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恒织造:被扭曲的上市之路

    

N本报记者 陈惠聪 魏柳菁 陈世国 见习记者 李雅琴

石狮利恒织造印染有限公司(下称利恒织造)债务危机的背后,是一条被扭曲的上市之路。为实现上市,利恒织造在短短两年内释放大量的财务数据,由此导致税赋激增,资金链紧绷,这条紧绷的资金链条,在不期而至的金融危机的冲击下轰然断裂,其遭遇,对正在谋求上市的泉州企业而言,不无警示意义。

错失时机 融资额大缩水

  
如今已经深陷绝境的利恒织造,仅仅不到一年前,还是因xx在韩国证券交易所主板上市中国企业而成为媒体xx的焦点。
 
  2008年12月4日,中国联合科技控股有限公司(下称联合科技)正式在韩国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募资超过1亿人民币,该公司由利恒织造、温州奥昌合成革有限公司与福建华源纤维有限公司联合组成的,其中,奥昌皮革董事长张洪杰为大股东,在联合科技中占据34.7%的股权。
 
  向韩交所发起冲刺的联合科技,其上市历程却遭遇诸多波折。
 
  据熟悉联合科技上市历程的人士透露,早在2007年1月,联合科技就与大宇证券签订券商合约,并在当年8月向韩交所递交了上市申请,按照原定计划,其上市时间为2007年10月末或11月初,但由于上市审查进展不顺利,联合科技的{dy}次冲刺未能成功。
 
  对于上述人士的说法,福建华源纤维有限公司总经理李美玉此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dy}次冲刺联交所未果,是因券商、交易所和会计事务所间由于一个事务性环节衔接没到位,上市一事不得不重头来过所致。
 
  {dy}次冲刺未果之后,2008年年初,又逢韩国总统改选,李明博上台,韩交所的管理层亦因为总统的改选而经历一次“大换血”,这让联合科技几乎失去了在韩上市的信心。“联合科技对赴韩上市也因此一度犹豫。”
 
  去年上半年,韩交所在北京召集企业开会,这次会上,韩交所方面鼓励联合科技恢复在韩上市的进程,这让曾犹豫不决的联合科技再次坚定了赴韩上市的信心。
 
  2008年5月,联合科技向韩交所递交上市申请,按照其第二次冲刺计划,将在当年7月实现在韩上市。此时金融危机已经开始蔓延,世界资本市场陷于低迷,联合科技和券商考虑到发行时可能会出现问题,随后又主动搁浅了上市计划。
 
  主动暂缓上市的联合科技,原本希望资本市场能够好转,但等待他们的却是愈演愈烈的金融危机。时间很快就到12月,这是韩交所原定联合科技上市的{zh1}期限,在这个{zh1}期限的限制下,去年12月4日,联合科技硬着头皮登陆韩交所,成功融资1.3亿元,不过,这一融资额相比2007年7月份,已经大幅缩水2/3。

税赋激增,致现金流断裂
 
  事后的事实证明,就在联合科技为上市来回折腾之时,利恒织造的资金链已经不堪重负。据一知情人士透露,为实现上市,从2007年开始,利恒织造开始释放大量的财务数据,由此导致税赋的激增。“仅2008年上半年国税纳税额就比2007年同比增长超过{bfb}。”
 
  记者获得石狮市政府关于2006年度和2008年度两次对企业发展现金单位表彰的决定证实了上述人士的说法,这两份文件显示,2006年,利恒织造属超400万元之列,至2008年,利恒织造的纳税总额已经跻身石狮市前11名之列,与石狮富贵鸟鞋业发展有限公司同属纳税超过2000万元一档。
 
  不幸的是,就在利恒织造大量释放财务数据的2008年,对于泉州的印染行业而言,并不是一个好年景。知情人士透露,石狮的印染行业在2004年之前曾经历几年的高速扩张,至2004年之后,产能已严重过剩,利润率本就不高,相互之间依靠价格血拼,为维护整个行业的发展,石狮印染行业协会曾多次建立价格同盟,但企业的利润率仍然低得可怜。

