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4日 关键词:凿穿通往声音的隧道_庄之蝶_新浪博客

以介绍淄博市聋人学校为主的报告文学《凿穿通往声音的隧道——从淄博看中国的聋人教育》被收录到山东省青年作家协会主编的《青年作家》中,本书已于近期出版发行。这是山东省青年作家协会会员芦艺汀同志历经近半年时间,经过深入淄博聋校实地观察、体验、采访而完成的{dy}篇关于特殊教育的报告文学,约计一万六千字。整篇报告文学分为“聋校篇、群芳篇、成长篇、决策篇”四个篇章,全面介绍了淄博聋校的办学情况。

以报告文学的形式宣传特教学校,宣传特殊教育,开辟了社会各界了解聋人教育的又一新渠道。

   

  凿穿通往声音的隧道(报告文学)
                             ————从淄博看中国的聋人教育
                                               芦艺汀
     这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因为听不到周围的声音,这个世界似乎与他们无关,他们在社会上,以角落的姿势感知着这个世界。
     聋人康复、教育是一个特殊的职业,从事这一特殊职业的人是在用爱心照耀着前面的路,用爱心照亮一个个无声的角落,用爱心凿穿通往声音的隧道。他们就生活在这个特殊的群体中间,因为默默无闻而平凡,因为平凡而不求回报,没有轰轰烈烈,没有鲜花掌声,他们不赶时尚,不立潮头,辛勤耕耘,默默奉献,所付出的努力虽然不能沧海变桑田,却让角落变成舞台。
     学校是教师的舞台,教师是学生的舞台。
                              ——作者题记

 

中国人都讲求圆满,对家庭圆满的愿望更甚。家庭中出了一个残疾人,好比脸上划上一道xx,别人没说什么,自己先挂不住了。

聋人,显然不同于一道xx,不是一阵疼痛、一段过程,而是一个人的一生。

家庭的负担,最终还是家长的负担。负担一个人的一生,成为家长不能承受之重。

没有一个家长不爱自己的孩子,希望孩子生龙活虎,活跃在社会主流。“爱莫能助”,当家长跨不过与孩子那段距离的时候,这种爱就显得苍白无奈。

1987年,{dy}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资料显示,全国0~14岁听力言语残疾儿童达171万,并且每年还新增聋儿3万人,其中70%发生在农村。造成耳聋的原因很多,先天性耳聋的发病率约占我国聋人的50%,而遗传性耳聋约占先天性耳聋的85%……
这是一组沉重的数字。

聋人的学习、聋人的婚姻、聋人的生活、聋人的未来,在一片无声的狭小空间里,该多么逼仄郁闷?在一个有声世界里,是否有一双天使般的大手,帮助她们凿穿通往声音的隧道?

          一、           聋校篇
                         共建爱心天地:
    有这样一个地方,不打坐参禅,却教人开启心智;不是百花园,却让铁树开花。
    这里没有行规,没有潜规则,却春意盎然,百珂竞流;这里远离家庭,远离亲人,却感到爱心如潮,温暖无处不在。
    这个地方,就是聋人学校。
    有人说,在一个物欲横流、商业气息鼎沸的时代,学校是一方净土。而聋人学校,无疑是这方净土的高地。
    人在社会上是竞争,但在聋人学校,是xx的奉献和付出爱。

聋人有听力障碍,音听两隔,老师如何施教?聋人学校里都是些啥样的人?聋人校园里是否能寻觅到书声琅琅……这些想法,像谜一样,包括社会上很多人对聋人教育不了解,不理解,充满了疑问。

“全国模范教师”、淄博市聋人学校教导主任、淄博电视台首席手语主持人贾益芹谈了自己的一次遭遇:淄博聋校实行封闭性教学管理,禁止学生单独外出,如果有外出,也必须是学校组织的统一活动,而去的最多的地方就是淄博市人民公园,那里空气清新、安全。有一次,她在公园里遇到一个熟人,寒暄几句。因不放心跑在前面的学生,便与熟人匆匆告辞,走出几步,一个刺耳的声音传进她的耳朵:“咦,聋校的老师还会说话啊?”她本能地回过头,往周围看了看,发现好多人都用那种看稀有动物的眼神往这里看,那一刻,她的那颗心被刺痛了。“聋校老师在校内勤勤恳恳,走出校外,还要面对社会的偏见。那么,作为聋人,他们走入社会,生活或就业,那种被歧视和艰难一定比老师还要大!”

淄博市聋人学校,坐落在淄博市区南郊一座小土山上,与淄博市第四人民医院毗邻。

五十年前,淄博市的聋人与盲人在一所学校,即1959年建的淄博市盲哑学校。1985年,盲、聋分家,在现在的位置建成聋哑学校。但学校的老师们通过教学发现,聋是哑的诱因,因长期听不到外界的声音,不能交流、反应,导致语言功能丧失。如果对聋xx现的早,早期进行语言康复训练,就能达到聋而不哑。因此,1989年,更名为淄博市聋童学校。1998年8月又更名为淄博市聋人学校,是淄博市{wy}一所市属聋人特教学校。历经二十多年风雨侵蚀,学校的教学楼已经陈旧,有的地方墙皮开始脱落,“聆听世界,回归主流”,镌刻在教学楼上的这八个大字却完好无损,依然那么醒目。

八个简单的大字,向每个走近它的人传递着一种温暖的办学精神。

听说我来收集聋人教育素材,校长高文龙非常高兴,他说:“聋校与新闻记者联系比较多,但还从来没有作家采访聋校。聋校有许多要写的,你可要好好写写聋人教育。”

