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3-30 12:32:59 阅读14 评论1 字号:大中小
引用
的
一、争奇斗艳的当今服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文化素养的加强,我国人民着装正向时装化、个性化和系列化迈进。
如今,人们上班穿西服或职业服、下班穿便服或休闲服、健身和外出旅游穿运动服、社交和走亲访友穿礼仪服,已成一种时尚。现在,那个不是四季服装成系列?谁沒两件新潮衣裳?就连最不爱打扮的老年人 ,也冬穿羽绒夏丝麻,春秋两季羊绒化。少年儿童更是穿得花儿似的 。
诚然,我国服装业由于长期受到禁锢,与世界服装大国相比,落后许多;然而,我国毕竟是个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服装文化有着深厚的底蕴。几年来,在外国服装文化的猛烈撞击下,我国广大服装设计人员大胆探索,推陈出新,根据人们职业、性别、年龄、体型、肤色的不同和面料、工艺的差异,以及四季变化等因素 ,推出许多风格各异,规格、款式、色调和档次千差万别的系列服装 。在大力开发国产服装的同时,一些国外产品也进入国内,使我国人民在着装上更是锦上添花。现在,无论街头流动的人群,还是服装市场的展销品,足以把我国人民的生活装点成一个多彩世界。
为满足人们对服装消费日益增长的需要,国家对服装业十分重视。遍布城乡的服装厂正有组织、有计划地走向集团化;服装设计和模特表演作为艺术类专业,已在高校安家落户;各类服装设计大赛和优秀设计师评选活动,提高了我国服装整体设计水平;竞相召开的展销会、博览会对促进我国服装上档次、上水平,起了推动作用。据报载,光第五届中国国际服装服饰博览会就荟萃了国内外xx服装上千种,有影响的厂家160多个。正是这些五光十色的xx服装,把人间装点得如同一座大花园,姹紫嫣红,争奇斗艳。
在尽情领略我国现代服装所展示的风采时,我们不能不回溯起中华远祖在奠定华服基础过程中的巨大付出。
二、xx遮羞的原始服
我们中华远祖和其他人的祖先一样,是由猿进化来的。他们从动物界脱胎出来以后,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无衣服履带”的赤身裸体阶段。这个阶段正是人类“聚生群处”的原始群时期,条件极其艰苦。凶猛的野兽与恶劣的气候给他们带来级大危害,直接威胁着我们祖先的生存。虽然他们“爪牙不足以自卫,肌肤不足以御寒署,筋骨不足以从利避害,勇敢不足以却猛禁悍”(《吕氏春秋.恃君览》),但是,他们{yt}也没有停止与大自然搏斗,与命运抗争,并在斗争实践中逐渐摸索出“裁万物”、利用大自然提供的物质条件保护自己的实际经验。
他们从实际生活中体会到:当寒气与暴风雪袭来时,用一张兽皮、一片树皮或用野草编结成的片状物围在腰间或披在身上,比赤身裸体耐寒;在烈日当头、暴雨敲击时,弄些肥硕的树叶覆盖头顶,就少受痛苦熬煎;在凶猛的野兽出没的地方,要是用保持原状的完整兽皮将身体掩护起来 ,不仅能减少危害,还可“诱敌深入”,将其猎获。我们祖先在实际斗争生活中积累起的这些宝贵经验,就是原始服产生的直接动因。固然异性群居仍然是当时社会主要组织形态;但是,随着族内外、辈分和性别等观念的逐渐加强,羞耻感出现了。而在腰间围以“覆前”不“覆后”的“皮韦”(《白虎通义》)即可满足这种心理要求。可见,羞耻感几乎与衣服同来,前者是促使后者产生的又一个动因。
当初“未有丝麻”,最早的衣料是禽兽羽皮和树皮树叶。人们也不懂剪裁技术和“缝纫之法”。制作衣服一般只是把整张兽皮或成串羽毛树叶等物徃腰间一围或徍身上一披,再系之以藤条。最早的衣服既无领又无袖,不分上下,男女无别。大约到炎黄时代,人们才学会种麻养蚕,并掌握了纺织和缝纫技术;所以,不仅衣料来源广了,而且衣服式样也有所改进。原来各自为用的部件经用麻丝连缀,便成了有上衣、下衣、鞋帽之分的整件成衣。到“黄帝尧舜垂衣裳而治天下”(《周易.系辞下》)时,就原始服而言,已经改进得比较完善了。
三、表示身份的古典服
以今天的眼光看,中华原始服发展到尧舜时代虽然比当初有改进,但仍然比较简陋。即使像尧这样的大酋长,也难使其身份通过服装表示出来。华服表示身份始于奴隶主贵族产生的时代。禹是{zh1}一位大酋长。他在生产中大量使用战俘,促进社会财富迅速增加,导致出私有制。随着私有制出现,奴隶主贵族产生了。他们认为权“受天命”,上天让有德之人各显其职:制定表示等级差别的“五服”制度正合天意。从此到新中国成立前夕,在长达4000多年的历史长河中,服装始终是统治阶级用来“诏名分,辨等威”的一种重要工具。表示身分也就成了中华古典服的一项主要社会功效。随着历史的演进和等级观念的加强,这一功效越来越突出。
服装分上衣、下衣、帽子和鞋袜,而上衣和帽子的标志功效最明显。冕服是西周在夏商旧制上形成的、从天子到士共用的官服。上面绘有象征权力、地位的物象纹章。根据章数多少定尊卑,别等次。天子权力至高无上,冕服章数最多;章数最少的为士的冕服。西周官帽称为冕,以垂旒多少和每旒所缀彩珠颗数定等级。王冕12旒,每旈彩珠12颗;诸侯之冕9旒,根旒9珠;大夫冕7旒,每旒7珠;士冕5旒,根旒5珠。
