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和业界{lx1}的公司一起携手组建了USB 3.0推广组,旨在开发速度超过当今10倍的超高效USB互联技术。该技术是由英特尔,以及(HP)、、NXP半导体以及(Texas Instruments)等公司共同开发的,应用领域包括个人计算机、消费及移动类产品的快速同步即时传输。随着数字媒体的日益普及以及传输文件的不断增大——甚至超过25GB,快速同步即时传输已经成为必要的性能需求。 USB 3.0 具有后向兼容标准,并兼具传统USB技术的易用性和即插即用功能。该技术的目标是推出比目前连接水平快10倍以上的产品,采用与有线USB相同的架构。除对USB 3.0规格进行优化以实现更低的能耗和更高的协议效率之外,USB 3.0 的端口和线缆能够实现向后兼容,以及支持未来的光纤传输。 “从逻辑上说USB 3.0将成为下一代最普及的个人电脑有线互联方式”,英特尔技术战略师Jeff Ravencraft说道,“数字时代需要高速的性能和可靠的互联来实现日常生活中庞大数据量的传输。USB 3.0可以很好地应对这一挑战,并继续提供用户已习惯并继续期待的USB易用性体验。” 英特尔公司成立USB 3.0推广组之初就希望USB设计协会(USB-IF)可以作为USB 3.0规格的行业协会。完整的USB 3.0规格有望于2008年上半年推出,USB 3.0初步将采用离散硅的形式。 USB 3.0推广组,包括惠普、英特尔、NEC、NXP半导体以及德州仪器,致力于保护已有设备驱动器基础设施和投资、USB的外观以及方便使用的特性,同时继续发扬USB这种{zy1}技术的功能。 “我们对USB 2.0以及无线USB技术的支持彰显了惠普致力于为客户提供可靠的外围设备互联方式”,惠普公司负责打印成像与消费市场部门(Consumer Inkjet Solutions)的副总裁Phil Schultz说,“现在借助USB 3.0,我们将为客户创造打印机、数码相机及其他外围设备与个人电脑互联的更佳体验。” “英特尔在两代USB技术的开发和采用方面均走于行业前列,USB现在已经成为{zshy}的计算和手持电子设备外围接口”,英特尔高级副总裁兼数字企业事业部总经理帕特·基辛格(Patrick Gelsinger)表示,“由于市场发展支持客户对庞大数据进行存储和传输的需求,我们希望开发出第三代USB技术,可以利用现有的USB界面并对其进行优化来满足这些需求。” “自首次安装有线USB以来,NEC一直都是USB技术的支持者”,NEC电子SoC系统部门总经理Katsuhiko Itagaki说道,“现在是时候进一步发展这个业已成功的互联接口以满足市场对庞大数据传输速度的更高需求,从而尽量缩短用户等待的时间。” “NXP很高兴与其它{dj0}公司携手推进{sjlx}的互联技术来满足下一代外围设备的需求”,NXP半导体商业互联娱乐(Business Line Connected Entertainment)战略和业务发展部总监Pierre-Yves Couteau说,“作为USB半导体解决方案的{lx1}提供商,NXP致力于推动超高速USB的标准化和应用。” “随着高速USB在个人计算、消费电子以及移动等各种细分市场内的普及,我们预计USB 3.0将迅速取代USB2.0端口成为高带宽应用领域的事实标准”,德州仪器Worldwide ASIC副总裁Greg Hantak表示,“德州仪器非常兴奋USB 3.0的{zy1}性能将进一步拓展USB的应用领域并为用户带来更佳的体验。” 关于USB 设计学会 (Universal Serial Bus Implementers Forum) 非盈利组织USB设计论坛(USB-IF)成立的宗旨是为USB技术的发展和普及提供支持。通过其标识和认证项目,USB-IF为高质量、兼容性USB设备的开发提供协助,USB-IF还大力宣传USB的优势以及经其认证的产品的质量。 USB 3.0是{zx1}的USB规范,该规范由Intel等大公司发起。目前,USB 2.0已经得到了PC厂商普遍认可,接口更成为了硬件厂商接口必备,看看家里常用的主板就清楚了。 