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甘孜县简介》

  甘孜县位于甘孜藏族自治州西北部,上游。地处东经99°08′——100°25′,北纬31°24′——32°54′。“甘孜”为寺庙名称,意为洁白美丽的地方,拥有1300年建制史,因五世达赖弟子霍·曲吉昂翁彭措在此创立{dy}座格鲁巴寺庙而得名。上下千年,纵古论今,甘孜得“天时,”拥 “地利”,江山多娇,英雄辈出,人杰地灵。内连康定、成都、外连青海、西藏、甘肃,作为康北交通枢纽,历来商贾云集,生意兴旺,堪为康北经贸中心。甘孜幅员辽阔,土地肥美,牧场无垠,水丰草茂,五谷丰登,羊肥马壮,堪称“雪域明珠”。

  “甘孜”藏语乃洁白美丽之意。那里自然风光绮丽,良哥山、巴颜额拉山、果拉狼山、沙鲁里山巍峨四周,雅砻江像一条碧绿的飘带缓缓流过广袤肥沃的田野。这里有景色秀美,相传是莲花生大师在藏区点化的24座神山之一的和充满神秘色彩的扎日拥康神山,有探险旅游的好去处,更有广阔无垠、牧歌悠扬的风光。

  甘孜人杰地灵。千百年来,世代生息繁衍在这片土地上的勤劳勇敢的藏族人民,用他们惊人的智慧,超常的创造力谱写了灿烂辉煌,值得整个藏民族骄傲和自豪的历史。古朴庄严的、、、等43座古刹名寺,为甘孜这块灿烂的明珠更加增彩溢辉;五大教派齐全的藏传佛教、风格独特的寺庙建筑、民间建筑以及藏画、手工艺品、古朴风韵的民间舞蹈、文学艺术等,特别是名扬天下的为甘孜奠定了厚重的文化底蕴,甘孜堪称文化之都。

  甘孜人才辈出,群星灿烂。那里有格萨尔的xx故事和古老遗迹。那片古老而神奇的土地上曾孕育了噶玛噶举教派的创始人都松钦巴,倡建霍尔十三座寺庙的哲蚌寺法王昂翁彭措,xx爱国人士,xx宗教爱国人士,并谱写了朱德总司令与五世格达活佛之间“军爱民、民拥军”的千古颂歌。甘孜县还诞生了新中国培养的{dy}位藏族将军——杨世喜将军,孕育出了{dy}位藏族博士——格勒博士。

  

工 业


   甘孜县具有已开发的嘎拉金矿、日产3000吨优质饮用水的自来水厂、水电厂、农机厂、粉丝厂、肉联厂、皮革厂、仙泉青稞酒厂八家工业企业。2001年工业总产值达1618万元。

  

农 业


   甘孜县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半农半牧业县。约有89.5%的耕地相对集中在雅砻江沿岸高山宽谷地带,是甘孜州粮食生产大县,粮食产量占全州十分之一,素有“康北粮仓”之美称。农作物以青稞、豌豆、小麦为主,属一年一熟农业区;畜产品主要有牛羊皮毛、酥油、食肉、肠衣和甘酪素等。2001年全县粮食生产连续第八年获得丰收,农业总产值4900万元。

  甘孜县位于甘孜藏族自治州西北部,雅砻江上游。地处东经99°08′——100°25′,北纬31°24′——32°54′。

  513328

  626700

  县人民政府驻甘孜镇

  2004年,甘孜县辖1个镇(甘孜)、21个乡(呷拉、色西底、来马、昔色、卡攻、仁果、拖坝、斯俄、庭卡、下雄、四通达、泥柯、夺多、生康、贡隆、扎科、南多、查龙、茶扎、大德、卡龙)。

   “甘孜”系藏语,意为洁白、美丽,原为寺庙名,古称“朵甘思”。甘孜,藏语意为洁白美丽。传说甘孜城的西北坡有一块形如绵羊的白玉,毛泽洁白无瑕,阳光照射下闪闪发亮,光彩夺目,十分美丽。由此,人们就称这个地方为甘孜。

