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为而治:秦一骁父母的教子经_潺潺溪流_新浪博客

2008年,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的秦一骁凭着一份“关于环线快速路口缓冲区的设想”研究课题,在509位申报者中脱颖而出,在由教育部、中国科协、香港周凯旋基金会共同举办的第八届“明天小小科学家”奖励活动中获得了“明天小小科学家”荣誉称号。并被北京大学提前录取。

2007年北京市中学生数学竞赛高一年级三等奖,第十届北京高中数学知识应用竞赛论文一等奖。秦一骁不仅有出色的数学特长,并且爱好广泛,助人为乐。从初中以来一直担任班长、学生会主席、团支部书记。孩子如此出色,父母的教育一定经过精心的规划与设计。可是,秦一骁的爸爸秦颂,妈妈龚杰却一致认为,培养孩子{zh0}的办法就是“不管”。

不管孩子也能成才?就让我们来看看秦一骁父母的教子经——无为而治。

 

  无为而治:秦一骁父母的教子经

/职冬娜(发表于《婚姻与家庭》)

无为之道一:“没时间”与“不知道”

面对孩子没完没了的“为什么”,许多家长苦于无法回答而拼命充电,为了让孩子学到知识,很多家长不惜代价追着孩子学习。可是,秦颂和龚杰却从来不会这样做,和孩子交流,他们最常用的语言就是:“宝宝的问题太棒了,可是爸爸妈妈也不知道,你帮我们找到答案好吗?”“爸爸妈妈没有时间,你先自己想好吗?”“没时间”与“不知道”是龚杰、秦颂与童年的秦一骁交流的两大法宝。

秦一骁上小学之前,很多人都对龚杰讲,一定要让孩子学会识字,可是,龚杰没有这样做。秦一骁三岁的时候,每天晚上临睡前,龚杰都拿着图画故事书给儿子讲故事。书中天马行空、稀奇古怪的故事情节听得秦一骁如痴如醉。他一边听妈妈讲,一边瞪大眼睛盯着书看。“妈妈,这个字念什么?”遇到不认识的字,总是迫不及待地问妈妈。

就在秦一骁对听故事着了迷的时候,龚杰却突然决定不再给儿子讲故事。她对秦一骁说:“儿子,妈妈最近工作忙,不能给你讲故事了,你自己看,不懂的地方可以问。”其实哪里是工作忙,龚杰故意使了个招,把儿子的胃口吊起来之后,让他自己去读书。

起初,秦一骁很不习惯,缠着妈妈讲故事。于是,龚杰就坐在书房里,抱上一本书,任由他纠缠也不予理会。看到妈妈漫不经心的样子,秦一骁也懒得纠缠,干脆抱着图画书自己看。读书的过程时常遇到不认识的字,秦一骁太想把故事情节搞个究竟,于是就追着妈妈问,每当这时,龚杰再耐心地给儿子讲。

慢慢儿子习惯了自己看书,龚杰也乐得清闲,和许多三岁孩子的妈妈不同,龚杰每天晚上都有大量的时间干自己的事情。而在这个过程中,秦一骁的识字量也突飞猛进,并且对阅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和许多同龄的孩子一样,秦一骁对自然界的各种事物也充满着强烈的好奇。一次,秦颂和龚杰带着孩子到动物园玩。走到狮虎山一带,秦一骁突然问:“狮子和老虎到底谁厉害?”秦颂和龚杰面面相觑,儿子的这个问题还真把他们问住了。“问得好,不过爸爸妈妈也说不清楚,要不咱们回家后到查查书吧。”龚杰坦白地对儿子讲。

回到家以后,秦颂拿出了《十万个为什么》递给秦一骁。“想知道狮子老虎谁厉害吗?答案就在这里。”听爸爸这么一说,秦一骁迫不及待地拿过书,像寻宝一样在书中探寻问题的答案。“找到啦,找到啦!”秦一骁乐得合不拢嘴。

看到儿子兴奋的样子,龚杰与秦颂突然间得到了启发。比起直接告诉孩子答案,让孩子自己去探寻问题的答案,孩子会获得更大的成就感。

从此以后,面对儿子“为什么”的问题,秦颂和龚杰有了个新招,就是“不知道,你自己去找找答案,找到答案告诉我们。”为了配合儿子的探索发现,他们给秦一骁买了不同版本的《十万个为什么》,从此以后,这本书成了孩子的良师益友。