高校长先后在淄博市教育局机关和站室工作多年,2008年3月接手淄博聋校工作,是聋校第六任校长。他举止稳重大方,说话开宗明义,心思缜密,思路清晰,上任伊始,就提出了“共建爱心天地”的特教办学目标。并且他对“共建”有深刻的理解,他解读“共建”的涵义包括四个方面:一是上级领导与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共同营造好爱心的氛围。二是通过与兄弟学校的交流,把聋人教育作为教育的一部分,通过与省内、国内特教学校、普通学校、特教高校的联系,借鉴吸取有利于聋校发展的积极因素。三是开展聋校与健全学校的联谊活动,通过与健全人互动、参与活动,让聋生找到自信。四是全校教职工的共同努力,每个老师要用“家长放心”作为衡量自己工作的标尺,时时处处体现一种爱心。

“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文明程度的进步,国家对特教的关注和投入力度会越来越大,作为残疾人是不幸的,但受到这种教育又是幸运的。作为聋校老师,我们担负着把党和政府的关怀传送给这些孩子。”淄博市聋人学校党支部书记、工会主席孟祥友如是说。

特教学校有一个专业词汇叫“无缝隙管理”。何谓“无缝隙管理”?就是让在校的每个学生时刻置于老师的视线之内,保证学习,保证安全。无缝隙管理不是聋校的一块招牌,而是聋教人多年来养成的一种教育管理理念,是一种责任心的集中体现。责任心越大,安全值越大。在淄博市聋人学校,无论是学校领导、班主任,还是生活老师、一般职工,人人都具备这样的安全值。
让我们来看看聋校的时间安排:早上7:30,白天的生活老师到校,交接班;8:00,把学生送进课堂上课;课间休息,由班主任老师在场;中午11:30——14:00,由生活老师负责,其中1—3年级学生年龄小,生活老师要跟到食堂端出菜盆,为他们一一盛菜;14:00,上课; 16:30,课外活动时间,由各兴趣小组老师带领学生刻瓷、读书、舞蹈等;17:30,夜间的生活老师接班。
在生活老师值班室的桌子上,摆着两个记事本,一个是交接班记录本,里面记录着交接时的事项、应注意的问题或倾向等,非常具体;一个是工作日记本,记录着白天生活老师的工作情况:
 “2009年6月4日,周四,晴
1、早7:30到校,查内务较好。
  2、上午10:00点,孔昊回家,(其父来接他)。
  3、午餐1——3年级,20人到餐,(宁承树、孔昊在家),午休正常。
4、13:20,孙金汇之父送苹果,未上楼。”
具体到人,具体到事,一目了然。
 “管理管理,既要管,又要理。理就是巡查。”现年55岁的生活老师杨光忠很有感触地说:“生活老师既不能一刀切,更不能一鞭赶,要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体察入微,细致到人。”
杨光忠值班的办公室在楼梯口处,由于是用心在管理学生,时间长了,听学生上楼的脚步声,他就能听出是那个学生上楼,并叫出那个学生的名字。学生宿舍是用三角铁焊制的上下铺,他怕下铺的学生不小心磕破头,就把所有床头的三角铁都用软皮子包上。有一次,杨光忠巡查时发现有个学生舌头打上唇,以为生病了,又观察了段时间,发现是个习惯,才放心。夜间生活老师是不能睡觉的,要每小时到学生宿舍巡查一遍,看有没有睡觉踹了被子的、睡眠异常的、或者使用电热毯、点蚊香的。发现电热毯、蚊香这类不安全物品,坚决制止,xx隐患。夜间生活老师因为只有两个人,责任重,总结了三怕:怕打架、怕出事、怕生病。一旦有生病的,男生活老师背起学生就往医院跑。聋校与淄博市第四人民医院相距一百多米,拨打120不跟跑着快。一旦学生有生病什么的,夜间生活老师顾了聋校,就顾不上医院病人,只有向校领导汇报求援。
高文龙校长说,他的手机白天可以关机,但夜里都是开着的。怕睡沉了听不见震铃,就把手机放在枕头边上,铃声一响,{dy}个反应就想是学校那边有了情况。“上级领导信赖我,家长把孩子托付给我,我就要保证孩子在校期间一样都不能缺,一个都不能少。”
除了聋生的安全,聋校的主要职责是传授聋孩子文化知识。中国的聋人教育,推行的是双语教育,即汉语和手语。聋生一入学,学手指语,根据汉语拼音a、o、e、b、p、f、g、k、h、d、t、l的图形和手指所能表达的对应的指形,来对口型,学拼音发音,锻炼舌头的软化度。每个手指头都代表不同的符号,例如手做握鸡蛋状,中间空,代表o;食指、中指、无名指并列平行,代表e。聋生读到大班,即高中才开始用手语。手语与汉语有着紧密的关系,根据事物的图、音、形、义发明了手语。其中,音,就来自于汉语。
对聋人来说,汉语、英语都是外语。教一年级的聋孩子,进行启蒙教育,就是对孩子从最基本的a、o、e、b、p、f拼音发音“舌操”开始。聋生因为听不见,长期不进行语言交流,语言功能退化,舌头僵直,即便发音,发出来的也是怪音。为了教学生会运气、用气,锻炼舌头的软化度,学校的老师们想了各种办法,例如吹气球、吹哨子、吹纸青蛙等,故意夸张自己的口型,千遍万遍地示范,以便学生对口型,练口型,发出正确的发音,常常一周只能教一个音节,半年才教会孩子们26个字母,像在进行一项异常艰巨的工程。由于口型和嗓音长期处于这种“过度开发”状态,淄博市聋人学校99%的老师都患上了慢性咽炎,所以老师们最常喝的一种茶水,就是胖大海泡茶。胖大海xx。

