迈克耳逊和他的以太漂移实验连载(三)

    迈克耳逊以太漂移实验

    十九世纪是科学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世纪,那时经典物理学已经发展成为一个成熟的学科。1865年麦克斯韦提出了电磁场理论,1888年德国物理学家赫兹用实验证实了电磁波的存在,电磁理论的出现把电、磁、光现象统一了起来,经典物理学已经达到了顶峰,就剩下“以太”这个宇宙间传递各种场、波、力的媒质还没有找到,如果以太被证明存在之后,物理学的大厦将xx竣工。

    在十九世纪的时候,所有科学家们都认为宇宙空间中应该充满着一种神奇的物质叫以太,以太还可以分成光以太、电磁以太、引力以太,还有以太的数学理论等等,所有一切都可以与以太联系起来,在当时以太简直成了科学的同义语,所以人们也称十九世纪为以太世纪。当然,那时人们根据波动理论的传输的需要,所以也相信:无论电磁理论、以及光和引力的传递都必须有媒质----以太来支持,这个不动的以太也正好作为牛顿提到的{jd1}空间和{jd1}运动的参照物。但是,必竟以太是人们头脑中想象出来的,还没有经过实验来证实,如果谁能证明以太的存在,那么就等于亲手砌上物理学大厦的{zh1}一块砖,那将是对物理学做出何等的贡献,验证以太存在的实验自然成为人们瞩目的目标。由于迈克耳逊的专业和他在光速测量技术和测量方法上做出的{zy1}成就,使得证实以太存在的判决性实验历史性的落在他的身上,于是他动手准备寻找光以太这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实验。

    既然认为宇宙中充满了以太,那么我们怎么样才能测试到以太的存在呢?我们都有现实中的经验,当我们无风的天气中开车的时候,就应该有风迎面吹来,而车一停止风就没有了。由此可以类比推理,当地球在{jd1}静止的以太中以30km/s的速度运动时,也应该感觉到“以太风”的吹拂,如果在我们地球上,以不动的坐标系来观察以太的时候,那么就应该感觉到以太在漂移。所以寻找以太是否存在的关键是能否找到以太的漂移的证据,用什么实验方法寻找和证明以太的存在呢?多少科学家们冥思苦想。

    当时对以太的存在的问题,也像现在的相对论一样得到了科学界的“公认”,存在是肯定的!不同的观点在于地球的运动对以太有不同程度的曳引,但是只要不是xx{jd1}的曳引,只要有小小的差异,就应该能被测试出来。经过研究和比较,迈克耳逊巧妙地设计了一个灵敏度非常高的光干涉仪,他将一束光源用分光镜分成两束光,让其中一束沿着以太风的方向往复照射,而另一束光则沿以太风运动方向折射90o,横向走过相同的距离后,再与{dy}束光进行干涉,只要地球与以太有微小的相对运动,就能使两束光产生干涉条纹。

    实际上,迈克耳逊曾经前后分两次进行了实验。{dy}次在1881年,迈克耳逊在德国留学的时候为了寻找以太漂移,曾经在波茨坦天体物理观测站进行了一次实验,实验的结果已经显示了以太漂移并不存在。由于当时的干涉仪的精度不高、实验环境较差,以及实验数据的计算存在着错误,或者是以太的曳引系数偏大等等,实验的结果遭到了一些人的怀疑。所以迈克耳逊对仪器设备进行了改造,几年后他又第二次进行了实验,人们所说的xx的以太漂移实验就是指第二次实验。

    1887年,迈克耳逊重新改进了干涉仪,相约xx的科学家爱德华·莫罗,7月间在克利夫兰又进行了寻找光以太的实验。在实验环境和实验方法方面迈克耳逊和莫罗都做了大量的改进,采用水银浮力的石头平台、加大了折射的路径数以提高精度、采用旋转测量回路补偿法、补偿了不同方向的测试误差等等。本来以太漂移实验的目的是想通过实验来证明以太风的存在,从而结束长期以来人们对以太的争论。但是出乎意料的是:实验结果两束光干涉条纹仍然为0值(<0.07),这只能说明光以太并不存在。这个意外的结果让迈克耳逊和莫罗大惑不解,所以在以后的数月的时间里,尽管在不同的条件下反复的实验,实验结果明确无误的告诉迈克耳逊以太风并不存在。实验是验证一个理论正确与否的{zh0}方法,迈克耳逊是一个严肃的科学家,尊重实验结果、尊重科学,于是迈克耳逊宣布寻找光以太的实验失败了。

    但是以太论者不甘心失败,也愿意退出那个辉煌的以太时代。荷兰物理学家洛仑兹是一个以太论的支持者,他固执地认为以太存在是无疑的,以太的存在应该使得两束光产生时间差而出现干涉条纹。然而实验结果却没有测试出来干涉条纹,那一定是因为别的什么原因影响了测试结果,这个时间差被什么东西给掩盖住而看不出来呢?洛仑兹开动大脑,他想只有一种情况下可能发生,那就是沿着地球相对以太运动方向上的长度发生缩短,也只有在这种情况下两束光产生时间差为0值。如果存在着长度缩短的现象,那么就必定有一个长度缩短的比例因子β,这个比例因子保证满足物体在光速运动时长度收缩为0,所以洛仑兹在1892年提出了物体的长度收缩假设。

    按照物体沿着运动的方向长度收缩的假设,那么运动着的物体的密度就应该在运动的不同的方向上存在着差异,在1902至1904年间,瑞利、特劳顿和诺布尔、布雷斯等人用不同的实验方法均没有发现因为上述假设产生的效应。尽管洛伦兹提出的假设如此大胆、新颖、超越现实,但是没有实验的验证就不能得到科学家们的支持。

    物体长度收缩,还意味着物体沿着运动方向上被压缩,在达到光速的时候物体能被压缩为0,这与人们的心智也是格格不入的。物体的压缩需要力,把物体压缩的越小,需要的力就越大,把物体压缩为0则需要无穷大的力。这个力是应该是双向来的合力,否则物体不能被压扁,而是向某一个方向加速运动,可是匀速运动中物体能从哪里获得到的这个双向的力呢?脑袋撞墙可以撞扁,运动的速度快了脑袋也可以被撞扁吗?这样岂不是有生命的东西都不可以高速运动了?洛仑兹提出的物体的长度收缩假设有什么理由让人们相信呢?难怪物体长度收缩假设在当时被科学家们嗤之以鼻。

已投稿到:
郑重声明:资讯 【迈克耳逊和他的以太漂移实验连载(三)】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