随着硬件设备的不断发展进步,更高的传输速度和更大的带宽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每秒2、300M的传输速度将会越来越难以让人们安于现状了。2007年,Intel在IDF上把SuperSpeed USB作为了一项重要的话题拿出来展示。到了2008年11月17日,USB 3.0标准才算是正式完成并公开发布。 USB 3.0接口尺寸标准 同时新的USB执行组织(USB Implementers Forum,USB-IF)也正式开始接管和运作该规范,公布了详细的技术文档,以便业界的硬件厂商们能够依此来研发USB 3.0相关的产品。 USB 3.0简要规范如下: ·提供了更高的每秒4.8Gb传输速度 ·对需要更大电力支持的设备提供了更好的支撑,{zd0}化了总线的电力供应 ·增加了新的电源管理职能 ·全双工数据通信,提供了更快的传输速度 ·向下兼容USB 2.0设备 USB 2.0为各式各样的设备以及应用提供了充足的带宽,但是,随着高清视频、TB(1000GB)级存储设备、高达千兆像素数码相机、大容量的手机以及便携媒体播放器的出现,更高的带宽和传输速度就成为了必须。 双向传输你说快不快? 每秒480Mb的传输速度可能都已经不算快了,更何况目前没有哪个USB 2.0设备能够达到这个理论上的{zg}限速。在实际应用中,能够达到每秒320Mb的平均速度就已经很不错了。 同样,其实USB 3.0同样达不到4.8Gb的理论值,但,哪怕只能达到理论值的5成,那也是接近于USB 2.0的10倍了。 USB 3.0之所以有“超速”的表现,xx得益于技术的改进。相比目前的USB 2.0接口,USB 3.0增加了更多并行模式的物理总线。 读者朋友可以拿起你身边的一根USB线,看看接口部分。在原有4线结构(电源,地线,2对数据)的基础上,USB 3.0再增加了4条线路,用于接收和传输信号。因此不管是线缆内还是接口上,总共有8条线路。如下图: USB 3.0规范数据传输线缆内部结构 USB 3.0线缆实物照片 正是额外增加的4条(2对)线路提供了“SuperSpeed USB”所需带宽的支持,得以实现“超速”。显然在USB 2.0上的2条(1对)线路,是不够用的。 此外,在信号传输的方法上仍然采用主机控制的方式,不过改为了异步传输。USB 3.0利用了双向数据传输模式,而不再是USB 2.0时代的半双工模式。简单说,数据只需要着一个方向流动就可以了,简化了等待引起的时间消耗。 其实USB 3.0并没有采取什么我们鲜有听闻的高深技术,却在理论上提升了10倍的带宽。也因此更具亲和力和友好性,一旦SuperSpeed USB产品问世,可以让更多的人轻松接受并且做出更出色的定制化产品。 USB 3.0还有哪些更先进的地方? “SuperSpeed USB”改进远不止在传输速率方面的提升。在USB 3.0中,设备和电脑主机之间如何更加融洽的配合,也被当作了一项重点研究的方向。在继承USB 2.0核心架构的基础上,如何利用双总线模式的优势,如何让用户能够直接的体验到USB 3.0比USB 2.0的先进,成为了重点: ·需要时能提供更多电力 USB 3.0能够提供50%—80%更多的电力支持那些需要更多电能驱动的设备,而那些通过USB来充电的设备,则预示着能够更快的完成充电。 新Powered-B接口由额外的2条线路组成,提供了高达1000毫安的电力支持。xx可以驱动无线USB适配器,而摆脱了传统USB适配器靠线缆连接的必要。通常有线USB设备需要连接到集线器或者是电脑本身上,而高电能支持下,就不需要在有“线”存在了。 ·不需要时就自动减少耗电 转换到USB 3.0,功耗也是要考虑的很重要的一个问题,因此有效的电源管理就很必要,可以保证设备的空闲的时候减少电力消耗。 大量的数据流传输需要更快的性能支持,同时传输的时候,空闲时设备可以转入到低功耗状态。甚至可以空下来去接收其他的指令,完成其他动作。 多长才是好? 其实,在USB 3.0中也并不是所有的东西都更新换代了,比如线缆的长度。当在某些应用中需要尽可能高的吞吐量的时候,往往线缆依旧会成为瓶颈。虽然在USB 3.0规范中,没有明确指定USB线缆有多长,但是电缆材质和信号质量还是影响了传输的效果。