  甘孜”为寺庙名称,意为洁白美丽的地方,拥有1300年建制史。古为白利摸徒部落牧居地方。隋为附国地。唐、宋属吐蕃。元属朵甘思宣慰司都元帅府辖地。明崇祯十二年(1639),漠西卫拉特蒙古和硕特部首领固始汗占领康北,封蒙古族王子七人于孔撒、麻书二安抚司,白利、东科二长官司。乾隆五十七年(1792),孔撒安抚司升为宣抚司。同治元年(1862)置麻书汛。宣统三年(1911),置甘孜委员。民国2年(1913),置甘孜县。1935年红军长征路经甘孜,建立了县的博巴政府和白利、绒巴岔、孔萨区的博巴政府,以及贡萨、林冲、着洛乡的博巴政府。民国28年(1939),属第四行政督察区,为专员公置治地。1950年,属西康省藏族自治区。1955年,属四川省。1990年全县6区、1镇、22乡。县治,

  处川西北高原山区,是丘原向山原过渡地带。东北有牟尼芒起山,沙鲁里山绵亘西南,中部有洛戈山,南部贡呷日峰海拔5688米,南缘与接壤之卡洼洛日海拔5992米,其余山岭多在5000米左右。达曲源于县北,流经西南部后复入县东部,东南流出境。雅砻江自西向东流经南部。境内丘状高5原占48。5%,为纯牧区。高山宽谷占31。9%,为农区。高山峡谷占19。6%,为半农半牧区。属大陆性高原季风气候区,气温低,雨量少,风沙大,空气干燥,日照长,无霜期短。年平均气温5。6C,1月均温--4。4C,7月均温14。4C。年均降水量636。5毫米,年日照2640。8小时,无霜期35-75天。

  甘孜县自然资源丰富,开发潜力大。

  一是农牧业资源雄厚。全县有可耕土地23万亩,常年播面在14万亩左右,农业人口每人平均有耕地5.6亩,每个劳动力平均耕种12.8亩;牧业资源上,甘孜县北部有达通玛大草原,东部有罗锅梁子草原,拥有xx草场926万亩,占全县面积的90%,可利用草场面积752万亩,草场理论载畜量101万个羊单位。

  二是能源资源丰富。有雅砻江、达曲、泥曲三条大河横贯全境,全县水电理论蕴藏量53.7万千瓦。风能、太阳能和地热的利用前景也十分可观。

  三是旅游资源丰富。众多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交相辉映,象一颗颗闪闪发光的璀璨明珠,镶嵌在甘孜广袤的大地上,形成丰富的旅游资源。

  四是以黄金为主体的矿产资源丰富。现已探明的有丘洛、嘎拉、拉普三大岩金矿,还有部分沙金矿,黄金储量大,嘎拉金矿已逐步开发。1999年黄金生产81.6千克,创产值694万元。此外,甘孜县的石灰石矿储量十分丰富,品位之高,居全国之首,在整个亚洲也极为少见。

   甘孜县城一带属高原河谷气候,寒冷干燥,澄彻晴朗,地势开阔,日照长,辐射强,年日照时数2640小时,有“小xxx”之称,年平均气温5.6℃,{zg}气温极值31.7℃,{zd1}气温极值-28.9℃,年平均降水量636.5毫米,含氧量相当于平原的67%。

  笨波教: 在甘孜地区的传入,是从什么年xx始,没有任何历史记载。据民间传说大约在公元八宝山至九世纪传入,当时居住在甘孜境内的大部分是过着游牧生活的牧民。而笨波教就是普遍流传于藏族游牧地区的一种原始宗教。那时在县城附近,乃至扎科、东谷、绒坝岔等地都有笨波教传入的迹象。相传在元朝时,甘孜县城附近的然更村就有一个以帐篷为寺的笨波教寺庙,由于种种原因该寺庙迁往扎科(现属境内)。社会的发展,原始宗教笨波教已不适应社会的发展,佛教的传入后形成了具有藏族特色的藏传佛教,又经过长期的传播和发展,藏传佛教内部形成了多种流派。藏传佛教的势力的不断发展壮大,原始宗教笨波教受到了很大打击,致使笨波教寺庙不得不迁往偏僻的山区,维持其教派的生存;有的笨波教寺庙也只好改宗,成了其他藏传佛教流派的寺庙,目前县境内只有一座笨波教寺庙 。