淄博市聋人学校办公室主任李斌说:“聋校的老师们跟人交谈,都带有手语动作。那都是无意识的,平日教手语,自然而然把手语带入日常生活。”
慢性咽炎和手语动作,换成一种流行的说法,应该成为聋校老师们所患的“职业病”。
有人说,培养一个残疾学生所付出的代价,是培养一个健康孩子的6倍。诚然,对于这些一心铺在特教事业的辛勤的园丁来说,他们付出和承受的何止是6倍。如果我们这些聋孩子的家长能体谅到老师们付出的艰辛,应该感到xx幸运和欣慰。
国家对特教学生制定了“三免一补”政策,即免杂费、书本费、住宿费、补助生活费。高文龙校长来上任后,看到多数聋生来自各区县的农村,家境也不富裕,为了解决聋生家庭的实际困难,多方筹集资金,给每个学生增加生活补助金,补助标准由每月60元提高到100元。高中(中专)非毕业班学生享受助学金,还制定学生奖学金制度和助学奖励制度,奖励品学兼优的学生。为了避免特困生辍学,还设立了贫困生助学金。从物质到精神,从各个层面上关怀爱护着每个聋生。有的聋生到了xx,甚至不愿意回家,愿意把聋校当成自己的家。

淄博市聋人学校作为“山东省特殊教育先进学校”,采取“五育并举”,即学前康复教育、九年义务教育、职业中专教育、高中教育和艺术教育,全方位启蒙、呵护、培养、挖掘聋孩子的潜能,人人都是可造之才。高文龙校长说:“聋人教育不能从残疾人的角度来教育,而应该从他们需要的角度来办教育。”

山东省{dy}个聋人本科生关永刚就出自淄博市聋人学校,考取长春大学特教学院。2007年,聋人中学生、桓台县的崔安木被老师发现有摄影爱好,聘请摄影老师教了他三天,他就在第三届全国残疾人职业技能竞赛中获得封面摄影第二名,并代表我国参加在日本静冈举行的第七届国际残疾人职业技能竞赛。淄博市聋人学校建校至今,从这里已走出200多名学生,他们有的升入长春大学、北京联合大学等高等学府,继续深造;有的走入工厂企业,成了一名企业员工;有的根据在聋校学到的一技之长,自己开了店铺,做起生意,成为国家有用之人。2008年,淄博市聋人学校4名毕业生,全部考上大学,升大学率百分百;2009年5月,又获得山东省“全省优秀残疾人之家”荣誉称号。