因此在传输数百兆大数据流的时候,线缆长度{zh0}不要超过3米。 另外,一些支持“SuperSpeed USB”的硬件产品,例如集线器(hub)可能要比USB 2.0的贵很多,这就像是现在主动供电集线器和被动供电的一个道理。因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SuperSpeed hub”应该具备2类接口,一个用来扮演真正“SuperSpeed hub”的角色,另外一个则要扮演普通高速hub的角色。 网络上现在有一些非官方的言论谈到了USB 3.0可以使用光纤,其实这正是USB规范组织正在考虑的问题,也许会在下一个修正版本中推出,也许会让一些有能力的第三方公司来尝试一下。 好消息是,USB 3.0从规划之初就开始谨慎的希望和USB 2.0共存。 USB 3.0采用新的物理接口和新的电缆来保证和新设备有更高速的连接能力,但新接口保持了和4线USB 2.0一样的规格,xx可以接入到现有的中使用。而只有设备本身硬件支持“SuperSpeed USB”,5个独立线组才能实现USB 3.0的真正意义,完成接收和发送数据的作用。 新USB 3.0接口和USB 2.0硬件xx兼容 USB 3.0相关的线缆,接口以及集线器等产品要在2009年下半年稍晚的时候推出,而支持USB 3.0的消费型设备也会紧随其后。而批量的外设产品推出则要到2010年。 来自微软的消息是,微软会从2010年开始逐步的推进USB 3.0设备的研发工作。 之所以目前没有大批量的厂商跟进,主要原因是开发相关USB 3.0的总线控制芯片以及设备产品需要时间,另外厂商也需要等待USB 3.0相关规范{zh1}杀青,厂商才能放心的去进行设计。 从原型产品到评估版再到{zh1}的开发版,拿到厂商手里再去做研发已经耽误了一定的时间,因此不会看到{dy}版的规范一出来就出现一夜之间普及的态势。市场的接受和采纳度还是需要逐步展开的。 至少未来5年我们都不会看到USB 2.0相关产品退出市场。 对带宽要求较高的设备,如数码相机、大容量移动硬盘等产品,将会因为需求而率先向“SuperSpeed USB”过渡。但是因为成本的原因,业界还要看产量和市场需求。因此也同时限制了USB 3.0在xx市场的普及。 到2010年,主板将首先会向USB 3.0接口转变,“SuperSpeed”规范的接口将在新PC上成为标配。同时,设备厂商也就不得以的被动的向USB 3.0转化。 {zh1},USB 2.0将会和USB 1.1一样逐步的被淘汰。不过,在现在甚至是可以预见的将来,USB 2.0相关设备依旧触手可及。 在2008年11月举行的,“SuperSpeed”开发者大会上,微软宣布Windows 7能够提供对USB 3.0的支持,但不是目前的版本,而是稍后放出的Service Pack补丁或者一些特定的升级中。不仅仅是Windows 7,甚至Vista也有可能支持“SuperSpeed”,当然只要微软愿意。至少目前来看,微软的很多合作伙伴还是希望Vista能够支持USB 3.0的。 至于Windows XP目前还不得而知,XP毕竟已经是7年前的产物了,因此,支持与否恐怕就不那么重要了。 Windows 7支持 开源系统方面, Linux明确的表示支持USB 3.0,前提是扩展主控制器界面(xHCI)规范正式发布。目前非公开版本号为0.95,还是一个待定的草案。 苹果方面,按照“惯例”依旧在MacOS X是否支持“SuperSpeed USB”问题上保持缄默。不过,一旦USB 3.0xx了如同USB 2.0一样的“即插即用”,市场上大量的“SuperSpeed”设备就会如同雨后春笋一般,到时,苹果怎又会不附庸这个潮流和趋势呢? 至于对Firewire信号是否存在干扰问题,现在还不得而知,但是不管怎样,苹果需要去支持“SuperSpeed”,如果所有人都看好这个接口标准的话。 起初,在USB 3.0的支持方面,不管是操作系统还是设备,肯定不会一步到位。初期会简单的在小型设备上试用,然后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并且还不会全面发挥USB 3.0的优势。