在利润率本来就不高的行业现状下,2008上半年,石油价格大幅上涨,作为石油下游产业的印染行业也因此承受巨大的成本压力。“更为要命的是,受金融危机的影响,纺织行业出口减少,对印染的需求也大幅下滑。”
 
  在多重不利因素的压力下,早在去年6月份,利恒织造的债务危机就已初露端倪。百度贴吧去年12月29日的一则帖子显示,至去年12月29日,利恒织造已拖欠工人长达6个月的工资。10月21日,利恒织造的多名员工向记者证实了这则帖子内容的真实性。
 
  据利恒织造多名内部员工介绍,正是因为长达半年未拿到工资,今年年初,眼看年关将至,利恒织造员工与资方之间曾有过一次激烈摩擦。
 
  而在税赋激增带来的压力下,利恒织造苦撑了半年之后,就在联合科技上市的当月,利恒织造全面停产,债务危机正式浮出水面。“利恒织造原本想通过上市所融资金来缓解紧绷的现金链,但一来上市时间一拖再拖,二来上市后的资金迟迟没有到位,资金链终于不堪重负。”
 
  “利恒的运气就是不好,如果早点上市,根本不会陷入资金链断裂的窘境。”知情人士说,利恒织造的资金链在与上市时间的赛跑中败下阵来。

拯救无果,{zh1}一根稻草
 
  在资金链濒临绝境之初,利恒织造并未成为各方抛弃的对象。
 
  据工行石狮支行一熟悉利恒织造债务危机的人士透露,去年12月份利恒织造债务危机浮出水面之后,无论是利恒织造的控股股东联合科技还是官方,都曾一度出手挽救利恒织造。
 
  其中,最为积极的当属联合科技,在三家企业完成整合之后,联合科技内部的三家企业已经成为一个利益共同体,而利恒织造陷入债务危机显然不是联合科技所愿意看到的。据这名工行人士透露,正是这种唇亡齿寒的关系,使得联合科技不得不现身对利恒织造进行救赎。
 
  为了让利恒织造脱离苦海,今年年初,当被利恒织造拖欠了半年工资的工人与资方产生激烈摩擦后,联合科技出来收拾烂摊子。“当时联合科技为农民工支付了600多万的工资,此外还归还了银行2000多万元的xx。”当然,联合科技的救场并非全无条件,据这名工行人士所知,作为联合科技垫付工人工资和银行xx的条件,联合科技的几个股东之间就对利恒织造进行整合一事达成了初步共识。
 
  与此同时,官方也加入了营救利恒织造之列。据上述工行人士透露,今年年初,石狮和泉州两级有关部门都曾出面与银行协调利恒织造xx一事,在政府的协调下,银行方也有意放利恒织造“一马”。
 
  只是,联合科技股东之间就利恒织造整合一事的共识未能开花结果。据上述工行人士透露,当时整合的方案是由大股东收购利恒织造在联合科技中所占的股份,“但因为价钱方面没有谈拢,今年4月,这个方案最终流产,我们也不得不对利恒提起诉讼。”

残局难收,债务去向难题
 
  随着利恒织造债务危机浮出水面,联合科技在韩交所的日子也不好过。在上市不足3个月之时,联合科技就因财务问题被勒令停牌整顿,4月30日,韩国交易所有价证券市场本部更是宣布将对联合科技启动退市程序,理由是公司方面的会计记录不良,未能进行符合国际监查标准要求的监查程序。
 
  被拖累的联合科技开始筹划剥离利恒织造,据韩交所北京代表处代表陈国清介绍,早在今年年初,联合科技就已在酝酿剥离利恒织造一事。
 
  但这个剥离过程是漫长的,直到10月中旬,联合科技才在韩交所发出公告,在这则公告中,联合科技与利恒织造的矛盾已经跃然纸上。公告显示,联合科技要求利恒织造进行损害赔偿,其理由包括私自进行股权交易、在经营中把原股东排除在外,以及财务不透明等多项。
 
