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的几种授课模式--芳香生物

                                      

初中生物教学中
开展探究性学习的几种授课模式
广东省中山市教师进修学校    陈少芳
在新一轮国家基础教育改革中,生物学课程标准遵循的课程理念是:"面向全体初中学生,提高生物科学素养,倡导探究性学习"[1]。其中一个重要而具体的目标就是要倡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探究式学习,让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发展个性,开发潜能,培养和提高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课程标准中把科学探究列为内容标准的xx主题的{dy}主题,就是要求我们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予以贯彻。然而,探究性学习在我国毕竟处于探索阶段,如何根据教材的内容、学生的实际很好的设计课堂,开展探究性学习,这是当前全体教师急需交流讨论的问题。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研究室任长松老师《探究性学习:18条原则》中其中一条就是:"应强调探究性学习的多样化设计模式"[2]
过去一年,本人任教于课改试验区中山市小榄镇的一所农村中学,经过一年初中生物新教材的教学摸索,本人根据学习内容的不同,结合学生的实际,把开展探究性学习的授课模式总结为三种:实验探究课、理论学习探究课和实践活动探究课,写出来与大家交流一下体会:
1        实验探究课
实验探究课就是指有学生动手实验的课堂,它融知识传授、技能训练和科研能力培养于一体。
1.1 授课步骤:情景创设→发现问题→提出假设→设计实验方案→实验探究→分析归纳总结→表达与交流→进一步探究。
1.2 课例:《鉴定骨的成分》,如下表:

教学步骤
教师行为
学生行为
情景创设
出示猪的长骨、肋骨和鱼的肋骨。
感知骨的特性:硬度和弹性
发现问题
 
骨为什么有硬度和弹性?
提出假设
提示:物质的特性与其结构、成分有关。
骨中含有有机物和无机物。
设计实验方案
引导
设计并交流,定出实验方案。(有多种方案)
实验探究
巡视、指导实验
分组进行实验
分析归纳总结
 
小组内分析实验结果,归纳总结出实验结论
表达与交流
适时点拨
全班汇报交流,分析错误,得出正确结论。
进一步探究
创设新情景,产生新冲突:为什么老人的骨易骨折?小孩的骨柔韧,可作不同的杂技动作表演?
骨中有机物和无机物的含量有一定的组成比例吗?设计新的实验方案,展开新的探究实验。(称量、计算有机物、无机物的含量比例)
1.3 注意问题:
(1)做好实验前的材料准备。实验材料准备是一项复杂、费时的工作,特别是在实验员没有配备或配备不足的情况下,这就要求教师首先要具备"奉献"的敬业精神,此外,还要提倡实验的低成本和简单易行,换用其他用具,如平时收集矿泉水瓶、易拉罐等用作实验材料。发动学生以小组或个人的方式参与筹备实验,如采集植物标本、挖蚯蚓、找鼠妇、买鲫鱼和分发实验材料等。
(2)组织好学生分组实验。分组实验组织的好坏,是实验成败的关键。组织的好则有利于学生的分工合作、互相帮助,反之,则会造就"消极被动偷懒讲小话"的学生。我在教学中的做法是:固定4-6人的小组组成名单,设小组长,小组成员轮流承担操作员、记录员、汇报员等角色;任命4-6名基础知识扎实、动手能力强的学生为小老师,协助教师指导各小组进行实验;开展过程性评价,每节课结束后,从纪律表现、实验完成情况、完成效果等方面对每位学生的表现由本人、小组长和教师进行评价,及时的评价能发现并表扬起模范作用的小组、个人,对全体学生都起了鼓励促进作用。
(3)给学生探究与讨论的时间要合理,表达与交流的时间要充分。探究实验要求有充足的时间让学生真正去体验探究的过程,否则,"探究"就会变得肤浅、流于形式。但要求充足的时间并不是越多越好,因为初中生的注意力仍不稳定,容易分散,我的做法是:把探究实验分段进行,每段解决探究中的几个问题,一步步完成探究任务,一般每步的时间不宜超过10分钟,否则就变成了"玩实验"[3]。此外,给学生交流讨论的时间也要充分,要保证让学生探究活动的结论在班上宣讲,这样,既使每一个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也做到了全班资源共享,培养了他们听取别人意见并进行判断概括的能力。
(4)把握好每个探究实验的侧重点。教师指导学生探究,应着眼于学生"基本科学素养"的提高,掌握好各个探究实验要求达到的侧重点,如有的要求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有的重在数据的收集、整理和解读,有的重在设计合理的实验装置,控制变量和设计对照实验[1],而不必追求象科学家那样的科学探究水平。
2        理论学习探究课
理论学习探究课主要是指进行生物学原理学习的课堂,学生通过资料分析、观察与思考、提出问题、解答问题等科学探究活动主动参与获取知识的过程。
2.1 授课步骤:创设情景→提出问题→分析讨论→得出结论→验证结论。简明的,可以把该类课堂概括为三步曲:"你所知道的?"、"你想知道的?"和"会是怎么样?"。
2.2 课例:《青春期》,如下表:
 
