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叶原创】走近鲁迅(下) - 飞叶小猪猪的日志- 网易博客

【飞叶原创】走近鲁迅(下)

2010-03-25 21:04:00 阅读18 评论2 字号:


【飞叶原创】走近鲁迅(下)

文/飞叶小猪猪


 鲁迅故居处处留有中国农耕时代城市的旧影。走过故居两首的长弄堂,是鲁迅家的厨房,绍兴俗称“灶间”,是鲁迅家烧饭做菜的地方。厨房内有一个江南农村的柴火灶,墙上挂着几个竹制的大菜罩,是当年鲁迅家的季节工(当时称“忙月”)章福庆制作的原物。章福庆当时常带儿子运水来帮忙,并与鲁迅结成形影不离的好友。他们俩{dy}次见面就是在这间厨房里,运水使鲁迅认识了一个书本上见不到的陌生世界。之后,鲁迅在他的小说《故乡》里,以运水作为原形,塑造了“闰土”这个为众人所熟悉的活生生的艺术形象。


 在灶间北首,有三个小屋,是当年章福庆劳作和生活的地方,也是{wy}保留完好未来得及翻新的真实的故居。当年房屋还未xx更新,便家道中落。我们得感谢鲁迅家族的没落,不然也看不到真正的古迹了。这三间屋,东首一间是章福庆的住房;西边一间是堆积间,里面放有稻谷、牵砻、风车、竹簟、锄头等农具杂物;中间走到尽头便是先生笔下令人神往的百草园。


“我家的后面有一个很大的园,相传叫作百草园……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凡是读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文章的人,一定会记得鲁迅笔下色彩斑斓、情趣昂然的百草园。“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丛间直窜上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吟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这就是鲁迅先生笔下的百草园。可以想象,眼前这百草园给年少的鲁迅先生带来了多么大的乐趣。置身于这个闻名遐迩的百草园中,一览园中的一切景物……耳畔便回响起这朗朗的书声。我猜想来这儿的每个人,也都一定在心里默诵着鲁迅先生那优美的篇章。


百草园在鲁迅故居的后面,现大部分园地保持原貌。一畦菜地,一棵高大的皂荚树和一堵矮矮的泥墙根构成了百草园。这里是新台门周氏共有的一个荒芜的菜园,占地面积约为2000平方米。从前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时,总以为百草园是一座花园,最起码该有些兰草什么的。然而,跟前的百草园似乎与鲁迅先生笔下的景象己大相迥异了。这是一个已经荒废的小园子,和印象中的相比,要小很多。近于方形的园中,东部贴墙生长着一排年轮不多的棕榈树,树下是长着阔大叶子的芭蕉。园中整整齐齐地栽种着南方当地的一种蔬菜,叫苋菜,据说炒着吃极为爽口,旁边银桂在吐着芬芳。在园子的西边,我发现了一堵矮墙,上面爬满了青藤,这就是先生笔下那充满无限趣味的泥墙根了,上面爬的就是何首乌,叶子有点尖尖的带菱形。


 菜畦依然是碧绿的,在细雨里更是显得青翠欲滴。石井栏也依然是光滑的,只是由于岁月的侵蚀已经有些班驳了。西南角三棵古老的皂荚树,是园中的老主人了,时光倥偬,它们也该多了很多的年轮。这么多年了,它依然伫立在那里,冷眼望着人世间的风风雨雨,感受着世事的沧桑。


 在园中缓步而行,未能听到先生曾描述的虫鸣鸟叫,大概是季节的缘故吧。虽谈不上景致优美,但站在矮矮的泥墙边,但能在这先生曾经走过的小径中穿行,寻访鲁迅这位文化巨人的足迹,赏玩当年先生同样赏玩过的景致,一点一滴忆及先生笔下种种情致,也不枉来这一遭了。仿佛可以听到油铃虫和蟋蟀的鸣叫,依稀看见儿时的鲁迅先生,在香樟树下抬头张望,寻找蝉脱,又偷偷地去拔弄墙角的那株何乌首;还有那“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的闰土,穿长衫站着喝酒的孔乙己,要“革命”的阿Q……。


