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00亿元需求扮靓建材下乡

7000亿元需求 扮靓建材下乡

2010-03-23 16:16:53 阅读42 评论0 字号:

*7000亿元需求 扮靓建材下乡
   现代物流报
   本报记者 常河山  实习记者张金永

  
早在2009年初,中国建筑材料流通协会就已经在工信部有关部门的指导下,提出“建材下乡”,并在中国建材商大会上设专门议题,就“建材下乡”进行热议。

  
为使拿出的方案比较符合农村实际状况,中国建筑材料流通协会对我国部分省市进行了问卷调查,同时还组织人员对市场和自然村进行了实地调查。调查结果得到了工信部及相关部门的肯定。

  
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指出,把支持农民建房作为扩大内需的重大举措,采取有效措施推动“建材下乡”,鼓励有条件的地方通过多种形式支持农民依法依规建设自用住房……“建材下乡”由此正式步入实施阶段。

  
7000亿元需求诱惑

  
对于中国经济而言,“建材下乡”是一个继“家电下乡”、“汽车下乡”以来,又一个惠及三农、拉动内需的新举措。在后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为确保2010年我国经济增长达到预定目标,投资拉动的作用将逐渐趋弱,而依靠外需的拉动,又不是一个短期过程。因此,进一步扩大内需依然是担当这个重任的主角儿。

  
中国建筑材料流通协会在组织“建材下乡”的前期调查数据中显示,中国建筑材料流通协会共调查了农户6372户,其中2010年拟新建房屋的农户有580户,拟新建房屋农户比率约为9%。


  
国家统计局统计数字显示,我国2008年农村人口为72135万人,以每户家庭3.27人计算,约有农户22060万户。

  
以此次调查为依据,计算得出2010年全国有新建房屋意愿的农户约为1985.4万户。另据调查,平均每户建房费用约为10.6万元,预计农村建房整体消费额约为1.99万亿元。即使只有少量农户新建房屋是由“建材下乡”带动的,也将是一个庞大的消费数字,这是政策上刺激引导的消费规模。

  
另外,还有农民自觉自愿建房的。有关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农村年均新建住宅面积为7.09亿平方米,据此,按照农村建房成本1000元/平方米来估算,每年农村新建房屋市场就能直接拉动7000亿元的建材需求。

  
相关链接:

 

以建材下乡为专题,中国建材联合会起草并提交了一份议案给政府部门。中国建材联合会发言人表示,补贴议案可带动人民币800亿元的农村建材消费。此举可能使水泥、钢材及玻璃生产商受益,特别是在农村市场拥有成熟销售网络的公司。中国建材联合会的草案规定,建房成本超过人民币10000元的农民,购买建材时可享受人民币5000~20000元不等的补贴。该计划预计将推行3年。

  
中国社会科学院一名研究员表示,该计划每年可带动的建材销售额预计将达到人民币3120亿元(假设7.8亿农民人均开支人民币400元)。支持农民建房扩大内需、采取有效措施推动“建材下乡”,声势浩大。“建材下乡”成为2010年政府惠农的重头大戏。

  
农村四盼“建材下乡”

  
“建材下乡”作为惠农政策,自然备受农村期待。因为建材行业涉及的品牌众多,再加上农民建房有一定的刚性需求,一部分补贴只会让这些需求提前到来,而建材大企业在农村的渠道布局网点又相对较少,因此,农民担心在“建材下乡”的供应数量、质量、品种和供货时效上,供需双方难以有效对接。从实际需要来看,现代农村和农民对“建材下乡”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期待:

  
盼交通方便。采访中,河北廊坊的徐文欣告诉记者:“我今年开春后准备建五间上下两层的楼房,大概要投入24万元左右,真盼望“下乡”的钢筋、水泥、装饰板等建材产品在价格优惠的基础上,能够‘下放’到乡镇上,这样,我就不用到市里去买了,在运费上,我们农民能省下不少的钱。”

  
盼价格实惠。如今的农村,农民建房使用的材料主要是红砖、预制板、钢筋、水泥、沙石和木料等。尤其是在地震灾区,修房子更讲究结实耐用,对钢材的质量要求比以前高了。“建材下乡”{zh0}包括建筑涉及的所有品种,农民期望补贴比例{zh0}达到20%以上。


相关链接:

  
盼质量过硬。在北京打工的河南小伙儿李忠,打算今年“五一”结婚,300平方米的新房正打算装修。这些年,在外打工攒了点儿钱,中xx价位的建材都能接受,就怕买到劣质建材。他希望“建材下乡”后,能就近买到合格的建材装修材料,{zh0}是绿色环保材料。因为现在从不少媒体上看到,有些居民因为建新房装修时选择了劣质产品,而患上xx、皮癣等装修病。“希望质检部门能够给我们保好驾、护好航”。

  
盼及时xx。在国家建设新农村政策的感召下,现在,有不少农村正在进行大规模的改造搬迁。但是,在镇上开的建材店,大部分是小店,进货渠道也不规范,质次价高的产品居多。农民要想买到合格的建材产品,往往要跑很远的路到县城,有的甚至要到市区购买,运输成本很大,希望“下乡”的建材能多些“品牌”产品。另外,补贴手续要简化,要能及时xx。这样农民才有信心,才能有更多的建材需求在农村释放出来。

  
建材物流面临调整

  
xx经济学家、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教授常修泽提醒说,建材流通企业要给客户提供绿色环保的建筑材料。今天的客户是买居所,明天的客户是买“绿色”。因此,玻璃、陶瓷、装饰材料等建筑材料一定要符合环保要求,建材流通企业一定要有战略眼光。

