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析中考命题中贯彻初中物理课程

    

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给中学物理教学制定的目标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其中,除知识与技能目标可沿用考试的方法测量外,其它体验性目标(或称隐性目标)则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进取状态及状态变化的描述居多,不便测量。于是,许多已经实施新课标教学的实验区便纷纷推介出“学习记录卡”一类非量化的模糊评价,这类评价的共同点是:评价的目的相同,即着眼于促进和发展。且遵循的原则相同,即坚持激励性原则。在对学生做形成性评价时,这类评价是有效和可信的。但是,无奈于中考的激烈竞争,加之社会人的诚信度的局限性,使其难于作用到学生的中考成绩上。

然而,无适当评估方法的课程设置不能切实有效地发挥其作用,故笔者推介,以科学探究过程命题的情境,重点突出“过程与方法”目标中的观察能力、提出问题的能力、信息收集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的考查,使过程性评价在中考中的难为变成有所为。 

一、以科普读物为背景,体现知识的价值取向,考查学生对科学技术的情感和态度。

1: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新型发热材料——PTC

PTC是一种新型的半导体陶瓷材料,它以钛酸钡为主,渗入多种物质后加工而成,目前家用的陶瓷暖风器、陶瓷电热水壶等就是用这种材料做成的。PTC有一个根据需要设定的温度,低于这个温度时,电阻值则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我们把这个设定的温度叫“居里点温度“,用PTC材料制成的电热器具有发热、控温双重功能,应用十分广泛。

(1)家用固体电热灭蚊器就使用了PTC陶瓷电热元件,图1中为其电阻随温度变化的图像,由图可知,该PTC材料的居里点温度为_______

(2)家用固体电热灭蚊器工作时的温度基本恒定在165左右,若它的温度高于165时,电阻_____,功率_____,使其温度______(以上均填变化情况);反之,也能自动调节,因此用PTC材料制成的电热器具有自动调节的功能。

(3)利用PTC电阻随温度变化的关系可以实现对过热蒸汽的温度(大于100)的测量。请你设计一个简单的电路,用电路图和简单的文学扼要叙述测温原理。

解答:从图像上查出“居里点”为300℃,灭蚊器在165℃左右时,随着电加热时间增大,温度升高,电阻增大,电流减小,功率减小,从而使温度恒定在某一值域以内。因PTC电阻随温度升高而增大,使电流减小,将PTC电阻置于过热蒸汽中,就能用电流值间接表示温度值,最简单的电路如图2所示。

评析:热敏电阻在生活中,尤其在家用电器中应用十分普遍,阅读资料是对课程内容的恰当拓展,对普及生活中的科技常识十分有益,考生的响应程度高,解题所要求的知识能力起点不高,学生力所能及,重点考查学生将所学到的知识应用到新情境中的能力。

二、以实验操作为背景,呈现实验题对实践能力的诉求,考查学生观察和动手实验的方法和能力。

2:已知水的比热容为4.2×103J/(kg·℃),设计一个测量的实验方案,测量出煤油的比热容,可供选用的实验器材:

(适量)、煤油(适量)、天平、两个规格相同的酒精灯、两支温度计、备用的烧杯和铁架台、时钟。

答题要求:简要阐述你所采用的测量方法和原理。

扼要写出测量步骤。

用测量中获得的物理量表示出煤油的比热容。

解答:⑴测量方法和原理:因物体吸收的热量Q与加热的时间T成正比,所以,可通过控制实验条件,使相同质量的水和煤油吸收相同热量,测量水和煤油升高的温度,然后进行比较得出结论;或使等质量的水和煤油升高相同的温度,测量两者需用酒精灯加热的时间,然后进行比较得出结论。⑵(测量步骤略)⑶因热量QT成正比,即Q=kT(k为常数),由Q1=kT=C1t1, Q2=kT=C2t2得到:  或由kT1=C1tkT2=C2t, 得到: 

评析:此题重在考查学生对控制变量法的认识和应用。研究物理的科学方法很多,其中控制变量法是较重要的方法之一。近年来,各地中考xx主要通过实际应用来考查学生对科学研究方法的掌握情况,其中控制变量法可以说是中考中的热点。它突出了对学生实验方法的研究和操作能力的考查。

三、以科学探究的题型,体现xx对创新思维能力的诉求,题型呈现开放性,考查学生分析、处理实际问题的方法和概括能力。

3:在探究“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某同学猜想:浮力大小可能与液体密度的大小、物体浸入液体中体积的大小、物体重力的大小有关。

请你设计一个方案,探究浮力的大小与物体的重力大小是否有关?