 从鲁迅的童年直到现在,整整一个世纪象云烟一样就这样飘过去了,这小小的园子也不知发生了多少沧桑巨变,能找到这样一堵矮墙就足以让人欣慰的了。鸟雀可以飞走,昆虫可以悄无声息地死去,草木可以在岁月的水火之中寂灭,房屋可以坍塌并流失,只有矮墙,还那么谦逊而卑微地蜇伏在园中的一角,还在忠实而准确地向人们提醒着一个童年的梦境。几多感慨,几多叹息。不知它是否记得当年那位翩翩少年,那位在绿荫里嬉戏的顽童。它也许想不到正是当年那位淘气的顽童,后来用一支笔,唤醒了一个沉睡的民族。


 百草园始终留在了人们的梦境里,令数代人魂牵梦萦、没齿难忘,以致于无论在阴雨连绵的雨季还是在阳光清朗的春日,百草园总是游人不断呢?究竟是百草园在平常之中所蕴含的别致的美妙造就了天才的灵感,还是一代文豪的才华和激情给平常而又平常的百草园赋予了永恒的魅力?


 百草园依然是百草园,夏季繁茂,冬季萧索。也许再过数年,园中的矮墙也将荡然无存。然而,它的任何一片叶子,任何一株野草,任何一块石头,都将仍然向我们昭示着一段记亿,一个梦境,一种启迪。只要人们不忘记文豪鲁迅,它的生命力就永远不会消失。所以,把双足投向百草图的人们绝不是把它作为一种风景来游治观赏,而只是想默默地温习一下《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课文,且在此驻足,侧耳侧听着数年前自己在初一课堂上朗诵这篇文章的琅琅之声。


 走进百草园,又匆匆地告别。这里的一切图景竟在不觉中倏然消失,只在心底留下了永恒的记忆,留待以后的岁月中去慢慢地品味。


 鲁迅纪念馆在故居东首。淡白色的建筑,中国风味的飞檐。镏金直书“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帷幕前,先生昂着人们熟识的头颅。馆里藏品丰富得出人意料:有先生用过的家具、穿过的衣物,有先生孩提时的玩具,还有闰土送给他的贝壳……一一看来,虽获利不少,但别无多趣。毕竟物是人非,摆在玻璃橱窗内的东西,少了些生气。倒是那一列列、一架架的书稿、杂志、文章,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因为那里面,写着先生短暂而永恒的一生。


 这是一座中西结合、朴素庄重的新颖建筑物,占地1300余平方米,整个建筑物呈“凸”字形。纪念馆外部为绍兴台门建筑形式,主入口则为绍兴传统竹丝台门,大门上方镶嵌着郭沫若手书的“绍兴鲁迅纪念馆”七个金色大字,门前青松挺秀。内有宽敞的序馆、陈列厅、天井和观众休息室等。


 鲁迅纪念馆建于1953年1月,为建国后浙江省最早建立的纪念性人物博物馆。纪念馆以鲁迅生平事迹的宣传教育、鲁迅文物资料的征集保护、鲁迅思想作品的科学研究为主要任务,经过近半个世纪的风雨历程,现已发展成为规模较大的纪念性文物博物馆和绍兴对外宣传教育的重要“窗口”以及极富旅游价值的xx人文景观。


 序馆,在陈列厅的前部正中,进门便是被翠柏簇拥着的2米多高的鲁迅胸像雕塑和“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联对。从序馆左侧大门进入,就是陈列厅。这里陈列着鲁迅生平事迹的有关实物,如手稿、信札、照片等,还有图表、模型等展品,生动形象地再现了鲁迅一生的光辉业绩及其思想发展历程。整个陈列既有鲁迅青少年时期的绍兴地方特色,又有鲁迅上海十年韧性战斗的事迹,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形式新颖,成为宣传鲁迅精神、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基本阵地。整个陈列以鲁迅的思想发展为线索,分三部分系统、生动、具体地介绍了鲁迅光辉战斗的一生。整个陈列最有特色的部分是他青少年时代的生活和辛亥革命时期在绍兴的活动,从不同角度反映了绍兴乡土文化对鲁迅的熏陶和早期家庭变故对鲁迅的影响。中间是花坛,种植的花草树木中,有枣树和丁香两株。


 站在宽敞明亮的鲁迅纪念馆中,我们细心而系统地复习了鲁迅先生那伟大而战斗的一生。温故知新,我们不仅对先生的履历有更深层的了解,而且对先生的人格也有了更深层的认识。


 一方土地,孕育、诞生了一代名宿;同样,一位名人,也造就了一座名城。绍兴是值得骄傲的,因为绍兴有丰富的文化遗产;绍兴也是伟大的,因为绍兴人继承了先人的创业精神。绍兴,正因为有了鲁迅,才使这稽山镜水的越国古都名扬天下。