西周以后,虽然古典服的形制发生了变化,但是,表示身份的功效却始终未变。汉时命服、隋时具服、唐时章服、宋时褴衫和明时赐服,各是当朝的主要官服。或以颜色、或以饰物、或以图纹,分等级,辨尊卑。通天冠是秦汉时天子戴的帽子,表示至高。汉时武官的武冠、文官的进贤冠,各以梁多少定等级。乌纱帽形制成于东晋,唐时尊为官帽,宋代袭用,后成官员代称。
清代服装制度比以前历代都严格。龙袍为{zz1}之服,只有皇帝才能穿。{zj1}特色的是补服和顶子。补服的形制是在前后身各缀一块绣有纹饰、表示官位等级的补子。皇子龙褂和亲王补服上的补子绣金龙,镇国公的绣蟒,文一品锈鹤,武一品绣麒麟,文二品锈孔雀,武二品锈狮。顶子是官帽顶饰,有3级,依级多少分等级。皇帝冠顶3级,贝子2级,文一品1级;其余无{dj0}。官员被革职,即摘掉顶子。
历代统治者不论职位高低,服制差异多大,都已袍装为主。与其形成明显反差的是穷人穿的短衣。褐就是一种粗布短衣,逐渐演化成了穷人代称。
四、格调单一的革命服
任何i事物发展到不适当程度都会产生负面影响,服装也不例外。长达数千年的阶级社会形成了严格的等级制度。作为这一制度的外在标志服装也被制度化为一种理念,浸透到社会的政治、伦理等领域,成了整个中华民族对待服装的保守心态。这种心态在其赖以产生的条件消亡后,还长期残留在人们的潜意识中,决定着人们对服装的取向。
新中国成立后,标志“黄袍加身”时代的结束。人们出于对旧时代的否定,不仅对构成那个时代上层社会的阶级、阶层及其成员深恶痛绝,而且对曾标志其权力地位的服装也一概予以排斥。诺大个国家只有中山装、军干服、一字领等几种款式。不论什么人,一律穿大裆裤,裤腿又短又肥。男女老少统统淹没在黑蓝灰的汪洋大海中。即使你有再好的身段也只能被埋没。长袍、旗袍经长期演变,本来已发展成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国服,只因其曾作为达官贵人、太太小姐的便服或读书人的常服而被打入冷宫。出于政治因素,根本无人标新立异,领导服装潮流。好像在中国,只有穿中山装、军干服才能显示出革命气节,才算与封资修划清了界限。这种把服装xx政治化的做法,在“xx”期间更被发挥得淋漓尽致。
“xx”一场政治风暴搅得周天寒彻。在“革命无罪、造反有理”的口号下,黄军装成了一切政治活动的统一装束,是衡量一个人是否革命的{wy}标志。不管谁、在什么场合,只要身穿黄军装,臂戴红袖标,胸前别像章,一律可立于“革命”的旌麾之下。眼睁睁地看着一些不法之徒在这身“革命服”的掩护下大搞打砸抢,却敢怒而不敢言。
诚然,服装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具有反映社会思潮及其变化的功效,但像我们这样将其xx视为政治符号的做法,恐怕在世界服装史上还是xxxx的。这是旧社会“衣帽取人”做法的另一种表现形式。
五、中西合璧的未来服
改革开放打破了服装禁区,人们在穿衣戴帽方面有了轻松感、自由感。可是,一时谁也说不清该穿什么;而国内服装业对悄然兴起的服装消费热又估计不足,难于在短期内生产出适销对路产品。这给洋服进军中国提供了机会。随着1979年皮尔.卡丹跨入国门,五花八门的洋服纷至沓来。几年功夫,国内巨大的服装市场几乎成了洋服天下。严峻的现实使国人清醒地认识到,必须振兴民族服装业,否则12亿中国人就有沦为洋服“奴隶”的可能,而中西合璧是振兴民族服装业的必由之路。
服装是一个国家或民族传统文化长期积淀的结果。因为各个国家或民族文化背景不同,所以,决定了世界各国或民族在服装风格上的千差万别。中华服装在长期发展中始终受礼制约,形成了严肃、端庄、和顺的风格和含蓄、高雅、总体配合协调的美感。西方文化富于遐想,崇尚自然和自我。表现在服装上就是通过裸露和横向扩张手法,突出大自然本源,激发积极进取。
由于中西服装艺术各有所长,所以,我们应该与外国服装界进行广泛交流,取长补短,相互促进。世界和我国服装史都证明,各个国家或民族的服装艺术,就是在相互交流和影响中不断丰富和发展的。早在战国时期,赵武灵王就提倡“胡服骑射”,主张用短身窄袖的胡服改造以长袍大袖为主的汉族服装。满族服装对汉服影响{zd0},竟改变了几千年来形成的华服基本形式,为中国近代民族服装业打下了基础。西服随西方近代文明一起传入中国,对中国传统服装模式冲击很大。其他国家或民族的服装艺术同样也受过中国服装文化影响。西汉通过对外贸易和张骞通西域,把丝绸传到中、西亚和欧洲一些国家,丰富了那里的服装材料。现代日本和服和朝鲜民族服饰还可折射出唐代服装艺术的精华。
改革开放给我国服装业振兴迎来了千载难逢的机遇。我们必须把握住这个机遇,进一步加强与各国的交流与合作,把不同民族、不同地域的服装艺术和特色融为一体,使未来华服尽显人类共同创造的服装艺术精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