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统计,随州市现有专用汽车及零部件工业企业172家,资产总额达50.4亿元。2007年,全市汽车工业实现产值156.6亿元,占该市工业总产值的40%以上;专用汽车产量8.7万辆,占全国专用车产量(除客车外)的18.7%;产值156.6亿元,占全国产值(含客车)的16.7%。
今年前10个月,随州市专用汽车产业税收为9866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5.3%;专用汽车产业累计出口4403万美元,比去年同期增加2945万美元,增长201.99%;企业获退(免)税4486万元,比去年同期的520万元增长762.69%。
尽管表面上看起来很红火,可业内人士对这种现象并不看好。上百家相同类型的专用汽车厂家挤在随州市,都有自己的产品,都有自己的销售网络,看起来很红火,可效益能否提高,产品能不能上档次,只有厂家自己心里清楚。相关部门的一份调查资料显示,尽管随州市专用汽车产业形成了一定产业基础和规模,但许多企业仍是无资金、无品牌、无研发能力、无市场销售网络的“四无”企业,产业发展处于低档次、低水平重复建设阶段。同行业中竞争特别激烈,抢客户、仿产品、挖人才的现象不时发生。某专用车生产企业2005年5月投产,目前有4万平方米的厂房、700多名工人,年销售收入过亿元。该企业董事长对随州市经营环境不太乐观,认为当地的竞争太激烈,表示不想在随州市竞争,要做国际生意。而另一企业的董事长直言,希望一些大企业能够出面重组,将一些小的生产企业组成一个联合体,共同应对市场冲击。
由于专用汽车产品的附加值低,再加之受经营环境等诸多方面的影响,企业利润空间正在逐步缩小。随州市相关部门曾抽样调查了51家专用汽车生产企业,其中有8家处于亏损状态。相关人士对亏损原因作了分析:一是新《劳动合同法》实施后,企业的劳动力成本普遍上涨20%~30%。企业用工成本上升,部分劳动关系不规范和过度依赖劳动力成本的企业正在经受短期“阵痛”。二是受人民币升值的影响,整车和零配件产品的出口成本上升,毛利率也随之下降。再加之受出口退税率调整的影响,许多出口企业的积极性受到影响,不敢接中长期订单。
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生存发展的空间,有些专用汽车生产企业便在税收上动起了歪脑筋。有的虚增销售成本,隐瞒销售收入;有的虚开增值税专用xx,导致企业之间税负不均。据随州市国税局调查,专用汽车生产企业的税收负担差异较大。如依据企业生产规模和销售收入排列,小型企业平均税负与大型企业平均税负相差较大。个别企业的{zd1}税负率为0.08%,有的企业税负率为1.61%,二者之间相差20倍。
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随州市国税局采取了相应征管措施,对连续3个月低税负申报的,责令企业提供更加详细的成本核算表,并将其列入重点评估对象,开展评估和约谈。目前,全市专用汽车行业的平均税负达到1.2%,所有企业税负均上升到1%以上。
在今年3月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将“中国专用汽车之都”称号授予随州市的仪式上,随州市委负责人曾表示,要支持本土企业攀高结贵,整合资源,瞄准国际竞争水平线,打造名副其实的“中国专用汽车之都”。然而,由谁来整合那些无资金、无品牌、无研发能力、无市场销售网络的“四无”企业,进而提升随州市专用汽车的产业层次?
已投稿到: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