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弯银月 户撒刀
阿昌族的户撒刀赏心悦目,握之爱不忍释。解放后,阿昌族的制刀技艺在继承的基础上不断发展,生产出品种繁多的刀具。有生产用刀、有生活用刀、有轻巧顺手如一弯银月的镰刀、有锋刃锐利的xx、有狩猎xx阿昌族的户撒刀。
少数阿昌族是云南省众多少数中xx的“刀的”。少数阿昌族打造的各式刀具,工艺独特,质地精良,式样美观,有柔可绕指,剁铁如泥之誉,在省内外久负盛名。能工巧匠们打造的长刀,铁色锃亮,寒光闪闪,刚柔兼备,平时可柔韧弯曲系于腰间,如银带环腰;取用时则自然挺直,坚可削铁击石,更加为人珍爱。他们擅长制刀,也十分爱刀,对于打造的每一把刀,都要精心装饰、使刀片、刀柄、刀鞘溶为一体,成为一件精美艺术品。刀柄、刀鞘上镌刻的 “猛虎长啸”、“飞燕迎春”、“东山日出”以及“龙飞凤舞”等风格多样的图案,有的粗犷,有的细腻,特色鲜明,观之赏心悦目,握之爱不忍释。
传递爱情 葫芦箫
阿昌族的乐器主要有葫芦箫、三月箫、铜口弦、三弦、象脚鼓、(钅芒)锣等。葫芦箫是用葫芦连接三根竹管制成的,它有7个音,音量小,音调低缓圆润,一般晚上用。三月箫是用一根竹管制成,也有7个音,它的音量大,音色细亮,多在白天使用。葫芦箫和三月箫不仅是阿昌族人民心爱的乐器,还是男女青年传递爱情的媒介。
每年农闲季节或各种节日集会以及平时的劳动之余,都是阿昌族青年谈情说爱,寻觅终身伴侣的大好时光。每当此时,男青年不管走到哪里,都要把葫芦箫斜插在脖子后面的衣领里,或者别在腰间,无论在村边、寨旁,还是赶街的路上,只要遇到心爱的姑娘,便吹起动听的乐曲,传意请姑娘停一停,然后上前搭话逗趣,询问姑娘的芳名贵姓。如果姑娘此时还情无所属,又有意相识,便巧妙应答。小伙子心领神会,主动提出送姑娘回家,姑娘则以“要送就要送到寨子头,不能送半路”相答,于是小伙子高高兴兴地用箫吹起山歌,陪同姑娘回家,纯真的爱情便由此开始。
每当夕阳西下,年轻的小伙子吃罢晚饭,忙着洗饰一新,一个个悄悄来到自己心爱的姑娘家附近,吹起葫芦箫,用优美的曲调逗引心上人出来相会。姑娘听到这亲切而熟悉的曲调,心领神会,赶紧回房梳妆打扮。然后借故外出,与情人幽会。如果是初次拜访,姑娘的嫂子或母亲还会热情开门相迎,请小伙子到屋里火塘边坐下,家人纷纷回避。于是小伙子和姑娘就在火塘边含情脉脉相对而坐,或对唱情歌,或窃窃私语、情话缠绵,待到雄鸡报晓,才依依不舍地分手。天下,不知有多少阿昌青年用这神奇的葫芦箫引来美丽的姑娘,结为秦晋之好。
吉祥幸福的象征 青龙白象
耍青龙、玩白象,是会街节期间 最隆重、最精彩的娱乐活动。阿昌族视青龙、白象为吉祥、幸福的象征。会街前,要扎好青龙、白象。会街这天,当天空霞光初露,小伙子们便身背户撒长刀,挎着象脚鼓,姑娘们身着娇艳的服装,在鼓乐和鞭炮声中簇拥着披红挂绿的青龙、白象进入会街节广场。当主持节日的长者宣布节日开始,顿时,鼓声、(鋩)锣声、钹声交织成一片。
青龙、白象也活跃起来,青龙时而摇头、时而摆尾 、时而张嘴欢笑;白象时而甩动长长的鼻子,时而前进,时而后退,接着滑步、下跪、后仰、前倾,笨拙的憨 态引起人们一阵阵哄笑。此时,姑娘小伙子们便围着青龙白象翩翩起舞。他们双脚跳跃挪动,身体象波浪般地 起伏,边跳边蹲。此时的会场,鼓乐齐鸣,龙舞、象跃、一片欢腾。
扎制青龙、白象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老艺人先用木头做架子、纸糊身,布做象鼻和龙头、龙尾。要结实、轻巧、形象。耍青龙、白象时,人藏在龙身象肚子里 ,有的人负责抬龙、搬象,有的专门负责扯动龙头、龙尾和象鼻,所以青龙就能抬头、张嘴、闭嘴、摆尾,白象就会上下左右甩鼻子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