教学步骤
教师行为
学生行为
创设情景
以文段《她吓呆了》和《我是不是爱上了她》描述的青春期常见生理(月经)和心理(暗恋)问题引入
很感兴趣,好奇心和求知欲被激发
提出问题
青春期的身体和心理上的变化,你知道的有那些?你还想知道那些问题?有那些疑惑?
学生分小组讨论后,以口头或纸条的形式(因为有些问题学生不好意思口头讲)提出问题
分析讨论
出示图片、文字、案例等资料引导学生分析。
根据资料讨论、分析、类比
得出结论
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出青春期的身体变化以及心理变化和卫生。
验证结论
有过类似的经历吗?可否讲出来与大家交流一下体会?
交流发生在自己身上的、青春期带来的生理与心理方面的故事(形式由组内交流到全班交流)
    

2.3 注意问题:
   (1)辨证处理好学生自主与教师主导的关系。理论学习探究课给了学生广阔的主动讨论学习空间,这就要求教师要充当激发、指导和鼓励学生展开探究的角色。以《青春期》一课为例,教师应重点引导学生自主活动的重点是什么?(是青春期的身体心理变化和由此带来的困惑)何时需要提供背景材料和有关信息?何时需要传授相应的准备性知识?(学生体检记录卡、成长曲线、月经、遗精等文字资料、案例分析等要适时提供)鼓励学生大胆讨论、交流后,教师何时应该介入?(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学生能解决的让他们相互解决)等细节教师都应该有充分的准备。
   (2)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充分地倾听学生。在理论学习探究课中,学xx表自我言论的时间较多,这就要求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做到充分倾听。李政涛先生"倾听着的教育"指出:"倾听受教育者的叙说是教师的道德责任"。教师要重视学生自己对各种现象的理解,倾听他们的想法,洞察他们想法的由来,并鼓励学生相互交流和质疑,彼此丰富和调整自己的理解[4]。如在《青春期》一课中,本人就让学生采取了口头与书面两种表达方式;在《流动的组织――血液》一节教学中,学生会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诸如什么叫白血病?红细胞为什么无核?xx时为什么在不同的部位采血?等等许多问题,老师要耐心倾听,有些学生可以自己解答的,让他们自己解答,不能解答的,老师给予点拨。
   (3)正确面对学生现有水平,保护学生好奇心。在理论学习探究课中,出于好奇心,学生往往会提出五花八门的问题,即使学生的观点会有错漏粗疏、不够深刻(如"接吻会有BB吗?";"为什么女生不长胡子?"),但这些问题都是学生在原始知识水平基础上经过思考探索的有根有据的观点,是他们对世界再认识的起点,教师应正确面对,切不可把学生好奇心这枝创造性思维的待放之葩扼杀在襁褓中。
3        实践活动探究课。
实践活动探究课主要是指学生在课外通过参观调查、收集资料完成学习任务。其活动形式主要有:野外考察、参观调查、小制作、主题活动(如演讲、辩论、表演、宣传板报、制作网页等)。
3.1 授课步骤:提出问题→收集资料→整理归纳→得出结论→汇报交流。
3.2 课例:我在教学中的做法是:在课堂上明确探究的方向和范围,学生按探究小组分工合作展开课外探究,收集资料,并以小组或个人为单位完成实验报告,汇报交流(方式主要有课堂交流、出墙报、办展览和校园广播等)。开展的实践活动主要有:"爱我家园"征文比赛、抗击"非典"手抄报、叶脉书签小制作、吸烟xx现状与危害调查、艾滋病小常识、有关糖尿病的调查、小榄镇水质污染与防治现状调查、罗氏沼虾虾苗孵化过程观察日记(学校附近有虾苗场)以及到小榄园林绿化种植区参观调查等。
3.3 注意问题