“你知道铁树为什么不爱开花吗?你知道黑猩猩倒底有多聪明吗?”秦一骁依然喜欢向爸爸妈妈问各种各样的问题,可是这会可不是向他们要答案了,而是挑战一下,看老爸老妈知道得有多少。接下来,再把他学习到的答案告诉他们。

秦颂与龚杰表面上对孩子的“不管”,实际上恰好顺应了孩子自然成长的规律,不给孩子设限,并激发他自我探索的欲望和能力。

1997年,秦一骁已经是北京化工大学附属小学的一名小学生。 上了小学的秦一骁并没有改掉爱玩的天性,时常不完成作业,小测验也时常因为马虎而出错。秦颂和龚杰也有些担心,与爷爷奶奶商量如何面对这个新问题。爷爷是个儿童文学作家,写过一些童话、故事和散文,历来主张寓教于乐。他对秦颂说:“哪个孩子不爱玩?当年你上学时也爱玩,我们管过你吗?你的学习因为玩而耽误了吗?为什么?”这启发了秦颂和龚杰,全家人在教育孩子的观点上达成了一致,学习是秦一骁自己的事,要让他独立自主。龚杰告诉秦一骁,读书与他的未来息息相关,可是这一切都是他自己的事情,应该由他自己来安排。当然,不管并不是不了解情况,奶奶也会时常与秦一骁聊天,了解他在学校的学习情况,做到心中有数。这种宽松的环境并没有让秦一骁放松学习,相反地促使他养成了自觉学习的好习惯:课堂上很认真听讲,放学回来,抽空完成作业,然后就开开心心地玩。而且为了有更多时间玩,秦一骁自己也不断总结,找出高效率完成作业的方法。

有一次,龚杰给儿子买了一本很有趣的数学读物,可是,儿子却将其束之高阁,不予理会。这时,龚杰与秦颂的办法还是先不管。龚杰并没有逼着儿子看书,全家人坐在一起吃饭的时候,龚杰对秦颂说:“那道‘彩色袜子’的谜题,你做出来了吗?”“彩色袜子”?听到这个新鲜词,坐在一旁的秦一骁眼前一亮?“什么彩色袜子啊?”“就是我那天买的那本趣味数学上的一道谜题。”龚杰故意轻描淡写地说。“奥,彩色袜子?这题我还真没想出来。”秦颂与龚杰一唱一和。“书在哪呢?让我看看,让我看看。”这一下,秦一骁坐不住了。龚杰把书拿给了秦一骁,饭还没吃完,秦一骁便饶有兴致地翻着书看。

从此,这本趣味数学成了秦一骁的掌中宝。其中一道道引人入胜的数学趣题时常让秦一骁废寝忘食,还总是拿出来和老爸一起讨论。没费力气,龚杰的目的就达到了。有些时候,秦颂与龚杰讨论,秦一骁并没有特别的反应。于是,他们会有意识地把书放在客厅里,卫生间里等等一切可以随手拿到的地方,他们发现,接下来儿子还是会饶有兴致地xx这些书。

 

无为之道二:漠视成绩,反而成绩优异

    2003 年,秦一骁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北京西城区外国语学校。升入初中的秦一骁并没有把大部分精力用在学习上,他担任班级、学生会干部、弹钢琴、打篮球、读课外书……看起来大部分时间都在玩。

此时的秦颂与龚杰并没有因为儿子的“不学习”而陷入焦虑,他们依然坚持自己的方法——“不管”,而是把主动权xx交给秦一骁。事实证明,他们的选择是对的。由于从小培养了极强的时间观念,他特别善于利用零散时间,见缝插针地学习。比如,全家人一起到外面吃饭,等着上菜的功夫,他会拿出作业本,迅速把作业写完。妈妈叫他去买菜,他会随手带上英语书,排队的功夫背单词。除此之外,秦一骁的课堂效率极高,他非常清楚哪些知识自己已经掌握了,而哪些知识还需要学习。所以,老师从来不担心秦一骁在课堂上走神,因为一旦讲到他不会的知识,他会马上聚精会神地听讲。就这样,一个学期下来,秦一骁的学习成绩突飞猛进,期末考试竟然跃居全班{dy}。

