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分析

    

---- 以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的课程目标要求来设计

 

 

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中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上,提出了高中物理课程的具体目标。在教学设计过程中,我们需要从这三个维度来构建教学内容和安排教学活动。下面是结合课程目标的要求,全日制普通高中教科书(试验修订本 必修加选修)物理第二册《电感和电容对交变电流的影响》一节的教学设计。

[ 教学目标 ]

1 .知识与技能

知道电感线圈有 “ 通直流阻交流 ” 和电容器有 “ 隔直流通交流 ” 的作用;

知道感抗、容抗的大小由哪些因素决定;

能解释电感和电容对交变电流产生影响的原因;

了解电感和电容器在电子技术等方面的应用。

2 .过程与方法

观察演示实验,理解实验过程中控制变量的方法;

通过研究感抗(容抗)与自感系数(电容)的定性关系,获得实验探究过程的体验;

通过对电感和电容对交变电流影响的理论分析,体会理论解释实验的成功感受。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实验的互动过程,诱发对探究物理规律的兴趣;

简介电感和电容的应用,欣赏物理器件的美妙的应用;

通过真实记录观察到的现象和数据,体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 教学用具 ]

1 .演示交直流电源、小灯泡( 12V )、阻值 15Ω 的电阻、电感线圈( J2426 小型变压器)、 100μF 电容器、低频信号发生器( J2462--1 型)等供演示用;

2 .各种不同型号的高频、低频扼流圈供演示用;

3 .学生低压交直流电源(最小的输出电压大于 16V )、 150μF 和 200μF 的电容器、 J2426 小型变压器(将线圈匝数不同的两组线圈用不同颜色的导线接出)、小灯泡( 6V )、导线等供学生实验用(以上器材每二人一组)。

[ 设计思路 ]

从教材的要求来看,本课题对知识与技能的要求均不高。一般的教法可以比较简单对电感和电容对交变电流的阻碍作用,进行一些理性的讲解,配合若干验证性的实验,使学生了解感抗和容抗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教材中对演示实验的要求很简单,更没有学生实验的要求。

本教学设计特别强调了对实验的挖掘。例如增加了学生互动的实验,不仅帮助学生理解感抗和容抗的概念,提高实验动手能力,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在互动和探索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获得探究的成功体验;通过引入新课时设计的实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教学中的若干个演示实验的设计,特别是用信号发生器替代变频电源来做实验,使学生感悟科学的探究方法和强化创新的意识。

[ 教学过程 ]

一、引入课题

请同学们先来观察一组实验,如图 1 (图略)所示。介绍有关器材:低压交直流电源,小灯泡, 3 个经过包装的电学元件(根据外面不能判断是何元件)。

演示 1

( 1 )将小灯泡直接接到交流电源上,调节电压使灯泡正常发光;

( 2 )如果将 1 号电学元件串联入电路中,观察现象(灯泡变暗);

( 3 )再将 2 号电学元件串联入电路中,观察现象(灯泡变得更暗);

( 4 )然后将 3 号电学元件串联入电路中,观察现象(灯泡仍较暗)。

演示 2

( 1 )将 1 号元件接相同电压的直流上,观察现象 [ 与演示 1 ( 2 )情况相同亮度 ] ;

( 2 )将 2 号元件接相同电压的直流上,观察现象(比原来变亮);

( 3 )将 3 号元件接相同电压的直流上,观察现象(亮了一下不亮)。

小结: 1 号元件对交直流的影响几乎相同, 2 号元件对交流电的影响较大, 3 号元件对直流电影响很大,且直流电不能通过 3 号元件。

根据现象进行猜想,然后经过学生的讨论分析,作出判断。将这三个元件从暗盒中拿出,分别得出 1 号元件为电阻、 2 号元件为电感线圈、 3 号元件为电容器。

从上面观察到的现象说明:除电阻外,电感、电容对直流和交变电流的影响程度是不同的,这是我们要来研究的问题。

二、研究电感线圈对交变电流的阻碍作用。

电感对交变电流的阻碍作用的大小用感抗的大小来表示。那么,感抗的大小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呢?

启发学生:可能与自感系数、交变电流的频率和电压等有关。

1 .研究感抗与自感系数的关系。

提供低压交流电源、小灯泡、学生实验用的变压器,若干导线,要求学生设计实验,研究感抗与自感系数的定性关系。

学生互动,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的差错。在此过程可能出现的问题:( 1 )基本的连接不会;( 2 )线圈的连接不会等。

请一组学生简述实验的设计思路及实验现象和由此得到的结果:将灯泡与线圈串联接入交变电流,线圈的连接分两次,一次是线圈匝数较少,另一次线圈的匝数较多,灯泡出现由亮变暗的现象,说明线圈的自感系数大时,线圈对交变电流的阻碍作用大,感抗大。

提示:线圈的自感系数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匝数越多自感系数越大。

2 .研究感抗与交变电流的频率的关系。

如果要研究感抗与交变电流频率的关系应该如何办? ---- 在电压不变的情况下选用变频的交流电源,为了研究方便,我们可选信号发生器来替代。

演示 3

信号发生器可以输出电压一定不同频率的交变电流。串联好电路,保持电压不变的条件下,使输出交变电流的频率升高,观察到灯泡变暗的现象。说明:频率越高,线圈对交变电流的阻碍越大,感抗越大。

3 .研究与交变电流电压的关系。(将灯泡换成交流电流表)

