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探究“猫眼”的原理

引用 探究“猫眼”的原理

2010-03-29 22:50:07 阅读6 评论0 字号:

 

引用


 

一、问题提出

几何光学在高考中已经弱化,几何光学的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却非常普遍。如:近视眼镜、远视眼镜、照相机、望远镜、门镜(又称猫眼)等随处可见。上述光学器具只有“猫眼”经常使用却未见介绍。那么“猫眼”的特点是什么?“猫眼”与照相机、望远镜、显微镜有什么区别?“猫眼”由几个透镜组成?“猫眼”的物镜和目镜各是什么透镜?“猫眼”的物镜、目镜的焦距应满足什么要求?等等正是需要探究的课题。

二、自主学习

1.自学及实验研究透镜成像规律。

2.了解照相机、显微镜、望远镜的原理。

3.了解眼睛的构造及功能(知道远点、近点和明视距离)

4.从家门上观察并使用“猫眼”找感受。

三、探索研究

1.使用望远镜、显微镜、“猫眼”观察景物,对结果进行比较。

从使用望远镜可知:从目镜观察景物,把景物拉得较近看得更清楚。从物镜观察景物,把近景拉到较远处能看清楚。两种情况看见的都是景物的正立的虚像。

从使用显微镜可知:从目镜观察景物,能把微小景物放大。从物镜观景物,不能看清楚景物。而能看见的是微小景物的倒立的虚像。

从使用“猫眼”可知:人在室外眼睛无论靠近还是远离“猫眼”都看不清室内景物,人在室内眼睛靠近还是远离“猫眼”都能清楚地看见室外的人和景物,且眼睛靠近“猫眼”观察景物效果更好。看见的是景物的正立的虚像,像比景物略小。

通过使用比较得结论:“猫眼”显然不同于望远镜。“猫眼”也不同于显微镜,“猫眼”不能把物体放大,显微镜的长度约30cm,“猫眼”的长度约3cm

2.探讨从显微镜、“猫眼”的物镜观察景物而不能看清景物的原因。

由光路可逆和透镜成像规律可知,景物经目镜、物镜也能成像,为什么通过物镜不能看清景物的像?由“自主学习3”可知,人能不能看清一个景物(或一个景物所成的像)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该景物(或像)是否在人眼的明视距离内;二是有没有足够的光能进入人眼。

由此可知:从显微镜、“猫眼”的物镜观察景物而不能看清景物,是因为通过透镜所成的像不在明视距离内(小于明视距离)。如果保证像在明视距离内,则没有足够的光能进入人眼。

3.探究“猫眼”的构造

“猫眼”同望远镜、显微镜一样,都是由物镜和目镜组成。由“自主学习2”可知:望远镜是由两个凸透镜组成,物镜焦距较长,目镜焦距较短;显微镜也是由两个凸透镜组成,物镜焦距很短,目镜焦距较长。“猫眼”不可能是由两个凸透镜组成,因为门的厚度约为4cm,物镜和目镜的距离约为3cm,这也决定了物镜和目镜的焦距不可能较长,否则就不能满足“猫眼”的要求效果,那么“猫眼”的构造究竟是怎样的呢?

 

(1)“猫眼”由两个凹透镜组成能否满足要求

由成像规律可知,景物经物镜(凹透镜)成缩小正立的虚像,此虚像经目镜(凹透镜)再成缩小的正立的虚像,最终的虚像到眼睛的距离小于明视距离,而“猫眼”的孔经仅lcm左右,加之凹透镜发散的缘故,进入人眼的光也很微弱,即不能看清景物,其光路图如图1(景物AB离物镜较远未画出)

因此,“猫眼”不是由两个凹透镜组成。

(2)“猫眼”由一个凸透镜和一个凹透镜组成能否满足要求。

A.物镜是凸透镜、目镜是凹透镜的情况

由透镜成像规律可知,景物(离门1~2m)经物镜(凸透镜)成缩小倒立的实像,此像作为目镜(凹透镜)的虚物再成缩小的虚像,如人眼靠近目镜(凹透镜)观察,这个距离比明视距离小得多,是无法看清的。如果人远离目镜(凹透镜)观察,则景物的成像光线进入人眼睛太少,而且视角也很小,同样无法看清,光路图如图2所示。

由此得出结论,用凸透镜作物镜、凹透镜作目镜是不能满足要求的。但也同时给我们启示,它正好满足室外不能看清室内景物的要求。

B.物镜是凹透镜,目镜是凸透镜的情况

由透镜成像规律可知,景物(离门1~2m)经物镜成缩小的正立的虚像。

a.若此虚像在目镜的1倍焦距之外,此虚像作为目镜的虚物再成倒立的实像。光路图如图3

 

这也不能满足要求。

b.若景物经物镜成的虚像,在目镜的1倍焦距之内,此虚像作为目镜的虚物再成放大正立的虚像,则能满足要求,光路图如图4

综上所述,“猫眼”是由一个凹透镜和一个凸透镜组成,物镜是凹透镜,目镜是凸透镜,但物镜的焦距较短,目镜的焦距离较长,且目镜的焦距应等于或大于物镜与目镜的距离(猫眼的长度)和目镜的焦距之和。实际猫眼也正是如此。

四、课后启示

该课题历时半学期(每周1课时),其间包括动员,选择课题,查阅资料(上图书馆、上网),动手实验,现场观察和使用,小组讨论,分析研究,{zh1}形成结论。如果单就知识传授,也用不了这么长的时间就会搞清楚。是不是小题大做,事倍功半,劳命伤财呢?回答是否定的。

通过研究性学习给予我们如下启示:研究性学习可以培养学生乐于探究、努力求知的主动精神,可以培养学生收集信息与处理信息的能力,可以提高综合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发展与人合作的团队精神,可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可以发展学生的社会责任心和使命感,可以让学生获得亲身参与科研的情感和体验等,研究性学习大有必要。

 

 

<#--{zx1}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相关日志--> <#--推荐日志-->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郑重声明:资讯 【引用探究“猫眼”的原理】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