 从鲁迅纪念馆出来,已是黄昏时分。同行者建议去咸亨酒店用餐。鲁迅先生笔下的咸亨酒店和孔乙己的印象早已深入人心,它不仅是这个百年酒肆的金字招牌,也是绍兴古城的无形名片。到绍兴,咸亨酒店是非去不可的地方。


 咸亨酒店原是鲁迅本家所开设,时在清光绪甲午年间(1894年)。 “咸亨”二字源出于《易经·坤卦》:“品物咸亨”。“咸”,意为全、都;“亨”,即美或亨通;“咸亨”意为“少长咸集、群贤毕至、财运亨达”,可见这命名的大吉大利。因其特色卓然,更因鲁迅小说《孔乙己》而名扬百年,成为绍兴酒俗文化的博物馆。


 如今的咸亨酒店已不再是鲁迅老先生所叙述的那个小作坊式的酒肆了,它已然而成一座星级档的现代酒店。但精明的绍兴人断不会浪费了这个响当当的招牌的,而是将它发掘到了极至,做成了价值连城的无形资产。绍兴城不仅依旧貌复建了“咸亨酒店”,还建起了鲁迅故里一条长街,鲁迅祖居、百草园、三味书屋、鲁迅纪念馆等分列其中,沿街商埠林立,古风淳厚,游人如织。站在绍兴街头,放眼望去,到处是根据鲁迅的文章或者文章中的情节和故事命名的商号:百草园书店、孔乙己饭庄等等。当地友人说他们现今的绍兴人其实吃的是鲁迅饭,细一思量恐怕不全是戏言。


 咸亨酒店位于鲁迅路秋官第,分为三个功能区,三处不同式样但风格划一的建筑一字排开。中间是二进式旧式酒馆,依旧制而建。面街是平房开敞式酒厅,后面是二层楼上下酒楼,前后有一口敞顶的天井分隔。酒肆的两旁分列着一座土特产品商栈和一幢五层楼现代宾馆,建筑风格皆为白墙黑瓦,飞檐画梁,古色古香,既彰显着现代气派,又通透着古朴气息,重现着原有的江南水乡风貌。


 位于正中的酒肆无疑就是鲁迅描述的那个咸亨酒店了。它有点新,要不是外面挂着个牌子,店前有个孔乙己塑像提醒我,我还不敢相信这就是咸亨酒店。虽然已不是鲁迅笔下的原物,但摆设悉如《孔乙己》文中所述,保持着百年前酒肆的格局。眼前的咸亨酒店三开间门面,铺面是开敞的,店堂当街的一面,没有窗户,里外相望,一些挡板竖在一边,挡板遮挡的时候,酒店也就打烊了。店房青瓦白墙,两边的门柱上悬挂着一幅不变的对联:“小店名气大,老酒醉人多”。另有两联:一为“上大人,孔乙己,高朋满座;化三千,七十二,玉壶生香”;另一为“矮墙披藤隔闹市,小桥流水连酒家”。


 店堂陈设简单、古朴,酒店里放置还是乌黑发亮的长方桌、长板凳。墙上挂着金晃晃的“百年xxx”的小招牌和《孔乙己》、《阿Q正传》中咸亨酒店的剧照。我寻觅着鲁迅笔下的痕迹。内厅靠左边当真如鲁迅笔下所写的有个黑漆曲尺型柜台,高高的,台里面是一排同样宽大的酒柜,上面整齐地摆放着各种各色的酒品,当然以绍兴黄酒为主,各等档次各色包装琳琅满目不一而足。尤以那种大陶罐白灰封口的坛酒居多,此乃价廉物美的大众货色,最为地道,当然也{zshy},不仅酒柜里挤满了,连倚墙的角落里也码放得层层叠叠。服务员穿着旧时的布衣,蓝底印白花,侧开扣、侧开襟,青裤,布鞋,手中拿着长柄的勺子,将温热的老酒从坛子舀出,放在酒碗里。各色本地的下酒菜肴,一应俱全地摆放在酒柜里和柜台上,随手可供挑选。但令我们好奇的是,这些下酒小菜,仍是茴香豆、豆腐干、盐水笋、醉爪、卤水花生、咸鸭蛋、臭豆腐、霉干菜等之类的东西,与孔乙己时代没什么两样。