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都会逐步的完善起来。 简单说,所有的高速USB 2.0设备拿到USB 3.0上来只能会有更好的表现,至少不会更加的糟糕。 这些设备包括: ·外置硬盘 - 在传输速度上至少有两倍的提升,更不用担心供电不足的问题了。 ·高分辨率的网络摄像头、视频监视器 ·视频显示器,例如采用DisplayLink USB视频技术的产品 ·USB接口的数码相机、数码摄像机 ·蓝光光驱等 另外,我们最常用的读卡器设备,尤其是当设备中同时使用多种类型的闪存卡,或者是读卡器连接到USB Hub上,而USB Hub上又有多个读卡器的时候,那种传输速度简直是难以忍受的折磨。USB 3.0则提供了更多的空间,来解决这样的问题,提供5-10倍的带宽不是问题。 还有一点是可以预见的,理论上每秒4.8Gb的传输速度,足以让USB侵入到以前从不敢涉猎的范围,例如磁盘阵列系统。 · 提到竞争对手,就还得说说“Firewire”(我们熟知的,当然这种说法不正确)。不管是Firewire 400还是800,都{zh1}都没有普及过USB 2.0。苹果是发起IEEE 1394“Firewire”标准的厂商,有趣的是,苹果再不断的将Firewire从最初的iPod到后来的主流MacBook上一点一点的拿掉。 2007底,1394同业公会宣布了Firewire 3200,称为S3200。是在现有的Firewire 800标准基础上建立的,和Firewire 800采用了相同的接口和线缆。但是,S3200本身自乱了阵脚,升级设备造成了混乱,以至于到今天也没有能够得到更多的推进,即便是饱有优势的视频影像市场。 Firewire接口 Firewire的优势在于高效率,因为采用了点对点,全双工模式传输数据。数据吞吐量xx要高于USB 2.0,并且实际传输速度非常接近其每秒800Mb的理论值。在数据持续传输测试中,Firewire 800能够提供平均90MB/s的速度,而USB 2.0只有40MB/s。 而至于S3200究竟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还需要观察。 · eSATA在2004年面市,作为一种消费型接口和USB 2.0以及Firewire方案以及来竞争外置存储市场。算是比较成功的解决了瓶颈问题,并且发挥了硬盘本身的性能优势。eSATA支持每秒3.2Gb的传输速率,这远超达到了硬盘的传输极限。比USB 2.0要快,也比Firewire 800有优势。 eSATA接口(右) eSATA从本身看不具备缺点,然而2米的线缆长度制约了其更深远的发展,并且初期其本身是不能通过总线直接向eSATA设备供电的。最近几年,eSATA开始侵蚀USB以及Firewire的市场份额,特别是在数据存储领域。坦诚的讲,其应用范围还有一定限制,并且在便携市场里并不方便。 · ExpressCard 2.0 ExpressCard 2.0基本上和USB 3.0规格同期发布,主要是承诺提升ExpressCard现有标准的传输速度。和PCI Express以及USB 3.0规格紧密,ExpressCard 2.0提供了多方面的应用模式,用来解决目前大吞吐量的数据传输瓶颈。和ExpressCard保持向下兼容,将会和USB 3.0并存。 ExpressCard 2.0扩展卡 Δ 综述: 瓶颈和竞争,催生了USB 3.0的诞生,也正好迎合了用户的口味。更加吸引我的,无外乎10倍于USB 2.0的传输速度和向下兼容性。担心系统支持我看没有必要,好的东西自然会有人来支持,毕竟是互利的好事。 在USB 3.0下,依托8条线路,显然现有设备将会有一次传输速度上的再飞跃,这是更加值得期待的。2009年下半年,保守估计年底的时候,正式的USB 3.0线缆和设备恐怕就会出现。当然也不要期盼在2010年出现龙卷风一样的横扫状况,还是得满满来。想取代USB 2.0不是那么容易,因为谁又会把自己数千元的数码设备,甚至万元的笔记本电脑直接丢进垃圾箱呢。 