当秦一骁兴奋地把考试{dy}名的成绩单拿到妈妈面前时,龚杰却轻描淡写地说:“拿个全班{dy}有什么了不起,整个班也就二十几人,你想想,整个年级还有多少人呢?”听了妈妈的话,秦一骁很是不服气。下一次,秦一骁果然考了年级{dy}。可是,对待儿子取得的成绩,龚杰依然轻描淡写地说:“你只是寄宿部年级{dy}名,有什么了不起,整个西城外国语学校还有多少人?”等到秦一骁拿到了西外{dy},龚杰依然是同样的话:“整个西城区还有多少人呢?”“要按照你这么说,永远都没有止境呀!”秦一骁着实不服气。“是啊,学习就是没有止境的啊。”龚杰依然很平静地说。

“别的同学考好了,家长给他们买礼物,带他们去旅游,可是你们从来没有奖励过我?”秦一骁委屈地说。“学习本来就是你自己的事情,成绩也不适考给爸爸妈妈看的。我们为什么要奖励你?再说,礼物是人和人之间情感的交流,与考试无关。旅游是一种美好的身心体验,是开阔眼界的过程,不是学习成绩的交换品,如果你也想和别的同学一样,那么,我们每年两次的旅游计划都打消,平时送你的礼物一律收回,专等你考了好成绩再奖励。”想想爸爸妈妈在这方面从来都是给自己充分的满足,但不是为了考试,秦一骁赶紧收回了刚才的话。“算了,算了,你们还是不要奖励我了。”

偶尔秦一骁也有考得不好的时候,此时,龚杰也从来不会生气,而是鼓励儿子,在她看来,有成有败是很正常的事,她会很平和地对秦一骁讲:“不就是一次没考好吗,没什么大不了。这说明你还有学得不扎实的地方,总结一下下次就能考好了。”听了妈妈的话,秦一骁心里也就释然了。

对待秦一骁的学习成绩,龚杰与秦颂从来都是淡然的态度。因此,秦一骁也从不把成绩看得那么重,在他看来,关键是把知识领悟透了,这个过程才是最快乐的。正是这样没有功利的心态,让秦一骁每一次考试都发挥得很好,很轻松地就能保持xxxx的好成绩。

可是,在生活方面,龚杰对儿子的态度却从不轻描淡写,而是抓住一点点小进步,适时鼓励孩子。和秦一骁一起出门,儿子帮自己提东西,龚杰就会眉开眼笑地说:“儿子,你太棒了!”得到鼓励的儿子这次帮自己拎了个小包,下次就捡着大的拎。带孩子到国外去玩,龚杰让秦一骁去换点零钱,秦一骁顺利完成任务,龚杰就会高兴地说:“真不错,你英语不仅说得好,还能活学活用。”听到妈妈的鼓励,秦一骁得意极了,以后类似的事情他总是抢着干。

因此,秦一骁不仅学习能力强,生活能力也很强。过硬的综合素质使秦一骁赢得了老师和同学的信任,他既是班长,又是学生会主席、团总支书记,在西城外国语学校很有名气。

“在知识的海洋中快乐徜徉”这句话用在秦一骁身上恰到好处。在他看来,生活与学习密不可分,用书本上的知识解决生活中各种各样新奇的问题,秦一骁乐在其中。有{yt},秦颂开车带儿子出去玩,路上,他发现儿子一直在注视着汽车仪表盘。“这家伙脑子里不知又想什么了?”每当这时,秦颂便会有意识地提出一个更深入的问题让儿子思考。“你觉得仪表盘上的速度是怎么显示出来的?”遇到这样的问题,秦一骁总会一追到底,非要弄出个所以然。“发动机与机器相连,机器能够测出发动机的转速。”秦一骁若有所思地说。“有道理。”爸爸马上鼓励道。“那么,转速和直线的速度又有什么关系呢?”秦一骁一时间也没想到好的解释办法。回到家里后,他左思右想,找到了转速与直线速度转换关系的关键---车轮的周长。