  宁玛派: 在境内的传入时间较早,早在元朝时期,由白玉嘎拖寺派该寺大喇嘛益西贡布到达通玛、扎科等地,于至元二十四年(1287年)首次在境内建立了{dy}座宁玛派寺庙,作为嘎拖寺的分寺,至此宁玛派在达通玛区得以传播。随后在境内的其他地方得到了迅速地发展,到目前宁玛派的寺庙、僧人数量仅次于格鲁派,位居第二。

  萨迦派: 据传是宋高宗二年(1128年)喇嘛严然色波在生康地方建立了严然寺。可为甘孜地区的{dy}座萨迦派寺庙。在元朝统治时期,萨迦派受到了元帅朝统治阶级的大力支持,这一时期萨迦派在境内有一定发展。

  噶举派: 噶举派的传入时间,仅次于萨迦派。元明之际噶举派的四大支之一噶玛噶举,在甘孜境内有较大的发展,并有一定的势力。

  格鲁派 : 格鲁派在甘孜境内的寺庙,从数量和规模上与其它教派相比,占有{jd1}的优势,从时间上看,格鲁派在甘孜境内的传播时间,比其它任何教派都迟,但它却得到了迅速地发展,可以说是后来都居上。这与统治阶级的支持是分不开的。民改前,甘孜县共有42座寺庙,僧尼16156人,占当时全县总人口数的38.2%,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得到全面贯彻落实,至1990年,全县共开放寺庙34座,僧尼达4886人,占全县总人口9%。

  藏历年: 一年一度的藏历年是藏族人民的传统佳节。甘孜县藏族每年家家户户都从藏历十二月初开始做过年准备,购买食品,添制新衣,在精致的瓷器盅里培育青苗,炸“卡生”(油炸果子)做“麻堤”(用酥油、奶渣、人生果、糖做成砖形奶羔),洗涤衣被用具,29日打扫屋里的灰尘,本地称“斗格得”,洗头(落扎谢)以示在新年来临前扫去一年的晦气、邪气和洗去自身一年的罪孽,干干净净过新年。12月28日一29日两天寺庙举行格多跳神仪式,当地群众扶老携幼都要到寺庙观看。30日(除夕那天)各家打扫房前屋后,在家准备敬神用的松柏枝祭品(糌粑、茶叶、酥油揉合成“桑糌”;五谷和用白毛线穿连的五色纸幡)。午后,在家里小经堂的神柜上供上专门培育的青苗,(以祈望来年粮食丰收)。老年人从培育的青苗长势和颜色来推断来年粮食的长势、收成等。依次供上“喜马”(用糌粑、酥油、奶渣、糖合成)。蛇蛇肉“卡生”、“麻提”水果以及糖果点心。点上昼夜不断的长命酥油灯,用面粉在厨房的梁柱、墙、门、灶、涂绘“ ”(雍中)“ ”差达等吉祥图案(示永固、长寿、兴旺)。牧区在帐篷主杆上沾上牛、羊毛,抹上酥油,祈望来年人畜兴旺,在新的一年全家人健康吉祥。

  初一凌晨,男女主人首先起来,梳洗后,女人背上水桶,水桶上放一哈达,手拿一根藏香和小蛇酥油到河边或井边,争背头水,到沟边或井边首先把香插在用石头垒起放水桶的石台上,再把酥油抹在石板上,把哈达挂在树梢或大石头上,(以示敬水神)然后背水回家。相传新年的{dy}天争到头水为狮子的奶汁,也有的称之为金水。喝了后能除病驱邪,用柏枝沾着水洒在屋里每个角落,能消灾避祸。男主人在家,首先点燃柏枝和祭品,在家的佛龛敬神,祈求护法神保佑无灾无病家泰平安,然后左右邻舍相约肩搭“松口”(一头装上敬神的糌粑祭品,另一头装上装五谷用的五彩丝线镶边的褡裢带上柏枝和经幡到本村寺院或各处山神、水神烧香拜祭,远则骑马,近刚步行)。去烧香时路上不管遇到本村和外村人都要相互撒糌粑,互祝扎西德勒直至早饭后才回家。初一到初三烧香敬神者,碰见过路人不管认识与否都会向过路行人撒糌粑,当地人认为敬神用的糌粑撒在身上是非常吉利的,没有任何人会生气。早饭全家围坐在一起首先舔“喜玛”每人都用手指撮上一点,向上撒三下祭神然后再食。吃过“喜玛”再食吉祥的酥油人生果。然后在初一这天,全家老小都要起得特别早,不扫地、不出门,食其他食品全家坐在家里看电视或玩其他游戏。忌说病、死、没有等言语,忌打碎东西。初二走访,这样持续到15日以后人们才逐渐转入正常生产。