  至于利恒织造被剥离后的去向,在这则公告中则未提及。10月25日,联合科技董事长张洪杰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利恒织造的股份已经以100万元的作价卖给了一只阳光基金,“9月份签订的协议,10月份已经完成了股份的交割。”

至此,曾经亲密无间的联合科技下属三企业,终于分崩离析。不过,围绕利恒织造的故事还在继续。在利恒织造被查封的次日,记者来到利恒织造时,立即被一群工人围在中间。据利恒织造的多名工人介绍,利恒织造至今仍欠着工人们4个月的工资,数百工人因此只能逗留在工厂。“到底要不要继续生产,从来没给我一个说法,突然就停工,工资也不发。”
 
  与工人一样,利恒织造的民间xx债权人同样迷茫。利恒内部一自称是债权人庄姓负责人告诉记者,他现在天天睡不着觉,“那么多钱扔在利恒织造飘来飘去。”
 
  而在利恒织造被剥离在联合科技之外后,这些债务的去向,将是一个难题。

□调查点击

利恒织造韩国上市前传
 
  上市前,利恒织造已是石狮市一家颇具实力的印染企业,其2006年的纳税总额为400多万,位列石狮市纳税总额排名前50名。排在其前的印染企业,更是寥寥无几。
 
  记者获得利恒织造工商登记资料显示,利恒织造成立于2003年12月,董事长为王幼昆,主营业务是xx织物面料的织染及后整理加工。利恒织造的公开资料则显示,利恒织造占地86亩,拥有员工超过400人,其中具有中高级技术职称人员100人,总资产达1.5亿元。
 
  成立于2003年的利恒织造,在随后的几年里股权结构曾出现多次变更。2004年5月,利恒织造将投资总额从最初的1000万元增至7000万元,注册资本金则由1000万元增至5500万元。
 
  此后,虽然其间曾有过两次变更,但利恒织造注册资本金总额、投资总额及控股股东就再无出现过变化,直至为整合上市,这一结构才被打破。据一熟悉联合科技上市历程的人士介绍,利恒织造启动上市程序是2006年的事情。
 
  该人士透露,韩国证券交易所于2005年合并主板、创业板和期货市场,并改制为股份公司,同年年底,韩交所允许外国企业通过IPOxxxx并挂牌上市。此后,一些券商就开始在中国寻找符合在韩上市条件的企业,包括王幼昆在内联合科技的几位控股股东,便是从这时开始接触韩交所,并最终做出赴韩上市的决定。
 
  按照韩交所的上市章程,几家企业合并报表后,在短时间内就可实现上市,这给三家企业联合打包上市打开了空间。根据联合科技的上市方案,其{dy}步便是实现利恒织造、华源纤维和奥昌皮革之间的整合。
 
  这一整合工作在2007年2月即宣告完成,当年2月,上述3家公司以联合参股的形式,在香港注册成立联合科技。整合后的联合科技的股权结构在上市后得以披露,根据媒体的公开报道,在联合科技中,除了张洪杰以34.7%的股份成为大股东外,王幼昆占有13.34%的股份。
 
  这次整合的结果是利恒织造的股权全部被装入联合科技的资本篮子中。工商登记资料显示,2007年6月4日,利恒织造的实收注册资本出现第5次变更,在这次变更中,控股股东由香港利恒贸易公司变更为香港联合科技控股有限公司,其实收注册资本金已在当年情人节当天到资。虽然控股股东出现变更,但利恒的组织结构并未出现变动,利恒织造的高管层依然是王氏家族的天下,其中,王幼昆担任董事长,其妻担任副董事长一职。

郑重声明:资讯 【利恒织造:被扭曲的上市之路】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