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模具城突围与发展策略- 罗百辉- 职业日志- 价值中国网:网络就是 ...

  近年来,中国模具产业高速发展,国内很多模具企业和大的外资模具企业都集中在珠三角地区,它的发展现状可以说是当前我国模具发展的风向标。据罗百辉调查,目前中国模具行业部分低端的模具产品已经出现过剩现象,造成了过剩竞争。中xx、高精密模具产品在我们国内一直就处于供不应求的状况。虽然现在中国已属于模具生产大国,但是我们的技术还跟欧美国家有一定差距,大部分高精端技术还是掌握在外资企业手中,我国每年都要从国外进口大量的xx模具产品。罗百辉表示,模具行业落后于欧美的大环境只是一个客观原因,我们自己也要找自身的原因,既然我们明白了差距所在,就要积极学会调整,从危机之中抓住机遇,迅速赶上来。

  金融危机从2008年下半年爆发以来,对珠三角地区的模具产业有一定的影响,但影响并不是很大,所谓影响特别大的产品还是一些过剩产品。

  2009年下半年,模具城产品的出口情况要好于前两年,很多订单纷至沓来,这些订单都是急单、大单,这也许是欧美客户要急于占领危机后国外市场的原因之一。当然这与模具城近两年的迅速发展壮大是分不开的,再加上危机到来时,模具城及时调整战略,积极进行产业结构升级,打造模具专业镇是分不开的。横沥汇英国际模具城的项目定位是“立足东莞,面向珠三角,辐射全中国,服务全球”,这是从一个瞄准全球的长远的发展角度来诠释东莞模具城现在逐步实施的投资计划。模具生产的投入,尤其是生产精密模具,xx加工设备是不可或缺的,接受如此之多的急单、大单,许多工厂更新设备也是刻不容缓的。模具产业集群的优势这个时候就体现出来了,帮助企业解决短期因资金不足而难以购买设备的尴尬。当然,东莞的模具企业还是以中小企业居多,设备的购买需要一个过程,设备不足会导致技术水平提高受限。

  现在,珠三角地区因经济回暖,模具产业恢复得很快,订单量、产品加工、生产都逐步转入正轨,很多企业的订单都多得忙不过来了,企业又现招工难的现状。

  为了提高装备水平和发展生产能力,各种模具加工设备及软件等在东莞模具市场上将继续旺销。其中模具CAD/CAE/CAM和CAPP、PDM、ERP等软件,以及其一体化、智能化的信息集成生产技术,包括高速铣削在内的快速制模技术及设备,高性能电加工技术及设备,精密测量技术及设备,先进的模具型腔表面处理技术及设备,深孔加工和试模设备,热流道技术及其元件和系统,高质量的模具材料及模具标准件等都将成为众多模具企业竞相购买的对象,市场容量很大。其他为模具服务的产品市场也同样有很大容量。

  展望未来,东莞模具企业将越来越多的采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模具水平和技术含量将进一步提高,模具专业化生产和模具城将继续发展,模具市场进出口将进一步活跃,整个模具工业将在较长的一段时间内得到持续高速发展。

  模具城建设发展指南

  为深入实施“工业强市”战略,促进“制造业之母”的模具产业实现又好又快的发展,推动东莞市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增强产业整体创新能力,现就东莞模具城发展,罗百辉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各方面思想上要高度重视。模具是制造业、加工业的基础,要想提高产品档次,模具发挥着瓶颈作用。

  2、政府要做好规划。宏观调控、政策引导,充分发挥模具产业的集聚效应,合理引导,做好规划,分层次、分类别定位,引导大、中、小型模具企业形成各自特色,分工协作,避免恶性竞争。

  3、努力提高技术水平。模具企业是劳动密集型企业,要努力提高企业技术水平,提升产品档次和质量;高技术模具要求不断更新设备,应用新技术,进一步提高xx作用;要加强与大学、科研院所的合作,大型企业要成立研发中心,中小企业可以通过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实现技术共享。

  4、要加强模具企业管理。目前国内很多模具企业管理不错,但要不断创新管理方法和手段,早日实现现代化企业的规范化管理,为我国早日成为全世界的制造业中心多贡献一份力量。

  5、加强行业内模具企业的联系和合作。

  在目前,每一家模具企业的力量都是有限的,但是整个模具市场却是巨大的,单凭一家或几家企业的力量是远远不够。这就需要为各模具企业之间搭起一个交流合作平台,加强他们之间的联系和沟通,增强行业内部团结,优势互补、互通有无、避免恶性竞争,在互相信任的基础上逐步构建诚信体系,在互惠互利的基础上,逐渐形成战术上的组合,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几家企业联合起来,整合现有的资源,集中优势、分工合作,充分发挥各企业的特长和能量。在国外,欧洲、韩国、和我国台湾地区等一些中小规模模具企业也是联合在一起,发挥出的能量远远大于我们同样数量的单个企业。南方冲压模具联盟是一个典型的好例子,值得业界推广、学习。

  6、加强行业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模具行业协会与汽车行业协会加强合作,为汽车模具和汽车制造厂商之间架起桥梁,使他们之间保持紧密联系,通过这个纽带进行交流和沟通,汽车模具企业能更多、更及时了解和掌握到汽车制造厂的标准和要求及各种需求信息,做好产品和技术定位,与汽车制造厂逐步建立长期、稳定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同样,汽车制造厂也可以到企业实地考察和参观,在与模具厂家多次项目合作中,既提升了模具厂家技术能力和生产效益,也加强了对厂家的了解,使之有了可靠、固定的汽车模具供应商和合作伙伴,大大节省了时间、人力和成本。

