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然行(五十二):紫林山嶂肚里行_素手悠然_新浪博客

 



趁省城工作的同学回乡休假,同学几个又相邀着走动走动。说起知青网上梅州枫叶网友拍摄的嶂肚里照片,同学们竟然都只是听过没去过,问我那里有什么好看好玩?环境咋样?我茫茫然,心里没底,却天花乱坠一边想着照片一边给同学们介绍,说那里不仅发生过解放战争故事还原生态景色如何优美,自然环境如何幽静安祥,是类似于仓子下的一个桃花源,并把曾经去过仓子下的感受娓娓道来,其实我是说不上个所以然的,但仓子下记忆犹新,既然都是深山僻壤,情况大慨差不多的吧。

于是大家心动不如行动,同学平请了同事肖大哥给我们带路,六人(肖、平、文、君、芬、我)两“骑”往城郊而行。

其实嶂肚里是在城郊紫林山里面。

我是新近才听说这村名,很诧异于自己的孤陋寡闻,在县城居住三十年了,竟然从来不知道这名字。十几分钟后到了紫林山电站,把车泊在那里的树荫下,既防晒又安全。据肖大哥说有两条路可以进嶂肚里,一条是从电站后面的石阶沿沟渠直接入谷;一条是从紫林山硬底化山路步行通过岩子里进山。我们是从岩子里进山的。步行山路十分钟左右往左有块岩子里路碑,不是很明白岩子里这名字是怎么来的,碑字很模糊,事后才听说有个歌谣“岩子里,不上坡无耕种,不下坡没饭吃。”因为那里的耕地都是在山坡上。

下渠道行走在弯弯的泥土路上,不知为什么给我的感觉是似曾相识,很象去年我跟朋友们去大河背看冰臼时的情景,也是沿沟渠从路旁下河床的,不同的是我们不是到河床而是过桥。裸裸的石板桥,不到一米宽,没有任何防护设施,施施然也就过了,走过了才很好笑地想:这桥安全吗?

虽然是春天,河里没有多少水,黝黑巨大的岩石突兀其中很有气势,“岩子里”的名字也许就是因为这些巨石而来的吧?而细观这些散落在河中的岩石,不规则却有同属感,很有可能是远古时代一巨石从天而降如陨石落地般撞击而散,石质应该是丹霞地貌,因为紫林山本就是与南台山同一脉系的。经过平的讲述,才知虽然紫林山属于大柘的城郊,而山里面的嶂肚里却是石正镇的管辖范围。

同学们一路闲谈慢聊,侃东侃西,优哉优哉。石阶不是很陡,几百米的高度,属于休闲式的爬山。只是石阶很不规则,而且人工的痕迹不多,大部分是人走多了自然形成的。烈日当空山风徐徐,虽然时值中午,很晒却没感觉特别的热。不时能听到潺潺流水声但伸长脖子在崖边怎么寻找都无法究竟,应该是山腹中岩缝里有飞瀑吧。

有一株松树很特别,怕有近百年了吧,在道旁自由自在地扭曲舒展,苍劲遒健,舞得潇洒自然独特,它这种形状不知是人为的还是xx?山上路尽处豁然开朗,一个几亩宽的小盆地,长着细密柔柔的青草,生机盎然,据说这个盆地有待开发蓄水为鸳鸯谷,希望凭借谷内原生态环境的优美引来野生鸳鸯的留驻安栖。盆地边沿长有很多韧性好长长的席草(文说是编席子用的草,平说自己小时候曾割过席草卖给编席人),{dy}次见这种所谓的席草,很新奇很陌生,只是无法把睡席与这灰不灰绿不绿的草联系在一起。远山满目翠绿,郁郁葱葱,清新的空气挟着阵阵花香,杜鹃和紫薇开得正盛,更有很多不知名的野花竞相吐艳,引来不少蜂蝶争宠,隐约有一两声鸟鸣从绿深处悠悠传来,山风过,身心爽,神怡呢。

可能走了快有一个钟了吧,说话间不知不觉就进村了。说是村,只能说是看到了几处破败不堪残垣断壁的泥砖房,没有住人的迹象,却在大门所在贴有对联。翠竹群峰窝着一大片水稻田,春耕初犁,泥香四溢,远处还没动犁翻土的田里杂草丛生,一人一牛贮立其间,放牛郎是个老翁,牛儿可能是看到我们这些不速之客很惊奇,停止吃草,就那么一动不动地看着我们(我一直在想它有思想吗?看到我们时它心里在想什么?),虽然我的卡片机无法拍摄远景,却也不客气地对它咔嚓不已。一处小鱼池,很多小鲤鱼欢快地游着,簇拥着仿佛是朝我们而来,也许它们也有点人来欢。没有路只是田埂,埂边的山坡到处是初生的小竹笋,肖大哥随手一拨就起了一株嫩笋,剥掉外壳,就是上好的山珍汤料呢,闻一闻,嗯,浓浓的笋香,正味。

忽然间犬吠声乍起,此起彼伏,远远望去还是只见山不见屋子。真是“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呀。绕过一弯又一弯的田埂,弯过一处似小沟又象河的半涸地,终于看到了建在坡上的村屋,一扇蓠芭竹门山味十足地徜开着,两条黄色的成年狗居高临下地朝我们狂吠,柚树盛开着素白的花儿,郁郁的香味扑鼻而来,清新怡人。好客热情的主人谢兄弟是平的朋友,早已准备好了茶水、柚子等待着,而谢叔谢姨和小媳妇在厨房里忙碌,带着山里人特有的软绵话语,单纯微笑,淳朴亲和,让我们有归家的感觉,山里人结庐幽境,人和心都远车马呀,跟这里的空气一样,洁净无尘,真好!