 最有趣的也是最能勾起人怀想的是店前的两处建筑。右边是一幅竖式独立的四柱巨型照牌,高二丈许,呈牌坊格调,为木质构造,顶上飞檐翘宇,黑瓦镶嵌。四柱似竹,塔体中空,照牌的外侧高悬一个斗大的“酒”字,正面黑底上书着“咸亨酒店”四个遒劲的大字,乍看那牌匾和那牌匾上的字迹,似乎满怀律韵与动感,仿佛在迎风招摇着这个百年老店的名幡。左边就是那个深入人心的老主顾“孔乙己”了。那是一尊灰黑色青铜铸成的雕像,左手托腮,右手撑台,佝身半倚柜台的经典形象与表情跃然眼前,那个长衫褴褛、瘦骨嶙峋,倚伏于酒台码排纹钱点叫着绍黄酒,且满口之乎者也的形象立时栩栩如生,耳边仿佛还萦回着“多乎哉,不多也”的声音,直将人牵回到了百年前的场景。铜像是中国美院xx教授钟兆鼐的大作,惟妙惟肖,活生生一副落魄书生的模样,傲然挺立在酒店门前,已成为酒店的标志。蓬头垢脸的孔乙己站在夕阳斜照的傍晚里,脏兮兮的左手三个指头仍然很斯文地捏着茴香豆往嘴里送,眼里流露的轻蔑神情却似乎比之从前更甚,斜斜地瞥着酒店门前进进出出、川流不息的人们,引得来往的酒客们争着和“孔举人”合影。人们不是为了追索记忆中往昔的悲苦,而是寄托自己的兴奋和好奇,定格欢乐盛世中的一份难得的好心情。


 徜徉在绍兴的大街小巷,虽说故都犹在,古风犹存,但象咸亨酒店这样的旧式酒肆已不多见,这片酒馆才是品酒怀古,寻旧缅故的{zj0}去处。时已接近黄昏,店堂里已经酒客满堂,有不少人在喝酒。这里老酒地道,下酒菜(绍兴人叫“过酒坯”)风味纯正。除却那些纷至沓来的旅人满怀好奇之心慕名蜂拥,找一找当年孔乙己的感觉之外,更有本地的各色人等长少咸集,三两闲坐,说着好听的吴调越语,绽放开怀的笑脸欢颜,怡然悠游,把盏畅饮,好不惬意。甚至有酒友闲暇之时,于此自斟独酌,均极自在。看来一方水土孕育的一种风情风俗就是一方山水故土的地征脉象,无论世事的演绎变迁,也无论富庶还是穷困,总是决然地矜持着她的走向,经年而不改变,历久愈发新鲜。


 一坛坛密封的老酒、一碟碟的茴香豆、方桌、长板凳……年少时语文课本里的片断真实的浮现,缺的是粉板、辫子还有付帐的铜钱。酒肆里高朋满座,推杯换盏,人很多很乱,很拥挤也很嘈杂。连过道里和天井里都是临时加的桌子,还有很多肩扛手提的游客自己在找座。到处堆放的桌子和往来的人流把店堂装修时刻意营造出来的那点古色古香破坏殆尽。猛然还会跑出红旗袍、长腿、修身的女子。


 咸亨酒店的魅力,源于鲁迅及其作品的魅力。来此虽然不是为了满足“玉壶生春”的口福。但温两壶酒、来两碟茴香豆是少不了的。我面对绍兴老酒决计是要喝两杯的。好不容易才找到座位,古旧的案板拥有一种历史和文化的古铜色,一坐在那条凳上立刻有了想喝酒的感觉。点上酒店里颇有名气的小菜,最经典的茴香豆、臭豆腐、干菜焖肉、盐水花生,再来碗绝不可缺的浓郁的温过的老酒,坐在长凳上,两耳过滤掉沸沸扬扬的超杂声,就让时光倒流让我们亲眼看着孔乙己……