  燃灯节: 藏历10月24日是色拉寺倡建人大慈法王忌辰。25日是黄教祖师宗咯巴圆寂的祭日,为此当地寺院和群众都要从24日开始,皆于窗棂阳台和佛堂内夜点灯数百盏念经祭礼,本地人称之为“意切”“安切”,俗称燃灯节。这两天,全县城乡忌杀生,家家吃“切会”,用稍浸泡过的青稞、小麦舂烂添入小块牛肉、奶渣、人生果煮汤汤喝以示祈祝,但忌食面疙瘩。

  格多节: 于藏历12月举行,历时11-13天的念经跳神活动。主要内容为祈求护法神、山神、河神和各方神灵保佑一方百姓家泰平安,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人畜兴旺,镇恶避邪免除一切灾难。跳神在28-29日两天举行。跳神面具一般为红、黄、黑、白为主。期间所做的供神施鬼的“朵玛”不一。如驱魔抛出的朵玛是用生磨青稞面做成,大的高3-7米,由8人或16人才能抬走,小的用一盘装上,一人就可端走。有的朵玛用青稞面做成身子,顶端安放一个用泥巴做成然后糊上纸涂上颜色的骷髅头,也有做成宫殿形、人形、塔形、梯形,也有上下组合形,可分可合。如“阿玉卡玛”朵玛高7米左右用生青稞面做好后,周围用五色羊毛线缠编成四方、半圆。三角形,还要插满各种鸟禽的羽毛。总之各尽其意,含义深远。藏历28-29日两天,当地群众无论男女老幼都要穿上节日的盛装带上食品成群结队地到寺院观看,非常热闹。跳神的喇嘛们戴上各种护法神、骷髅、魔怪等面具,随着鼓号节拍出场。29日跳完神,喇嘛们要请护法神将作恶多端、地方安宁的邪魔摄于朵玛抛掷在寺外的山沟底。无数支火枪向朵玛齐放,以示镇伏。当地群众非常信奉,认为只要观拜了28、29日的跳神和抛朵马仪式,来观看的人家会消灾避祸,家泰平安,就是上了年纪的人也要人扶着或骑马去看。这天观拜者不仅能见菩萨去敬神,也可以看到护法神,扬善惩恶,都会感到心满意足。解放后,格多节只是时间上缩短了4-5天,跳神用的面具和内容抛掷朵玛仪式都没有大的变动。

  元宵供: 也称酥油花灯会。明成祖永乐七年1409年,格鲁派祖师宗喀巴在拉萨创办大召法会,于藏历正月十五日夜,陈列酥油花灯供品以纪念释迦牟尼示观神变降伏邪魔,后形成为藏俗的一大宗教节日。当地格鲁泥寺院于藏历正月三日开始念经发愿祈祷,十五日下午左右展出酥油花。本地群众。机关干部都要到寺院观看酥油花。酥油花有7-8米高。喇嘛们精心的制作和各种色彩线条的搭配,使酥油做成的释加迦牟尼。宗喀巴、松赞干布、文成公主的造型,活灵活现、栩栩如生。真可谓巧夺天工,罕称藏族文化艺术的一绝,使观看的人留连忘返,于酥油花灯前和人海中久久不愿离去。

