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子”里的自己_慕天_新浪博客
     “镜子”里的自己

 

1、夜深人静处,在想一个问题,人究竟如何活着,或者说活给谁看才有意义?后来渐渐悟出一点道理:人的共同劣根性是习惯于活在“镜子”里,而不是自己的心灵里。这面“镜子”是别人的眼神和议论,人喜欢从这面“镜子”里巡视自己,极力在这面“镜子”面前维护自己的所谓形象。

2、想起这些话题,始于一次次的在别人支好的“镜子”里“上镜”。曾经,很讨厌单位的内部论坛。近年来,已经被或明或暗地“报道”过不少次数了。其中,有的很中肯,也有的,很委屈,就马上上去解释。解释是苍白的,一百个解释就有一百个反驳,就如王小波在《黄金时代》的女主角陈清扬要证明她不是破鞋般的困难——于是乎,越弄越黑,不免心生悲痛。

3、被“报道”的次数多了之后,慢慢就死猪不怕开水烫了,感觉也不再那么难过。想来也不过如此,人家说的话可能偏激一些,但当时的心境可能有苦衷;或很刻薄,但可能真的是自己的所为伤害了人家,尽管这种伤害也许是无意的;再延伸一下,不管何种说辞,你的行为毕竟引发人家不满了,没有无缘无故的恨嘛,这就需要自我反思、反省,并争取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这也或许是领导坚持要开通内部论坛这张“大字报”的原因吧。

4、有了这种想法,慢慢开始习惯于被批评了,哪怕再极端的话,看完也不冲动了,骂的再难听,就当没骂自己。也慢慢琢磨出一点对策:不管人家说什么,就说吧,一切无需回复。时间自会冲淡一切的是是非非。一件事不足以成就一个人,一件事也不足以毁灭一个人,起码在心灵上如此。太计较别人的看法,太注重别人的议论,太xx在众人面前维护“镜子”里的自我形象,反而很累。

5、最欣赏阮籍,雨夜驾奔,穷途而哭。他,在那个时代不被理解,但他不会解释什么。放在历史一个高度,无需解释。他是孤独的,也是智慧的;他是痛苦的,也是理智的。

6、伟大的哲理都在最普通最本质的生活中。从前有一位禅师,邻居家一个漂亮女儿突然未婚怀孕,孩子父母大怒,女孩就说禅师是孩子父亲,禅师承认了,自然名誉扫地。孩子生下后直接丢给了禅师,他含辛茹苦把孩子养大。多年以后,女孩才吐露实情,孩子是一个渔夫的。这位禅师心地坦荡,不在乎世俗的毁誉,这正是佛门慈悲为怀的至高表现。一时被人误解,誓死般解释、反驳,其意义又何在?

7、中国人几千年历史,是一部“斗争”史,斗争不仅发生在无数的战争里,也横行于人与人的心灵设防中。就说这几十年,从xx到主攻GDP,从政治到经济,从现实到网络,都在争斗中。其实,儒家的中庸和道家的无为,才是{zg}的政治智慧和道德境界。如今,“和谐”不仅是政治,更是生活,是发展趋势,要想和谐,就要忍受一些议论、不解甚至谩骂。佛家坐禅修定,讲的是一种安静的忍耐,忍耐是一种磨练,安静一种修养,最终是一种漠视“镜子”里的淡然。正如成龙的一部电影所讲,忘掉自己,只有忘掉自己,才能不被“镜子”所累,才能不执著于别人怎么看自己,也才能活出自己。

8、这几天,再次看到被“上镜”,有同事提醒,赶紧上去反驳啊。我仔细看看了人家说的话,没有一点生气的感觉,也不关心发者是谁,发者何意,淡淡而来,也必将淡淡而去,给周边人平添的只不过是一些关于本人或坏或好的印象。而自己一点没变。这些话再仔细读来,还有了更深的理解:如果两相角色对换,站在人家的角度也可能会有这种想法。有些事关切每个人切身利益,有想法是很正常的。不管自己主观有没有不公正之心,客观上造成了人家的这种印象,这显然是自己的不对,或者说自己的情商还需要加强培养,由此感到些许的内疚。

9、再回到王小波,他黑色幽默地写着:“其实伟大友谊不真也不假,就如世上一切东西一样,你信它是真,它就真下去;你疑它是假,它就是假的。但是我随时准备xx我的话,哪怕天崩地裂也不退却……”又写,陈清扬虽然怀疑王二的伟大友谊,却不得不相信王二,因为“所有的人都说她是破鞋,因此所有的人都是敌人。而我可能不是敌人。她不愿错过机会,让我也变成敌人。”陈清扬就这样被王二当成了朋友。

已投稿到:
郑重声明:资讯 【“镜子”里的自己_慕天_新浪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