 那一桌菜很是特别:臭豆腐和臭苋菜梗蒸水豆腐,那种奇异的臭味真的让人刻骨铭心。特别是臭苋菜杆蒸水豆腐,上桌的时候那水嫩嫩的豆腐还在盘子上颤颤悠悠的,而那有一点点暗红的苋菜杆子斜斜地躺在水灵灵的豆腐之间,未入口已觉奇臭xx。邻桌一位正啜着老酒的老绍兴见状笑了起来:“这东西可是绍兴名菜,放在嘴里嚼一嚼,味道可好啦”。说话间只见边上一个绍兴人正手捏苋菜梗吮吸得很有味道的样子,不由惊诧不已。“也难怪你们这些外地人不喜欢了,现在生活条件好了,象苋菜梗、臭冬瓜这类用臭卤腌出的东西就连绍兴城里年轻的一辈也不愿吃了”。听他的口气里多少带着点知音难觅的惋惜。从老绍兴的身上让我找到了那“久违”了的孔乙己的那股神情。我想或许他们的父辈们大概跟闰土哥、孔乙己一起喝过酒吧。于是我也狠下起决心,吮吸着空气中苋菜杆蒸水豆腐的味道,随着也吃了起来,别说,还真是有种别样风味。臭苋菜杆蒸水豆腐进入我的胃,好像一种清新的热量点亮了我的身体,让我骨头有点酥,眼睛有点潮,心里有点乱。


 幻想的遥远,微风中的呓语,静静地为我们讲述一些很古老的故事,宽容中带有一丝哀婉。在这个世界里,已经很难听到这样不含任何杂质的纯净的声音了,就像很少能够吃到臭苋菜杆蒸水豆腐这样纯正的乡里小菜了,它类似于一种守望,在这个尘嚣日上的世界里,守望精神世界的安静。我不知道这是什么样的一种感觉,是一种传统的追求,是一种精神的感受,还是一种文化的品味?隔壁的一位文化人一边高呼着“好酒,好酒”,一边叫人帮他拍照。我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喝那一口酒,是喝一种绍兴风情,吃一种精粹文化,还是求一段人生经历。


 酒肆里也真的有人靠在柜台边喝一杯,不过当然不是鲁迅笔下的短衣帮与长衣主顾,而大都是四面八方来找感觉的游客。这是一项非常受游客喜爱的旅游项目。有人走到柜台前,从兜掏出几个钢蹦也学着孔已己的样子,一枚一枚地铺在柜台上,做排开铜钱状,嘴里念到“一壶酒,再来一盘茴香豆”,惹得我们忍俊不禁。


 温一碗酒,要一碟茴香豆,每一个来咸亨酒店的游客都会颇有兴致地模仿这一鲁迅笔下的经典口吻。所不同的是,现在的咸亨酒店地道的绍兴酒客已是越来越少了。当然,更不会有人再去讨论“茴”字的几种写法。一碗老酒、一碟茴香豆的价钱,也决不是孔乙己当年的消费,但对于现在的大多数游客来说,这样的一酒一菜,倒还真能品出些绍兴的味道来。像当年的孔乙己那样,小酌一番,很是惬意。用手抓起一颗一颗茴香豆来吃,豆是黑色的,有点儿湿、放在嘴里含着有一种清甜,嚼起来xx幽长。甚至想象自己活脱脱就是个孔乙己,{wy}不同的是,我们争论的不是“窃书”算不算偷的问题,而是先有“咸亨酒店”还是先有“孔已己”。 说来说去,{zh1}终于就“咸亨酒店”的无形资产及商标权应归鲁迅所有而达成共识。


 还没有哪一个酒家像咸亨酒店有那样的xx色彩与知名度,鲁迅先生的一杆如椽大笔,将早已冷落了的咸亨酒店重新搅动了一下,竟使之名扬四海。


 在有感觉的地方,喝有感觉的酒,感觉就是不一样。绍兴老酒闻名天下,但对好酒的人来说莫若一杯在手。粗制的小碗,浓郁的“太雕”,一口下去只觉独特,有点酸,细细品来才感“酒体丰满,口感润厚”。一时性起,竟忘了绍兴老酒“入口甜,后劲足”的警告,酒力发作方知它的厉害。一碗老酒下肚后,带着几分醉意步出酒店又步进咸亨土特产商店,内有酱鸭、青鱼干、腐乳、黄酒、霉干菜、霉毛豆、香榧、茴香豆、旱烟竿、锡酒壶、孔乙己塑像等等……


 随后,然后乘醉在街上乱逛一气。“孔乙己”还在外面站着,穿长衫,戴眼睛,手抓茴香豆,回头,空气里仍有一句:“多乎哉?不多也。”


                                          (完)


               原创旅游作品,请勿转载!

 

2010年3月8日2010年3月8日2010年3月8日2010年3月8日
<#--{zx1}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相关日志--> <#--推荐日志-->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郑重声明:资讯 【【飞叶原创】走近鲁迅(下) - 飞叶小猪猪的日志- 网易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