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老子讲道--去彼取此_阳光的毯子_新浪博客

五色,                                   五种颜色(青,赤,黄,白,黑),

令人目盲;                               能够令人目不明;

五音,                                   五种声音(宫,商,角,徵,羽),

令人耳聋;                               能够令人耳不聪;

五味,                                   五种滋味(酸,苦,甘,辛,咸),

令人口爽;                               能够令人口受伤;

驰骋田猎,                               驾车驱马去田猎,

令人心发狂;                             能够令人心狂躁;

难得之货,                               稀少的物品,

令人行妨.                               能够令人行为越轨.

是以                                    所以,

圣人为腹不为目,                         圣人只求吃饱肚子而不求看着好看,

故去彼存此.                             所以摈弃后者而保存前者.

 

 

夕阳如血,彩霞却越发璀璨.

老子环顾众人,缓声道:

有和无之间的关系,是宇宙万物之间种种因果关系的根本.诸位想想,宇宙万物,除了人类之外,任何生物的存在,都仅仅是享受着"无",却决不霸占着"有",只有人类每每忽视了"无"而竭力要霸占一切"有".人类的做法.不仅损害了宇宙万物之间的和谐共处,而且破坏了自身的和谐.其实,所有的一切,哪里是能够霸占的呢?说着,老子手指着头上的彩霞向众人说道: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田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

 

诸位看这天上的晚霞,该是何等的辉煌灿烂!它们现在岂不是占有了这整个天空?但诸位知道,过不了多大一会儿,这些晚霞根本用不着任何其他力量的逼迫就会自行散去,甚至连一点痕迹都不会留下,天空则仍然是天空,一切晚霞,乌云,风暴,雷雨都不会留下,长久存在.由此可见,事物应该有主体和客体之区别,这天空,这大地,这高山,这流水,这道路,它们都是存在的主体,而飞翔在天空上的鸟,坐落在大地上的物,隐藏在高山里的兽以及行走在道路上的人类,都应该是客体.所有客体的存在,都无疑是依附于主体之上,但客体有时往往反客为主,反而对主体进行占有,这当然是本末倒置的事情.事实上,所谓占有其实只不过是一种现象,而且是一种客体自己并不觉察的假象.以晚霞的占有天空为例,从物体的本质说,它们确实有过了这样一次或无数次占有主体的表现,但从万物的存在来说,它们的灿烂除了提供了一时的景观之外,什么实际价值都没有.所以,一切令人看起来眼花缭乱的景观,听起来悦耳的声音,吃起来爽口的食物,都足以令人对假象产生出一些极端错误的看法,他们使人眼花,耳聋,口爽.

 

以上谈的是宏观的主客体关系,落实到具体事物上,也仍然有主客体关系存在.比如飞鸟的主体是鸟的身体,老虎的主体是虎的身体,人类的主体自然亦是自己的身体,因为物的存在与否就在于这个身体是否存在而不在于其他.如果我们看到一只飞鸟为了爱护它的羽毛而不惜到汹涌激流中去进行盥洗,就知道这只鸟已经犯了舍本求末的毛病,它迟早要为此付出惨重代价.同样,人类如果为了爱护自己的身体,而刻意打扮得花枝招展,刻意追求口,眼,耳,鼻等感官上的享乐,而悍然置自己身体于不顾,甚至为此而赴汤蹈火,这种行为究竟是否算爱xx体?

 

人类骑马打猎这件事情,本身不但没有任何娱乐的成分,甚至对生命会有伤害,但人们一旦骑着骏马,手执利器,驰骋在山林和原野之中,心灵就会进入到一片狂热之中,再也无法收拢得住.同样,人们对于一些紧俏物质的追求也是这样,尽管这些物质对于每个人的实际生活并没有太多的影响,但却能够使人们的行动受到它的重要影响,为了获得这些东西,人们的行为往往失去常规.

 

儒生问道:

五色,五音,五味这些东西,确实大多属于身外之物,但人类之所以为人类,岂不就是因为人类有这些追求吗?如果人类真的如夫子所说,达到了婴儿状态,则人生岂非索然无味?何况圣人始终提倡"衣食足而后知礼仪".不知夫子是否认为,自古圣人的教导都是错的,只有夫子的看法是对的?

 

老子思索片刻,说:

年轻人,老夫不过是一个很平常的老人,虽然有些固执已见却并不是一条疯狗,只会到处咬人.你所说的圣人之言,其中有许多很好的道理,老夫也是极表赞成的,但也有许多我没有亲身体验过的道理`,就不敢盲目赞成.当然,没有人可以不吃饭,老夫虽然可以千日思考却不能一日不食,类似这样的认识是所有人都能明了的事情,用不着做为一种大道理进行专门探讨,何况是圣人.你所说的圣人之言,可以算是天下之通理,老夫说的却是天下之通理,但只有特殊者才可以习天下之至理.至于自古圣人的教导是否正确?则亦应视个人之不同而定夺,同样的一样东西,对一些人至关重要热对另外一些人却无关紧要.老夫以为,只要是一名圣者,他的主张都应该有上下两条道,一条是普天下芸芸众生的生存之道,一条则是特立独行者的道路,但无论如何,他总是要摈弃和防止那些与生命和生活武官的欲望之泛滥.

 

           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存此.

 

儒生闻言,有些大惊失色,不禁大声反驳道:

自古的圣人,难道只是为了吃饱肚皮而不计其余了吗?

老子笑道:这一点,汝倒是说的一点不错.圣人也好,贤人也好,他们的{dy}个目标就应该是使自己吃饱了肚皮,而不是饿着肚子去四处奔走,甚至是饿着肚子去追求那些色彩斑斓的东西.事实上,无论什么人,肚皮都是{dy}重要的东西,它支撑着整个身体,所以,它亦应该是人类身体的主体.所有人的生命需求在本质上都差不了多少,贤人也好,君子也好,圣人也好,总应该脚踏实地地解决好自己的肚皮,然后再来宣传自己的主张.否则,即使他自己愿意,也没有人会情愿跟随他去饿肚皮.

 

但是,基本的生活需要与额外的xx追求,则xx是不相干的事情,人们如果在自己的需求之外去追求那些分外的东西,马上就会发现自己的处境xx艰难.真正的圣人实际上首先是为了吃饱肚子,而不是为了满足眼睛的好奇,二者之间在不能并立的时候,就只好去掉那些不切实际的需要.

 

众人一时无言.

 

 

已投稿到:
郑重声明:资讯 【听老子讲道--去彼取此_阳光的毯子_新浪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