当秦一骁把这个结果告诉爸爸时,秦颂却让他在下次乘车时自己去验证。然而在下次乘车时,秦一骁却发现实际的转速与车速的关系与他预料的并不一致。但他同时又发现,爸爸每次换档操作后,仪表盘上转速有较大变化,但车速却几乎没有变化。这个观察使秦一骁意识到发动机转速与车轮的转速并不是一样的,而是可以通过“档位”来变化的。为了搞清其中的关系,他详细记录了不同档位下发动机转速与车速的数据,并下车测量了车轮的半径。回家后通过研究,终于找到了这种汽车的变速器的变比关系,并写出了一篇小论文。

有一段时间,秦颂一家住的是高层住宅,每个楼门有三部电梯,但并不是群控的每部电梯都能到达地下室,因此当乘客要去地下时,经常需要在一层换乘。利用自己掌握的数学知识,秦一骁证明了电梯的这种群控方式将造成电力的浪费。然后他开始琢磨是否有更好的控制方案,经过仔细的分析推敲,他认为只要在电梯呼叫面板上增加一个去往地下室的按钮,就能比较好的解决这个问题,同时,他从数学上计算了新方案可以节电的比例。

 

秦一骁喜欢踢足球,也喜欢看足球比赛, ,秦颂带着儿子到足球场看足球比赛。突然,秦一骁提了一个问题:“爸爸,为什么足球踢出去之后在空中形成一条弧线才落到地上?秦颂引导秦一骁查阅物理数学书,为此,秦一骁查阅了许多书籍,搞清楚了球的旋转方向及旋转速度与球的前进弧线的关系,并在自己踢球时应用。

秦一骁还经常向老爸发起挑战。“9个点排成三排,每排三个点,要穿过这九个点,至少要画几条线。”身为清华大学博士,秦颂没把这当成难事,随口说了句:“5条呗。”“哈,错了。”“那你说说应该画几条?”于是,秦一骁娓娓道来:“你要考虑,这条线到底有多粗?如果是一条很粗的线,那么画上一条就把这9个点全覆盖了。你还要考虑这九个点是不是在一个平面上?另外,这条线是不是欧式几何中的线?”秦一骁一连串提了很多问题,这些发散的问题实在是超越了秦颂的想象。“哎呀,我儿子不简单啊。“秦颂由衷的高兴。

当然,作为父亲,秦颂也不是每一次都甘拜下风。有的时候父子俩也会因为一个问题而讨论一个晚上。原本只是一个很简单的问题,可是,经过讨论,他们可能已经涉及了很广泛的领域。

 

经过一次次的讨论发现,秦一骁领悟到,其实生活中的很多问题都能够用数学的方法解决。从此以后,他对数学多了一份偏爱。他自学了微积分,读了牛顿的《自然科学的哲学原理》以及许多艰深难懂的数学书籍,其中许多书就连学数学的大学生都不一定会去读,但是秦一骁却读得津津有味。秦一骁悟出了一个道理,牛顿并不是为了发明微积分才发明的,而是为了解决问题。既然数学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基础,那么,自己为什么不可以沿着这个方向发展下去呢?秦一骁隐隐觉得找到了自己的方向。

就这样,秦一骁成了学校的理科名人,时常会被邀请给大家做理科的学法讲座。考试之前,所有的学生都忙着复习,秦一骁也很忙,但不是忙着复习自己的功课,而是忙着接听同学的电话。很多同学遇到不明白的理科问题都会打电话问他。秦颂和龚杰非常支持儿子帮助同学,在他们看来,给同学讲题的过程也是自己消化吸收知识的过程,并且这种互动式的交流更有利于对知识的理解和吸收。因此,秦一骁乐此不疲地给同学解答问题。事实证明,这种不以成绩为导向的学习方法确实让秦一骁取得了其他同学所难以企及的好成绩。

 

无为之道三:不求结果,反而硕果累累

    2006年,秦一骁以优异的成绩被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录取。由于家离学校比较远,每天早上秦颂和龚杰轮流开车送秦一骁上学。途经二环三环时,时常堵得水泄不通,最长的一次竟然堵了一个多小时。当大家都为堵车而焦急万分的时候,秦一骁的脑子又转起了弯:“为什么堵得这么厉害,到底哪里出了问题?”当他把这个想法告诉爸爸的时候,爸爸也眼前一亮,鼓励他寻找问题的根源。这之后,秦一骁每天都坐在车里观察,他发现了这样一个规律,堵车的情况经常是一段一段的,这一段堵上了,到了下一个路段就可以畅通一会。所以,他继续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这一段路非常堵,而另外一段路却并不拥堵呢?