所谓USB 3.0,就是新一代的USB接口,特点是传输速率非常快,理论上能达到4.8Gbps,比现在的480Mbps的High Speed USB(简称为USB 2.0)快10倍,外形和现在的USB接口基本一致,能兼容USB 2.0和USB 1.1设备。 名叫USB 3.0的新一代接口比现在的USB 2.0快十倍,全面超越IEEE 1394和eSATA的速度足以让它傲视所有“非主流”接口的移动设备,它会成为日后{wz}中的{wz}吗?其他接口会因此而消失吗? USB 3.0:为什么会这么快? 在MP3、MP4、DC、DV、打印机、扫描仪、闪存、移动硬盘及主板等设备上,USB早已是最常见的标准传输接口。尽管主流USB 2.0标准的理论数据传输率达到了每秒480Mbps,但依然无法满足用户的需求,因为随着数字媒体的日益普及,高清视频、游戏程序、数码照片的容量动辄几GB,大容量闪存、MP4及“海量”移动硬盘等USB设备不断增加,用户随时会遇到同时传输几GB甚至几十GB的大文件。如果依然沿用USB 2.0标准,它的速度真的太慢了。比如在向大容量的MP3里传输音乐时,往往需要花费几分钟时间,如果要向移动硬盘中传输更大容量的文件,有[1]时需要花费几十分钟,以25GB容量的高清视频传输为例,USB 2.0需要10多分钟,而只要设备支持的话,USB 3.0理论上只需70秒左右。 时间是如此的宝贵,很多用户不喜欢在传输文件时等待很长的时间,等待总是让人心烦的,快速同步即时传输已经成为必要的性能需求。为此,Intel联合NEC、NXP半导体、惠普、微软、德州仪器等巨头推出了USB 3.0标准,USB 3.0采用一种新的物理层——其中用两个信道把数据传输和确认过程分离,因而达到了4.8Gbps的数据传输速度。为了取代USB 2.0所采用的轮流检测和广播机制,USB 3.0将采用一种封包路由技术,并且仅允许终端设备有数据要发送时才进行传输。新的链接标准还将让每一个组件支持多种数据流,并且每一个数据流都能够维持独立的优先级,该功能可在视讯传输过程中用来终止造成抖动的干扰,数据流的传输机制也使固有的指令队列成为可能,因而使USB 3.0接口的数据传输更为优化。 低成本:简单易实现、兼容性依然强大 与USB 1.1升级到USB 2.0一样,USB 3.0仍然采用USB 2.0相同的架构,向下兼容先前的即插即用USB版本,不管是USB 2.0还是USB 1.1设备,都能够与USB 3.0接口的设备相兼容。从接口结构来看,USB 2.0线缆使用了4条线的封装设计,所以USB 2.0接口使用了4个金属触点,它们分别为+5V取电、数据-、数据+、GND接地。然而USB 3.0并非广播总线,它在包头中采用发送列表区段来进行发包,上行接口提供分散式的USB 3.0互联,下行接口支持USB 2.0设备,从而用简单的方法实现高速传输和兼容性并举的双重好处。 因而从USB 3.0接口来看,它除了具备USB 2.0接口的4个金属触点外,在内部增添了5个较小的新触点。同时,除了使用了铜作为传输介质之外,USB 3.0的接口和线缆还可以支持光纤传输功能,光纤输出的传输速度大家是有目共睹的。据了解,使用光纤连接之后,USB 3.0的速度可以达到USB 2.0的20倍甚至30倍。无疑,USB 3.0标准的最终目的并不仅局限于4.8Gbps的数据传输率,而是希望未来进一步突破这个极限速度,随着光纤导线的全面应用,USB 3.0将得到更高的传输速度,未来在主流产品上的扩展应用将进一步展现。比如实现USB高速组网或广播电视节目信号在PC上的传输。 USB 3.0接口的针脚定义 供电充足:精简“大设备”连接线 我们知道,很多USB设备在使用时,并不需要独立使用供电电源,插入主板USB接口即可直接使用,这是因为USB接口具备了电流输出功能,然而遗憾的是,由于USB 2.0接口技术上的限制,它{zd0}只能提供500mA电流输出,这只能满足那些低功耗USB移动设备使用(如MP3、闪存、鼠标、键盘等),对于功耗高一些的USB设备,比如移动硬盘、USB刻录机、USB电视盒等,500mA电流无法满足设备在高负荷下内部电机的正常运转,所以如果仅使用一个USB接口,在功耗大的时候使用时会出现各种故障,比如移动硬盘由于供电不足造成无法正常传输大容量文件,外置USB刻录机无法进行正常刻录。 