   (1)探究的问题要求是学生感兴趣的问题,要面向生活,面向社会。"问题"往往被视为探究性学习的核心[5],"问题"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它是否是学生感兴趣的、对学生有意义、有针对性的,而且它们又是学生能够用通过观察和可靠的渠道获得的科学知识来解决的。如抗击"非典"手抄报、吸烟xx现状与危害调查、艾滋病小常识等都是学生很感兴趣的问题;小榄镇水质污染与防治现状调查、罗氏沼虾虾苗孵化过程观察日记等活动则很好的加强了学生的科学、技术与社会(STS)教育。
(2)适当指导学生收集资料的途径和方法。教学中发现,学生在收集资料这方面的能力还是比较薄弱的,教师应给予适当的帮助。如要求学生使用网络学习时,教师可给学生提供搜索引擎(如、www.baidu.com)和参考网站(如优异研究院()等,在网上选择探究课题,申请指导老师,利用网络开展探究学习)[5];要求学生写观察记录时,教师可适当指导他们如何记录;要求他们制作叶脉书签时,教师则要在制作器材上给予一定的协助等等,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学生顺利的完成探究内容。
3)组织好汇报与交流。实践活动探究通常是在课外完成,为了保证探究主题的深化,它更需要及时的汇报与交流。汇报时,要注意方式的灵活多样化,除了一般的课堂讨论交流外,还可出墙报、办展览,在校报登载、在校园广播。有条件的还可举办小型报告会,向家长、校友、学校来宾展示并通过摄影、摄像使报告更生动或制作网页在校园上交流。此外,交流还可要求每位同学写出读(听)后感,读(听)后感还可进一步交流。如以制作网页在校园网上交流的,教师可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见解。
以上是本人在开展初中生物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的一些教学体会。但是,正所谓"教无定法",探究性学习还应有其他的设计模式,如从自主获取得信息的现成程度分,探究性学习可分为接受式探究和发现式探究[2]。但无论是那一种模式,探究式教学过程基本上分为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两个阶段,而由于各种问题的来源和性质不同,提出和检验假设的途径和方式也必然各不相同。教学中,无论我们采取那一种模式,都应从教材内容和学生水平出发,因时因地制宜,否则,就会使教学过程呈现出类似传统教学模式那样的呆板、形式化、机械和肤浅等弊端,学生也会逐渐产生一种逆反的学习心理。
参考文献:
[1] 朱正威,赵占良.致使用新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人教版)的教师.《试教通讯(生物
专辑)》,2001(1):7.
[2] 任长松.新课程学习方式的变革.人民教育出版社,北京,2003,7:41.
[3] 张思专.生物探究性学习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
[4] 任长松.新课程学习方式的变革.人民教育出版社,北京,2003,7:49.
[5] "科学探究性学习的理论与实验研究"课题组.探究性学习:含义、特征及核心要素.教育研究.http://www.edu.cn/20020107/3016500_1.shtml.

注:本文已被《中学生物教学》录用,并拟定在2005年1、2期刊出。
 
 


- 作者: 2004年12月17日, 星期五 09:25

郑重声明:资讯 【初中生物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的几种授课模式--芳香生物】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