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家过年

    我们三家儿子在幼儿园里是同班,六个家长就有了聚在一起的理由。双休日,节假日,有机会的时候,大家就约好了,带着孩子一起出去兜兜风。现在孩子不缺玩具,缺少的是玩伴。

    刚开始的时候,孩子在一起撒欢儿,妈妈们的话题都围着孩子转,爸爸们就一起谈谈工作。因为都是所谓的新苏州人,有很多的共同语言。大家越聚越多,轮流做东,话题也逐渐宽泛起来。随着春节的临近,元旦聚会的主题,自然而然地就转到了过年的问题上。

    说一千,道一万,舍不下年三十那顿饭。刚工作那会儿,不好意思请假,大年三十人家都忙活过节去了,咱坚守岗位,赶年三十晚上的火车也要回去。那时候单身,活得潇洒,一人吃饱了,全家饿不着。孩子出生后,回家过年还是赶火车。怕挤着孩子,一家几口还是赶三十晚上的火车,年初一到哥哥家吃中午饭。后来觉得乘火车太辛苦,就改坐汽车。其实我们三家的父母都在苏州,不同的是,两家是孩子的爷爷奶奶,一家是孩子的外公外婆而已。现在,我们三家中有两家买了汽车,另外一家买了新房子。按道理说,回家过年的条件更成熟了,但故乡即是他乡,回去过年的心倒有点淡了。讨论过年的话题时,回不回去简直就像情债一样,而不是一个人或者两家人的事情了。

    我们说起了故乡里喝年酒的习俗。在老家农村,正月里是一年四季中消费最多,干活最少的时段,幸福指数{zg}。搁以前,说正月是泡在酒缸里的这句话,我敢说十有八九赞同。基本上从初一喝到正月十五,天天不闲着。你接闺女,我请女婿,平日里难得聚到一起的三朋四友,赶上这会儿都请到家里;平时没时间走上一走的的亲戚,一定要过去拜访拜访。像姑爷这样的贵客上门,丈人一家要忙活上几天,还要邀请本族德高望重的人来作陪。往往都是春节前都约定好了,否则到时候根本找不到人,早给人家给请走了。大家大碗喝酒,大块吃肉,从中午喝到太阳偏西,大家谈谈国运年成,说说家长里短,连饱嗝里都溢满了酒气。间或有一二喝多了混闹的,大家也都好脾气地予以谅解。虽然近年也在移风易俗,喝年酒之盛比以前略减,但是只要坐上八仙桌,端起来{dy}杯酒,想不喝酒真是难上加难。倘若不端杯,不喝酒,可是面对一桌老少,不把自己灌醉{jd1}显得不够真诚。

    不管有钱没钱,都要回家过年。我说起喝酒的习惯,无非是想给自己找个不回去的理由。但是在网上遇到同学,开口{dy}句话就是,过年回吗。给哥打电话,他说,过年不回家,待在那里干嘛?哪里是家?有人说母亲在哪里,家就在哪里。母亲一直和我住在一起,可我用这个理由来搪塞时,在妻子那里就显得牵强。三家讨论下来的{zh1}结果,一家必回,一家不回,我们家待定。

    套用一句时髦的话来说,咱吃的不是饭,喝的不是酒,是亲情。

已投稿到:
郑重声明:资讯 【回家过年】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