚d-氰基醋酸乙脂,再经解聚而成,系丙烯酸脂类粘合剂,属单组份 瞬干粘合剂。它无色透明、液体稀薄,不需加压加热在室温下数秒钟至数分钟即可固化,24小时后强度达到{zd0}值。长期以来,在文物修复中被广泛应用,但其缺 点亦是很明显的。在有关单位的大力支持下,我们在实验室对“502”瞬间粘合剂粘接陶瓷碎片,做了大量的试验,结果如下:

  一.由氰基醋酸乙脂与甲醛缩合的胶液毒性较大,长期使用危害人体健康和对文物易造成损伤。

  二.抗潮湿能力差。

  设定实验时间在24小时内,在粘接陶器时,当湿度在40%-60%时粘接部位胶体开始变软;当湿度上升至60%-80%时,粘接部位部份开胶脱 落。当湿度达到90%以上时,粘接部位全部脱落。在粘接瓷器时,当湿度在40%-60%时粘接部位基本无变化;当湿度升至60%-80%时粘接部位胶体变 软并部分开始脱胶;当湿度达80%以上时粘接部位全部脱落散架。

  三.耐高温性差。

  在室温下用“502”瞬间粘合剂粘接陶、瓷实物能保持一段时间,但是当温度在40℃至60℃,时间在5-10分钟内轻轻一碰粘接部位脱胶。

  四.耐碱性差。

  在室温下,用10%的氢氧化钠稀释液体喷涂在粘接部位上,30分钟内粘接部位全部脱胶。

  五.不易去除性。

  经“502”胶粘接后脱胶的断面,残留的胶体很难xx干净,并且同其它胶粘剂粘接不牢,给再粘接带来困难。

  六.柔韧性差。

  经“502”胶液粘接的器物,在搬动、提取过程中往往出现粘接部位断裂的情况,尤其是在运输过程中这种情况经常发生。

  我馆以往在没有更好的胶粘剂出现以前,用 “502”瞬间粘合剂对馆藏文物进行粘接时出现了许多问题,如粘接部位脱胶、断裂、折光较强等,给文物的安全带来隐患。文物的修复,不同于一般普通的东西 可以随便凑合,修复所用的材料包括胶合剂都必须经过实践证明确实可行后才能应用到文物修复上,不能仅凭生产厂家的产品宣传说明就将未经实践检验的材料应用 于文物修复工作中,造成文物的进一步损坏。四川地区由于地处盆地,气候潮湿,在每年7、8、9三个月中,{zg}温度可达40℃,湿度达90%以上。而全省各 博物馆、文馆所的文物库房、陈列室条件比较简陋,没有恒湿,恒温设备,藏品中又有数量众多的文物需要修复、加固,所以在选用粘接材料时一定要慎重,要根据 本地区的气候特点,选用经过实践证明了的,安全xx、无腐蚀、粘接力强而韧性好,抗潮湿、抗高温、耐酸碱,适用期长的优质粘合剂。本着对国家负责,对文物 负责,对后人负责,我们建议在潮湿气候环境中不用“502”瞬间粘合剂作为文物修复材料。

 

  来源:第八届全国考古与文物保护(化学)学术会议论文集

郑重声明:资讯 【“502”瞬间粘合剂在文物修复中的危害】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