秦一骁告诉爸爸妈妈,针对这个问题,他想做一个系统全面的调查。此时正值高中学习最紧张的阶段,这样的调查无疑与考试和竞赛都没有关系,可是秦颂和龚杰并没有因此而阻止儿子的调查与探索,而是坚决支持他的想法。虽然平时工作很忙,但连续几个xx,秦颂和龚杰还是乐此不疲地轮流开车带儿子到二环、三环各个路段上去做考察。秦一骁站在天桥上观察,遇到重要的情况就用相机拍下来。一看就是一、两个小时。秦颂和龚杰则坐在附近的麦当劳里边等他边看书。儿子口渴了,打一个电话,爸爸妈妈就把水送过去。

经过几次的实地考察,秦一骁的研究有了进展。他观察到堵车的路段与主路出口太少有关。“你说得很有道理,可是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秦颂近一步引发儿子深入思考。秦一骁为解决这个问题翻阅了很多资料。“有了!”{yt},全家人正在吃饭,秦一骁突发奇想。秦一骁对计算机很感兴趣,他知道计算机里有一个缓冲区,人的手敲键盘打字需要一定时间,但是计算机的中央处理器速度却非常快,可是,如果中央处理器专门等键盘上输入的字都输完了再处理其他事情,必然导致效率下降。所以,中央处理器会让键盘中输入的信息暂时储存到缓冲区,等字符全部输入后再来处理。所以,秦一骁想到,可以将计算机中的这种方法迁移过来。因此,他得出结论,可以在主路旁边设置一些类似于缓冲区的场所,哪怕是一个足球场,堵车的时候,这些车辆可以先让一部分车辆等在足球场,把主路腾开了。

“可是,要建多大的足球场?放在哪个位置合适呢?”秦一骁继续提出了问题。“这个问题提得好!”秦颂鼓励秦一骁。因为,在秦颂看来,秦一骁能够得出前面的观察和结论对于他来讲并不稀奇。可是,儿子能够考虑到定量的问题,是一个大的进步。接下来,他们锁定了几个重要的路段,秦颂开车带他一个路段一个路段地去做考察与测量。所有的数据搜集齐全,秦一骁运用他初中及高中学习到的数学知识,很顺利写出了一篇论文。不久,秦一骁发现有些堵车的路段已经开始施工改造了,竟然和他的设想不谋而合,他真是开心极了。

没过多久,北京市举办中学生应用数学大赛,秦一骁被学校派去参赛,他的“环线快速路口缓冲区的设想”刚好派上用场,结果获得了本次大赛论文一等奖。

   一个偶然的机会,秦一骁一家人得知了关于“明天小小科学家”评选活动的信息。看了老师发来的资料,他们了解到,“明天小小科学家”奖励活动是一项由教育部、中国科协、香港周凯旋基金会共同主办的青少年科技后备人才选拔和奖励活动,旨在透过学生个人的科学研究项目,重点考察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xx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发现一批具有科学潜质和发展后劲的学生。获得二等奖以上的同学还有可能被保送到北大、清华等xx高校。为此,许多选手都是经过数年的准备,在导师的指导下做出的课题,许多课题内容涉及面很广,非常艰深。

秦一骁觉得,他的“关于环线快速路口缓冲区的设想”研究课题无非是生活中一次偶然的发现并深入研究的结果运用到的数学知识也是高中课程中所学到的基础知识,看起来是很简单的。不过虽然没有报太大的希望,但在爸爸妈妈的鼓励下,秦一骁还是申报了课题。

然而,“明天小小科学家的评选并不单是看论文的复杂程度,更主要的是考察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最终,秦一骁凭着自己的“关于环线快速路口缓冲区的设想”研究课题和全面的综合素质,在509位申报者中脱颖而出,在由教育部、中国科协、香港周凯旋基金会共同举办的第八届“明天小小科学家”奖励活动中获得一等奖并获“明天小小科学家”荣誉称号,同时被北京大学提前录取。

 

父母的“无为”,反而激发了孩子的“有为”。在秦颂与龚杰无为而治的教育引导下,不仅越发激发了秦一骁对事物的好奇,并且塑造了他独立探索的精神。

已投稿到:
郑重声明:资讯 【无为而治:秦一骁父母的教子经_潺潺溪流_新浪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