二、           群芳篇
爱,照亮孩子心灵的家园
老子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意思是说,{zg}境界的善行就像水的品性一样,泽万物而不争名利。
世上有一种爱,就具有这样的境界。
世上有这样一群人,在播撒这种爱。
他们每个人都是一只火把,燃烧自己,传递温暖,照亮别人前进的方向。
在耀眼的光照下,火把的力量是那么微弱,甚至暗淡无光。但是,在隧道摸索者的眼里,那样一只火把,却能指引着他往前进,照亮他全部的家园。
高文龙校长说:“没有爱,老师就耐不住寂寞。爱心,这是支持聋校老师的一种精神支柱。”
就是这一支柱,支撑起了淄博市聋人教育的爱心天地。
淄博市聋人学校现有14个班级,其中有13个班级是女班主任,这成为淄博市聋人学校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她们虽然来自不同城市、不同背景、不同家庭,但都怀有一颗对孩子们的慈爱之心。
贾秋喜——“无论在普通学校还是聋人学校,做一名老师,要做到用自己的良心。”
贾秋喜原籍青州市,1990年来到淄博市聋人学校做了一名特教老师,一干就是20个春秋,把根扎在了淄博,扎在了聋人教育这片具有特殊材质的热土上。
一开始贾秋喜教高中班,两年后改教一年级。聋人学校的一年级学生不同于普通学校,普通学校学生年龄都相近,聋人学校的学生是不以年龄段来入学的,而是以入学时间来划分年级,类似于古代人招徒,年龄大不一定是大师兄。贾秋喜接手的一年级,学生最小的只有5岁,{zd0}的14岁。有个学生在家中习惯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已经10岁了,连腰带都不会扎。因此,贾秋喜不但要教手指语,还要教这孩子穿衣吃饭,培养他的自理、自立、自强能力。并把《中国手语》一书送给这孩子的家长,让家长看手语懂手语,校内校外给孩子营造起健康的家庭成长学习环境。结果这孩子学习进步很快,后来还考上了大学,参加了工作。
学生xx回家,规定周日下午都必须回校。有一次,贾秋喜晚上过来查看学生,发现少了一个,给家长打电话。家长说,学生早早返校了。那么,这个学生在哪呢?聋孩子听不见,言语不能交流,找不到学生咋办?会不会遇上了坏人?贾秋喜越想越担心,比自己的孩子走失了还着急。她挂牵担心着学生,夜幕下,顺着聋校附近的几条街道寻找。贾秋喜的丈夫是张店区南定镇铝厂的职工,见妻子晚上一个人找学生不放心,也忘了工作{yt}来的疲乏,就陪着她一起找,一直找到夜里10点多,终于在一家网吧找到这名学生。原来,这个学生快回到校门口时,看天色还早,思想就开起了小差,进了网吧,结果玩起来把回校的事忘了……
学生思想一开小差,就牵扯老师全部精力。但贾秋喜不后悔,良心告诉她,学生可以出错,但老师{jd1}不能出错。
王青——“在别的学校我没去过,不知道啥样,但在聋校,每天和孩子们生活在一起,很忙碌,很充实,生活忙碌在一种关爱的环境中。人常在这种环境里,有种心灵净化的感觉。”
淄博市聋人学校1985年建校之初,就受到淄博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对师资力量的要求非常高,从别的学校调入的老师,必须是党员干部。那时候,年轻的老师主要来自淄博师范学院,学院毕业生要想分配到聋人学校,一般毕业生还没有这种资格,必须是素质优秀的学生干部。1989年,王青在淄博师范学院毕业了,学院爱惜她让她留校。这在很多人眼里是求之不得的好事,王青不这样想,她要到教师的岗位上锻炼自己。于是,她主动要求分配,结果分配到聋人学校,成为一名聋人教师。
聋校的高年级和低年级是两个不同范畴的教学领域。高年级除了课堂知识和技能,主要还是做思想工作,把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社会观融入学生思想,并要做到入心入脑。而低年级则侧重学生的行为养成,照顾学生生活。王青说:“在聋校教低年级,老师顶一个保姆。”她教一年级的语文课。为了教学生练口型,发舌根音,锻炼g音,她带头示范,嘴里喝上水不往下咽,十遍百遍地练习,直到学xxg音满意了才教下一个音。在课堂上她认真负责,课下对学生照顾也无微不至,发现学生的铅笔没削好,就替学生削铅笔;买菜打饭,年龄小的聋孩子够不到操作台,她就把这个孩子抱起来,让他点菜。到了冬天,从农村来的孩子家庭条件差,一个月洗不了一回澡,她便把孩子带回家,给孩子洗洗身上。
王青说,我们以前看无声电影,有种感觉,虽然画面上的人物都是活动的,因为没有声音,你却无法明白人物那样做的意图,也不能产生共鸣。同样,聋生因为听不见,似乎就隔绝了自己与世界的通道。因此,聋人在健全健康人格的时候,遇到两个{zd0}的障碍,一是孤僻,二是自卑,而孤僻与自卑又加重了其疑心。聋人教育,要时刻让聋孩子感受到关爱和温暖,接纳他,包容他,使他走出疑虑的阴影。她遇到过一个脾气暴躁的聋生,这个聋生一遇到事就发脾气,容易偏激,与同学的关系搞得也不好。有一次,他跟一名同学发生争执,王青批评了他几句,谁知,这名聋生立刻瞪大双眼,显露出愤怒。这还不算,为了发泄自己的愤怒,用两手比做机关枪的架势,对着同学和王青“突突突”一阵“扫射”。他是把同学和台上的老师当成敌人。学校实行“推门听”制度,中层以上领导干部随时可以推门进来蹲班听课。那时候,校长正巧推开门,站在教室门口。这名聋生毫不顾忌,连校长也“突突突”了一通。下课后,王青把这名聋生单独留在教室。她拿出两个桔子。那时候,为了便于与学生建立感情,她经常把糖果带到学校,分给聋生。她把桔子放到学生手里,然后用手语告诉他:你看,别的同学得不到,你得到了,老师是很爱你的。这一举动,聋生眼里的敌意立刻消失了。王青接着说:“老师相信你是个好孩子。有错误不可怕,改过来,你仍然是老师最喜欢的好孩子。”
现在流行这样一句话“没有不合格的孩子,只有不合格的家长”。王青没有这样说,她用行动同样阐释了这一教育理念。在老师眼里,没有好孩子、坏孩子之分,他们都是孩子。聋孩子由于听力语言的障碍,更需要情感上的交流,
有个叫琼琼的小女孩,花钱大手大脚,从来不懂得珍惜。琼琼的父亲怕孩子乱花钱,每个月都把100元交给王青保管。王青为了培养孩子不乱花钱的习惯,每个月孩子花钱限制在60元以内。给老师钱的时候,琼琼就在旁边,她想买东西花钱了,就跟老师要,但买来东西,未必都用了,就扔掉,非常浪费。王青看到眼里,让她珍惜钱,别浪费,她满不在乎地反驳,说又不是花你的钱,老师管不着。这种情况在其它学生身上也有,王青就作为一个主题在班会提出来,专门说节约。班会上,琼琼站起来,仍然坚持说:“我爸爸很有钱,花不完的。”针对这种情况,王青给她布置了一道作业:让她把每天花的每一分钱都记入日记,累计起来,看看一周能花多少钱?也不再约束她花钱。结果,琼琼一周花了120多元,比平常多花了一半,也大大超出了爸爸供给她的数目。王青又详细地指出,她买来的那些东西,哪些自己用了,哪些扔掉了,浪费了。这样一比较,琼琼再不乱花钱,自觉节约下来了。
这些,听起来都是小事,其实,对孩子的成长来说,都是大事,能影响到孩子将来对人生、对社会、对目标价值的取舍。王青平静地说:“孩子可能没有大成就,但看到孩子每一进步,就很满足。”
刘惠萍——“教育规则,是在一个爱心的大环境下教育。聋人教育是在做心灵的工作,是一种渗透工作。”
刘惠萍是淄博市聋人学校的图书管理员,在这个平凡的岗位上一站就是11年。

