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车的问题(转)_单飞的小弟_新浪博客

去年一冲动买了辆捷安特的公路赛,经济条件有限买的是入门级的。现在遇到一个问题,在城市骑车后胎很容易被扎,一个月就会破一次,

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没有打足气压,如果都保持100psi 以上, 是不会有你如此遭遇的
   

   很多人一提到公路车,首先想到的就是它细细的轮胎,这也是公路车骑起来省力的重要原因。轮胎细了,带来的问题就是容易扎胎,相信很多人都有这样的经历吧。这也成了很多人对公路车认识上的一个误区,那就是:公路车容易扎胎!真的是这样吗?其实不然,这是可以避免的。

 

   可以从两方面来说,一是车胎,这是主要因素,公路车外胎一般的标称气压值都在100psi以上,可是很多车友可能是怕打的太足,骑起来颠,或者怕打爆,所以都不打到这个标称值,这样,在骑行的时候,胎面和地的接触面积大,扎胎的几率也相应就大了,如果把气打的很足,在遇到石子时,车胎可以把石子弹开,是不会扎胎的,不信可以试试啊。因此选择一款好的外胎是很重要的。一般入门的公路车,配的是正新的胎,如果把气打足,也是不错的,当然还有更好的选择,michelin,维多利亚,hutchinson,大陆,等等,都是不错的牌子,都有合适的款式。一般光头胎(没有花纹)适合干地,附着力强,但在雨天非常危险,会产生悬浮效应,不过在雨天骑车的几率实在不大。我觉得{zh0}的胎应该是中间光滑,两边有细小的花纹,这样在过弯的时候也有很好的抓地效果。不论用什么样的胎,在每次骑完车后,都有一项必不可少的工作,就是检查胎面是不是有异物,很可能它就是你扎胎的罪魁祸首。

 

有了好外胎,是不是就可以把气压打的很高呢?不是的,衬带是很关键的一环,也是常常被忽视的一环。入门级的公路车一般用的很普通的类似胶带一样的东西,如果气压高了,很容易变形。比较好的可以用尼龙或者是像硬塑料一样的东西(不好意思,我形容不出来),呵呵。

 

 

 

车胎说完了,再说人,再好的胎,如果不注意使用方法,一样会扎,公路车不像山地车一样有机械避震,但是有一个人肉避震器,呵呵。在遇到沟啊,坎啊的时候,把pp抬起来,不要把所有的重量都压在车上。在骑车的时候,不要只看车轮前的几米远,要把视线放远,注意路面情况,这样可以从容的应付路面的石子,障碍等等。如果遇到大片的玻璃茬子,来不及避让了,那不要减速,冲过去,尽可能减少胎与地面的接触时间。其实骑公路车,很多时候也是讲技巧的,不是一味的用力气傻骑,想达到人车合一的境界太难太难了。

   衬带要好,气压足,打到要成人男人的手捏不动为止。 基本就没有问题了。(以上来自于)

公路车相对爆胎频率会高一些,这和很多技术细节有关系。
   在胎压过高时,胎垫如果使用普通的,容易超过120pti从内侧炸穿。
   胎压过低时,不仅气嘴部分容易损坏,而且磕到稍大的石头后会产生蛇咬暴胎,这种爆胎通常内外各一个口子。
   大多数公路车在用户初期往往更看重外胎的成本,而不会考虑轮胎的品质,所以购买48元一对正新的轮胎,在没有多层高密度尼龙丝或者凯芙拉纤维的情况下,经常容易被尖锐物刺破,但是即使有6层120的高密度凯芙拉胎,也一样可能被硬度非常高且非常尖锐的东西刺破轮胎。
   所以要xx避免爆胎是根本不可能的,要减小爆胎的机会必须投掷不少银子,对车胎采取内外兼修,内部采用高压胎垫,外部采用防爆轮胎,训练时内胎适合稍微壁厚一点的,这样才可以减少爆胎的机会。
另外夏季到了,一些过去补过的内胎,会在停车阳光下时,将补胎胶晒软,然后导致漏气,所以这样的胎必须注意避免阳光爆晒。

要“内外双修”!所谓“内”,指的是胎垫,质量过得硬的高压胎垫是必不可少的,实在不行也可用电工胶带什么的,总之是首先要确保不会发生内侧爆胎;所谓“外”,指的是需要一条质量较好的外胎,具备防刺穿能力的外胎,比如凯芙拉纤维编织胎,当然这种车胎的价格也是比较昂贵的,但性能确是优越。对于内胎来说,要求相对可以低一些,一般质量过得去的都不会有什么问题。
  除了“硬件”的要求外,也还有“软件”的要求,即使用中的注意事项,尤其是胎压比较有讲究,足够的胎压是防止经常性扎带的有效办法,一般只要对照外胎上标注的{zd0}可耐压指数,略低一点点就可以了;夏季使用时再略降低一点胎压,以防止真正的“爆胎”。  其它就没什么好说的了,一般来说,公路老鸟们都能直觉地避开路面上的异物,骑车时眼睛的余光瞧着点路面就是了。。。{zh1}一点就是“运气”,运气好的话两三千公里骑下来都不会扎带,运气不好的出门一趟能被扎上好几回胎,出门前先做一回祈祷吧,呵呵。

(以上来自于)

一般公路胎从宽度划分为23C、25c 、20c 几种型号。而且这多少C,一般只用于公路胎。我骑23C跑了1000公里时,好像一点感觉没有。后来换过25C,大约又是1000KM,前轮几乎没变化,后轮磨了一点点。我在去山东那几天,很烂的路,没问题。23C和25C差了60-70g骑行感觉变化不大,阻力几乎没什么区别。不过还是觉得25c更适合北京的路面,起码遇到沟沟坎坎不用下车推过,一骑掠之。记得4月去四海,蓝笛的23C外胎被扎无数次,而旁人无事。究其原因是蓝笛的体重大于23C外胎的{zd0}承受能力,再加上天热坎多、导致胎内气压屡屡超负荷冲撞,想不爆胎都难。上述例子说明,体重和路面决定了你使用公路胎的极限。

专卖店里有卖20c的,但很少有人光顾。原因很简单:23c是性能,重量,舒适性,可靠性综合起来是{zh0}的尺寸选择。25c的车胎可以使你去更多的地域,保证你在相对安全的路面上作一些简单的摆动姿势,并且减少雨天的打滑可能。另外还有一个问题,大家都忽略了,就是胎不能单从它标称的C数上看问题,认真留意一下身边的胎吧,还有它们安于什么车圈上,这一切的影响也许会比那一两个C的差别更大。关于25C还是23C的问题,跑车的轮胎选择的原则是什么?不是看花纹什么的。关键是找承受气压大点的就可以了,一般要考虑到高速转弯的时候,{jd1}是用25C的更保险。

小xx一条:前胎装23C平纹轮胎、后胎装25C突纹(中间有线)轮胎可以使你操作行进更灵活。

友情提示:“20、30元的正新胎尼龙层太弱,侧面只要蹭到石子就完蛋。偶有条新买的30元的胎,才用了100多公里就被一个瓦片划了将近2公分的口子,只能报废。外胎建议用200元左右一对的,一般有凯夫拉附层防扎性比廉价胎好多了。内胎就用10块一条的正新胎即可,很多人都是这么做的。还有,廉价胎只能打气到100,好些的能达到110、120甚至140”。

          (以上来自于)

 


 

已投稿到:
郑重声明:资讯 【公路车的问题(转)_单飞的小弟_新浪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