为此,高功耗USB设备往往需要使用辅助电源才能正常工作,比如增加一个辅助的USB线来专门供电,或者独立使用供电电源。这样不仅增加了成本,更麻烦的是因为增加了供电线缆或电源适配器,USB设备的便捷性和易用性大打折扣。USB 3.0标准的出现可以解决因USB 2.0供电不足带来的问题。据目前官方透露的资料来看,下一代USB 3.0接口将有望达到1A以上的供电电流,而且USB 3.0接口经过了优化设计(如采用铜导线),它的传输效率更快,还具备了自身能耗降低功能,即使是像USB电视卡、USB刻录机、大容量移动硬盘这类高功耗USB设备,也可以直接连接到USB 3.0接口上使用,而不用担心供电不足了,USB设备的便捷性和易用性也大大提高了。 USB 3.0线缆的接头 巨头推广:加快USB 3.0普及步伐 USB是目前PC、数码电子产品上,应用得最广泛、普及程度{zg}的传输接口。USB标准经过了多年的发展,已经被广大消费者认可,现在大家随身拿出一款数码产品,任何一台电脑,都可以轻易找到USB接口。加上USB 3.0拥有在传输速度、扩展能力上的众多优势,数字时代需要高速的性能和可靠的互联来实现日常生活中庞大数据量的传输,USB 3.0可以很好地应对这一挑战,它必然会成为电脑、电脑外设和数码设备上主流传输接口。按照以往的经验,USB 3.0由Intel、NEC、NXP半导体、惠普、微软、德州仪器等巨头共同推广,不管是技术实力、推广效果,还是第三方芯片商的支持力度,USB 3.0未来的普及已经不是问题。据了解,完整的USB 3.0规格已经开发完毕,USB 3.0的控制芯片初步将采用离散硅的形式,USB 3.0芯片有望于2008年上半年推出,也就是说,预计2008年上半年的时候,USB设备会陆续在市场出现,新一代主板芯片组也将开始集成USB 3.0接口,USB 3.0预计在2009年开始陆续普及,让我们拭目以待。 技术小贴士:USB接口广泛应用于各种IT产品上,但PC、笔记本、消费数码等产品的发展趋势却是无线,比如蓝牙技术能够在10米的范围内实现单点对多点的无线数据和声音传输,其数据传输带宽可达1Mbps,尽管它现在的传输速率相比USB 3.0差距巨大,但仍有发展的空间,由于功耗低、应用简单等特点,很多手机、笔记本等设备广泛采用了蓝牙接口,有了高传输率的无线设备,相信谁也不希望随身携带一根线缆,进行连接后才能使用。而Wi-Fi更是以远距离无线传输的优势,逐渐成为手机、MP4、笔记本甚至DV机、打印机等设备上的传输接口。虽然现在USB占主导地位,但从长远看来,只有无线USB技术才能使USB坐稳头把交椅。 几大商业巨头联合发布USB 3.0标准 疑问:IEEE 1394、eSATA就此下课? 从USB 1.1的12Mbps升级到USB 2.0的480Mbps,提升幅度达到了40倍,而从USB 2.0标准升级到USB 3.0标准仅为10倍,但这10倍速度的提升却有着很大的应用意义,既然USB 3.0的数据传输率达到了4.8Gbps,要远远高于其他传输标准,比如IEEE 1394的数据传输通常为400Mbps~3.2Gbps之间,而号称“USB移动硬盘终结者”的新一代eSATA标准也仅有3Gbps的数据传输率,那么,是否IEEE 1394、eSATA就要面临“下课”的结局呢? 实际上并非如此,因为IEEE 1394、eSATA有着自己的应用定位,IEEE 1394标准,它的{zd0}数据传输速率为3.2Gbps,在速度上落后于USB 3.0,但提供了点对点传输功能,这样不用依赖PC即可实现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同时支持同步和异步传输模式,可以连接63个设备,可以同时传输数字视频及数字音频信号,并且在采集和回录过程中没有信号损失,使得IEEE 1394接口更加适合多媒体设备(如DV机、采集卡),这些都是USB 3.0标准无可比拟的。总体来看IEEE 1394接口的应用更专业、更自由,不过正是由于这些专业性以及厂商的推广力度不够,IEEE 1394设备的普及度不高,通常是一个设备同时拥有IEEE 1394接口和USB接口。 