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化学工业

日本化学工业

编辑:王维   收录:【日本{dy}】(blog.sina.com.cn/japan001)

通过向亚洲各国出口的增长,化学产业蒸蒸日上

  2001年石化产品发货金额为7.6兆日元,如果加上塑料产品、合成纤维和化学纤维,金额总数为23.2兆日元。
  乙烯是石化的代表产品,它的国内生产量在2000年达到{zg}761万吨,但随后连续下降,2002年跌至715万吨。但是由于汽车产业等的国内需求提高2003年有所好转,由于中国等亚洲国家的需求增大,出口也开始增加。结果国内生产恢复到了736万吨。据预测到2002年末为止日本乙烯的生产能力大约为760万吨,但日本国内消费量仅为547万吨。多余生产量正通过海外出口进行填补。

重点放在高技术领域的扩展上

  所谓领导化学产业的三大巨头是三菱化学、住友化学工业和。其中三菱化学着眼于通过开发基因组基础(基因信息化)的xx,巩固其医药产品业务。住友化学工业和三井化学把重点放在通过高技术材料如液晶显示器颜色过滤器和等离子显示屏过滤器,来扩展业务。
  ,把经营资源集中在建筑用聚氯乙烯树脂,半导体用矽片和有关光纤材料成品等。Tosoh 公司正通过与其他公司联合扩大聚氯乙烯树脂业务,而昭和电工正积极发展其电子产品、电子材料和特殊化学产品的业务,并实行业务重大重组。

石化工业中心的建立

  化学工业经常指的是石化工业,这是因为化学产品产自石油。
  化学产品的流程如下:首先石脑油从原油中产出,石脑油可以用来生产基础产品,如乙烯和丙烯。基础产品之后可用于生产衍生产品,如聚乙烯、乙烯基氯、乙烯基苯。这些衍生产品进行加工,变成加工塑料,可作为生产汽车缓冲器、电视机和电冰箱构件和家用管道的材料。
  把经营这些加工制造业的公司聚集到一个地点,便建立了石化工业中心,日本分布着许多大型工业中心,如千叶县、神奈川县、三重县、冈山县、山口县和大分县。

战后高速发展期结束,进行产业重组

  化学工业像钢铁工业一样曾经是日本「重厚长大」产业的代表。但是随着日本高速发展时期的结束,化学工业不得不通过跨业务联盟和合并多余设施进行重组。例如:1994年10月三菱化成与三菱油化合并成立三菱化学。1999年10月三菱化学和东京田边制药合并,后来其保健部门单独成立为三菱东京制药。1997年10月三井石油化学、三井東圧化学合并成为三井化学。
  同时也出现了一系列的业务合并,如通过建立特定产品(比如聚乙烯、聚苯乙烯、聚丙烯、丁苯树脂)的子公司。
  1995年7月昭和电工和日本石油化学对他们的聚乙烯、聚丙烯业务进行合并,建立日本聚烯烃。在同一个月,三井石化与宇部兴产合并其聚乙烯业务,建立Grand Polymer。对此举措予以回应的是三菱化学和东燃化学在1996年5月合并了他们的聚乙烯、聚丙烯业务。
  1998年10月三菱化学和旭华成合并其聚苯乙烯业务。1999年4月电气化学、新日铁化学和大赛璐璐化学合并聚苯乙烯业务成立东洋制铁化学。1999年7月住友化学和三井化学合并其丁苯树脂业务。

{dy}点
化学工业能否克服下降的关税率?

  据说“2004议题”和“2006议题”一直在困扰着化学工业。大约自从2000年起石化产品的国内需求就开始下降,各公司一直是通过向亚洲及其他地区的国家出口多余产品来维持工厂的开工率。但是美国欧洲主要的化学制造商最近向亚洲国家特别是中国转移其生产基地,因此日本的出口会面临更大的困境。

  由于2004议题事态变得更遭了。这是指乌拉圭回合会议(多边关贸总协定会议)达成的联合框架协议,根据此协议日本分阶段地降低石化产品关税,到2004年降低化学产品关税到6.5%,与美国和欧洲水平相同。人们纷纷预测国内化学产品市场的10%到20%的份额将被进口挤占。事实上,似乎日本制造商与海外制造商之间正在进行着激烈的竞争,而日元的增值使竞争更加复杂。

第二点
日本出口能否继续?

  2006议题给日本化学工业带来了另一个问题。美国和欧洲的制造商,像巴斯夫集团和英国石油(BP),计划在2005年到2006年间在中国和中东地区建立大型乙烯工厂。由此产生的供求关系变化肯定会对日本制造商造成直接的影响,产品价格降低,产品需求量下降。

  2005年到2006年乙烯海外生产供应量会增加800万吨。这样的生产能力很容易超过日本的年产量。 现状是日本的化学工业已经依靠出口来补偿国内产量剩余。如果美国和欧洲的制造商在中国和中东地区如期进行生产的话,就会对日本出口剩余产品造成极大的困难。日本生产能力过剩问题加剧是不可避免的。这就是2006议题的根源。

第三点
同领域部分合并可能成为主流

  为了在此种环境下获得一席之地,很有可能化学公司会合并或重组业务。但是,2003年10月的住友化学和三井化学业务合并磋商却以失败告终,原因是二者对合并条件不能达成一致。住友化学其优势在精细化学品,如医药品和农药品;三井化学优势在基础化学产品。二者的结合人们抱以很高的期望,希望能带来巨大的协作效益。但这种合并的失败只给产业内部重组带来了暂时的抑制。合并没能按计划继续进行的原因是由于最近IT材料需求增多,业绩有所好转。所以没有必要在不利条件下进行合并。
  虽然如此,但是海外大型工厂的建立是不可避免的。多余生产设施解除的趋势,即日本化学产业的重组,看来也是不可避免。
  未来化学工业重组的主流不是以公司为基础的合并,像住友化学和三井化学这种失败的合并,而是同领域业务的部分合并,像90年代发生的那样。2004年11月 1日 瞭望周刊

已投稿到:
郑重声明:资讯 【日本化学工业】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