茶,是谢叔自己种自己做的南台茶,据说这种xx的南台茶已卖到近四百元一斤,只是产量不高,每年最多才产二十斤。柚子还是去年摘的,保存得很好,不放防腐剂没装保鲜袋,依旧新鲜蜜味xx。午餐很丰盛很环保,有山茶油鸡粥,鲜春笋焖肉,炖鲩鱼,豆干焖蒜,素油炒荞,除了猪肉是城里买回来的,其他全是自己种养的。鱼是非常地道的山塘草鱼,汤汁雪白,肉质细嫩,口感{jj0},没有一般的鱼腥味,倒让人感觉有鲈鱼那种味道,平素不爱鱼肉的我,吃了一块又一块。蒜和荞菜很嫩很鲜很香,纯正的菜香是城里无法享受到的。

我们一边吃饭一边与谢叔闲聊,才知嶂肚里隶属石正镇安仁村,是一个自然村,村后有条山路可以通向石正镇的石径水库。以前有几十户人家,如今仅存三户,常年居住的只有老人。年轻人外出工作、读书的,加起来约二十多人。村民生活很清贫但基本可以自给自足,家俱很简单,都是六七十年代的产物,四方桌长条凳木眠床樟木箱。主人房除了一柜一床还有两个洋锡皮做的谷仓,饭厅里有个原木粮柜,高宽近一米多,(开始我发现它时一直在琢磨“这是什么?装什么的?”后来才听平说是粮柜),年代久远,不动声色地渗透着浓浓的沧桑。

村里不通电已几年了,因为供电设施被盗,考虑到用电的耗材高过电价,村民们只好用煤油灯,真不知他们是怎么习惯的,这可能是全县{wy}不通电的村了。交通不便:没有路,除了直升机吧,其他交通工具根本行不通;电话不通:虽然有讯号却没有线路设施;也无法烧煤气和煤,只能用残竹废树当生活燃料。辗米要到山下电站旁的加工厂,想着我们刚才翻山越岭,气喘嘘嘘空手入山来,虽然只是闲荡,但也有两公里的路程,不辛苦却累,而村民们得挑谷子进出,那米让人感觉象是华山挑夫挑上来的,就很珍惜,细细地品咂着饭粒,慢慢咀嚼,不敢稍有浪费,吃快一点好象都感觉是xx。

君在来之前听老父亲说起过嶂肚里的故事,上世纪四十年代末粤东支队独立四大队曾与国民党兵在这里打了一仗:一九四八年二月十六日,梅平武工队配合独四大队夜袭大柘自卫队、xx所、乡公所、缴获机枪一挺、长短枪八十多支,俘敌一百多人。三月十一日巧袭石正,全歼炮楼自卫队,击毙戡乱委员凌准。四月初,xx奉命挺进江西去开辟新区,当时宿营在南台村嶂肚里,八日因内奸张洪安通敌,遭五路敌军(兴,梅,蕉等四县联兵)包围,战斗激烈,大队长程严(平远史称阿严哥,河南人,)受伤,在隐藏转移中被伪保长告密于石正角背畲自然村被捕,后在兴宁英勇就义。

置身曾经战火纷飞如今却安静若斯的嶂肚里,缅怀英烈,咏叹今昔,当年嶂肚里村民为解放革命做出了贡献,为粤东革命斗争历史谱写了光辉的一页,这里应该是红色游击区吧,可半个多世纪过去了还是交通不便,民生寥寥,若干年后可能寻幽探秘的游人只有向默默无语的青山和山岩处巨大古树的残骸叩问历史了,谁也不敢否认在那白色恐怖年代,古树荫下,阿严哥们是在如何艰苦的岁月里向当地革命骨干讲授革命理论和斗争形势,树立必胜的信心。

这个自然村的三户人家应该是{zh1}迁徙者了,也不知这三户相隔有多远,反正我目极处是没发现其他两户的房屋,现代高科技发达的21世纪,离城几公里的山坳里竟然还有如此原始生活方式的村落,真是让人感慨,如果不是孩子们在山外工作学习,节假日都会回家来,那么村民也许真会如陶翁所记的那样“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感谢谢叔一家的盛情款待,也感谢给我们带路的肖大哥。当没去的同学问:里面好玩不?我们笑,怎么说呢,应该是没什么好玩,也没什么好看,但风景很美不亦乐乎。厚重的革命历史积淀,远离尘嚣原生态的自然环境,民风的朴实,让人流连,没有华丽没有做作,就连田埂的修砌都还是上世纪那种锄耘,铲印深深,齿耙历历,竹筒引水清泉剔透,一切就如山里人那种挚诚,坦坦荡荡,随遇而安,真的,素朴清纯安宁也是一道靓丽的风景!

 

2010-3-22

注:文中有关革命史料摘自《平远解放战争史料集》。

 

悠然行(五十二):紫林山嶂肚里行



已投稿到:
郑重声明:资讯 【悠然行(五十二):紫林山嶂肚里行_素手悠然_新浪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