  : 是耍坝子演变而来的。甘孜县群众在藏历7月底,8月15初前后,男女老少多以家庭或单位为主,带上帐篷、炊具和各种食品到野外玩耍,“耍坝子”在秋收前的农闲季节,旭日岭草坝和“团结林”各式帐篷一个挨一个,到处传来欢歌笑语。据载这里从清代起便是甘孜寺聚会地。是僧俗民众过6月15、8月15讲经、跳藏戏的地方,大家聚会在一起念经或看藏戏休息5天或7天。1984年县人民政府根据耍坝子意为农休迎秋、庆丰收之义,决定称为“迎秋节”至今。每年迎秋节,全县各族各界群众盛装打扮,带着帐篷、家具、炊具、被褥、收录机、电视机、照相机和丰盛食品到旭日岭安营扎寨,尽情游玩,草坝、林间、树荫下、河畔上数百顶帐篷七彩缤纷,与秀丽的山川交相辉映。“藏戏”、“谢”、“卓”等民族艺术演出与演员们精湛表演博得观众热烈的掌声。

  另外:甘孜汉族和汉裔家庭都要过清明节,为已故的亲人整修坟墓、烧纸钱、献酒茶借以寄托哀思。机关、xx、学校师生纷纷到烈士陵园举行扫墓活动,为烈士祭忠魂并进行革命传统和爱祖国爱家乡的教育。还要过端午节,并按汉族习惯门上挂陈艾、吃粽子、饮雄黄酒以示对屈原的怀念。

   甘孜县民族教育事业发展较快,现有初级中1所(分普通部和藏文部),在校学生801人;小学71所,其中:城镇小学3所(一完小、二完小、三完小),乡中心完小21所,重点村小5所,普通村小42所,私立小学3所,在校学生6551人;幼儿园1所,在园幼儿249人. 目前, 全县适龄儿童入学率达98.1%,在校学生学年巩固率达98.3%,13-15周岁儿童普及率96.8%,小学毕业率为{bfb}.全县现有在职公办教师446人(副高级职称1人,中级职称104人,助理职称285人,助理以下职称56人);工人12人,离(退)休教师219人.县教育局先后派45名教师到青海教院、康定师专、省教院等地脱产进修,另有126名教师参加了各种院校的函授学习和成人自xxx,2010年全县小学教师将达到专科水平,中学教师将达到本科或本科以上水平。

教育事业


  

  根据《四川省民族教育发展十年行动计划》精神和本地民族教育的实际,全县大力兴办寄宿制学校,目前,全县有寄宿制学校17所(甘中藏文部、一完小、达通玛区寄宿制、寄宿制、寄宿制、来玛乡寄宿制、嘎拉乡寄宿制等),在校寄宿制学生3120余名,学生"进得来、留得住、学得好"。开办寄宿制,极大地提高了农牧民送子女入学的积极性,办学效益提高较快,96年基本实现普及初等教育 。去年,荣获全州民族教育目标考核{wy}的"一等奖"。

  为进一步振兴民族教育,甘孜县的民族教育工作者不断探索适合农牧区办学的新路子,实行分级办学、分级管理,职业技术教育(以计算机、缝纫、绘画、藏医、大棚蔬菜栽培等职教课程为主)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同时,还注重引导、鼓励社会力量办学,1995年以来先后创办甲登私立小学、郎扎私立小学、香根私立小学,至今已有在校学生300人。私立小学全部使用全国统编教材,执行国家规定的教学大纲。通过教育工作者的艰辛努力,甘孜的教育事业为全县的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机构:有全民所有制医疗卫生机构24所,其中县属4所、中心卫生院6所、乡卫生院14所;社会办医机构12所,其中事业单位医务室5所、集体单位5所、个体2所。在边远区乡已建村卫生站18个。

卫生事业


  

  人员:有各级各类卫生人员172人,其中:专业卫生技术人员160人。在卫技人员中副高积称2人、中级职称31人、初级109人、待定18人;具本科学历4人、专科22人、中专132人、中专以下2人。全县每千人拥有卫技人员2.8人,卫技人员人均服务半径为45.7平方公里。

  房屋及仪器设备:全县各医疗卫生单位业务和生活用房约1.6万平方米。县属医疗单位有万元以上设备25台件,5千元以上设备35台件,千元以上设备50台件,200元以上设备265台件。



郑重声明:资讯 【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甘孜县简介》】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