别觉得图书管理员与聋生教育的联系不大,其实,在聋人教育这一领域里,任何一个岗位都不能小瞧,积年累月,每个教职工身上都有一串感人的故事。

刘惠萍每天除了保持图书室、阅览室的卫生,方便聋生和教职员工借阅,她还精心制作了总图书目录,对图书进行分类。根据聋校内网微机编辑系统,制作了聋校网上图书室,内容包括班主任之友、教育博览、鉴心文苑、学生读物、文学天地、动态记录等八大板块,她每天根据图书的借阅、归还情况,随时在动态板块标注,反映出来。如果你想借书,先在对应的板块找到想读的书籍,然后在动态板块查看该书是否正被人阅读。如果信息显示正被人阅读,那就另换一本书,不用去图书室,就能调整自己的阅读目标,节约了同事的工作时间。

聋校为了丰富聋学生的在校生活,除了课堂教学,学习文化知识,还开设了美术、刻瓷、舞蹈、阅读等多个兴趣小组,刘惠萍承担了学生阅读兴趣小组的工作。在学校规定的兴趣小组活动的时间里,刘惠萍自然而然就成了学生的阅读老师,这也给她观察聋生、了解聋生、思考聋生、用爱心对聋生实施书籍阅读教育找到了一个{zj0}切入点。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这句名言,正被刘惠萍用在教育聋生身上。人类,当然包括聋人。刘惠萍是个有心人,她没有把自己限定在图书管理的狭义的层面上,而时刻把自己定位于图书老师的岗位上,她是在把书籍当成一把打开聋生心智的金钥匙。

学生阅读都有个预期,这都是老师自己制定的,主要是培养孩子的读书习惯。按照预期计划,有的孩子读书很投入,有的孩子读书坐不住,这是孩子的个体问题。如果发现个别学生不善于阅读,左顾右盼,在影响周围同学,刘惠萍就上前问清原因,给他换一本书,然后和他一起大声阅读,就是陪读。通过大声阅读,让学生看到她的口型,才能够跟着阅读。通过陪读,培养学生的共鸣感。

“他们身体残疾,已经够不幸了。我有机会来帮助他们,就要尽心尽力,从一点一滴处来关注他们,帮助他们,使他们获得同龄人都有的知识、自尊、快乐。看学生们在那里阅读,我在一旁察言观色,观察细节,观察他们的眼神。学生阅读的书,是根据不同年龄段、根据认知水平高低来选择图书,如果在学生阅读期间发现有蹙眉、搓手的情况,往往有两种原因,一是不喜欢那本书,当即给另换一本;二是喜欢但是读不懂。遇到后一种原因,就给学生导读,帮学生吸收书里的知识。每到这种情况,学生会很高兴,就又很安心了。”刘惠萍说:“人活在世上,总想被社会认可,包括聋人。”

三、           成长篇
聋人的心声
许多聋人不称自己为聋人,而是龙人,除了取谐音之意,还有与中华民族都是龙的传人有关,他们自觉地站到龙脉一边。如果按照民族来称谓的话,他们自称为龙族,并且有自己的“本民族语言”——手语。
除了耳朵出了故障,聋人其他身体条件与我们健康人无异,包括健康人所有的体育项目,聋人都能参加。面相、五官、智力和做事能力,聋人都不逊色于健康人。
每个人都有体现自己人生价值的欲望,包括聋人。
也许,每个人的人生价值标准是不一样的,但起点都一样,那就是能够得到社会和周围人们的认可。
淄博市聋人学校有一个聋人学习的好榜样——张茜。

张茜是土生土长的淄博市张店区人,小时候不仅说话流利,还会唱歌,在3岁半那年,一次感冒发烧注射链霉素后导致神经性耳聋。自从耳聋后,言语开始退化,父母带她在本地xx无果,又带她去上海大医院,得到的都是一个答案:目前还没有xx神经性耳聋的良药,{zh0}的办法就是教她开口说话。父母不相信活泼好唱的女儿永远不再开口说话,便坚持用看口型的讲话方式训练张茜。凡是她看到想要的东西,都是先用口型教她发音,直到发音准确才给她。有一次,她想吃冰糕,看着妈妈的口型发了一千多遍,小脸都憋得通红。小小年级为得到一只冰糕而经受这些折磨,妈妈也很心疼,但仍然坚持从女儿嘴里听到“冰糕”两音,才把冰糕给她。经过长期这样的家庭训练,张茜聋而不哑,看口型说话的能力在潜移默化中就练出来了。

家长是孩子的{dy}任老师。可以说,张茜的{dy}任老师做得非常成功。

张茜8岁进入聋人学校,她学习勤奋,刻苦,加上家长经常与老师沟通交流,积极配合老师工作,以优异成绩顺利考入长春大学特殊教育学院。2001年,她大学毕业,她大学的毕业设计作品就是刻瓷作品。当时淄博市聋人学校需要聋人教师,她有幸成为母校书画装裱和刻瓷专业的一名聋人老师。2006年6月曾到北京参加“全国聋人教师培训班”,其艰辛的成长经历曾以“我的路”为题刊登在《中国残疾人》杂志。

张茜作为淄博市聋人学校的一名聋人老师,她性格开朗,勤奋认真,跟同事交流,能够通过看口型进行简短的交流。她喜欢待在教室,和学生们在一起。他们听不到叮叮当当的刻瓷声,在一片无声世界里,他们手中的刻刀就是锋利的画笔,精描细画,一件有楞有型的刻瓷作品就完成了。

人都是在劳动中找到自己的感觉。

她有个目标:“就是把我所学的知识毫不保留地传授给家乡的聋孩子们,让他们能早日掌握一技之长,成为自食其力的人。”