  
供应链是否成熟,决定企业竞争力的强弱。如今,建材商同样面临着打造供应链、提升竞争力、解决资金流等问题。在整个供应链建设中,建材商首先要为客户提供实物物流;其次,要有资金保证实物流动,以支撑供应链正常运行;另外,建材物流必须要有一个核心的信息流,让整个供应链的企业清晰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应该做什么事情。

  
在倡导健康环保生活理念的现代社会,无论是普通老百姓,还是建筑商,对建材质量、品质、xxx都会做综合考虑。让一些xxxx的建材厂家与建筑商直接对接,实现合作共赢,既可以降低交易成本,又可以防止假冒伪劣产品进入这个市场,应该成为建材物流人性化的新内涵。

  
相关链接:


大需求必然带动大物流。面对有庞大需求的农村市场,建材商还必须重视“建材下乡”中的市场网络化建设,加强对二、三级市场的培育,市场的网络化,让各区县和具有中心功能的市场上下互动、共同发展。对地区的网络建设进行培训、考核,设定网络建设标准,建立建材联盟,发挥它们的物流集散和商品辐射功能,并定期对其实施考察和评定,进一步规范和强化,使其成为“建材下乡”的基地和平台。

  
有物流专家提醒,各地一定要根据地方实际,规划建立科学的物流体系。制定“建材下乡”政策时,应考虑不同地区的新农村规划,建立农村建材物流网点体系,从政策层面、资金补贴层面给予一定支持。“建材下乡”应重点扶持本地建材品牌,应有农业银行等金融机构配合。例如,银行可以给符合条件的农民办理惠农卡,农民拿着惠农卡就可以到建材市场进行投资经营和采购建房材料,银行提供小额创业基金或建房基金。

  
近几年,由于城市批发集散量增大,在建材流通领域,区、县市场也在增多,但这些二、三级市场不规范,缺乏管理人才和商家资源等,建材商可以以此作为品牌输出和管理输出发展的新空间。

  
面对农村市场庞大需求的诱惑,不少建材商纷纷转型,由外贸转向内需,这对建材商来说,机遇与挑战并存。因为转型背后随之而来的就是渠道建设,包括销售渠道建设和售后服务渠道建设。这是最艰难的一关。

  
由于外贸建材企业以前专做外贸市场,对内销市场缺乏应有的认识,又没有成熟的商业关系和营销网络渠道,一切都要从头开始,这不仅需要大量的财力、物力投入,更需要较长的时间来经营和积累新的商业关系。即使有国家政策支持开拓良好的农村市场,但竞争也是异常激烈的,一旦销售渠道建设失败,会给企业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

  
面对“建材下乡”带来的机遇,如何调整经营思路,如何完善建材物流现行结构等等,对于建材商来说,无疑都是一个不小的考验。

  
如何做好“建材下乡”

  
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副所长李国祥说,在调研中发现,农民对改善住房条件的愿望很强烈,很多农民存一辈子的钱,就是为了盖一栋漂亮的楼房。所以,做好“建材下乡”,真正惠及农民,不仅是拉动内需的基础所在,也是中国经济发展的目标指向。

  
“建材下乡”,对作为终端用户的农民来说,首先是价格问题,是否能保证受补贴的产品价格不高于其他的同类产品,让补贴实实在在地惠及农民?其次是质量问题,由于建材产品种类繁多,建材商提供的产品良莠不齐,如何保证产品质量?

  
业界人士认为,“建材下乡”是一项普遍性、长期性的任务,各地政府和相关协会要立足“报审程序”和“下乡产品质量”管理,在明确重点区域和对象的同时,要把“万村千乡市场工程”作为重点,包括农村乡镇学校、医院、敬老院等项目。地方各级政府的配套扶持措施、中央财政补贴,应直接补贴、惠及到村、乡和参与建设的企业及经销商。

  
对于重点扶持的县、乡、村,政府对其相应条件要有一个准确把握,经申请报批确认后予以实施。建材企业也要经企业申报,协会和商务部审查批准后,作为基地予以支持和培育;对参与“建材下乡”的企业、经销商,甚至生产商,政府应给予短期补贴和长期政策支持,如用地、税收等。

  
同时,“建材下乡”主导实施部门,应以这个地区诚信度高、实力较强的综合性市场为基地,逐级向县、乡、村辐射,形成网络。

  
对于“建材下乡”的补贴政策,北京一位建材企业负责人认为,要想有效推动“建材下乡”政策,在补贴政策上至少要做到以下三点:

  
一是补贴市场,即利用政策补贴的手段来规范市场,让那些不规范的建材企业生产的不合格、不环保产品,以及不是品牌的产品难以进入市场;二是补贴摊位,即对销售品牌建材产品的摊位实行补贴,可以让更多的客户消费品牌产品;三是补贴品牌,即受补贴的产品一定要质量过关,其价格适合县、乡、村客户的消费水准。另外有人提醒,政策补贴还要有相对配套的制约条件,不能一概而论。

  
多年从事建材流通经营的陕西宏达公司的张坤宁说:“要想做好‘建材下乡’工作,建材供应商就要学会因地制宜,科学评估当地实际需求,采取相应供给措施,这样,才能满足农村对建材的个性化、多元化的需求,这样,国家的这项惠农政策才能真正发挥更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zx1}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相关日志--> <#--推荐日志-->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郑重声明:资讯 【7000亿元需求扮靓建材下乡】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