  7、加强与高校和科研单位及相关材料供应商联系和合作。

  东莞模具的发展不能单纯依靠模具厂,通过自身的经验积累来实现,除了与汽车、电子、家电制造厂联系合作外,还应主动与高校、科研单位沟通与联系。在模具工艺分析、结构设计和生产制造过程中,模具企业会遇到譬如零部件回弹、扭曲等很多技术性问题,由于受到自身的科研条件和技术水平的限制,也不能花费过多精力和时间来分析和研究,问题很难得到完满解决,这就要依赖于相关的高校和科研单位,希望得到他们在技术上的支持。深圳市模具技术学会、华南城模具职业培训中心为珠三角地区的企业搭建了这个平台,经常举办各种有关技术交流会,及时让企业了解{zx1}科研成果,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等各种信息。

  站在国际国内模具产业发展的大环境下,罗百辉就东莞模具产业如何在区域间合作和分工提出如下建议:

  1、成立协调机构

  由政府部门牵头,行业协会积极参与,组织一个模具产业协调委员会。任务是:制定委员会的章程;开展调查研究;制定模具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制定有关对策;协调各种事务。要定期开会,持续活动。政府要充分利用行业协会的积聚效应和专业管理方面的优势,发挥省、市、区、县行业协会的作用,创造出一种政会结合的中国特色的组织形式。

  2、构筑合作平台

  合作要取得双赢,不能仅仅停留在讨论和文字上。根据目前东西部模具产业发展的需要,要先构筑:模具技术研究开发平台、模具设计平台、模具标准件应用平台、模具制造协作平台、模具信息化服务平台、模具经营管理平台、模具人才培训平台等7大平台。每个平台有一个模具行业协会负责,并落实到人。据罗百辉了解,目前走在前沿的长三角模具城、昆山国际模具城已经率先构筑此类合作平台。

  3、建立战略联盟

  没有战略联盟,整体发展的理念难以形成力量。健康的市场经济就是经营者间相互支持共同发展的经济。上海有些模具企业根据产品的需求,以一个有实力的模具企业为核心,在其周围集聚一些协作厂,建立了战略联盟或战术组合,不仅大大地降低了模具制造成本,而且缩短了模具生产周期。要取得双赢,东莞模具产业必需建立战略联盟,我们可从IT电子产业模具着手,先组建区域性的战略联盟。其他如汽车模具、家电模具等,可逐个组建。待条件成熟后,我们跨出区域组建国际战略联盟。

  4、加强技术研讨

  国外的先进技术,我们要引进、要介绍,但也不能妄自菲薄,我们的模具有深厚的技术基础和长期积累的宝贵经验,对这些经验我们要爱护、要发掘。同时在战略联盟内要打破自我封闭的壁垒,不定期开展技术研讨,达到综合应用、自主创新、共同提高。如,如何做到数控加工由单纯型面加工发展到全面数控加工;由模具加工发展到实型数控加工,由低速加工发展到高速加工;由人工按图加工发展到无图、少人或无人化加工等。又如,如何应用INTERNET、ERP等信息化技术,把企业上下游业务过程,技术沟通过程,以及模具企业内部业务管理过程,以IT形式固定下来,提高企业运转的效率和经营管理水平。

  5、规范制模标准

  至今国内还没有一种先进的统一的各种模具的设计、制造、验收标准。各地和各企业都有自己的标准,所以我们的模具水平参差不齐。如我市大众和通用模具验收标准就不一,因此对模具的要求也不同。现有部分模具企业为了出口,按照进口国的模具标准在制造模具。对此我们有必要协调、制定、规范模具标准,作为我们配合默契的准则,也是我们模具水平的体现。因为标准很多,我们可根据眼前迫切需要的先规范,如验收标准等。

  6、开展网上协作

  现在是信息化时代,区域距离不是问题。国外已利用虚拟技术进行虚拟设计、制造、调试等,甚至发展到虚拟企业。我们在战略联盟内或之间都可实行网络化运营,协调技术和设备,快速完成资源的合理配置,达到互利互惠、共享市场、共赢共存和共同发展。

  7、共同对外接单

  由于我国模具企业的快速发展,水平大为提高,已得到不少国家青睐,所以很多企业已走向世界,开拓国际市场。据悉,为了占领国际市场更多的份额,最近来自深圳、东莞两地的中泰模具、创瑞模具、美聂、博信达、金娄山、金全顺、金旺、祥鑫、星杰、海益、铝科、钰翔等12家汽车模具企业发起了中国南方模具联盟,发挥战略联盟的作用,共同对外接单,即一家出面多家协作,也可联合出面,发扬团队精神。

  8、加快人才培训

  当前模具企业在突飞猛进地发展,有钱可买到世界{yl}的加工设备,但买不到{yl}的模具人才,各企业都在呼吁人才紧缺,故人才已成为模具发展的“瓶颈”,各区域应重视和落实模具人才的培训工作。在人才培训方面我们也可建立战略联盟,利用各地有效资源进行组合,优势互补、联合办班,加速模具人才培训工作的开展。

  • 谁在xx这篇文章
  • 个人名片 郭冉
  • 个人名片 罗百辉
郑重声明:资讯 【东莞模具城突围与发展策略- 罗百辉- 职业日志- 价值中国网:网络就是 ...】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