张茜说,人类获取信息的来源首先是听觉,其次才是眼睛。因为听不见,聋人{zd0}的障碍就是信息的闭塞,造成心理压力大,产生自卑心理,加上聋人就业渠道窄,如果不学会一种本领,感觉在社会上没有立足之地。所以,中国的聋人教育除了传授书本知识外,其主要的目标,就是培养聋孩子树立自强、自立、自尊、自信,有一个健康的心态。

学门技术,自食其力,这是多么朴素、切近实际的目标。没有豪言壮语,只有做人的根本。包括我们健康人,东奔西突的求学,不就是为了学有专长,才能有份安稳的工作。

从淄博市聋人学校走出来的每个学生都心态健康,学有专长,在社会主流能够找准自己的位置,端正自己的心态,发挥自己的能量。淄川区城南镇的张海生,自立自强,靠自己打拼赢得社会认可和尊重。他11岁起在淄博聋校专攻绘画专业,参加过两次高考都落榜。聋校毕业后,他凭着在聋校掌握的绘画、装裱技术,在家开了个书画装裱店,没多久,便在书画装裱圈里小有名气,还找了个健全人做媳妇。家庭、事业有成,张海生又将目光瞄向了手绘工艺,专门为顾客在服装、鞋上进行手绘创作。由于手绘价格较为低廉,且手绘技巧出众,张海生的手绘店逐渐赢得了顾客的青睐。

2008年10月,张店区房镇镇新娘宫蓓蓓要做新娘了,她和新郎郭端生都是聋人。举行婚礼是人生一件大事,他们并没有把自己的婚礼看得与别人不同,但是来参加婚礼的客人中有许多同学朋友,而同学和朋友也多是聋人,如何让来参加婚礼的同学朋友也融入这一喜庆的氛围?于是,宫蓓蓓想起母校的班主任贾秋喜。宫蓓蓓淄博聋校毕业参加工作后,就再没有跟班主任联系过,拿不准贾秋喜老师会不会愿意担纲她们婚礼的手语翻译。当宫蓓蓓说明来意,贾秋喜二话没说,欣然答应。于是,在金秋十月欢庆的乐声中,在贾秋喜老师流淌着旋律的手势中,宫蓓蓓走上了人生的红地毯,完成了她人生历程的一次重大转折……
无论在什么岗位、什么工种、什么时候,聋孩子可以把任何事情都做得很好。

漫步聋校,校园里是安静的,无声的。草木葳蕤,花团锦簇。课间休息,三五成群的学生走出教室,他们虽然高矮不一,年龄差异很大,但都结伴而行,边走边做手势,彼此非常默契。偶尔还能见到有的学生上前搂住老师的胳膊,老师也不恼,和学生说着什么,亲切的形同父子、母女。忽然,在二搂的楼梯口处,学生聚在了一起,有的往远处的楼顶抑或校外的山上指点着,有的还在招呼同学上去看,显然是发现了一处别样的景致。一张张安逸的青春的脸上焕发出兴奋和灿烂的笑容。

换了个角度,看到在教学楼前面的宿舍搂一角,有一只灰白斑点的小鸟。头顶有缨,尾翼整齐,在灰暗陈旧的搂角处,来回自由的飞跃,身形非常灵巧,轻盈。这个忽然到访的不速之客,给孩子们带来了新奇,也给孩子们的想象插上了自由飞翔的翅膀。

这是一方净土,孩子们的心灵也是纯净的,他们听不到大自然的美妙声音,也听不到来自不同方向的杂音、噪音,在他们眼里,阳光、空气、树木花草、山川河流都是具有了声音的符号,在这个明媚的春天,都在向他们传达着一种欢快之音,和谐之音。

四、           决策篇
吹响爱的集结号
爱,是水对土地的滋养。
爱,是正在成长着的希望。
臧克家先生在《春鸟》一诗中写到“歌声,像煞黑天上的星星,越听越灿烂”。
聋人康复、教育,就是帮助他们度过声音的黑暗期,让阳光穿过心中的藩篱,照亮并温暖着他们的人生。
相信,有了温暖的人生,就不再孤单和寂寞,就有了歌声与茁壮。
爱,一个永留在人类社会的主旋律。
高文龙虽然为淄博聋校一校之长,但他总是以“特教人”自居,不断研究探讨特教文化内涵,用一种特教文化理念来凝聚老师,创建淄博特教品牌学校,推动聋校的可持续发展。他的经验归纳起来就是“一一四四六”,即抓好一条线(分管的工作),带好一个面(分管的工作辐射到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蹲好四个点(教研组、班级、优秀生、特困生),遵循四个环节(遵循科学决策、认真落实、检查反馈、总结反思四个环节),日常工作做到六多,多到办公室走一走,多到教室看一看,多在校园转一转,多在课堂上听一听,多和教师聊一聊,多和学生谈一谈。

