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接)普洱茶的过去、现在、未来

展望普洱茶的未来,最可怕的就是这个简单后发酵茶定义。(待续)               

 

               (续接)普洱茶的过去、现在、未来

     站在2007年这个时间点,似乎历史上的,现在的,将来的,都可以串联起来了。不过要想说简单后发酵茶,是件痛苦的事情,牵涉到厂家、茶商、包括我自己。但愿普洱茶能从阵痛中走出来。
     云南产茶的历史,大家在云南黄桂枢先生的考古文章和云南xx老资格茶人邹家驹先生的著作、文章、blog中都可以找到严谨的历史考证。

    278年前,云南晒青茶就用交易聚集地普洱府来命名,也就是普洱茶。那个年代是刀耕火种的年代,对无茶不能正常生活的地区,有茶喝就不错了。能喝就是普洱茶。
    时间来到2003年,云南方面突然说278年以来那个茶不是普洱茶,因为对现在的人来说,喝茶变成了品茗,新生普洱生茶显然不具备品茗价值,所以把熟茶这个有点品茗价值的茶,按现代人的要求冠以普洱茶之名。
    我想,云南方面把熟茶归入普洱茶,一是接纳现代品茗要求,二是云南产业要求。我觉得茶的分类有自己的历史轨迹,产业要求是利益驱使,和茶的自然属性毫不相干。
    20032006云南普洱茶标准显然是按照品茗要求提出的,但是观念有点混淆。既然是按品茗要求,那么普洱生茶不能说是普洱茶,但是普洱茶是个动态的茶,她时刻在转变,当茶性转温的时候,也就是达到品茗的时候,这个时刻就是普洱茶诞生的时刻。也就是历史遗留下来的陈年老茶揭示出的那个普洱茶。具备生动的两个过程。
     熟茶不具备那两个过程,湿仓茶使茶质受损,xx退仓后也损失了那两个过程,其他绿茶、乌龙茶陈化后也不具备那两个过程,不过这些茶似乎都有一个相同点:茶性温。
     好,现在就抓住这一个关键的点位:茶性从寒转温。
普洱生茶当茶性由寒转温的时候,就成了普洱茶,具备原料、陈期、仓储三要素,具备两个动感过程,那就是真正的普洱茶:气显、津长、滋温、质厚、陈香、仓正。
     这也解决了一个问题,我买的普洱生茶几年才是普洱茶的疑问,茶性转温为转折点,新生茶仓储广州和北京,那个茶性转变点所需时间是不同的。茶性温的具备品茗价值的熟茶,没有两个动态过程,陈放后的变化也不会太大,不要把去杂味、去水味、去堆味看成变化,所以被我归类到:简单后发酵茶。
     简单后发酵茶定义为:茶性温,汤色红润,无动态过程。是个气死津无的茶,湿仓茶也是如此。
     好,现在一身轻松,缠绕在普洱茶光环下的东西,被一一剪除了。
     古代的普洱茶从茶性寒的起点饮用,现代的普洱茶从茶性由寒转温开始品茗。现代普洱茶具有:气显、津长、滋温、质厚、陈香、仓正的特点。
     描述普洱茶实在是件xx的事情,因为在历史的各个阶段,普洱茶的定义一再改变,从集散地名称到品茗要求的名称时时混淆,当文章写道这里的时候,有必要规范一下,好为下面的文章铺路。
    古代普洱茶,由集散地名普洱府得名普洱茶,即刻饮用,茶性寒。
    现代普洱茶,由品茗价值而来,适当的陈期、仓储使得茶性由寒转温达到品茗价值,具备气显、津长、滋温、质厚、陈香、仓正的特点,具备原料、陈期、仓储三要素。
现代普洱生茶,由产地制作而来,具备现代普洱茶的原料属性,茶性寒,可以饮用,是现代普洱茶的转化起点,也就是古代普洱茶。
下面的文章叙述都是现代普洱茶和现代普洱生茶,为避免累赘,简称普洱茶和普洱生茶。
上面归纳出的普洱茶三要素是:原料、陈期、仓储。
    原料这块对收藏者来说是最关心的一个问题,也是收藏保障的大问题。原料简单说就是晒青毛料,晒青是核心,这是普洱茶理论当中{wy}被历史证明的东西,云南几次定义普洱茶,{wy}不变的就是晒青。
     收藏领域{dy}个问题就是选择晒青原料制作的普洱生茶,可惜现在大规模生产方式下,晒青得不到保障,云南xx茶人邹家驹先生多次呼吁,在他的著作、文章、blog烘掉的甘醇段落比比皆是,普洱茶致命的一个环节就是烘青、炒青
     现在还有一个环节,就是紧压成型后的干燥,不是阴干,而是高温烘干。
大生产带来的致命环节,这是普洱茶核心问题的{dy}个问题。
     普洱茶核心的第二个问题是:地域与茶树。
     云南普洱茶种没有对应的单一野生种,这一点很关键,云南大叶种茶叶性状的多样性,直接反映了种源的多样性,是个在历史长河中集优汰劣的过程。那么所有生长在云南区域内的大叶种茶树都是可以日后形成普洱茶的基础吗?
     从这里开始,就要得罪很多人和地方政府了。
     普洱茶是个不能从理论上(至少现在还没有)证明的一个茶类,这也无妨我们对她的探索,既然是个历史铸成的茶类,那么历史为鉴就是敲门石。
     历史上遗留下来xx仓储的陈年老茶,揭示了普洱茶是个什么样的茶,应该怎样去定义,也揭示了品茗中应有的动态过程。没有这两个过程,那只是一个简单后发酵茶
如果云南境内所有大叶种晒青茶都能转化为普洱茶,那真是谢天谢地,收藏者尽可放心选购,可是事实并非如此。
     现代普洱茶历史短暂,可以追朔的历史并不长,而且留存的资料匮乏,当年使用的原料地域,茶树资料基本没有,况且量产下拼配盛行,判断问题更显复杂。
     那么先从大方向来判断一下问题.7542,一个响当当的茶唛号,一个有近三十年历史的茶,不过我们不能从开头的75就说这茶从75年开始生产,因为云南茶厂讲大话是惯例,就像7262熟茶一样,1972年云南还没人知道熟茶是何物呢。但至少7542的生产历史超过二十年。7542来研究,好处是,{dy}拼配,茶原料来源广泛,第二,历史相对较长,早年的产品应该度过转化期,也就是能转为普洱茶,第三,还能找到相对xx仓储的茶。这样,在普洱茶三要素中,有又有,判断问题可以集中在原料上了。
     那个年代,国家对茶叶的管理很严格,烘青原料似乎可以排除,总不能批批都偷用烘青料吧,排除烘青料,现在只有一个判断的对象:原料来源。
     情况似乎很悲观,二十年以上陈期的,能真正称为普洱茶的似乎很少,有肯定有,但是不多。
     悲哀的现实,引发更深层次的探讨:排除烘青料、紧压成型高温干燥,具备相当陈期、xx仓储后,地域和茶树就是{wy}关键点。我们不得不面对一个现实:并不是所有在云南区域内生长的大叶种,都可以日后转化为普洱茶。(待续)

已投稿到:
郑重声明:资讯 【(续接)普洱茶的过去、现在、未来】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