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t卡座的音乐味探源(二)_weidong_新浪博客

文章图片转自"卡座论坛",作者acdc2000(即国内xx录音师马宁先生)

 

 zt卡座的音乐味探源(二)

   

毫无疑问,相对其他的记录媒体,卡座的声音容易让人听着舒服,这也就是所谓“音乐味”的说法来源。很多朋友都喜欢听卡座录制的音乐。那么卡座的音乐味究竟来自何处呢?以本人玩卡座的经验和分析,卡座的音乐味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

 

(1)    高电平高频信号的衰减:因为卡带的低带速,所以高频的饱和磁平甚低,因此高频的电平大不了,但小电平就可以维持平滑。例如很多卡座即使用上金属带,在0dB的频响上限也只不过14kHz左右,但在-20dB就可以轻易达到20kHz。所以,卡座基本是缺乏高电平的高频信号的,这样听起来就不会刺耳,也不觉得累。但必须注意的是,卡座的特点是只衰减了高电平的高频,而不是衰减所有的高频,中低电平的高频信号并不会受到明显的影响。因此,卡座播放的音乐仍然是有着纤细清澈的高音,但不会抢耳,不会太超前。

 

(2)    三次谐波失真:磁带的录音磁平超过了磁滞曲线的线性部分之后就开始进入饱和段。磁带饱和后的失真就开始急剧增加,但其失真的谐波成分以三次谐波为主。三次谐波属和谐音程(家里有钢琴的可以试试同时按下小字1组和小字3组的C听听动静就知道了),给人和谐,丰满的感觉。而二次谐波失真则给人难受的听感。所以,当卡座出现失真的时候,其声音却毫不难听,甚至充满音乐味。当然物极必反,磁平高过一定程度进入限幅阶段的时候,各种谐波都会跑出来,声音就会很难听了。

 

(3)    调制失真:磁带在记录一个恒定信号的过程中,由于磁带的行走过程存在抖晃,会对原信号产生寄生调频。由于磁带涂层厚度和磁粉材料颗粒分布的随机性,会对原信号产生寄生调幅。这二者都会使原先记录的单一频率成分的音频信号产生新的频率成分组合,使信号产生边带,表现在声音上就是原来单纯孤立的音频变成丰富宽厚的声音(这部分本人之前曾经有贴子做过详细论述),见=

 

(4)    磁带复印效应:磁带被磁化只后带有磁性,这剩磁可以进一步对其他磁性物质产生磁化作用。磁带因为带基很薄而且剩磁甚强,因此当紧密卷绕之后,就会将磁性感染到相邻的磁带部分。在以前电台广播中,预录的语言节目中很容易听出来类似回音的效果,这就是复印效应。复印效应与录音电平,频率,带基厚度,卷带力矩,环境温度,环境湿度和保存时间都有关。尤其是保存时间方面,很多时候刚录完的节目卷带多次都xx听不见复印,但保存时间一长,复印效应就变得相当显著。复印效应以db表示,有时候可以达到-60dB以上,也就是比噪音要强。复印的结果是将此时此刻之前和之后时间段的音乐都叠加在目前的声音上,令声音产生“余韵绕梁,三日不绝”的效果,产生丰满的回响。注意,开盘机和LP唱片都存在复印效应,其中开盘机的复印效应与卡座类似,但因为磁带转速不同,所以复印周期不同。而LP的复印来源有二部分,一部分是其开盘母带,另外一部分是模拟唱片固有的相邻声槽的串扰。必须注意,复印效应不是一次性的,而是多次性递减的。也就是说,“嘟”的一声信号,会在磁带上它自己的前面和后面分别都留下一系列递减的“嘟”声,并非只是一下子。

 

zt卡座的音乐味探源(二)

 

以上四个因素,尤其前三个是卡座特有或者表现比较突出的因素。开盘机则主要以(2)(4)为主。4个因素都与模拟磁性记录的特征有关。与电路设计,电子元器件的关联不很大。电子元器件(例如运放)虽然影响卡座的音色,但并非卡座音乐味的主要来源。

已投稿到:
郑重声明:资讯 【zt卡座的音乐味探源(二)_weidong_新浪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