他说:“不要把健康人和残疾人分成两类,并加以对立。聋人教育强调‘特殊需要教育’,而非传统意义上的残疾人教育。聋校确立的‘共建爱心天地’工作目标,从关心、关注、爱护每一名学生做起,从他们需要的角度全面统筹义务教育、高中教育、职业教育、艺体教育、学前教育和康复训练等五育并举,符合科学发展观提出的‘以人为本,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除了做好聋校的课堂教学,还广开渠道,组织学生参加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动。利用暑假组织学生创作串珠、刻瓷等工艺品及绘画作品。刺绣老师带学生到张店义乌小商品市场,面对面请教市场经验丰富、技术娴熟的师傅,学习串珠工艺、十字绣等新技术。推行每周{yl}动红旗制度,利用母亲节、发放爱心卡以及期末奖学金的契机,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成立聋校艺术团,舞蹈队的双人舞《藤枝叶》获得淄博市第十届百灵艺术节{dy}名。与山东理工大学、淄博师专等学校举行爱心联谊活动,建立了课外实践活动基地,让学生在劳动中体验成功,体验快乐。中国青年报、红云集团给聋校捐赠价值近万元的图书396册,是淄博市{wy}一所受捐助的学校。2008年5月22日,以韩·中投资委员会委员长、韩·中晴山奖学会会长李年洙先生率韩国友好访问团来淄博市聋人学校参观访问,高文龙校长以学生串珠作品“龙舟”相赠,学生的各种工艺品引起了韩国友人的浓厚兴趣。2009年7月21日,韩国广州青少年友好交流团参观淄博聋校,双方通过展室参观、舞蹈表演、剪纸、书法现场展示等多种形式进行了热情交流。聋生们表演的群舞《花.雨》赢得了大家阵阵掌声。交流团成员、广州艺术剧场会长李基馥被聋生的书法吸引,让聋生王健给他用中国书法写了一幅本人名字的作品,通过友好、广泛交流,增进了淄博聋校与韩国广州青少年友好交流团朋友们的友谊,为淄博聋校走出国门进行特殊教育外事合作奠定了良好基础。
在淄博市聋人学校档案室,笔者随意抽取一份已经毕业离校学生资料,资料显示为“中专2002级一、二班的学生情况表”,表中包括学生的姓名、性别、出生年月、家庭住址、家长姓名、联系方式。根据表中留下的联系方式,笔者电话采访了这些家长。家长普遍反应:孩子现在的精神状态很好,都能安心工作,有的已经结婚,有的成了单位的业务骨干。家长感谢聋校,是聋校了却了家长的一块心病。

家长们说,聋孩子通过学校教育,一方面掌握一定的文化知识和职业技能,便于找份工作,另一方面也是更重要的,就是孩子心智方面的健康成长,增强了孩子对事务的认知能力和对社会的理解能力,能够以端正的心态挤身于社会主流。

由此看出,聋人康复、教育虽然不是聋人{wy}的出路,却一定是{zh0}的出路。

在淄博市,无论是听力语言康复中心的康复老师,还是聋人学校老师,每个耕耘在这片聋人康复、教育事业净土上的工作者既不抱偏见,也不存歧视,都以自己的方式奉献着温暖和关爱。“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他们把每一个聋孩子看成是一个完整的人,用真情为聋孩子营造起健康的成长环境,用润物细无声的大爱通过拯救别人的不幸,净化了自己也净化着别人的心灵。
淄博市,{gjj}历史文化名城,享有“齐国故都、聊斋故里、足球故乡、陶瓷名城”之美誉,人文气息浓厚,文明历史渊源,市委市政府在抓好经济建设的同时,把为聋童、盲童等残疾人这一弱势群体造福铺路作为一项继往开来的民生工程,纳入政府规划,尤其是现任市主要领导,高瞻远瞩,在积极投身建设“经济强市、文化大市、绿色城市”基础上,又提出了建设“淄博教育名市”的奋斗目标。2008年5月16日,淄博市委书记刘慧晏走进淄博市听力语言康复中心,亲切看望了中心的老师和正在接受康复训练的儿童,并给中心送上慰问金。5月17日,市长周清利走进淄博市聋人学校看望广大师生。市委、市政府的主要领导关心、关注特教事业,深入特教一线,并号召在全社会大力弘扬人道主义精神和扶弱助残的传统美德,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支持残疾人事业,努力营造尊重、理解、关心、帮助残疾人的良好氛围,为全社会都来关心、重视、支持残疾人教育事业注入了活力。与此同时,建筑面积40000平方米、投资6000万元筹建淄博市特殊教育中心,2010年投入使用,设计规划90个班。该特教中心是科技含量高、硬件设施过硬的现代化特教学校,一期工程建成后,整合教育资源,一校三牌,设盲教部、聋教部、特教部(即智障教育),可容纳近千名学生。2009年,淄博市政府又将特教正式纳入教育督导评估,以政府的名义为淄博特教事业进入健康发展的快车道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特教要办出特殊之处,就是要有爱心。”谈到淄博特教未来的发展,淄博市教育局副局长唐勋说:“以人为本,其根本就是以残疾孩子为本,每个老师要把整个聋校作为一个大家庭,做到对特教充满智慧、对岗位充满责任、对孩子充满爱心、对工作充满热情。淄博市聋人学校和盲人学校2008年、2009年两年共18名高中毕业生,全部考入大学,高考升学率百分百,在山东省乃至全国特教高考中都xxxx。淄博有信心把新建成的特教中心建成全国知名、全省{yl}的特教中心。”