实验提供如下器材:实验桌、弹簧测力计、量筒、烧杯各一个;纯水、盐水、细线适量;一大块橡皮泥;体积相同的铜块和铁块各一块;体积不同的铁块各一块。

答题要求:从给定的器材中选出你需要的器材。

简要说明实验步骤。

说明如何根据实验现象,得出相应的探究结论。

解答:根据所给的实验器材,学生可以选择同种物质、重力大小不等的物体进行实验探究,测出它们浸入同一种液体中排开相同液体体积时受到的浮力,比较浮力的大小。若相等,说明浮力的大小与物体重力无关;若不等,则说明浮力的大小与物体重力有关。还可以测量体积相等,不同材料的物体(重力不等)全部浸没在同一种液体中时,比较浮力的大小。若浮力相等,说明浮力的大小与重力无关;反之,则有关。

评析:该题所给条件为学生提供了想象的空间,探究方法呈现多样性。关于科学质疑、猜想、提问及科学实验设计与验证、科学分析、交流、评估等科学探究题在新课标考题中所占的比重极大。此题以科学探究情境呈现“过程与方法”的目的要求,能较好地考查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四、以图表、图象、仪器(仪表)说明书的形式提供问题的情境和信息,表达学科的数理方法要求,考查学生提取和处于信息的能力。

4:学校探究小组为了研究灯泡的亮度与哪些因素有关,他们将9只灯泡接入电路做实验,并依次观察到的灯泡亮度分成三组数据记录于下表。

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48259的数据和灯泡明暗程度,得出的初步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

分析比较实验序号_________的数据及观察到的现象,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当通过灯泡的电流相等时,灯泡两端的电压越大就越亮。

综合分析表一、二、三中的数据及观察到的现象,可得出结论:___________

解答: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48259的数据,可得到,当灯泡两端的电压相等时,通过灯泡的电流越大就越亮;同理,通过观察分析,可得到,比较实验序号247358表中的数据,就能说明通过灯泡的电流相等时,灯泡两端的电压越大就越亮;综合分析,可得到,灯泡的亮度与通过灯泡的电流和灯泡两端的电压有关。

评析:此题对习惯用控制变量法分析问题,且易受思维定势影响的考生来说是个考验。题目将9只不相同的灯泡按亮度相同分组列出数据,如何审读表中数据是解题的关键。题目通过第问重在考查学生处理数据信息的综合分析能力和概括能力。

5:如图3-甲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的电压保持不变,定值电阻的阻值R0为已知,用电压表和电流表可测出滑动变阻器两端的电压和电流强度,S闭合后,滑动变阻器上的触片由一端滑向另一端,依次测出滑片在abcd四个位置时的电压与电流值,并将四组数据在U-I图中描点、连线,形成图3-乙所示的一直线段a—d (ad为变阻器上的两端点),图中记下了触片在a端时的电压为U0,触片在d端时,电流为I0

试回答下列问题:

说明滑动变阻器上的触片向什么方向移动?

滑动变阻器的阻值为多大。(用字母表示)

解答:⑴根据图3-乙可知,触片由ad滑动时,电流逐渐增大,电压逐渐减小,则变阻器连入电路中的阻值逐渐减小,再联系到图甲中变阻器的连接情况,可得:触片应从变阻器的右端滑向左端。触片在左端时电流{zd0}为I0,则电源电压U=I0R0;触片在右端时,变阻器两端的电压为U0,电阻R0上的电压为I0R0U0,此时电路中的电流为 ,则滑动变阻器的阻值 

评析:本题需运用图象上连续变化的动态信息和物理规律进行推理分析,呈现出物理学运用数理方法分析处理问题的学科特点。

五、以科学、技术、社会中的物理情境,演绎物理现象和过程,考查学生将知识应用于现实生活的能力。

6:在没有食物的情况下,人可以活30天;若是没有水,时限便缩短为34天,因此水是人类生命的基本要素。图4是一个应急净水器。在大容器中倒入不能直接饮用的水(泥水、海水等),将杯子放在容器中央,用塑料膜将容器口封好(容器边缘留一个小缝隙),上面压一块石头,使塑料膜形成一个凹面。将制成的净水器放在阳光下,几小时后杯中就可以收集到从塑料膜上滴下的纯净水。这种净水器主要是利用了____和____的现象来达到净水目的。

解答:大容器内不能直接饮用的水在阳光照射下加快蒸发,产生的水蒸汽又在塑料膜上液化形成水。所以本题的答案:蒸发(或汽化),液化(或凝结)。

评析:通过鲜活的实验情境,既考查了学生对物态变化的理解和应用,又教会了学生一种应急或自救的本领,体现了积极的人生态度和价值取向,培养了学生重视生命和节约用水的社会责任感。此题的答案虽简单,但考虑分析的问题较多,涉及的知识面较广,且潜在的提问不少,例如:容器边缘为何要留一个小缝隙?为什么要将塑料膜形成一个凹面?为什么要将净水器放在阳光下等,可以说此题是一种难得的好题型。  

综上所述,体现课标考题基本上摒弃了纯粹考查记忆性知识的xx,较多的是将物理学的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放在真实、生动、具体的情境下和科学探究的过程中,着重考查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和实验探究能力,且常常是将多个知识内容融合在一起,要求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解答。这类xx一般都避免了繁琐的数学演算过程,但情境新,知识涉及面广,既能较好地考查学生对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又能较好地考查学生的各种能力,更重要的是能让学生在解题的过程中获得快乐,体会到成就感,使他们意识到“学物理、用物理”的乐趣和重要性,从而更加激发他们学物理的热情。

郑重声明:资讯 【例析中考命题中贯彻初中物理课程】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