对于eSATA标准,它实际上是SATA接口的扩展,也称为外置式SATA接口,支持即插即用,但在功能上有很大的局限性,首先不支持供电功能,而且必须配合主板上的eSATA接口使用,这意味着无法摆脱PC的使用限制,一般只适合移动硬盘、便捷DVD光驱及电视盒等设备使用,对于时下流行的消费数码电子设备,就显得无用武之地了,因而在USB 3.0标准推出之后,eSATA是面临竞争压力{zd0}的传输标准。但仍然要注意,由于eSATA源自主板上的SATA芯片,所以具备了引导启动功能,也就是说,电脑连接eSATA硬盘或eSATA光驱可以启动系统,而这是USB硬盘、USB光驱实现起来比较麻烦的,这对于 系统维护、服务器在DOS数据下进行数据交换及其重要,不过对于普通大众来说,eSATA的地位和发展或许就此终结。 USB 3.0标准预计将于明年推出的,该标准被各界予以众望,因为未来几乎所有的PC及外设之间的连接都必须遵循这一标准,该标准下的数据传输速率可达目前广泛采用的USB 2.0的10倍,即每秒达5GB。USB 设计学会(USB-IF)将保证USB 3.0标准的向下兼容性。 USB设计学会是1995年英特尔联合微软、惠普、德州仪器、NEC和恩智浦半导体等行业巨头共同创建的。当前USB设计学会及其成员正致力于将新制定的USB 3.0标准推向市场。 USB 3.0标准又被称为“PCI Express over cable”,因为USB 3.0基本上相当于将PCI-E标准运行在一根线缆上,因此其大部分知识产权实际来自于PCI SIG组织。 尽管USB 3.0标准大部分知识产权实际来自于PCI SIG组织,但是AMD和NVIDIA均抱怨称英特尔拒绝将USB 3.0标准的详细规范提供给任何与其在CPU和芯片组领域有竞争关系的厂商。所以现在无论是AMD、NVIDIA还是威盛等厂商目前对USB 3.0规范的详细内容都是知之甚少。 英特尔正在把持USB 3.0标准,AMD和NVIDIA预计英特尔要在自家主板上独占USB 3.0支持6到9个月后才会向其他厂商公开技术。 而英特尔方面则表示说:“英特尔之所以不将USB 3.0标准公之于众是因为该标准目前还不成熟,如果将一个并不成熟的标准用在产品设计上,在产品被消费者购买以后一定会引起他们的不满,英特尔一直以来都避免此类情况的发生,一旦该标准成熟了,英特尔一定会将其对外公布。” 如果英特尔认为AMD和NVIDIA会坐以待毙那它就大错特错了,AMD和NVIDIA表示他们将联合一些其他厂商开发自己的另一套USB 3.0标准。AMD方面称:“我们被迫需要开发第二套规范。”该规范预计将和英特尔标准同期推出,并“真正开放”。据悉,几家厂商关于此规范的首次会议将于下周召开。据NVIDIA方面的消息来源称:“我们迫切希望这一规范能够实现产品化。” 英特尔方面称总线控制器设计还未定案,一旦确定他们就会公布。现在其他厂商xx可以自行开发控制器设计 方案,只不过这些厂商习惯了坐享其成而已。而AMD和NVIDIA方面的说法是,英特尔早已完成设计,现在已经在开发实际芯片了,他们是在故意拖延其他厂商的时间。 如果{zh1}出现两套USB 3.0标准,受害的{zh1}将是消费者,美国xx贸易委员会在上周表示它将会对英特尔是否依靠其市场垄断地位而破坏自由竞争进行调查。 Intel日前在旧金山IDF 2008上展示了SuperSpeed USB 3.0技术,并{dy}次亮出了真正的传输速度,已经超过300MB/s。 USB 3.0的理论{zd0}速度是USB 2.0 High-Speed的十倍,也就是600MB/s,Intel就宣称借助它可以在60-70秒钟内传输一部27GB的高清电影。当然了,受制于各种因素,实际传输速度会比这低很多,但也足以远胜USB 2.0。 Intel在现场使用了来自Ellisys的一台USB测试分析仪器,可以监测信号完整性,同时显示USB 3.0原型平台的速度达到了307MB/s,将USB 2.0远远甩在身后,足以满足当今大容量硬盘和闪存卡的数据存储要求,特别是风头正劲的固态硬盘。 Intel曾在日前发布了{dy}份USB 3.0主控制器规范“xHCI”(扩展主控制器界面),但完整的USB 3.0标准规范还需要一段时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