淄博市的聋人教育,只是全国聋人教育的一个缩影。

聋人教育,世界上最早考察到的是四百多年前法国聋教育家德雷佩神父,为了需要,他自己创造发明手语,1760年他的收容所改为国立聋校,他被任命为{dy}任校长,成为世界上{dy}座聋人学校。
而我国,十八世纪末,美国传教士梅耐德在中国创办{dy}所聋校至今,聋人教育只有百年历史。1887年,查理•梅耐德夫妇在山东登州(今蓬莱)创办中国{dy}所聋哑学校,名为“启喑学堂”。1898年,该校迁移烟台,改名为“烟台启喑学堂”,又名梅氏纪念学校,即今烟台市聋校。梅耐德夫妇的烟台启喑学堂为各地培养了{dy}批师资力量,催发了中国聋人教育的兴起。1914年,浙江杭州之江大学教授周耀先创办“哑童学校”,其子周天孚(聋)在该校任教,是中国{dy}位聋教师。1919年,杜文昌创办北平聋哑学校,该校1951年更名为北京第二聋校。周天孚和杜文昌,都毕业于烟台启喑学堂。1931年聋人龚宝荣创办杭州吴山聋哑学校,这是{dy}所由中国聋人自己创办的聋校。1934 年作家郁达夫参观吴山聋校,欣然题词“聋者能听,哑者能言,天下无废人矣”。
虽然只有百年,我国的聋人康复、教育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外来到自发、从民办到国办、从局部到普及的过程。1887年至1949年的六十年间,全国兴办聋人学校42所,以个人投资创办为主,其中由聋人自己创办的聋人学校21所,占二分之一。而1949年以后的建国六十年,我国聋人教育事业受到国家几代领导人的高度重视,1951年10月xxx总理签署的政务院《关于改革学制的决定》中明确提出“各级人民政府应设立聋哑、盲目等特殊学校,对生理上有缺陷的儿童、青年和成人施以教育”。从此,特殊教育作为人民教育事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被纳入到新中国教育体系之中,受到党和政府的重视和关怀,使广大残疾儿童能有入学的机会。1953年2月成立中国聋人福利会。同年,教育部成立盲聋哑教育处。
《2008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截至到2008年,全国共有特殊教育学校1640 所,比新中国建国前翻了40倍,在校残疾儿童41.74万人,其中,在聋人学校就读的学生11.71万人。长春大学特殊教育学院、天津理工大学、北京联合大学等多所知名大学相继成立了全国范围招生的高等特教学院。
但是,我国包括聋人残疾人所占比例仍然是个沉重的数字。据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全国残疾人达8600多万人,其中聋人2057万,6岁以下的聋童约为13.7万人,比10年前的普查大有减少,但每年仍然新增出生聋童2.3万人。xx、遗传基因、xx、化学药品、放射源、工业污染、噪音等都威胁着人类生命健康的安全性。

为爱耳、护耳,保护人们的健康,国务院将每年的3月3日定为我国“爱耳日”,如今已举办了十届“爱耳日”宣传活动。
2006年,温家宝总理在探望中国聋儿康复中心的小朋友时指出:“残疾儿童是{zj1}康复教育价值、{zj1}康复教育希望的群体,也是最弱势力、最无助、最无保障的群体。做好残疾人康复教育工作,特别是残疾儿童的康复教育工作是政府的责任和全社会的义务,也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温总理为残疾人教育事业吹响了爱的集结号。
2009年2月28日,中龙听语科技(北京)有限公司向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捐赠100万元人民币,定向资助“聋儿成长行动项目”。
7月7日,新华社播发了一条消息:由财政部、卫生部、中国残联共同发起的“贫困聋儿人工耳蜗、助听器抢救性康复项目”6日在北京启动。该项目总投入超过4亿元,是建国以来中央财政救助残疾人康复项目投入金额{zg}的一次。该项目计划于2009年至2011年为1500名1至5岁重度、极重度耳聋儿童免费实施人工耳蜗植入手术,2012年底前完成术后康复训练任务;同时为9000名贫困聋儿免费配发助听器,并提供康复训练经费补贴。
一个聋孩从被发现到回归主流社会,从时间的角度来说是持久的,从参与的角度来说是全方位的。国家投资4亿多元启动的“贫困聋儿人工耳蜗、助听器抢救性康复项目”,说明国家政府职能部门,康复、教育机构都在千方百计地为聋童顺利地融入主流社会铺路,在完备聋人教育机构、人员和设施的同时,又朝着聋儿听力补偿方向迈进,把{zj1}希望的目光投给聋儿的起跑线上。
国家在努力,为聋儿加油。
爱,依然是一个永留人类社会的主旋律。声音是没有形的,但在聋人的世界里,自己与声音之间虽然隔着一座比珠穆朗玛峰还要高的大山,党和国家、聋人康复、教育老师以及社会各界的爱心就是我到处寻找的那双天使般的大手,正是这双温暖的大手凿穿那座隔在聋人与世界之间的黑暗大山,凿穿通往声音隧道。

一篇文字的力量也许说明不了什么,但愿我的文字能够化成万千雨点,点点滴滴,传递着正发生在这个特殊群体身上的变化的信息。聋童康复、聋人教育是手段,不是目的,目的是教会他们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生活、学会生存,帮他们凿穿通往声音的隧道,跨过心理障碍,使他们早日融入现代社会的主流。

面对不幸,也许我们每个人都会同情,都会起恻隐之心。对于不幸者,仅仅有同情和恻隐是不够的,她已经驶入人生的单行线,社会和我们大家应该做的,是如何帮助她加固路基,在前面的路上走稳、走好、走远。衡量一个社会发展的最重要的标准不是GDP,而是弱势群体的生存状态如何。残疾人事业是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当这个没有声音的地方也有了欢乐,那么,我们这个国家就不会再有被遗忘的角落。

(作者简介:芦艺汀,高青县国税局,系山东省青年作家协会会员,其代表作长篇小说《国家税务官》获全国首届税收文艺征集评比一等奖。)
   联系地址:高青县国税局。电话:15275981591。邮箱:
 

已投稿到:
郑重声明:资讯 【3月24日 关键词:凿穿通往声音的隧道_庄之蝶_新浪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