演示 4

在交变电流频率、线圈的自感系数不变的条件下,交流的电压加倍,电流加倍。可得出感抗与交变电流电压 U 无关。

结论: L 越大感抗越大、 f 越高感抗越大、感抗与 U 无关。

三、研究电容对交变电流的阻碍作用。

电容对交变电流的阻碍作用用容抗来表示。从上面的研究,可以得到推论,容抗的大小可能与电容和交变电流的频率有关。

1 .研究容抗与电容 C 的关系

学生互动:提供电容分别为 150 微法与 200 微法的电容器二只。巡回辅导学生做实验。

2 .研究容抗与交变电流频率的关系

演示 5

信号发生器可以输出不同频率的交变电流。串联好电路,保持电压不变的条件下,使输出交变电流的频率升高,观察到灯泡变亮的现象。说明:频率越高,电容器对交变电流的阻碍越小,感抗越小。

结论: C 越大容抗越小、 f 越高容抗越小。

四、问题讨论

1 .分析电感线圈在交直流电中的作用。(学生互相议论后回答)

由于交变电流的频率越低感抗越小,而直流电的频率等于 0 ,在直流电中电感对它的阻碍作用几乎没有。所以电感线圈有 “ 通直流阻交流 ” 的作用。

交变电流的频率越高,感抗越大,阻碍作用越大。所以电感有 “ 通低频、阻高频 ” 作用。

理论解释:

1 )电感线圈:直流电通过电感线圈时,由于电流不发生变化,电感线圈对直流电没有阻碍作用;交变电流通过电感线圈时,在线圈中要产生自感现象(自感电流总要阻碍电路中原来电流的变化),所以电感线圈对交变电流有阻碍作用。

2 )为什么线圈的自感系数越大,感抗越大?

自感系数越大,对一定的交变电流产生的自感现象越明显,阻碍作用越大,感抗也越大。

3 )为什么交变电流的频率越高,感抗越大?

交变电流的频率越高,即电流的变化越快,产生的自感现象越明显,阻碍作用越大,感抗也越大。

2 .分析电容器在交直流电中的作用。(学生互相议论回答)

由于交变电流的频率越低容抗越大,而直流电的频率为 0 ,在直流电路中,电容对它的阻碍作用很大(无穷大),直流电不能通过电容器。所以电容器有 “ 通交流、隔直流 ” 作用。

交变电流的频率越高,容抗越小,阻碍作用越小,所以有 “ 通高频、阻低频 ” 作用。

理论解释:

1 )电容器:因为电容器的两极板间是绝缘的电介质,直流电不能通过电容器。

2 )交变电流能真正通过电容器吗?

当电容器接上交变电压时,实际上自由电荷也没有通过电容两极板间的绝缘介质。 P194 图 8-10 所示,只不过在交变电压的作用下,当电源的电压升高时,电容器充电,电荷向电容极板集聚,形成了充电电流;当电源电压降低时,电荷从电容器的极板上放出,形成了放电电流。电容器交替进行充电和放电,电路中就有了电流,表现为交变电流 “ 通过 ” 了电容器。

3 )为什么电容越大,容抗越小?

电容器的电容越大,表明电容器储存电荷的能力越大,在电压一定的条件下,单位时间内电路中充放电移动的电荷量越大,电流越大。所以电容对交变电流的阻碍作用越小,容抗越小。

4 )为什么交变电流的频率越高,容抗越小?

在交变电流的电压一定时,交变电流的频率越高,电路中充放电越频繁,单位时间内电荷移动速率越大,电流越大。所以电容对交变电流的阻碍作用越小,容抗越小。

五、技术上的应用

1 .电工和电子技术中的扼流圈。利用电感对交变电流的阻碍作用制成的,有低频扼流圈和高频扼流圈两种(示意实物)。低频扼流圈匝数为几千到超过一万,对低频交变电流有较大的阻碍作用,线圈本身电阻较小,对直流电阻碍作用较小;高频扼流圈匝数为几百匝,对低频交变电流的阻碍作用较小,对高频交变电流的阻碍作用很大。

2 .在电子技术中,从某一装置输出的电流常常既有交流成分,又有直流成分。如果只需要把交流成分输送到下一级装置,只要在两级电路之间接入一个电容器(称为隔直电容器)就可以了。如图 2 (图略)所示,电流通过电容器,只能是交流部分通过电容器到达后一级装置,

3 .在电子技术中,从某一装置输出的交流常常既有高频成分,又有低频成分。如果只需把低频成分送到下一级装置,只要在下一级电路的输入端并联一个电容器就可以达到目的如图 3 所示。具有这种用途的电容器叫做高频旁路电容器。说明它的工作原理。

说明:频率越高的交流部分容抗越小,易通过电容器。高频部分电流通过电容器分流了,低频部分电流,由于容抗大不易通过电容器而输入到下一级。

4 .电容电感不仅在制造的现成电容器和电感线圈中存在。在导线之间、电子元件、及机壳之间,有时会造成较大的影响,这是我们应该注意到的。

[ 教学体会 ]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实践,尝试了教学方式的多样化。教学中在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的前提下,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体活动对教学效果带来了积极的影响。课中的学生实验的互动探究、课题引出时设置的有趣的实验演示以及课堂中学生的相互讨论,从课内的表现来看,对调动学生学习兴趣起到了良好的作用,学生参与积极,促进了学生的自主学习;从课后的反馈来看,对学生深入理解所学的物理知识与技能有帮助。同时体会到,在新课程体系下,尽管我们要用新的理念去改革传统的物理教学,但是物理教学重视实验教学这一传统的做法是我们应该坚持的。


 

郑重声明:资讯 【案例分析】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